《家用良方》~ 卷四 (3)
卷四 (3)
1. 治各種痧症疫癘中寒中暑等症
人參(二錢,如無力用潞黨參七、八錢代之),白朮(二錢),茯苓(二錢),炙甘草(一錢),加黑棗(七個),煨生薑(三片)
水煎服。
若元氣虛不至甚,而兼多寒濕者,茵陳五苓散方加減用之亦可。
傷寒表邪黃疸痧,凡表邪未清,而濕熱又甚者,其證必表裡兼見,身面悉黃者俱是。
用茵陳蒿末(一錢),焦梔子(三錢),澤瀉(三錢),青皮(三錢),甘草(一錢),甘菊花(二錢),白茯苓(二錢)
水煎溫服。
若內熱甚而表邪仍在者,前方加柴胡五分、白朮一錢、豬苓一錢、山楂一錢、煨荔核七個,去甘菊花,水煎溫服。
若但有濕熱內實,脹閉等症,而外無表邪者,及谷疸發熱不食,大小便閉,或食即頭眩,宜用茵陳九錢,大黃四錢五分,山梔一錢五分,分作二服。水二鍾煎八分,食遠溫服。
若因內傷勞倦致染傷寒者,亦多有發黃之症。但察其本無濕熱實邪等症,即當以治陰黃疸之法,調補治之。若只知攻邪,則未有不敗。故孫真人曰:黃疸脈浮者,當以汗解之,方用桂枝加炙黃耆湯煎服,此即補虛散邪之法也。
膽黃疸痧,凡膽黃症,皆因傷膽而然。膽既受傷,則臟氣之損敗可知,若非修緝培補,則必致決裂。故凡遇此症,務宜大用甘溫,速救元氣。然必察其所因之本,或兼酸以收其散亡,或兼澀以固其虛脫,或兼斂以鎮其失守之神魂,或開導以釋其不解之疑畏。凡用諸藥,大都宜同陰黃證治法,當必有得生者。若治此症,而再加克伐,清濕利水,則真如壓卵矣。
治黃疸痧之法,本宜清濕利小便,然亦有不宜利者。當細察其病症脈象,可照各方治之。
谷疸
《金匱要略》曰:趺陽脈緊而數,數則為熱,熱則消穀;緊則為寒,寒即食滿。尺脈浮為傷腎,趺陽脈緊為傷脾,風寒相搏食谷即眩。穀氣不消,胃中苦濁,濁氣下流,小便不通,陰被其寒,熱流膀胱,身體盡黃,名曰谷疸。此症寒熱不食,食即頭眩,心胸不安,因飲食傷脾,久久發黃者是。
宜用茵陳(九錢),製大黃(四錢五分),山梔(一錢五分)
分作二服,每服,水二鍾煎八分,食遠溫服。
勞疸,凡額黑微汗,手心足心熱,薄暮即發,膀胱急,大便溏黑,名曰勞疸,又名女勞疸。此症因大熱大勞,男女交接所致。身目俱黃,日晡發熱惡寒,小腹滿,小便難。
用豬油熬膏半斤,亂髮如雞子大三團,和煎,發消藥成。分兩次服,黃病從小便出也。
若非因交媾所致,發熱惡寒,小腹急,大便溏。用滑石一錢,石膏一錢,研末,大麥汁服,小便大利者愈,腹滿不利者難治。
黃汗,凡汗出染衣,色如黃柏汁者,身體微腫,名曰黃汗。
用生茅根一把,切細以豬肉一斤,合作羹食,自愈。
白話文:
針對各種痧症、瘟疫、中寒、中暑等症狀的治療:
用人參(二錢,如果體力很差,可以用潞黨參七、八錢代替),白朮(二錢),茯苓(二錢),炙甘草(一錢),加上黑棗(七個),煨過的生薑(三片),用水煎煮後服用。
如果元氣虛弱的情況不嚴重,但同時又兼有寒濕,可以參考茵陳五苓散的配方進行加減使用。
**傷寒引起的黃疸痧:**凡是表邪還沒清除,而濕熱又很嚴重的情況,症狀一定是表裡同時出現,全身和臉色都發黃。
用茵陳蒿末(一錢),焦梔子(三錢),澤瀉(三錢),青皮(三錢),甘草(一錢),甘菊花(二錢),白茯苓(二錢),用水煎煮後溫服。
如果體內熱氣很盛,但表邪仍然存在,可以在原配方中加入柴胡(五分)、白朮(一錢)、豬苓(一錢)、山楂(一錢)、煨過的荔枝核(七個),去掉甘菊花,用水煎煮後溫服。
如果只是體內有濕熱積聚,導致腹脹、便秘等症狀,而體表沒有表邪;或是因為消化不良引起的黃疸,出現發熱、食慾不振、大小便不通暢,或者一吃東西就頭暈的情況,應該用茵陳(九錢),大黃(四錢五分),山梔(一錢五分),分兩次服用。用水兩碗煎煮至剩八分,在飯後溫服。
如果是由於內傷勞累導致感染傷寒,也可能出現發黃的症狀。但要仔細觀察,如果本身沒有濕熱實邪等症狀,就應該用治療陰黃疸的方法,進行調理補益。如果只知道攻邪,一定會導致病情惡化。所以孫思邈說:黃疸,如果脈象是浮的,應該用發汗的方法來解決,可以服用桂枝加炙黃耆湯,這就是補虛散邪的方法。
**膽黃疸痧:**凡是膽黃症,都是因為膽受到損傷而引起的。膽受到損傷,臟腑的氣機衰敗是可以預見的,如果不加以修復和補養,一定會導致病情惡化。所以遇到這種症狀,務必大量使用甘溫的藥物,迅速補救元氣。但是,一定要仔細觀察引起這種症狀的原因,或者兼用酸味藥物來收斂散失的氣機,或者兼用澀味藥物來固護虛脫的狀態,或者兼用收斂的藥物來鎮定失守的神魂,或者用開導的方法來釋解患者心中的疑慮和畏懼。凡是使用的藥物,大體上都應該和治療陰黃證的方法相同,這樣一定能使患者獲得生機。如果治療這種症狀,反而再用克伐、清濕利水的藥物,那就真像壓碎雞蛋一樣,病情一定會更加糟糕。
治療黃疸痧的方法,本來應該清濕利小便,但也有些情況是不適合利小便的。應該仔細觀察其病症和脈象,然後根據不同情況使用不同的方劑進行治療。
穀疸:
《金匱要略》說:趺陽脈(足背動脈)如果脈象是緊而數,數就是熱,熱就會導致消化功能亢進;緊就是寒,寒就會導致食積飽脹。尺脈浮是傷腎,趺陽脈緊是傷脾,風寒相搏導致吃東西就頭暈。消化不良,胃裡有濁氣,濁氣下行,小便不通暢,陰氣被寒邪所侵,熱流到膀胱,身體全部發黃,這就叫做穀疸。這種病症的特點是寒熱交替、食慾不振,一吃東西就頭暈,心胸不安,是因飲食損傷脾胃,久而久之導致發黃。
可以用茵陳(九錢),製大黃(四錢五分),山梔(一錢五分),分兩次服用。每次用水兩碗煎煮至剩八分,在飯後溫服。
**勞疸:**凡是額頭發黑,微微出汗,手心和腳心發熱,傍晚就發作,膀胱急迫,大便稀溏發黑,這叫做勞疸,又叫做女勞疸。這種病症是由於過度勞累和性生活導致的。全身和眼睛都發黃,傍晚發熱怕冷,小腹脹滿,小便困難。
用豬油熬製成膏半斤,加上像雞蛋大小的頭髮三團,一起煎煮,等到頭髮融化藥膏就製成了。分兩次服用,黃疸就會從小便排出。
如果不是因為性生活導致的,只是發熱怕冷,小腹急迫,大便稀溏,可以用滑石(一錢),石膏(一錢),研成粉末,用大麥汁送服,如果小便通暢就會痊癒,如果腹脹不通暢就難以治癒。
**黃汗:**凡是出汗將衣服染成黃色,像黃柏汁一樣,身體微微腫脹,這叫做黃汗。
用新鮮的茅根一把,切細後與豬肉一斤一起煮成羹湯食用,就可以自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