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良方》~ 卷四 (2)
卷四 (2)
1. 治各種痧症疫癘中寒中暑等症
用香草嫩頭七個,食鹽少許,沖湯涼服,氣通自愈。(如寨痧宜服薑湯)
一切傷暑,凡暑月貪涼臥濕,或生冷不節,真邪相犯,以致吐利。或發熱頭疼,體痛,或心腹痛,或轉筋,或乾嘔,或四肢逆冷,或煩悶欲死,均可治之。
用香薷(一斤),厚朴薑汁製(半斤),白扁豆(微炒,半斤)
銼散。體虛者,每日服一、二錢;體實者,每日服四、五錢。用水二盞,紹酒半杯,煎至半盞。以前散藥入碗中,調和,俟水冷,連進二服立效。
暑月暍死,凡中暍猝死者。
急取地漿水一升飲之,甚妙。
或以熱土圍臍傍,令人尿臍中。仍用熱土一大塊,大蒜五、六個搗爛,去滓,熱水調灌即活。當以熱湯徐徐灌之,少舉其頭,令湯入腹,即醒。
伏暑發熱,凡作渴嘔惡,及赤白痢、消渴、腸風、酒毒、泄瀉諸病。
黃連一斤切片,以好紹酒二升半,煮乾焙研,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二、三錢,熟水調下,每日三服。
太陽中暍,凡身熱頭痛,而脈微細弱極,此夏月傷冷水,水行皮中所致。
瓜蒂七個,水一升,煮至五合。頓服,取吐即愈。
黃疸痧,黃疸痧一證,古人多言為濕熱,及有五疸之分者,曰黃疸,曰谷疸,曰酒疸,曰勞疸,曰黃汗,皆未足以盡之。而不知黃之大要有四:曰陽黃,曰陰黃,曰表邪發黃,曰膽黃。此四黃症,人往往忽之,其害匪淺,惟景岳論之甚詳。余特將各種疸症,羅致之、明辨之,對症服藥,自無不治。
陽黃痧症,凡因濕多成熱,熱則生黃,此即所謂濕熱證也。然其證身熱煩渴,或躁擾不寧,或消穀善飢,或小水熱痛赤澀,或大便閉結,其脈必洪滑有力。此證不拘表裡,或風濕外感,或酒食內傷,皆能致之。但察其元氣尚強,脾胃無損,而濕氣果盛者,宜清火邪利小便,濕熱去而黃自退。
凡積熱閉結,小水不利,或致腰腹下部極痛,或濕熱下利,黃疸滋血,邪熱蓄血,腹痛淋閉等證,宜用大分清飲。
茯苓(二錢),澤瀉(二錢),木通(二錢),豬苓(一錢),梔子(一錢),枳殼(一錢),車前子(一錢)
水一鍾半煎八分,食遠溫服。
如內熱甚者,加黃芩、黃柏、龍膽草之屬(只須加一味)。如大便堅硬脹滿者,加大黃一、二錢。如小水不利,熱甚者,加茵陳二、三錢。如邪熱蓄血腹痛者,加紅花一錢五分、青皮一錢五分。
凡挾熱泄瀉熱痢,口渴喜冷,小水不利,濕熱閉澀疸症。
茵陳(三錢),焦梔子(三錢),澤瀉(三錢),青皮(三錢),甘草(一錢),甘菊花(二錢)
水三、四鍾煎兩鍾,不時陸續飲之。治熱瀉者,一、二服可愈。
陰黃痧症,凡陰黃症,多由內傷不足,不可以黃為意,專為清利。此症宜調補心脾腎之虛,以培血氣,血氣充足,則黃必盡退。
白話文:
治療各種痧症、傳染病、中寒、中暑等症狀
用香草嫩芽七個,加少許食鹽,用開水沖泡放涼後服用,氣血通暢自然痊癒。(如果是山區常見的痧症,適合服用薑湯)
一切因中暑引起的疾病,凡在夏天貪涼睡在潮濕的地方,或飲食生冷不節制,導致邪氣入侵,造成上吐下瀉,或者發燒頭痛、身體痠痛,或者心腹疼痛、抽筋,或者乾嘔,或者四肢冰冷,或者煩躁悶熱想死,都可以用以下方法治療。
用香薷(一斤)、厚朴用薑汁炮製(半斤)、微炒過的白扁豆(半斤),一起磨成粗末。體質虛弱的人,每天服用一、二錢;體質強壯的人,每天服用四、五錢。用水兩碗,加入紹興酒半杯,煎到剩下一碗。將藥末放入碗中,加水調勻,等到水溫降低後,連續服用兩次,效果立即顯現。
夏天因中暑昏迷死亡,凡是因中暑突然昏死的人。
趕緊取一升泥漿水給他喝下,效果非常好。
或者用熱土圍在肚臍旁邊,讓人對著肚臍小便。然後再用一大塊熱土,加上五、六個搗爛的大蒜,過濾掉渣滓,用熱水調成糊狀敷在肚臍上,就可以救活。然後用熱湯慢慢灌入,稍微抬起頭,讓湯進入肚子,人就會醒來。
伏暑發熱,凡是感到口渴、嘔吐、噁心,以及赤痢、白痢、消渴症、腸風、酒精中毒、腹瀉等各種疾病。
黃連一斤切片,用兩升半好的紹興酒煮乾後焙烤研磨成粉,用米糊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三錢,用溫開水送服,每天三次。
太陽中暑,凡是身體發熱頭痛,而且脈搏微弱無力到極點,這是夏天因受涼水侵襲,水進入皮膚所導致的。
用瓜蒂七個,加一升水,煮到剩五合。一次服下,使其嘔吐,就會痊癒。
黃疸痧,關於黃疸痧這種病,古人多認為是濕熱引起的,也有分為五種黃疸的說法,即黃疸、谷疸、酒疸、勞疸、黃汗,這些都不能完全概括黃疸的本質。而不知道黃疸的主要原因有四種:陽黃、陰黃、表邪引起的黃疸、膽黃。這四種黃疸,人們往往忽略,造成的危害很大,只有張景岳(明代醫學家)的論述較為詳細。我特地將各種黃疸症狀收集並加以辨別,對症下藥,自然沒有治不好的。
陽黃痧症,凡是由於濕氣過多轉化為熱,熱就會產生黃疸,這就是所謂的濕熱證。這種症狀的表現是身體發熱、煩躁口渴,或者躁動不安,或者食量大卻容易餓,或者小便發熱疼痛且顏色赤澀,或者大便閉結,其脈象必然是洪大而滑數有力。這種病症不論是表證還是裡證,或者因風濕外感,或者因飲食不當內傷,都可能導致。只要觀察到患者元氣尚強,脾胃沒有損傷,而濕氣確實很盛的,就應該清瀉火邪、利小便,濕熱去除,黃疸自然消退。
凡是體內積熱閉結,小便不暢,或導致腰腹下部劇烈疼痛,或者濕熱下痢,黃疸導致血分有熱,邪熱蓄積血液,腹痛、小便淋瀝不暢等症狀,宜服用大分清飲。
茯苓(二錢)、澤瀉(二錢)、木通(二錢)、豬苓(一錢)、梔子(一錢)、枳殼(一錢)、車前子(一錢),用水一碗半煎到剩八分,飯後溫服。
如果體內熱很盛,可加入黃芩、黃柏、龍膽草之類的藥物(只需加入一種)。如果大便乾硬脹滿,可加入大黃一、二錢。如果小便不暢,而且熱象嚴重,可加入茵陳二、三錢。如果邪熱蓄積血液導致腹痛,可加入紅花一錢五分、青皮一錢五分。
凡是兼有熱性腹瀉、熱痢,口渴喜歡喝冷飲,小便不暢,濕熱閉塞引起的黃疸症狀。
茵陳(三錢)、焦梔子(三錢)、澤瀉(三錢)、青皮(三錢)、甘草(一錢)、甘菊花(二錢),用水三、四碗煎到剩兩碗,隨時陸續飲用。治療熱性腹瀉,服用一、兩次就可以痊癒。
陰黃痧症,凡是陰黃症,多是由於體內虛弱不足引起的,不能簡單地認為是黃疸而專注於清熱利濕。這種症狀應該調補心脾腎的虛損,以培養血氣,血氣充足,黃疸自然會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