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斠詮》~ 卷第三 (2)
卷第三 (2)
1. 第二節,開關之方
閉證宜開,開其關竅,決其痰塞,使得納藥也。古書之治卒中者,恆用蘇合香丸、牛黃清心丸、至寶丹等,以腦、麝為開竅必需之物。不知此病是肝陽之上擾,芳香疏散,反以開泄之,則氣火愈浮,為害更烈。於閉證之痰塞者,尚如矛戟,而脫證則更以耗散其垂盡之真元,其禍可知矣。
故卒中痰壅而誤投大香大開之藥,未有不速其斃者。惟尤在涇《金匱翼》治卒中八法第一開關,止錄開痰數方,而絕不雜入龍腦、麝香一味,最是識透此層玄奧。壽頤於此,不錄蘇合、至寶諸方者,承在涇意也。喻氏《醫門法律》中風篇,謂卒中灌藥,宜用辛香,大謬!
救急稀涎散《本事方》
治中風忽然昏若醉,形體昏悶,四肢不收,風涎潮於上膈,氣閉不通。
豬牙皂角(四兩,肥實不蛀者,去黑皮),晉礬(光明者,一兩)
上細末研勻,輕者半錢,重者三字匕,溫水調灌下,不大嘔吐,但微微冷涎出一二升,便得醒。醒後緩而調治,不可便大服,亦恐過傷人。孫兆方。
壽頤按:所謂半錢者,古方書亦謂之半錢匕。蓋即以銅錢為抄藥之匙,取藥末一錢之半,使不落為度,非唐宋以後十錢為一兩之錢也。本條又有三字匕,則取藥末當一錢之三字為度,古方書亦多有一字、三字之數,其義皆同。又有所謂一錢匕者,則即以一錢抄滿藥末也。
附:《齊氏醫案》神應散,四川敘州齊有堂秉慧著,嘉慶十一年自序刊行。治時氣纏喉,水飲不下,牙關緊閉,不省人事等症。
明雄黃(飛細),枯礬,藜蘆(生用),牙皂(炙黃)
等分為末,每用豆大吹入鼻中,取嚏吐痰,神效。
壽頤按:此即稀涎散加味。凡實火熱痰上壅,均可灌之取吐。
壽頤按:稀涎散為開痰泄壅之聖藥,凡痰塞喉關、咯吐不出者,得之非吐即下,是治氣火挾痰上逆必需之品。惟氣味俱烈,實火為宜。若脫證虛陽上浮,亦有痰涎盤踞,則不可妄試。凡開痰諸方,固皆為氣逆火升之閉者立法,苟遇虛脫之證,俱不可用。
勝金圓,《本事方》
治同前。
薄荷(半兩),豬牙皂角(二兩,槌碎,水一升,同薄荷搗取汁,慢火熬成膏)
瓜蒂末
藜蘆末(各一兩),硃砂(半兩,研末)
上將硃砂末一分,與二味末研勻,用搜膏子和圓如龍眼大,以余硃砂為衣,溫酒化服一圓,甚者二圓,以吐為度,得吐即省,不省者不可治。許叔微曰:必用方論中風無吐法。然如猝暴誕生,聲如引鋸,牙關緊急,氣閉不行,湯藥不能入,命在須臾,執無吐法可乎?予用此二方,每每有驗。
通關散,治卒中口噤氣塞,不省人事。
細辛
豬牙皂角(等分,炒炭為末)
每少許吹入鼻中取嚏。
一方加薄荷、雄黃各等分,為末;一方南星、半夏、皂角等分為末,用皆如上法。
白話文:
第二節,開關之方
閉證需要開通,打開關竅,化解痰塞,才能讓藥物吸收。古代治療中風的書籍,經常使用蘇合香丸、牛黃清心丸、至寶丹等藥物,其中腦麝是開通竅位的必需之物。但是,如果病情是肝陽上擾,使用芳香疏散的藥物反而會加重病情,讓氣火更加浮動,危害更大。對於閉證痰塞,這些藥物或許如同矛戟般有效,但對於脫證卻會耗散垂危的真元,後果不堪設想。
因此,中風痰壅而誤用辛香強烈開通的藥物,沒有不死人的。尤在涇的《金匱翼》中,治療中風的八法中,第一條開關,只記載了幾種開通痰濁的方劑,卻從未加入龍腦、麝香等藥物,這就說明他深諳此道。壽頤不收錄蘇合香丸、至寶丹等方劑,也是繼承了尤在涇的觀點。《醫門法律》中風篇中說中風灌藥宜用辛香,是大錯特錯!
救急稀涎散(本事方)
治療中風突然昏迷如醉酒,身體昏悶,四肢癱軟,風涎阻塞上膈,氣息不通。
藥方:豬牙皂角(四兩,肥實無蛀蟲,去黑皮)、明礬(質地潔淨的,一兩)
用法:將藥研成細末,輕症者服用半錢,重症者服用三字匕,溫水調服,不要強求嘔吐,只需微微流出一些涎液(約一、二升),就能清醒。清醒後再慢慢調養,不可立即服用大量藥物,以免損傷身體。孫兆方。
壽頤按:所謂半錢,古方書也稱為半錢匕。意思是使用銅錢當作舀藥的勺子,取藥末半錢的量,使藥末不掉落為度,這不是唐宋以後十錢為一兩的錢。本條又有三字匕,則取藥末量為一錢的三分之一,古方書中也常出現一字、三字等計量,其意思都相同。也有一些藥方用一錢匕,就是用一錢的勺子裝滿藥末。
附:《齊氏醫案》神應散,四川敘州齊有堂秉慧著,嘉慶十一年自序刊行。治療時氣纏喉,不能喝水,牙關緊閉,不省人事等症。
藥方:明雄黃(研磨成細末)、枯礬、藜蘆(生用)、牙皂(炙黃)
用法:等量研末,每次用豆粒大小的藥末吹入鼻中,使其打噴嚏吐痰,效果神奇。
壽頤按:此方是稀涎散加味。凡實火熱痰上壅,均可用此方灌服以吐痰。
壽頤按:稀涎散是開通痰濁、泄除壅塞的良藥,凡痰塞喉嚨、咯吐不出的,服用此藥非吐即瀉,是治療氣火挾痰上逆的必需藥物。但其氣味都較烈,適用於實火。如果屬於脫證虛陽上浮,即使有痰涎盤踞,也不可輕易嘗試。凡是開通痰濁的藥方,都是針對氣逆火升的閉證所設,如果遇到虛脫的證候,都不能使用。
勝金圓(本事方)
治療方法同上。
藥方:薄荷(半兩)、豬牙皂角(二兩,搗碎,加水一升,與薄荷一起搗取汁液,慢火熬成膏)、瓜蒂末、藜蘆末(各一兩)、硃砂(半兩,研成細末)
用法:取硃砂末的一部分,與瓜蒂末、藜蘆末研勻,用藥膏和成如龍眼大小的藥丸,用剩下的硃砂做藥丸外衣,溫酒化服一丸,病情嚴重者服用兩丸,以嘔吐為度,嘔吐後即能清醒,若服用後仍不清醒則不可再治。許叔微說:必用方論中風沒有嘔吐法。但如果突然發病,聲音如鋸木,牙關緊閉,氣息不通,湯藥無法服用,性命垂危,還能執著於無嘔吐法嗎?我用這兩種方法,屢試不爽。
通關散,治療中風口噤氣塞,不省人事。
藥方:細辛、豬牙皂角(等量,炒炭研末)
用法:每次少許吹入鼻中,使其打噴嚏。
另有一方加薄荷、雄黃各等分,研末;還有一方用南星、半夏、皂角等分研末,用法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