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昂

《湯頭歌訣》~ 湧吐之劑

回本書目錄

湧吐之劑

1. 湧吐之劑

二首、附方六

汗、吐、下、和,乃治療之四法。經曰:在上者湧之,其高者因而越之,故古人治病,用吐法者最多。朱丹溪曰:吐中就有發散之義。張子和曰:諸汗法古方多有之,惟以吐發汗者,世罕知之。今人醫療,惟用汗、下、和,而吐法絕置不用,可見時師之缺略。特補湧吐一門,方藥雖簡,而法不可廢也。

若丹溪用四物、四君引吐,又治小便不通,亦用吐法,是又在用者之圓神矣。

白話文:

發汗、催吐、瀉下、和解,是治療疾病的四種方法。古籍《內經》記載:在上焦(胸腔以上)壅塞的邪氣要催吐,在高處的邪氣要循著它的位置催吐出體外。所以古代醫師治療疾病,最常使用催吐的方法。

朱丹溪說:催吐中也包含了發散的治療作用。張子和說:古時候有很多發汗的處方,但用催吐來發汗的方法,很少人知道。

現在的醫師治療疾病,只用發汗、瀉下、和解的手段,而把催吐的方法完全摒棄不用,可見當代醫生的疏漏。特此增補催吐這一部分,雖然藥方簡單,但這個方法不能廢棄。

2. 瓜蒂散

(仲景)中赤小豆,(甜瓜蒂炒黃與赤小豆為末,熱水或虀水調,量虛實服之。)或入藜蘆鬱金湊。(張子和去赤豆加藜蘆、防風,一方去赤豆加鬱金、韭汁,俱名三聖散。鵝翎探吐,並治風痰。)此吐實熱與風痰,(瓜蒂吐實熱,藜蘆吐風痰。)虛者參蘆(散)一味勾。(虛人痰壅不得服瓜蒂者,以參蘆代之,或加竹瀝。

白話文:

(張仲景的方子)用赤小豆,(把甜瓜子炒黃與赤小豆研成細末,用熱水或米湯送服,根據體質虛實決定劑量。)或者加入藜蘆、鬱金。

(張子和的方子)去除赤小豆,加入藜蘆、防風,另一個方子去除赤小豆,加入鬱金、韭汁,都稱為三聖散。

(鵝毛探吐,都用於治療風痰。)這兩味藥(瓜蒂、藜蘆)能吐出實熱和風痰,(瓜蒂吐實熱,藜蘆吐風痰。)

虛弱的人參蘆(散)一味勾兌。(如果身體虛弱的人痰多,不能服用瓜蒂,可以用參蘆代替,或加入竹瀝。)

)若吐虛煩梔豉湯,(仲景,梔子十四枚,豉四合,治傷寒後虛煩。)劇痰烏附尖方透。(丹溪治許白雲,用瓜蒂、梔子、苦參、藜蘆,屢吐不透,後以漿水和烏附尖服,始得大吐。)古人尚有燒鹽方,一切積滯功能奏。(燒鹽熱湯調服,以指探吐,治霍亂、宿食、冷痛等症。

《千金》曰:凡病宜吐,大勝用藥。)

白話文:

如果患者出現虛煩症狀,可以服用梔子豉湯。張仲景的方子是用十四枚梔子和四合豉來治療傷寒後的虛煩。

如果患者痰多難以咳出,可以使用烏附尖方。朱丹溪治療許白雲時,用瓜蒂、梔子、苦參、藜蘆,但患者多次嘔吐,痰液仍難以排出。後來朱丹溪用漿水調和烏附尖讓患者服用,才得以吐出痰液。

古人還有一種燒鹽方,可以治療各種積滯症。用熱水調和燒鹽服用,然後用手指探入患者口中幫助嘔吐,可以治療霍亂、宿食、冷痛等病症。

《千金要方》中記載:凡是疾病適宜用吐法治療的,效果遠超服藥。

3. 稀涎

(散,嚴用和)皂角白礬斑,〔皂角四挺(去皮弦炙),白礬一兩,為末,每服五分。白礬酸苦湧泄,能軟頑痰;皂角辛鹹通竅,專制風木。此專門之兵也,初中風時宜用之。〕或益藜蘆微吐間。風中痰升人眩僕,當先服此通其關。(令微吐稀涎,續進他藥。)通關散用細辛皂(角,為末,)吹鼻得嚏保生還。

(卒中者用此吹鼻,有嚏者可治,無嚏者為肺氣已絕。)

白話文:

皁角白礬斑,專治中風時斑痕

(方法:)皁角四挺(去皮,切成絲,烤焦),白礬一兩,研成細末,每次服用五分。白礬味酸苦,有清熱、緩瀉作用,可軟化頑痰;皁角味辛鹹,能通竅,專治風寒引起的肢體僵硬。在中風初期,可用這個專方。

或適當添加藜蘆以幫助嘔吐。中風時,由於痰氣上逆,人會頭暈倒地,可用此方先疏通經絡管道。(讓患者稍微嘔吐稀涎,再繼續服用其他藥物。)

通關散,用於通鼻竅,保全生命

(方法:)細辛、皁角研成細末,吹入鼻中,讓患者打噴嚏,有助於保全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