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頭歌訣》~ 攻裡之劑 (1)
攻裡之劑 (1)
1. 攻裡之劑
七首,附方四
白話文:
攻裡之劑,收錄七首方劑,並附帶四個處方。
2. 大承氣湯
(仲景)用芒硝,枳實大黃厚朴饒。〔大黃四兩(酒洗),芒硝三合,厚朴八兩,枳實五枚〕。救陰瀉熱功偏擅,急下陽明有數條。(大黃治大實,芒硝治大燥大堅,二味治無形血藥;厚朴治大滿,枳實治痞,二味治有形氣藥。熱毒傳入陽明胃府,痞、滿、燥、實、堅全見,雜證、三焦實熱,並須以此下之。
胃為水穀之海,土為萬物之母。四旁有病,皆能傳入胃府,則不復傳他經矣。陶節庵曰:傷寒熱邪傳裡,須看熱氣淺深用藥,大承氣最緊,小承氣次之,調胃又次之,大柴胡又次之。蓋恐硝性燥急,故不輕用。)
白話文:
大承氣湯
此方使用芒硝、枳實、大黃、厚朴。 大黃四兩(用酒洗淨),芒硝三合,厚朴八兩,枳實五枚。 它主要功效是救治陰虛導致的熱症,快速瀉下陽明經的實熱。大黃治療實症,芒硝治療燥熱堅硬的症狀,這兩味藥能治療無形血瘀;厚朴治療腹部脹滿,枳實治療胸悶痞塞,這兩味藥能治療有形氣滯。 當熱毒入侵陽明胃經,出現胸悶、腹脹、燥熱、便秘、堅硬等症狀,以及其他雜症,伴隨三焦實熱時,都必須用此方瀉下。
胃是水谷的消化器官,脾胃如同萬物之母,周圍器官的病症都可能傳到胃部,一旦傳入胃部,就不會再傳到其他經絡了。 陶節庵說:傷寒熱邪入侵內裡,用藥必須根據熱邪的輕重,大承氣湯是最重要的,小承氣湯次之,調胃承氣湯再次之,大柴胡湯又再次之。因為芒硝性味燥烈急迫,所以不能輕易使用。
3. 小承氣湯
(仲景)樸實黃,〔大黃四兩,厚朴二兩(姜炒),枳實三枚(麩炒)。〕譫狂痞硬上焦強。(熱在上焦則滿,在中焦則硬,胃有燥糞則譫語,不用芒硝者,恐傷下焦真陰也。)益以羌活名三化(湯,)中風閉實可消詳。(用承氣治二便,加羌活治風,中風體實者可偶用。然涉虛者多,不可輕投。)
白話文:
小承氣湯
方劑組成:大黃、厚朴、枳實。
主治:譫語、腹脹、便秘,上焦實熱證。 (上焦熱盛則胸腹滿悶,中焦熱盛則腹部堅硬,胃中有燥結的糞便則會出現譫語。不使用芒硝,是擔心傷及下焦的真陰。)
加味應用:若配合羌活,名為三化湯,可用於治療中風閉證。(用小承氣湯治療大小便不通,加羌活治療中風,適用於中風實證。但中風多屬虛證,不可輕易使用。)
4. 調胃承氣
(湯,仲景)硝黃草,〔大黃(酒浸)、芒硝各一兩,甘草(炙)五錢。〕甘緩微和將胃保。(用甘草甘以緩之,微和胃氣,勿令大泄下。)不用樸實傷上焦,(不用厚朴、枳實,恐傷上焦氤氳之氣也。)中焦燥實服之好。
白話文:
調胃承氣湯方劑組成:酒浸大黃、芒硝各一兩,炙甘草五錢。
此方劑性味平和,能緩和胃氣,保護胃部,避免過度瀉下。方中不用厚朴、枳實,以免傷及上焦之氣;適用於中焦燥熱、實證者。
5. 木香檳榔
(丸,張子和)青陳皮,枳殼柏連稜術隨。大黃黑醜兼香附,芒硝水丸量服之。一切實積能推蕩,瀉痢食瘧用鹹宜。〔木香、檳榔、青皮(醋炒)、陳皮、枳殼(炒)、黃柏(酒炒)、黃連、吳茱萸(炒)、三稜、莪朮(並醋煮),各五錢,大黃(酒浸)一兩,香附、牽牛各二兩,芒硝,水丸,量虛實服。木香、香附、青、陳、枳殼利氣寬腸,黑牽牛、檳榔下氣尤速,氣行則無痞滿後重之患矣。
連、柏燥實清熱,稜、莪行氣破血,硝、黃去血中伏熱,併為推堅峻品。濕熱積滯去,則二便調而三焦通泰矣。蓋宿垢不淨,清陽終不得升,亦通因通用之意也。〕
白話文:
木香檳榔
這個方劑用青橘皮、陳橘皮、枳殼、黃柏、黃連、吳茱萸、三稜、莪朮等藥材,搭配大黃、香附子、牽牛子以及芒硝,製成水丸服用。它能治療各種積聚症狀,也能治療瀉痢、飲食積滯和瘧疾等病症。藥材的配伍中,木香、香附子、青橘皮、陳橘皮、枳殼能行氣寬腸;黑牽牛子、檳榔能快速下氣,讓氣機通暢,消除痞滿、下墜等不適。黃連、黃柏能燥濕清熱,三稜、莪朮能行氣破血,芒硝和大黃能清除血中的伏熱,這些藥材都是攻堅峻下之品。 藉由清除濕熱積滯,就能使大、小便通暢,三焦氣機通利。因為如果宿便不淨,清陽之氣就無法上升,所以此方也著重於通便的原理。
6. 枳實導滯
(丸,東垣)首大黃,芩連曲術茯苓襄。澤瀉蒸餅糊丸服,濕熱積滯力能攘。〔大黃一兩,枳實(麩炒)、黃芩(酒炒)、黃連(酒炒)、神麯(炒)各五錢,白朮(土炒)、茯苓三錢,澤瀉二錢,蒸餅糊丸,量虛實服之。大黃、枳實蕩熱去積,芩、連佐之以清熱,苓、瀉佐之以利濕,神麯佐之以消食。
又恐苦寒力峻,故加白朮補土固中。〕若還後重兼氣滯,木香導滯(丸)加檳榔。
白話文:
枳實導滯方劑以大黃瀉熱去積為主,黃芩、黃連清熱,茯苓、澤瀉利濕,神麴消食,白朮則健脾益氣,以緩和大黃、枳實的峻猛之性。 若症狀出現下腹墜脹且伴隨氣滯,則可加木香、檳榔以行氣導滯。
7. 溫脾
(湯,《千金》)參附與乾薑,甘草當歸硝大黃。寒熱並行治寒積,臍腹絞結痛非常。人參、附子、甘草、芒硝各一兩,大黃五兩,當歸、乾薑各三兩,煎服,日三。本方除當歸、芒硝,亦名溫脾湯,治久痢赤白、脾胃冷、實不消。硝、黃以蕩其積,薑、附以祛其寒,參、草、當歸以保其血氣。
按:古人方中,多有硝、黃、柏、連與薑、茱、桂、附寒熱並用者,亦有參、朮、硝、黃補瀉並用者,亦有大黃、麻黃汗下兼行者,令人罕識其旨。姑錄此方,以見治療之妙不一端也。)
白話文:
溫脾方用人參、附子、乾薑、甘草、當歸、芒硝和大黃治療寒熱並存的腹部冷積。患者會有臍腹絞痛等症狀。此方每日服用三次,每次用人參、附子、甘草、芒硝各一兩,大黃五兩,當歸、乾薑各三兩煎煮服用。 若去掉當歸和芒硝,則稱為溫脾湯,用於治療久痢(慢性痢疾,大便稀溏,日久不愈)、赤白痢(痢疾便色赤白相間)、脾胃虛寒、積滯不消等症。方中芒硝和大黃用來瀉去積滯,乾薑和附子用來驅除寒邪,人參、甘草、當歸則用來保護氣血。
古方中常會同時使用寒熱藥物,例如芒硝、大黃、黃柏、黃連與乾薑、茱萸、桂枝、附子等一起使用,或使用人參、白朮、芒硝、大黃等補瀉兼用的藥物,甚至有使用大黃、麻黃等既能發汗又能瀉下的藥物。這些配伍方法常令人難以理解其用意。 此方僅作為例子,說明治療方法的多樣性。
8. 蜜煎導法通大便
(仲景用蜜熬如飴,捻作挺子,摻皂角末,乘熱納穀道中,或摻鹽。)或將(豬)膽汁灌肛中。(用豬膽汁醋和,以竹管插肛門中,將汁灌入,頃當大便,名豬膽汁導法,仲景)。不欲苦寒傷胃府,陽明無熱勿輕攻。(胃府無熱而便秘者,為汗多津液不足,不宜用承氣妄攻。此仲景心法,後人罕識,故錄三方於攻下之末。)
白話文:
蜜煎導法是用蜂蜜熬製成飴糖狀,搓成條狀,再加入皂角末,趁熱塞入肛門;或者也可以加入鹽巴。 另一種方法是用豬膽汁灌腸。將豬膽汁和醋混合,用竹管插入肛門灌入,很快就能通便,這就是仲景提到的豬膽汁導法。 如果不想因寒涼傷到胃腸,而陽明經沒有熱證,就不要輕易使用攻下之法。胃腸沒有熱症卻便秘的人,是因為汗出太多津液不足,不適合使用承氣湯等峻下之藥胡亂攻下。這是仲景的精髓,後人很少明白,所以把這三種方法記錄在攻下法的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