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昂

《湯頭歌訣》~ 收澀之劑 (2)

回本書目錄

收澀之劑 (2)

1. 柏子仁丸

人參術,麥麩牡蠣麻黃根。再加半夏五味子,陰虛盜汗棗丸吞。〔柏子仁(炒研去油)二兩,人參、白朮、牡蠣(煅)、麻黃根、半夏、五味子各一兩,麥麩五錢,棗肉丸,米飲下。心血虛則臥而汗即出,柏仁養心寧神,牡蠣、麥麩涼心收脫,五味斂汗,半夏燥濕,麻黃根專走肌表,引參、術以固衛氣。〕

白話文:

柏子仁丸是用人參、白朮、牡蠣、麻黃根、半夏、五味子等藥材製成的丸藥,輔以麥麩和棗肉。 此方適用於心血虛弱導致的盜汗症狀(睡著時出汗)。柏子仁能滋養心神,牡蠣和麥麩能清心安神止汗,五味子能收斂止汗,半夏能燥濕,麻黃根則能引導藥力到達肌膚表面,幫助人參和白朮固護元氣。

2. 陽虛自汗牡蠣散

黃耆浮麥麻黃根。〔牡蠣(煅研)、黃耆、麻黃根各一錢,浮小麥百粒,煎。牡蠣、浮麥涼心止汗,黃耆、麻黃根走肌表而固衛。〕撲法芎藁牡蠣粉,(撲汗法:白朮、藁本、川芎各二錢半,糯米粉兩半,為末,袋盛,周身補之。)或將龍骨牡蠣捫。(龍骨、牡蠣為末,合糯米粉等分,亦可撲法。)

白話文:

陽虛自汗牡蠣散:此方以黃耆、浮小麥、麻黃根等藥材煎煮,其中牡蠣和浮小麥能清心止汗,黃耆和麻黃根則能固護肌表。 此外,也可搭配白朮、藁本、川芎等藥材研磨成粉,裝入布袋,敷貼全身以止汗;或將龍骨、牡蠣研磨成粉,與糯米粉混合後敷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