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昂

《湯頭歌訣》~ 瀉火之劑 (3)

回本書目錄

瀉火之劑 (3)

1. 當歸龍薈

(丸,《宣明》)用四黃,龍膽蘆薈麝香。黑梔青黛薑湯下,一切肝火盡能攘。〔當歸(酒洗)、膽草(酒洗)、梔子(炒黑)、黃連(酒炒)、黃柏(酒炒)、黃芩(酒炒)各一兩,大黃(酒浸)、青黛(水飛)、蘆薈各五錢,木香二錢,麝香五分,蜜丸,薑湯下。肝木為生火之原,諸經之火因之而起,故以青黛、龍膽入木經而直折之,而以大黃、芩、連、梔、柏通平上下三焦之火也。蘆薈大苦、大寒,氣臊入肝。

白話文:

(藥丸,取自《宣明論》)使用四種黃色藥材,加上龍膽、蘆薈、木香和麝香。用炒黑後的梔子、青黛和生薑湯送服,可以清除一切肝火。

藥方組成:

  • 當歸(用酒洗過)、膽草(用酒洗過)、梔子(炒黑)、黃連(用酒炒過)、黃柏(用酒炒過)、黃芩(用酒炒過),各一兩
  • 大黃(用酒浸泡過)、青黛(用清水研磨過)、蘆薈,各五錢
  • 木香,二錢
  • 麝香,五分

製作方法:

用蜂蜜做成藥丸,用生薑湯送服。

藥理說明:

肝木是生火的根源,其他經絡的火都源於此。因此,此方使用青黛和龍膽直入肝經,抑制肝火,同時使用大黃、黃芩、黃連、梔子、黃柏疏通上下三焦的火氣。蘆薈味苦性寒,入肝經後可以發揮其清肝降火的作用。

恐諸藥過於寒瀉,故用當歸養血補肝,用薑湯辛溫為引。加木、麝者,取其行氣通竅也。然非實熱,不可輕投。〕

白話文:

擔心其他藥物過於寒涼而瀉氣,所以使用當歸來滋養氣血、補肝;用薑湯辛溫作為引導藥。加入木香和麝香,目的是為了疏通氣血、開竅。但是,如果沒有實熱症狀,不可輕易使用。

2. 左金

(丸,丹溪)茱蓮六一丸,肝經火鬱吐吞酸。〔黃連六兩(薑汁炒),吳茱萸一兩(鹽湯泡),亦名茱連丸。肝實則作痛,或嘔酸。心為肝子,故用黃連瀉心清火,使火不剋金,則金能制木而肝平矣。吳茱萸能入厥陰行氣解鬱,又能引熱下行,故以為反佐。寒者正治,熱者反治,使之相濟以立功也。

白話文:

丹溪茱蓮丸

治療肝經火氣鬱結,導致嘔吐酸水的症狀。

組成和用法:

  • 黃連6兩(用薑汁炒過)
  • 吳茱萸1兩(用鹽水泡過),也稱茱連丸。

原理:

  • 肝實火盛會引起疼痛或嘔吐酸水。
  • 心是肝的子臟,所以使用黃連瀉心清火,使火不剋制金,金就能制約木,肝氣就能平復。
  • 吳茱萸能入厥陰經行氣解鬱,還能引熱下行,所以用來反佐黃連。
  • 對於寒證,採用正治法;對於熱證,採用反治法,使藥物相互制約,達到治療效果。

左金者,使肺右之金得行於左而平肝也。〕再加芍藥名戊己(丸),熱瀉熱痢服之安。(戊為胃土,己為脾土,加芍藥伐肝安脾,使木不剋土。)

白話文:

左金丸的作用,是使肺部的金氣,藉由肝經轉行到肝的對側,來平息肝氣。再加入芍藥的戊己丸來服用,可以治療由熱引起的腹瀉和痢疾。(戊代表胃土,己代表脾土,加入芍藥可以剋制肝氣,保護脾氣,使木氣不剋土氣。)

3. 連附六一(湯)

治胃痛,寒因熱用理一般。(黃連六兩,附子一兩,亦反佐也。)

白話文:

治療胃痛,無論是寒症或是熱症,治療方法都相同。(使用六兩黃連,一兩附子,這也是一種反佐的用法。)

4. 導赤

(散,錢乙)生地與木通,(甘)草梢竹葉四般攻。口糜淋痛小腸火,引熱同歸小便中(等分煎。生地涼心血,竹葉清心氣,木通瀉心火入小腸,草梢達腎莖而止痛。)

白話文:

(散方,錢乙)生地黃和木通,甘草尖和竹葉四味藥材一起煎服。

適用於口腔潰爛、淋漓作痛的小腸有熱的情況,將熱引導進入小便中排出體外。(等分煎煮。生地黃涼心血,竹葉清心氣,木通瀉心火進入小腸,甘草尖通達腎臟根部而止痛。)

5. 清骨散

銀柴胡,胡連秦艽鱉甲符。地骨青蒿母草,骨蒸勞熱保無虞。〔銀柴胡錢半,胡黃連、秦艽、鱉甲(童便炙)、地骨皮、青蒿、知母各一錢,甘草(炙)五分。地骨、胡連、知母以平內熱,柴胡、青蒿、秦艽以散表邪,引諸藥入骨而補陰,甘草和諸藥而瀉火。〕

白話文:

使用銀柴胡、黃連、秦艽、童便炙製鱉甲、地骨皮、青蒿、知母。如此可以保住體內陰氣,避免骨蒸勞熱。〔銀柴胡半錢,黃連、秦艽、鱉甲、地骨皮、青蒿、知母各一錢,炙製甘草五分。地骨皮、黃連、知母用於平息體內燥熱,柴胡、青蒿、秦艽用於驅散表面的病邪,引導所有藥物進入骨頭補養陰氣,炙製甘草調和所有藥物並瀉火。〕

6. 普濟消毒

(飲,東垣)芩連鼠,玄參甘桔藍根侶。升柴馬勃連翹陳,殭蠶薄荷為末咀。〔黃芩(酒炒)、黃連(酒炒)各五錢,人參甘草(生用)、桔梗柴胡陳皮(去白)各二錢,鼠黏子、板藍根、馬勃、連翹、薄荷各一錢,殭蠶、升麻各七分,末服,或蜜丸噙化。〕或加人參及大黃,(虛者加人參,便秘加大黃。

白話文:

(喝,東垣)用黃芩、黃連、鼠黏子、玄參、甘草、桔梗、藍根配伍。再加入升麻、柴胡、馬勃、連翹、陳皮、薄荷研磨成末服用。〔黃芩(炒過)、黃連(炒過)各五錢,人參、甘草(生用)、桔梗、柴胡、陳皮(去掉白瓤)各二錢,鼠黏子、板藍根、馬勃、連翹、薄荷各一錢,殭蠶、升麻各七分,研末服用,或做成蜜丸化解在口中服用。〕可以另外加入人參和大黃,(體虛的人加入人參,便祕的人加入大黃。

)大頭天行力能御。(大頭天行,親戚不相訪,問染者多不救。原文曰:芩、連瀉心肺之火為君,玄參、陳皮、甘草瀉火補肺為臣,連翹、薄荷、鼠黏、藍根、殭蠶、馬勃散腫消毒定喘為佐,升麻、柴胡散陽明、少陽二經之陽,桔梗為舟楫,不令下行為載。李東垣曰:此邪熱客心肺之間,上攻頭面為腫,以承氣湯瀉之,是為誅伐無過,遂處此方,全活甚眾。)

白話文:

很嚴重的流行病,可以導致死亡。(流行病非常嚴重,連親戚都不敢探望,詢問感染者的情況,大部分都無法救治。原文說:使用黃芩、黃連瀉清心肺之火為君藥,使用玄參、陳皮、甘草瀉火補肺為臣藥,使用連翹、薄荷、鼠黏、藍根、殭蠶、馬勃散腫消毒定喘為佐藥,使用升麻、柴胡散發陽明、少陽兩經的陽氣,桔梗為引藥,使其只作用於上部而不下行。李東垣說:這種邪熱侵犯心肺之間,向上侵犯頭面導致腫脹,用承氣湯瀉,是治病的良方,因此此方治癒了很多病人。)

7. 清震湯

河間治雷頭風,升麻蒼朮兩般充。(二味,《局方》名升麻湯。)荷葉一枚升胃氣,邪從上散不傳中。(頭面腫痛疙瘩,名雷頭風,一雲頭如雷鳴。東垣曰:邪在三陽,不可過用寒藥重劑誤伐無過,處清震湯升陽解毒,蓋取震為雷之義。)

白話文:

河間一帶的雷頭風,用升麻和蒼朮兩味藥就可以治療。(這兩味藥組成的方劑叫做升麻湯。)還可以加入荷葉一片,幫助升胃氣,讓邪氣從頭面散發出去,不傳到身體其他部位。(頭面腫痛長疙瘩,叫做雷頭風,有人說發病時好像雷聲在頭中鳴響。東垣說:雷頭風的邪氣在三陽經,不能用太寒涼的藥,也不能用重劑,以免傷正氣。治療時用升陽解毒的清震湯,因為震代表雷。)

8. 桔梗湯

(《濟生》)中用防已,桑皮貝母栝蔞子。甘枳當歸杏仁黃耆百合姜煎此。(桔梗防己、栝蔞、貝母、當歸、枳殼薏苡仁桑白皮各五分,黃耆七分,杏仁、百合、甘草各三分,姜煎。)肺癰吐膿或咽乾,便秘大黃可加使。(一方有人參,無枳殼。黃耆補肺氣,杏仁、薏仁、桑皮、百合補肺清火,栝蔞、貝母潤肺除痰,甘、桔開提氣血,利膈散寒,防己散腫除風,瀉濕清熱,當歸以和血,枳殼以利其氣。)

白話文:

《濟生方》中使用:防己、桑白皮、貝母、栝蔞子、甘草、枳殼、薏苡仁、當歸、杏仁、黃耆、百合、生薑(桔梗、防己、栝蔞、貝母、當歸、枳殼、薏苡仁、桑白皮各 5 分;黃耆 7 分;杏仁、百合、甘草各 3 分;生薑煎服。)

主治: 肺部膿瘍吐膿或咽喉乾澀,便祕(可加用大黃通便)。

其他方劑: 有的人參,無枳殼。

藥效: 黃耆補肺氣;杏仁、薏苡仁、桑白皮、百合補肺清熱;栝蔞、貝母潤肺除痰;甘草、桔梗開提氣血,利膈散寒;防己散腫除風,瀉濕清熱;當歸以和血;枳殼以利其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