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昂

《湯頭歌訣》~ 祛風之劑 (1)

回本書目錄

祛風之劑 (1)

1. 祛風之劑

十二首、附方四

白話文:

祛風之劑,共收錄十二首主方,另附四個驗方。

2. 小續命湯

(《千金》)桂附芎,麻黃參芍杏防風。黃芩防己兼甘草,六經風中此方通。〔通治六經中風,喎斜不遂,語言蹇澀及剛柔二痙,亦治厥陰風濕:防風一錢二分,桂枝、麻黃、人參、白芍(酒炒)、杏仁(炒研)、川芎(酒洗)、黃芩(酒洗)、防己、甘草(炙)各八分,附子四分,薑、棗煎。麻黃、杏仁,麻黃湯也,治寒;桂枝、芍藥,桂枝湯也,治風。

參、草補氣,芎、芍養血,防風治風淫,防己治濕淫,附子治寒淫,黃芩治熱淫,故為治風套劑。劉宗厚曰:此方無分經絡,不辨寒熱,虛實雖多,亦奚以為?昂按:此方今人罕用,然古今風方,多從此方損益為治。〕

白話文:

小續命湯

此方出自《千金方》,包含桂枝、附子、川芎、麻黃、人參、白芍、杏仁、防風、黃芩、防己、甘草等藥材。它可以治療六經中風、口眼歪斜、肢體麻痺、語言障礙、以及痙攣等症狀,也能治療厥陰風濕。 方中藥材比例:防風1.2克,桂枝、麻黃、人參、白芍(酒炒)、杏仁(炒研)、川芎(酒洗)、黃芩(酒洗)、防己、甘草(炙)各0.8克,附子0.4克,以薑棗水煎服。 麻黃和杏仁組成麻黃湯,主治寒邪;桂枝和白芍組成桂枝湯,主治風邪。人參、甘草補益氣血,川芎、白芍養血,防風治風邪,防己治濕邪,附子治寒邪,黃芩治熱邪。因此,此方是治療風邪的綜合方劑。 有人認為此方不分經絡、寒熱、虛實,療效存疑。但事實上,許多古代和現代治療風邪的方劑,都是以此方為基礎加減演變而來。

3. 大秦艽湯

(《機要》)羌活防,芎芷辛芩二地黃。石膏歸芍芩甘術,風邪散見可通嘗。〔治中風風邪散見,不拘一經者:秦艽、石膏各三兩,羌活、獨活、防風、川芎、白芷、黃芩(酒炒)、生地(酒洗)、熟地、當歸(酒洗)、茯苓、白芍(酒炒)、甘草(炙)、白朮(土炒)各一兩,細辛五錢,每服一兩。

劉宗厚曰:秦艽湯愈風,雖有補血之藥,而行經散風之劑居其大半,將何以養血而益筋骨也?昂按:治風有三法,解表、攻裡、行中道也。初中必挾外感,故用風藥解表散寒,而用血藥、氣藥調里,活血降火也。〕

白話文:

大秦艽湯

此方用羌活、防風、川芎、白芷、黃芩、生地黃、熟地黃、當歸、茯苓、白芍、甘草、白朮、細辛及石膏等藥材治療中風引起的風邪散佈全身,不限於某一經脈的症狀。 藥物劑量以秦艽、石膏各三兩為最多,其他藥材則各取一兩,細辛五錢。每次服用一兩。

劉宗厚認為:大秦艽湯雖然能治療風證,並含有補血的藥物,但主要的功效還是行經散風,那麼如何能達到養血益筋骨的效果呢? 我的看法是:治療風證有三種方法:解表、攻裡、行氣活血。初期風證必定伴隨外感,所以要用祛風藥物解表散寒,同時配合補血、理氣藥物調和內裡,活血降火。

4. 三生飲

(《局方》)用烏附星,三皆生用木香聽。〔生南星一兩,生川烏、附子(去皮)各五錢,木香二兩。〕加參對半扶元氣,(每服一兩,加參一兩。)卒中痰迷服此靈。(烏、附燥熱,行經逐寒;南星辛熱,除痰散風。重用人參以扶元氣,少佐木香以行逆氣。《醫貫》曰:此行經散痰之劑,斬關擒王之將,宜急用之。

凡中風口開為心絕,手撒為脾絕,眼合為肝絕,遺尿為腎絕,鼻鼾為肺絕。吐沫直視,髮直頭搖,面赤如朱,汗綴如珠者,皆不治。若服此湯,間有生者。)星香散亦治卒中,體肥不渴邪在經。(中臟、中腑者重,中經者稍輕。膽星八錢散痰,木香二行氣,為末服。《易簡》和姜煎服,名星香散。

白話文:

三生飲

《局方》記載的方劑,使用生南星、生川烏、生附子及木香。 方中生南星一兩,生川中烏頭、附子(去皮)各五錢,木香二兩。 若要加強效果,可加入等量的人參以扶助元氣(每次服用一兩藥,加一兩人參)。 此方對於中風昏迷,痰迷不清者,效果極佳。 烏頭、附子溫燥,能通經脈,驅除寒邪;南星辛熱,能化痰散風。 大量使用人參是為了扶持元氣,少量加入木香則能疏通逆氣。《醫貫》中記載:此方是治療中風、化痰的良方,如同斬敵將領般迅速有效,宜於緊急情況下使用。

凡是中風出現口張開(心臟衰竭)、手撒開(脾臟衰竭)、眼睛閉合(肝臟衰竭)、遺尿(腎臟衰竭)、鼻鼾(肺臟衰竭)等症狀,以及出現吐白沫、直視前方、頭髮豎起、頭部搖晃、臉色紅如朱砂、汗珠如珠等症狀者,一般難以治癒。 即使服用此方,也只有少數人能活下來。 星香散也能治療中風,適用於體型肥胖、不口渴,邪氣停留在經脈的人(臟腑受損者病情較重,經脈受損者病情較輕)。 星香散中膽南星八錢,化痰;木香二錢,行氣;研磨成粉末服用。《易簡》記載以生薑煎服此方,稱為星香散。

5. 地黃飲子

(河間)山茱斛,麥味菖蒲遠志茯。蓯蓉桂附巴戟天,少入薄荷薑棗服。〔熟地、山萸肉、石斛、麥冬、五味、石菖蒲、遠志、茯苓、內蓯蓉、官桂、附子(炮)、巴戟等分,每服五錢,加薄荷少許煎。〕瘖厥風痱能治之,(凡口噤身冷為瘖厥,四肢不收為風痱。)火歸水中水生木。

(熟地以滋根本之腎,桂、附、蓯蓉、巴戟以返真元之火,山茱、石斛平胃溫肝,志、苓、菖蒲補心通腎,麥、味保肺以滋水源,水火既交,風火自息矣。劉河間曰:中風,非外中之風,良由將息失宜,心火暴甚,腎水虛衰,不能制之,故卒倒無知也。治宜和臟腑,通經絡,便是治風。

《醫貫》曰:痰涎上湧者,水不歸元也;面赤煩渴者,火不歸元也。惟桂、附能引火歸元,火歸水中,則水能生木,木不生風,而風自息矣。)

白話文:

地黃飲子

此方用熟地、山茱萸、石斛、麥冬、五味子、石菖蒲、遠志、茯苓、肉蓯蓉、桂枝、炮附子、巴戟天等量,每次服用五錢,加少量薄荷煎服。能治療瘖厥(口噤身冷)和風痱(四肢不收)。藥理是:熟地滋補腎臟,桂枝、附子、肉蓯蓉、巴戟天回補元氣,山茱萸、石斛平和胃氣溫暖肝臟,遠志、茯苓、石菖蒲補益心臟通利腎臟,麥冬、五味子滋養肺臟以滋養腎水,水火交濟,則風火自息。劉河間認為中風並非外感風邪,而是由於生活起居不當,心火過盛,腎水虧虛,不能制約心火,導致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治療應當調和臟腑,疏通經絡,這就是治療中風的方法。《醫貫》中說:痰涎湧上來是腎水不能歸元;面紅發熱口渴是心火不能歸元。只有桂枝、附子才能引火歸元,火歸於水,則水能生木,木能制風,風邪自然平息。

6. 獨活湯

(丹溪)中羌獨防,芎歸辛桂參夏菖。茯神遠志白薇草,瘈瘲(音熾縱)昏憒力能匡。〔羌活、獨活、防風、當歸、川芎、細辛、桂心、人參、半夏、菖蒲、茯神、遠志、白薇各五錢,甘草(炙)二錢半,每服一兩,加薑、棗煎。肝屬風而主筋,故瘈瘲為肝邪。二活、防風治風,辛、桂溫經,半夏除痰,芎、歸和血,血活則風散也。

肝移熱於心則昏憒。人參補心氣,菖蒲開心竅,茯神、遠志安心,白薇退熱止風。風靜火熄,血活神寧,瘈瘲自已矣。〕

白話文:

獨活湯

張景嶽(丹溪)的獨活湯,藥材包括羌活、獨活、防風、當歸、川芎、細辛、桂枝、人參、半夏、菖蒲、茯神、遠志、白薇。其中,羌活、獨活、防風、當歸、川芎、細辛、桂枝、人參、半夏、菖蒲、茯神、遠志、白薇各五錢,炙甘草二錢半。每次服用一兩,加生薑、大棗煎服。

癲癇昏迷是肝經風邪所致,肝主筋。本方中,羌活、獨活、防風祛風;細辛、桂枝溫通經絡;半夏化痰;川芎、當歸養血活血,血脈通暢則風邪自散。

肝火移熱於心則導致昏迷。方中人參補益心氣,菖蒲開竅醒神,茯神、遠志寧心安神,白薇清熱止風。風邪平息,心火熄滅,氣血通暢,神志安定,癲癇自然就會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