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氏尊生書》~ 卷 五 (9)
卷 五 (9)
1. 卷 五
雖不服藥而自癒,如火極傷金,有水以制之,有土以生之之類,所謂亢則承,
害乃制也。雖然亦有惡藥忌醫而誤之者,說正氣與病邪不兩立,一勝則一負,
久則病劇正脫,而不免於死。然則有病不服藥,可乎?不延醫,可乎。
,,【脹滿症治】,《內經》曰:飲食不節,起居不時者,陰受之,陰受之則入五臟,
入五臟則填滿閉塞。又曰:腹滿填脹,支膈胠脇,下厥上冒,過在足太陰、陽明。
又曰:脹者皆在於臟腑之外,排臟腑,廓胸脇,脹皮膚,故命名脹。《內經》注曰:
寒氣在上,聚而不散,則成脹。《脈經》曰:胃中寒則脹滿。仲景曰:腹滿,
按之痛者為實,不痛者為虛。又曰;腹脹時減,復如故,此為寒,宜溫之。又曰:
脹滿不減,減不足言,須當利之。 《入門》曰:凡脹初起是氣,久則成水,
治比水腫更難。說水腫飲食如常,鼓脹飲食不及,每病根深痼,必三五年而後成。
治腫補中行濕足矣,治脹必補中行濕,兼以消導,更斷鹽醬、音樂、妄想,不責速效,
乃可萬全。又曰:脹有虛實,虛脹陰寒為邪,吐利不食,時脹時減,按之則陷而軟;
實脹陽熱為邪,身熱咽乾,常脹內痛,按之不陷而硬。《醫鑑》曰:中滿腹脹者,
其面目四肢不腫,而肚腹脹起,中空似鼓者是也。《本事》曰:臍腹四肢悉腫者為水;
但腹脹,四肢不甚腫者為蠱,蠱即脹也。《回春》曰:脹病亦謂鼓脹,其脇痛面黑,
是氣鼓;脇滿少腹滿,身上有血絲薄,是血鼓;噯氣作酸,飲悶脹腹,是食鼓;惡寒,
手足厥冷,瀉水,是水鼓;胸腹脹滿,有塊如鼓者,是痞散成鼓。
,,【脹病有七】,《醫旨》曰:一曰寒脹,腹滿濡,時減,吐利厥冷,宜溫之。
二曰熱脹,以陽並陰,則陽實陰虛,陽盛生外熱,陰虛生內熱,脈必浮數。浮為虛,
數為實,陰虛不能宣導;飲食如故,腹中脹滿者,為實脹。三曰谷脹,即食脹,
失飢傷飽,痞悶停酸,朝則陰消陽長,谷氣易行,故能食,暮則陰長陽消,谷氣難化,
故不能食,是為谷脹。四曰水脹,脾主水濕,水浸腸胃而溢皮膚,漉漉有聲,
怔忡喘息者是。五曰氣脹,七情鬱結,氣道壅塞,上不得降,下不得升,身體腫大,
四肢瘦削。六曰血脹,煩躁漱水,迷忘驚狂,痛悶嘔逆,小便多,大便黑,
婦人多有之。七曰蠱脹,但腹脹而四肢頭面不腫是也。而此症之類,
又有名蜘蛛蠱脹者,單腹腫大,四肢極瘦,皆由脾氣虛極,真臟已傷病也。
古方雖有諸蠱保命丹,用肉蓯蓉三兩,紅棗、青礬各一斤,入罐內煅煙盡,為末,
再將香附一斤,便制麥芽一斤半炒為末,和前末糊丸,食後酒下二三十丸以治之者,
然為死症,未必盡效也。,【脹滿不治症】,《靈樞》曰:腹脹,身熱,脈大,
白話文:
即使不吃藥也能自己痊癒,就像火太旺盛會傷害金,這時有水來剋制它,或者有土來滋養它一樣,這就是所謂的「過度則會受到抑制,傷害則會被剋制」的道理。雖然如此,也有因為討厭吃藥、忌諱看醫生而耽誤病情的人。他們認為正氣和病邪不能同時存在,一方強盛,另一方就會衰弱,如果拖久了,病情會加重,正氣會耗盡,最終難逃一死。既然如此,有病可以不吃藥嗎?可以不看醫生嗎?
關於【脹滿症的治療】,《內經》說:飲食不節制,作息不規律,就會傷到陰氣,陰氣受損就會進入五臟,進入五臟就會導致阻塞和脹滿。又說:腹部脹滿,連帶到胸膈和兩脅,甚至出現下部虛寒、上部發熱的症狀,問題出在足太陰脾經和足陽明胃經。還說:脹的病症都在臟腑之外,擴張臟腑、胸脅,使皮膚脹大,所以稱為「脹」。《內經》的註解說:寒氣在上聚集而不散開,就會形成脹。 《脈經》說:胃裡有寒氣就會導致脹滿。《傷寒論》作者張仲景說:腹部脹滿,按壓時會痛的是實證,按壓不痛的是虛證。又說:腹脹時好時壞,恢復原狀,這是寒氣引起的,應該用溫熱的方法治療。還說:脹滿不減輕,即使減輕一點也無濟於事,必須要用通利的方法治療。《醫學入門》說:脹病剛開始是氣滯引起的,時間久了就會形成水,治療比水腫更難。水腫時飲食還能正常,鼓脹時飲食卻減少,病根通常很深固,往往要三五年才會形成。治療水腫,用補中、利濕的方法就夠了,治療脹病,必須補中、利濕,還要兼顧消食導滯,更要戒斷鹽、醬油、音樂、胡思亂想,不要追求速效,這樣才能確保萬無一失。又說:脹有虛實之分,虛脹是陰寒邪氣引起的,會出現嘔吐、腹瀉、不進食、時脹時消,按壓腹部會凹陷而且柔軟;實脹是陽熱邪氣引起的,會出現發熱、咽乾、持續脹痛、按壓腹部不會凹陷而且堅硬。《醫鑑》說:中滿腹脹的人,面部和四肢沒有水腫,只有肚子脹起來,中間空空的像鼓一樣,就是這種情況。《醫學本事》說:臍腹和四肢都腫脹的是水腫;只有腹部脹,四肢不太腫的是蠱病,蠱病就是脹病。《回春》說:脹病也叫鼓脹,如果脅肋疼痛、面色發黑,是氣鼓;如果脅肋和少腹脹滿、身上有血絲紋路,是血鼓;如果打嗝、吐酸水、飲食不消化、腹脹,是食鼓;如果怕冷、手腳冰涼、腹瀉水,是水鼓;如果胸腹脹滿、有腫塊像鼓一樣,是痞塊散開形成的鼓脹。
關於【脹病有七種】,《醫旨》說:第一種是寒脹,腹部脹滿而且柔軟,時好時壞,會出現嘔吐、腹瀉、手腳冰涼,應該用溫熱的方法治療。第二種是熱脹,因為陽氣和陰氣同時出現問題,導致陽氣盛而陰氣虛,陽氣盛會產生體表發熱,陰氣虛會產生體內發熱,脈搏一定浮而快。浮是虛的表現,快是實的表現,陰虛無法疏導,飲食還算正常,但腹中脹滿,這是實脹。第三種是谷脹,也就是食脹,是因為饑餓時暴食或者吃太飽,導致胸悶、停食、反酸,早上陰氣消退陽氣生長,食物容易消化,所以能吃東西,晚上陰氣生長陽氣消退,食物難以消化,所以吃不下,這就是谷脹。第四種是水脹,脾主管水液代謝,水液浸入腸胃並溢出到皮膚,發出漉漉的聲音,還會出現心悸、氣喘等症狀。第五種是氣脹,因為情緒不佳導致氣機鬱結,氣道堵塞,氣無法向上升發也無法向下疏導,身體腫大,四肢卻消瘦。第六種是血脹,會出現煩躁不安、想漱口、神志不清、驚恐發狂、胸悶、嘔吐、小便多、大便黑,婦女多見。第七種是蠱脹,只有腹部脹,四肢和頭面不腫,就是這種情況。這類疾病中,還有一種叫做蜘蛛蠱脹的,只有肚子腫大,四肢非常消瘦,都是因為脾氣虛弱到了極點,真臟已經受損的病症。古代方劑中有治療各種蠱病的保命丹,用肉蓯蓉三兩,紅棗、青礬各一斤,放進罐子裡煅燒到煙散盡,磨成粉末,再將香附一斤、炮製過的麥芽一斤半炒熟磨成粉末,和之前的粉末混合做成藥丸,飯後用酒送服二三十丸來治療,但這屬於絕症,未必有效。關於【脹滿不治的症狀】,《靈樞》說:腹部脹滿,身體發熱,脈搏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