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氏尊生書》~ 卷七 (1)
卷七 (1)
1. 卷七
,,癲狂,心與肝胃病也,而必挾痰挾火。癲由心氣虛,有熱;狂由心家邪熱。
此癲狂之由。癲屬腑,痰在包絡,故時發時止;狂屬臟,痰聚心主,故發而不止。
此癲狂之屬。癲之患雖本於心,大約肝病居多;狂之患固根於心,而亦因乎胃與腎。
此癲狂兼致之故。經曰:癲疾始生,先不樂,頭重痛,視舉犖目赤,啼呼喘悸,反僵,
而及骨與筋脈皆滿,若脈大滑,久自已,脈小堅急,死不治。孟不樂者,肝乘心也;
頭重痛,肝氣上顛也;視舉,肝之目系急也;目赤,肝火上炎於竅也;啼呼喘悸,
肝滿乘心而惑志失神也;反僵,急在筋也;及骨與筋脈皆滿,則與癇瘛同,
白話文:
癲狂是心、肝、胃病引起的,必然伴隨痰火。癲症源於心氣虛弱,有熱;狂症則由心臟積聚邪熱造成。
癲狂的發病機制不同,癲症屬於腑,痰停留在包絡,因此發作時有時無;狂症屬於臟,痰積聚在心臟,因此持續發作。
癲狂的病因也有所區別,癲症雖然源於心,但多半是肝病所致;狂症雖然根源在心,但也與胃和腎有關。
癲狂的症狀發展過程,經典著作記載:癲疾初期,患者會先出現心情不佳、頭昏重痛、視線模糊、眼珠上翻、啼哭喘息、身體僵硬等症狀,並逐漸蔓延至骨骼和筋脈,甚至全身腫脹。若脈象呈現大而滑,症狀會自行緩解;但若脈象呈現小而緊,則難以治癒。心情不佳,是肝氣侵犯心臟所致;頭昏重痛,是肝氣上逆所致;視線模糊,是肝臟與眼睛的經絡阻塞所致;眼珠上翻,是肝火上炎所致;啼哭喘息,是肝氣鬱結,導致心神失常所致;身體僵硬,是筋脈緊縮所致;骨骼和筋脈腫脹,則與癇瘛病相似。
但無止時也。脈大滑、久自已,陽搏於陰而脈滑,陰猶盛也;小堅急、死不治,
肝之真臟見也。惟及骨與筋脈皆滿,故骨筋脈皆能患癲,而症狀各異。故經曰:
骨癲疾者,頤齒諸腧分肉皆滿而骨居,汗出煩冤;筋癲疾者,身拳攣急;脈癲疾者,
暴仆,四肢之脈皆脹縱,脈滿。若嘔多,沃沫,氣下泄者,不治,說骨筋脈之癲,
皆癲病之所統而及。嘔多、沃沫、氣下泄,總承諸癲言之,凡患癲者,
皆以如此而不治也。嘔多、胃氣逆、沃沫,脾運已弛,氣下泄,腎關不守,
且二者俱無胃氣,故不治也。經曰:狂之為病,先自悲也,喜忘,善怒,善恐,少臥,
白話文:
但是沒有停止的時候。脈象大而滑,久而自愈,陽氣搏擊於陰而脈象滑利,說明陰氣仍然旺盛;脈象小而堅緊,病人將要死亡,無法治療,這是肝臟真氣外露的徵兆。只有骨頭、筋脈都充盈,才會導致骨骼、筋脈都患上癲疾,但症狀各不相同。所以經書說:骨癲疾的人,下巴、牙齒、所有腧穴的肌肉都充盈,骨頭突出,汗出而煩躁;筋癲疾的人,身體蜷縮緊繃;脈癲疾的人,突然倒地,四肢脈搏都膨脹而舒張,脈象充盈。如果患者嘔吐頻繁,口水多,氣息下泄,就無法治療。這說明骨骼、筋脈的癲疾,都是癲病的統治部位而波及。嘔吐頻繁、口水多、氣息下泄,都是從癲疾的角度來說的,凡是患有癲疾的人,都是因為這樣而無法治療。嘔吐頻繁、胃氣逆上、口水多,說明脾臟的運化功能已經衰弱,氣息下泄,說明腎氣不固,而且這兩種情況都缺乏胃氣,所以無法治療。經書說:狂病的發病初期,患者會先出現悲傷的情緒,健忘,容易發怒,容易害怕,睡眠時間少,
不饑,已而自高賢也,自辯智也,自尊貴也。善詈罵,日夜不休,又好歌樂,
妄行不休,多食,善見鬼神,此言心疾,或由於有所大恐大喜,大憂大驚,
以至失神之為患也。然而邪並於陽明,亦能發狂,上屋,登高呼,棄衣走,
罵詈不避視疏。說邪者,熱邪也,陽明之部,心君所居,其部熱勢必及心,
是以亦失神也,此言熱病也。若夫心腎不交,二陰二陽兩傷之,
氣交至則腎水空而龍火逆,上與陽明之熱交並,亦能惑志失神,而癲狂罵詈,
所謂腎精不守,不能主理,使心火自焚也,此言虛病也。又有所謂怒狂者,
陽氣因暴折而難訣,少陽膽木,挾三焦相火、大陽陰火而上升也,古人治法,
白話文:
不吃東西,反而自認為高尚賢明,自以為聰明智慧,自以為尊貴。喜歡辱罵,日夜不停,又喜歡唱歌跳舞,胡作非為,不停歇地吃東西,經常看到鬼神,這些都說明是心病。可能是由於過度恐懼、歡喜、憂愁、驚嚇,導致精神失常。然而,邪氣侵入陽明經脈,也能導致發狂,爬上屋頂,登上高處喊叫,脫掉衣服奔跑,罵人辱罵毫不顧忌。這裡說的邪氣,是指熱邪,陽明經脈是心臟所在,陽明經脈熱勢必會影響到心臟,所以也會導致精神失常,這就是熱病。至於心腎不交,陰陽兩虛,氣血交匯時,腎水不足,而心火上逆,與陽明經脈的熱邪相交,也能導致神志不清、精神失常,出現癲狂辱罵,這就是腎精虧虛,無法控制心火,導致心火自焚。還有所謂的怒狂,就是陽氣因暴怒而無法調節,少陽膽經,挾帶著三焦的相火和太陽經脈的陰火上升。古人治療這種病的方法,……
先奪其食,使下長氣於陽,飲以生鐵落飲,使金以制木,木平則火降也,
此言陽厥病也。此癲狂之症候,王叔和云:陰附陽則狂,腰以上至頭熱,腰以下寒也,
說陰氣不能治於內,則附陽而上升,陽無承而不下降,故上熱而下寒;陽附陰則癲,
腰以下至足熱,腰以上寒也,說陽氣虛,不能衞於外,則附陰而下陷,故下熱而上寒,
此癲狂陰陽相附之異。癲因謀望失志,抑鬱無聊而成,狂因陽氣遏抑,不能疏越而得,
要必由心神耗散,氣虛不能勝敵,故痰與火得猖狂犯上,而為是二疾,
此癲狂之原本相同。癲為久病,狂為暴病,癲病多喜,狂病多怒,癲有時人不覺,
白話文:
先要斷絕病人飲食,讓體內陽氣下降,再用生鐵落飲治療,藉此金克木,使木氣平復,火氣自然下降。
這段話描述的是陽厥病。癲狂症的症狀,王叔和說:「陰氣附著陽氣就會發狂,腰以上至頭部發熱,腰以下卻冰冷。」
這是因為陰氣不能在體內正常運作,就附著陽氣上升,陽氣沒有陰氣承接,便無法下降,所以上熱下寒;陽氣附著陰氣就會發癲,腰以下至腳部發熱,腰以上卻冰冷。
這是因為陽氣虛弱,無法保護體表,便附著陰氣下降,所以下熱上寒。這就是癲狂症陰陽相附的不同表現。
癲狂症的病因,癲病通常是因志願受挫、抑鬱寡歡所致;狂病則是陽氣受阻,無法疏通而起。
最終都是因為心神耗散、氣虛無力抵抗外邪,導致痰火猖狂上犯而造成這兩種疾病。
因此,癲狂症的本源相同。癲病是慢性病,狂病是急性病,癲病患者多喜悅,狂病患者多怒氣,癲病患者有時自己察覺不到,
是癲之輕者,狂有時人不及防,是狂之驟者,癲病痰火一時忽動,陽陽相爭,
亦若狂之狀,狂病痰火經久煎熬,神魂迷瞀,亦兼癲之狀,此癲狂之形勢宜辨。
白話文:
這是癲病的病情較輕的情況,而狂病則常常讓人措手不及,這是因為狂病發作突然,癲病是因為痰火一時之間突然亢盛,體內陽氣與痰火相互爭鬥, 這種情況也像是狂病的表現,而狂病是因為長時間痰火煎熬,導致精神混濁不清,同時也有癲病的症狀,這就是癲病和狂病的病情特徵應該要辨別的。
治癲先以吐劑涌去痰涎(宜控涎丹,)次進安神之劑(宜琥珀散。)治狂先奪其食,
次下其痰瀉其火(下痰宜山查丸,瀉火宜生鐵落飲。)此治癲狂之大要。而癲之病,
白話文:
治療癲癇,首先使用催吐藥物,清除痰液(建議使用控涎丹)。之後,再服用安神藥物(建議使用琥珀散)。治療狂躁症,首先要限制其飲食,
有因驚得者(宜抱膽丸。)有因怒得者(宜寧神導痰湯。
白話文:
有因受驚而發病的(宜服用抱膽丸)。
有因生氣而發病的(宜服用寧神導痰湯)。
)有因心臟虛損氣血不足者(宜清心溫膽湯。)有因痰迷心竅者(宜金箔鎮心丸。
白話文:
- 心臟虛弱,氣血不足的(適合服用清心溫膽湯)。
- 痰氣迷亂心神者的(適合服用金箔鎮心丸)。
)有因痰火俱盛者(宜甘遂散吐下之。)有因思慮過度者(宜歸脾湯。)有因心經畜熱,
或時煩躁,眼鼻覺熱者(宜岑連清心丸。)有因陰虧,不時暈倒,
白話文:
- 痰火齊盛:適合用甘遂散來催吐、瀉下。
- 思慮過度:適合用歸脾湯來調理。
- 心經鬱熱:
痰壅搐搦者(宜滋陰寧神湯。)有因心氣不足,神不守舍者(宜歸神丹。
白話文:
- 痰濕壅塞導致抽搐痙攣的人(適合服用滋陰寧神湯。)
- 因心氣不足,神志恍惚的人(適合服用歸神丹。)
)有因大病後心虛神散,無氣羸弱者(宜歸神丹。)有因痰為驟壅,
白話文:
對於因為大病後心虛神散,沒有元氣、體弱的人(適合服用歸神丹)。因為痰阻塞身體突然發作,
發為怪異狀者(宜清心滾痰丸。)有因久年癲疾,氣血俱耗者(宜活虎丹。
)有癲疾癒而復發,作止無常者(宜斷癇丹。)若婦人而患癲,
白話文:
發作時症狀奇特的(宜服清心滾痰丸。)有因為長年的癲癇,氣血都耗盡了的(宜服活虎丹。)
皆由血分不調(宜加昧逍遙散,)或心風血迷之故(宜甘遂散。)狂之病,
白話文:
精神錯亂的病症,都是由血分失調(宜加昧逍遙散)或心神失常,導致血液迷亂(宜甘遂散)所致。
有因上焦者(宜生鐵落飲。)有因陽明實者(宜承氣湯。)有因熱入血室,
白話文:
如果病因在上焦,應該服用生鐵落飲。如果病因在陽明實證,應該服用承氣湯。如果病因是熱入血室,...
狂不知人者(宜牛黃解熱丸。)有因火盛而為徉狂奔走者(宜當歸承氣湯。
白話文:
發狂意識不清的人(宜用牛黃解熱丸治療。)有的人因為肝火旺盛而發瘋亂跑(宜用當歸承氣湯治療)。
)有因心經邪熱狂亂,而精神不爽者(宜牛黃瀉心湯、黃連瀉心湯。)有因驚憂得之,
白話文:
有一些是因為心經有邪熱導致狂亂,而精神不振的人。(適合使用牛黃瀉心湯、黃連瀉心湯)。有一些是因為受驚嚇或憂慮而引起的,
痰涎久留於心竅者(宜鬱金丸。)有因風涎暴作,氣塞倒仆者(宜通泄散。)有因失魄,
白話文:
- **痰涎長期滯留於心竅者:**適合使用鬱金丸。
- **因風邪而突然發作咳嗽喘息,導致氣息阻塞、昏厥者:**適合使用通泄散。
- 因魂不守舍,精神恍惚而引起的咳嗽:
狀若神靈所憑者(宜填心丹。)有因失心失志,或思慮過多,積成痰涎,
白話文:
如果出現了神志恍惚的症狀(適合服用填心丹)。有的可能是由於精神失常,或者過度思考,積累了痰液。
留在心包者(宜葉氏雄朱丸。)有因勞神太過,致傷心血,驚悸不寧,若有人捕,
白話文:
留存在心包中的(宜服用葉氏雄朱丸。)有些人因為勞心過度,導致心血受傷,出現驚悸不安的症狀,好像有人在追趕他們一樣。
漸成心疾癲狂者(宜辰砂寧志丸。)有因悲哀動中而傷魂,魂傷則狂妄不精,
白話文:
逐漸發展為心臟疾病和精神異常的人(適合服用辰砂寧志丸)。有些人因為哀傷動搖內心而損傷了魂魄,魂魄受傷就會瘋狂妄為,精神不集中。
不精則不正,當以喜勝之,以溫藥補魂之陽者(宜驚氣丸。)有因喜樂無極而傷魄,
白話文:
如果不重視精神健康,就會出現精神異常。 這時候應該用喜悅的心情來戰勝病症,服用溫熱的藥物來補充精神陽氣(可以服用驚氣丸)。 有的人因為過度喜樂而損傷了魂魄,
魄傷則狂,狂者意不存人,當以恐勝之,以涼藥補魄之陰者(宜鬱金丸、苦參丸。
白話文:
魂魄受損會導致精神失常,精神失常的人會神志不清,不認得人。此時應該利用恐懼感來壓制,再用清涼的藥物來滋補魂魄中的陰氣。(可以使用鬱金丸或苦參丸。)
)有癲狂初起者(宜寧志化痰湯。)有癲狂久不癒者(宜鬱金丸。)此治癲狂之詳法。
或緣痰火鬱結而癲狂(宜清心滾痰丸、補氣。
白話文:
有癲癇症剛發作的人(適合服用寧志化痰湯) 有癲癇症長期無法痊癒的人(適合服用鬱金丸) 這是治療癲癇的詳細方法。
)或緣風痰迷心竅而癲狂(宜鐵粉散、鬱金丸。)或緣癲狂而不得睡臥(宜辰砂散。
白話文:
或者因為風痰迷住了心竅而發狂(應當服用鐵粉散、鬱金丸)。或者因為發狂而睡不著(應當服用辰砂散)。
)其或癲或狂,均可審其原而以方治之。此治癲狂之通略。
,,【脈,法】,《內經》曰:癲疾脈搏大滑,久自已;脈小堅急,死不治。又曰:
癲疾脈,虛別可治,實則死。《靈樞》曰:凡脈急甚,皆為癲狂厥疾。《脈訣》曰:
癲癇之脈,浮洪大長,滑大堅實,痰畜心狂。又曰:大堅疾者癲狂。《得效》曰:
恍惚癲狂,實大為順,沉細為逆。,【癲病原由】,《內經》曰:癲得之於母腹中,
名為胎病,其母有所大氣,上而不下,精氣並居,故令子發為癲疾也。又曰:
厥成為癲疾。又曰:邪搏陽為癲疾。《綱目》曰:痰邪逆上,頭中氣亂,脈道閉塞,
白話文:
癲癇或狂躁,都能根據病因用方藥治療,這就是治療癲狂的通則。
孔竅不通,故昏眩而倒仆也,以其病在頭巔,故曰癲疾。又曰:大人曰癲,小兒曰癇,
其實一也。(鏊按:大人亦有患癇者,另詳諸癇條中。《綱目》以大人小兒分癲癇,
而以為實屬一症,恐非是。),,【癲與癇不同】,《綱目》曰:癲者,異常也。
若平日能言,癲則沉默。平日不言,癲則呻吟。甚而僵仆直視,心常不樂,言語無倫,
如痴如醉。癇則卒然暈倒,咬牙作聲,吐涎沫,不省人事,隨後醒。
,,【癲癇又與中風不同】,《綱目》曰:癲癇仆時,口中作聲,將醒,吐涎沫,
省後又發,時作時止,而不休息。中風、中寒、中暑、屍厥之類,則仆時無聲,
白話文:
孔竅不通,導致昏眩倒地,因為病症在頭頂,所以稱為癲疾。又說:成人患此病稱為癲,小孩患此病稱為癇,其實是一樣的。癲與癇不同,《本草綱目》說:癲症是指行為異常,平時能說話,發病時沉默不語;平時不說話,發病時呻吟。嚴重時會僵直倒地,目光呆滯,心神不寧,言語胡言亂語,如同痴呆或醉酒。癇症則突然昏倒,咬牙發聲,吐口水,失去意識,之後醒來。癲癇又與中風不同,《本草綱目》說:癲癇發病時,口中會發出聲音,快醒來時會吐口水,清醒後又發作,反覆發作,沒有間歇。中風、中寒、中暑、屍厥等病症,發病時則沒有聲音。
省時無沫,後不時發。,【狂病原由】,《內經》曰:怒狂,生陽也,陽氣者,
因暴折而難訣,故善怒也,病名曰陽厥。又曰:陽明病甚,則登高而歌。
說以四肢為諸陽之本,陽盛則四肢實,故能登高也。棄衣而走,以熱盛於身,
故欲棄衣也。妄言罵詈,以陽盛則使人罵詈不避也。不欲食,故妄走也。又曰:
邪入於陽則狂。又曰:陰不勝其陽則狂。,【癲病異處】,《內經》曰:多喜曰癲,
多怒曰狂。《難經》曰:重陰者癲,重陽者狂。《入鬥》曰:癲者,異常也,
精神痴呆,言語失倫;狂者,凶狂也,輕則自高自是,好歌好舞,重則逾垣上屋,
白話文:
省時無沫,後不時發。狂病的根本原因,《內經》說:怒狂,是陽氣過盛,陽氣由於突然受挫而難以舒解,所以容易發怒,這種病症叫做陽厥。又說:陽明病症嚴重時,就會登高唱歌。因為四肢是陽氣的根本,陽氣盛則四肢強健,所以能登高。脫衣狂奔,是因為體內熱氣盛,所以想脫掉衣服。胡言亂語、謾罵,是因為陽氣盛,讓人不顧忌地謾罵。不想吃東西,所以胡亂奔跑。又說:邪氣入侵陽氣則會導致狂病。又說:陰氣不能制約陽氣則會導致狂病。癲病的特殊之處,《內經》說:喜怒過度則分別稱為癲狂。《難經》說:陰氣過盛則癲,陽氣過盛則狂。《入鬥》說:癲病,表現異常,精神呆滯,言語失常;狂病,則兇暴狂妄,輕則自以為是,喜歡唱歌跳舞,重則翻牆上屋,
又甚則不避水火,且欲殺人,此痰火壅盛而然也。《直指》曰:陽虛明實則癲,
陰虛陽實則狂。《綱目》曰:癲,謂僵仆不省也;狂,謂妄言妄走也。
經有言狂癲疾者,又言癲病為狂者,是癲狂為兼病也。《醫鑒》曰:癲者,顛倒錯亂,
於癇於狂,皆兼病也,故有癲癇、癲狂之名。
治癲方十六
白話文:
嚴重時甚至不懼水火,還想殺人,這是痰火壅盛所致。《直指》中說:陽虛明實則發癲,陰虛陽實則發狂。《本草綱目》中說:癲,指僵直倒地失去意識;狂,指胡言亂語、到處亂跑。經書中既說有狂癲病,又說癲病可發狂,可見癲狂是兼症。《醫鑒》中說:癲症是指神志顛倒錯亂,兼具癇症和狂症的病症,因此有癲癇、癲狂之稱。治療癲症的方劑有十六種。
,,控涎丹,,〔總治〕,甘遂去心,大錢去皮,白芥子,等分,糊丸,薑湯下七丸,
壯者可十餘丸。
白話文:
控涎丹
總治: 流口水
組成:
- 甘遂(去心):適量
- 大錢(去皮):適量
- 白芥子:適量
製法:
將上述材料等分混合,用糊丸法製成丸劑。
服用方法:
用薑湯送服 7 丸。
,,琥珀散,,〔又〕,琥珀,人參,茯神,遠志,菖蒲,乳香,棗仁,朱砂為衣。
白話文:
琥珀散
組成:
- 琥珀
- 人參
- 茯神
- 遠志
- 菖蒲
- 乳香
- 棗仁
- 硃砂(用作外衣)
,,甘遂散,,〔因痰〕,甘遂末一錢,豬心血和勻,將豬心切開,入末於內,
合以線縛,濕紙包煨熟取藥,入辰砂末一錢和勻,分作四丸,每一丸,
將所煨豬心煎湯化下,如大便下惡物即止。如不效,再下一丸。
白話文:
甘遂散
〔因痰〕
甘遂末一錢,豬心血和勻,將豬心切開,把甘遂末放進去,用線綁好,用濕紙包起來煨熟,取出藥末,加入辰砂末一錢和勻,分成四丸。每次服用一丸,將煨過的豬心煎湯服用,如果大便排出惡物就停止服用。如果沒有效果,再服用一丸。
,,寧神導痰湯,,〔因怒〕,南星,半夏,枳實,赤苓,橘紅,甘草,遠志,菖蒲,
黃岑,朱砂
白話文:
寧神導痰湯
適用症狀: 由生氣引起的
藥方:
- 南星
- 半夏
- 枳實
- 赤苓
- 橘紅
- 甘草
- 遠志
- 菖蒲
,,抱膽丸,,〔因驚〕,水銀二兩,朱砂,乳香各一兩,黑鉛一兩半,將鉛入鍋,
白話文:
抱膽丸(治療驚嚇)
材料:
- 水銀:2 兩
- 硃砂:1 兩
- 乳香:1 兩
- 黑鉛:1.5 兩
做法: 將黑鉛放入鍋中,
令化入水很,結成珠子,次下乳香、朱砂,乘熱和勻,丸芡實大,空心井花水下一丸。
此丸亦治狂病。
白話文:
將(上述材料)放入水中溶解,形成小珠子。然後加入乳香和硃砂,趁熱攪拌均勻。搓成芡實大小的丸子,空腹時用井花水送服一丸。
,,金箔鎮心丸,,〔痰迷〕,膽星一兩,天竺黃,琥珀,朱砂各五錢,牛黃,雄黃,
白話文:
金箔鎮心丸
(治療痰濁矇蔽心神)
材料:
- 膽星 一兩
- 天竺黃 五錢
- 琥珀 五錢
- 硃砂 五錢
- 牛黃 五錢
- 雄黃 五錢
珍珠各二錢,麝香五分,蜜丸,金箔為衣,薄荷湯下。
白話文:
珍珠粉各兩錢,麝香五分重,製成蜜丸,外面裹上一層金箔,用薄荷湯送服。
,,清心溫膽湯,,〔心虛〕,陳皮,半夏,茯苓,枳實,竹茹,白朮,菖蒲,香附,
白話文:
清心溫膽湯
適用於: 心氣不足
組成:
- 陳皮
- 半夏
- 茯苓
- 枳實
- 竹茹
- 白朮
- 菖蒲
- 香附
當歸,白芍,薑黃連各一錢,麥冬八分,川芎,遠志,人參各六分,甘草四分,薑三片
白話文:
當歸一錢 白芍一錢 薑黃連各一錢 麥冬八分 川芎六分 遠志六分 人參六分 甘草四分 薑三片
,, 歸脾湯,,〔思慮〕,龍眼,棗仁,黃耆,白朮,人參,茯神,木香,炙草,遠
志,當歸,薑,棗
白話文:
歸脾湯
【功效】 調整思慮
【組成】
- 龍眼肉
- 棗仁
- 黃耆
- 白朮
- 人參
- 茯苓
- 木香
- 甘草
- 遠志
,, 岑連清心丸,,〔心熱〕,黃岑,黃連,花粉,茯神,麥冬,丹參,牛黃,菖蒲
,遠志, 士志
白話文:
岑連清心丸
【功效】 :清心降火
【組成】:
- 黃岑
- 黃連
- 花粉
- 茯神
- 麥冬
- 丹參
- 牛黃
- 菖蒲
,,承氣湯,,〔胃實〕,大黃,芒硝,枳實,厚補
白話文:
承氣湯
適用於胃氣實證
組成:
- 大黃
- 芒硝
- 枳實
- 厚樸
,,滋陰寧神湯,,〔陰虧〕,當歸,川芎,白芍,熟地,人參,茯神,白朮,遠志,
白話文:
滋陰寧神湯,用於治療陰血虧損。
組成:
- 當歸
- 川芎
- 白芍
- 熟地
- 人參
- 茯神
- 白朮
- 遠志
南星各一錢,棗仁,甘草各五分,酒黃連四分,薑三片
,,歸神丹,,〔病後〕,大塊朱砂二兩入豬心內燈草扎好洒蒸二炊久取出另研,棗仁
白話文:
南星和另外的藥物各用一錢,酸棗仁和甘草各用五分,酒製黃連用四分,生薑用三片。
歸神丹,適用於病後調理,將二兩的朱砂放入豬心中,用燈芯草綁好,然後蒸兩次,蒸好後取出另行研磨,酸棗仁也一同使用。
茯神,人參,當歸各二兩,西珀,薑遠志,龍齒各一兩,金箔各二十片為衣,酒糊
白話文:
茯苓、人參、當歸各兩(約60公克),西伯、薑遠志、龍齒各一兩(約30公克),金箔共二十片做成衣,用酒糊封閉。
丸,每九丸至二九丸,麥冬湯下。甚者,乳香、人參湯下。多夢不臥棗仁湯下。
白話文:
丸劑:每次服用 9 到 29 丸,送服於麥冬湯中。如有嚴重症狀,送服於乳香、人參湯中。多夢失眠症狀,則送服於棗仁湯中。
,,清心導痰丸,,〔疢火〕,酒大黃,黃岑各四兩,青礞石同焰硝煆如金色,犀角,
白話文:
清心導痰丸
**用於治療:**疢火
組成:
- 大黃:四兩
- 黃岑:四兩
- 青礞石:與焰硝一起煅燒至呈金色,用量不詳
- 犀角:用量不詳
皂角,朱砂各五錢,沉香二錢半,麝香五分水丸,朱砂為衣,水下六七十丸。
,,活虎丹,,〔久癲〕,活蠍虎一個,剪取四足爪,細矸,入朱砂、冰片、
白話文:
皂角和朱砂各五錢,沉香二錢半,麝香五分,做成水丸,用朱砂包裹外層,每次用水送服六七十丸。
活虎丹,治療久治不愈的癲病,用一個活蝎子,剪下它的四隻腳,研磨細碎,加入朱砂和冰片。
麝香各少部研勻。先用礞石散控下痰涎,次用薄荷湯調此藥,作一服化下,
勿令病人知之,恐不肯服也。此藥能補心神,心全則病差。
白話文:
把麝香研磨成小顆粒。
先使用礞石散來治療痰液,接著用薄荷湯調和此藥,一次服下。
,,斷癇丹,,〔復發〕,黃耆,鈎鈎,細辛,甘草各五錢,蛇退一條燒存性,蟬殼全
白話文:
斷癇丹
(治療癲癇復發)
材料:
- 黃耆:5錢
- 鉤吻:5錢
- 細辛:5錢
- 甘草:5錢
- 蛇蛻:1條,燒成灰備用
- 蟬殼:完整一枚
者四枚,牛黃一匙,棗肉丸,梧子大,小兒服者綠豆大,每二十丸,人參湯下。
白話文:
人參湯藥方:
材料:
- 麝香 四克
- 牛黃 一匙
- 棗肉丸 梧桐子大小(約 0.5 公分),小兒服用則綠豆大小(約 0.3 公分)
- 每 20 丸一組
使用方法:
- 用人參湯送服
,,加味逍遙散,,〔婦人〕,柴胡,酒當歸,酒白芍,白朮,茯苓各一錢,炙甘草五
白話文:
加味逍遙散
**適用人羣:**婦女
組成:
- 柴胡 1 錢
- 酒當歸 1 錢
- 酒白芍 1 錢
- 白朮 1 錢
- 茯苓 1 錢
- 炙甘草 5 分
分,丹皮,山梔各八分,薑,薄荷葉治狂方十九
,,山楂丸,,〔息治〕
白話文:
丹皮、山梔各八分,生薑、薄荷葉一起用於治療狂症的第十九個方子。
山楂丸,用於平息和治療。
,,生鐵落飲,,〔又〕,先煮鐵落水入石膏三兩,龍齒,,茯神,防風各一兩半,無
白話文:
服生鐵粉拌水調服。(另一種方法是)先煮生鐵粉並把水倒入三兩石膏、一兩半龍齒、一兩半茯苓和一兩半防風中,不固定次數服用。
參,秦艽各一兩,煎好入竹瀝。
,,承氣湯,,〔胃實〕,大黃,芒硝,枳實,厚補
白話文:
人參和秦艽各用一兩,煎煮後加入竹瀝。
承氣湯,用於胃實,藥材包括大黃、芒硝、枳實和厚朴。
,,驚氣丸,〔補魂〕,附子,木香,橘紅,薑蠶,麻黃,天麻,葛根,白花蛇各五錢
白話文:
驚氣丸(適用於驚嚇):
補魂(安神):
- 附子:5錢
- 木香:5錢
- 橘紅:5錢
- 薑蠶:5錢
- 麻黃:5錢
- 天麻:5錢
- 葛根:5錢
- 白花蛇:5錢
蘇葉一兩,冰片,麝香各五分,朱砂一錢為衣,蜜丸,圓眼大,薄荷湯下一丸。
,,通泄散,,〔風涎〕,瓜蒂末三錢,加輕粉一匙、水半合,調勻灌之,
良久涎自出。如末出,含砂糖一塊,下咽涎即出。
,,鬱金丸,,〔補魂〕,朱砂,鬱金,白礬
,,苦參丸,,〔又〕,苦參一味,蜜丸,每十丸,薄荷湯下。
,,牛黃解熱丸,,〔熱入血室〕,牛黃錢半,朱砂,鬱金,丹皮各三錢,冰片,甘草
各一錢,蜜丸。
,,當歸承氣湯,,〔火盛〕,當歸,大黃各一兩,芒硝七錢,甘草五錢,共為末,
每一兩加薑五片、棗十枚煎。
白話文:
蘇葉一兩,冰片、麝香各五分,朱砂一錢,做成藥衣,用蜜丸成圓形,像眼珠大小,用薄荷湯送服一丸。
通泄散,治療風涎,瓜蒂末三錢,加入輕粉一匙、水半合,調勻灌服。
過一會兒,涎液就會自己流出來。如果還沒有流出來,就含一塊砂糖,咽下去,涎液就會流出來。
鬱金丸,治療魂魄虧損,朱砂、鬱金、白礬,
苦參丸,治療其他症狀,苦參一味,用蜜丸成丸,每次服十丸,用薄荷湯送服。
牛黃解熱丸,治療熱邪入侵血室,牛黃半錢,朱砂、鬱金、丹皮各三錢,冰片、甘草各一錢,用蜜丸成丸。
當歸承氣湯,治療火熱症狀,當歸、大黃各一兩,芒硝七錢,甘草五錢,研成粉末,
每服一兩,加入生薑五片、大棗十枚煎服。
,,黃連瀉心湯,,〔又〕黃岑二兩,黃達,生地,知母各一兩,甘草五錢,共為末,
白話文:
黃連瀉心湯,另外加入黃芩二兩,黃連,生地,知母各一兩,甘草五錢,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
每五錢,水煎。,
牛黃瀉心湯,,〔又〕生大黃一兩,牛黃,冰片,朱砂各一錢,共為末,每三錢,
薑汁、蜜水調下。一名南極延生湯。
白話文:
每用五錢,加水煎煮。
牛黃瀉心湯,其中又包含生大黃一兩,以及牛黃、冰片、朱砂各一錢,將這些共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
用薑汁和蜜水調服。此方又名南極延生湯。
,,清心滾痰丸,,〔痰結〕,此即上清心導痰丸。
白話文:
清心滾痰丸主要用於治療痰結,也就是清心導痰丸。
,,鐵粉散,,〔痰迷〕,真鐵粉,半夏,南星,白附子,羌活各二兩,生川烏一兩半
白話文:
鐵粉散
【適應證】 痰飲阻滯
【組成】
- 真鐵粉 兩
- 半夏 兩
- 南星 兩
- 白附子 兩
- 羌活 兩
- 生川烏 一兩半
朱砂,琥珀,白殭蠶各一兩,活礬五錢,全蠍五十個,金箔三十片,共為末,
每四錢,薑汁調下,或水調亦可。《本事方》曰:鐵粉不但化痰鎮心,
至於摧抑肝邪特異,若多恚怒,肝邪本盛,鐵粉能制伏之也。
白話文:
取朱砂、琥珀、白僵蠶各一兩,活礬五錢,全蠍五十個,金箔三十片,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用薑汁或水調服。《本事方》中記載:鐵粉不僅能化痰鎮心,對於抑制肝邪也具有特殊功效。若經常生氣,肝火旺盛,鐵粉可以制伏肝邪。
,,鎮心丹,,〔失心〕,朱砂,活礬,等分,水丸,芡子大,每一丸,參湯下。
白話文:
鎮心丹
功效: 鎮定心神
組成:
- 硃砂
- 活礬
- 等份
製作方法: 用清水將藥材搗成丸劑,每丸約芡子大小。
服法: 每次服用一丸,以參湯送服。
,,葉氏雄朱丸,,〔又〕,朱砂,雄黃各一錢半,白附子一錢,豬心血丸,
白話文:
中醫古文:
葉氏雄朱丸
葉氏雄朱丸
藥材:
- 硃砂:1錢半
- 雄黃:1錢半
- 白附子:1錢
- 豬心血丸
另用朱砂為衣,每五丸、七丸、九丸,人參、菖蒲湯下。無人參,黃耆代之。
白話文:
用硃砂做外衣,每五丸、七丸或九丸為一劑,用人參、菖蒲湯送服。如果沒有人參,可以用黃耆代替。
,,辰砂寧志丸,,〔勞神〕,辰砂二兩用酒二升煮酒存二盞留用,薑遠志,菖蒲,棗
白話文:
辰砂寧志丸
〔適用症狀:〕 精神勞累
〔組成:〕
- 辰砂:2 兩(用酒 2 升煮,留存 2 杯酒)
- 遠志:適量
- 菖蒲:適量
- 紅棗:適量
仁,乳香,當歸,茯苓,茯神各七錢,人參五錢,豬心一個研如泥,並酒丸,
臨臥棗湯下。,
寧志化痰湯,,〔又〕,膽星,半夏,陳皮,茯苓,薑黃連,天麻,人參,棗仁,
菖蒲各一錢,薑五片,煎服,再服養血清心湯。
白話文:
仁、乳香、當歸、茯苓、茯神各七錢,人參五錢,豬心一個研成泥,與酒混合製成丸子,臨睡前用紅棗湯送服。
寧志化痰湯:膽星、半夏、陳皮、茯苓、薑黃連、天麻、人參、棗仁、菖蒲各一錢,薑五片,煎服,之後再服用養血清心湯。
,,棄血清心湯,,〔又〕,當歸,生地各一錢半,人參,白朮,薑遠志,茯神,棗仁
白話文:
若要清心,可服用棄血清心湯,或是用當歸、生地各一錢半,人參、白朮、薑遠志、茯神、棗仁等藥材煎服。
,川芎各一錢,甘草五分
,,辰砂散,,〔不臥〕,塊朱砂一兩,棗仁,乳香各五錢,服法詳上不寐方中。
通治癲狂方五
,,清心滾痰丸,,〔痰火〕,方詳上。
,,牛黃清心丸,,〔又〕,方詳上。
,,鐵粉放,,〔風痰〕,方詳上。
,,鬱金丸,,〔又〕,方詳上。
,,辰砂散,,〔不寐〕,方詳上不寐方中。
,,(睡則汗出,醒則倏收,名曰盜汗。不分寤寐,不因勞動,自然汗出,名曰自汗。
),,諸汗,心虛病也。汗者,心之液,故其為病,雖有別因,其原總屬於心。
然腎又主五液;心陽虛不能衞外而為固,則外傷而自汗。亦腎陰衰不能內菅而退藏,
白話文:
川芎一錢,甘草五分。辰砂散,用塊朱砂一兩,棗仁、乳香各五錢,服用法詳見不寐方。
通治癲狂方五種:清心滾痰丸(適用於痰火),方劑詳見前文;牛黃清心丸(又一種),方劑詳見前文;鐵粉放(適用於風痰),方劑詳見前文;鬱金丸(又一種),方劑詳見前文;辰砂散(適用於不寐),方劑詳見前文不寐方。
各種汗症都是心虛所致。汗是心液,因此汗症雖然可能由其他原因引起,但根本原因都在心。
腎主五液,心陽虛弱不能護衛體表,就會因外傷而自汗。腎陰虛弱不能收攝津液,也會導致自汗。
則內傷而盜汗。故汗之病專屬心,汗之根未有不兼由心與腎。且腎陰既衰,
心血必不足,以精即是血,心虛必本於腎虛,腎虛必至於心虛也。而自汗盜汗,
二者又有冷熱之分。寒氣乘陽虛而發汗,必冷。熱氣乘陰虛而發汗,必熱。
又有熱火過極,反兼勝己之化者,汗亦冷。此不可不細辨也。
夫汗固為心與腎二經之虛,其實五臟虛衰,皆能致汗。其專由心虛而汗者,
白話文:
內傷就會盜汗。因此汗病專屬於心,汗的根本原因也離不開心和腎。腎陰衰弱,心血就會不足,因為精氣就是血液,心虛必定源於腎虛,腎虛必定導致心虛。自汗和盜汗,又分為冷熱。寒氣乘虛陽而發汗,必然是冷汗。熱氣乘虛陰而發汗,必然是熱汗。也有些熱火過盛,反過來克制自身而導致的汗,也可能是冷汗。這點不能不仔細辨別。汗雖然是心腎兩經虛弱造成的,但其實五臟虛衰,都能導致汗。專門由心虛引起的汗,
法當益其血脈(宜便秘。)其專由腎虛而汗者,法當助其封藏(宜五味子湯。
)若由肺虛而汗,則必固其皮毛(宜黃耆六一湯。)由脾虛而汗,
白話文:
當治療的方法是要滋養血脈(治療宜用能止汗的藥物)。如果出汗是由腎虛引起的,治療的方法是要幫助封藏腎氣(治療宜用五味子湯)。
則必壯其中氣(宜補中益氣湯。)由肝虛而汗,則必禁其疏泄(宜白芍湯。
白話文:
所以,必然壯實其中的氣血(建議服用補中益氣湯)。因為肝虛而導致出汗,那麼就必須抑制它的疏泄作用(建議服用白芍湯)。
)五臟所致之汗,各有治法如此,然此皆五臟之氣先虛,而後汗出,非汗之出,
分屬於五臟。經云:驚而奪精,汗出於心(宜遠志、柏子仁。)持重遠行,
白話文:
五臟所導致的出汗,各有不同的治療方法。然而這些都是因為五臟的氣先虛弱了,然後才會出汗,並不是說出汗本身分屬於五臟。經書上說:受到驚嚇會損耗精神,出汗是由心引起的(適合使用遠志、柏子仁)。承受重物長途行走,
汗出於腎(宜人參、肉桂。)疾走恐懼,汗出於肝(宜棗仁、山藥。)搖休勞苦,
白話文:
出汗是由腎臟引起的(可以使用人參、肉桂)。快速奔跑或恐懼時,出汗是由肝臟引起的(可以使用棗仁、山藥)。搖動或過度勞累時,
汗出於脾(宜人參、白朮。)飲食過飽,汗出於胃(宜陳皮、白朮。)則又當因乎汗之由,
以分治其臟腑。至若肺主氣,又主皮毛,肺虛則表不能衞,
而汗從肺自出(宜玉屏風散。)思慮太過,當心一片津津,
而汗從心自出(宜天王補心丹,)名曰心汗。胃家虛,水谷氣脫散,
白話文:
如果流汗是脾虛造成的,可以用人參、白朮來調理。如果吃太多而流汗,是胃虛造成的,可以用陳皮、白朮來調理。流汗的原因有很多,要根據汗出的原因,才能針對不同的臟腑進行治療。肺主氣,也主宰皮膚和毛髮,肺虛則表層無法抵禦外邪,汗水就會從肺部流出,可以用玉屏風散來治療。如果思慮過度,心火旺盛,就會心煩口渴,汗水也會從心部流出,稱為心汗,可以用天王補心丹來治療。胃虛弱,就會導致水谷精氣散失,
而汗從胃自出(宜補氣運脾丸。)邪在內,玄府不閉,而汗從腎自出(宜無比山藥丸。
白話文:
如果汗液自動從胃裡排出(建議服用補氣運脾丸)。邪氣在體內,腎氣不足,所以汗液會自動從腎臟排出(建議服用無比山藥丸)。
)邪在表,腠理不閉,而汗從腎自出(宜調榮活絡飲。)又皆臟腑兼及之餘症也。
而陰陽氣血之際,尤不容不察。說陰虛者陽必湊,故發熱自汗(宜當歸六黃湯。
白話文:
邪氣在體表,皮膚毛孔沒有閉合好,汗水從腎臟自行排出(適宜使用調榮活絡飲)。這也是臟腑同時受到影響而導致的後續症狀。
)陽虛者陰必乘,故發厥自汗(宜黃耆建中湯。)肌胅澀而尺脈滑,榮血自涸者,
白話文:
陽虛的人容易受到陰寒侵襲,因此會出現厥逆自汗(適合服用黃耆建中湯)。肌肉皮膚粗糙乾燥,尺脈滑利,這是氣血自行枯竭的徵兆。
必多汗(宜當歸六黃湯。)氣虛而陽弱者,必体倦自汗(宜耆附湯。
)氣不順者必多汗(宜奔豚加白芍、肉桂、木香、甘草、薑、棗。
白話文:
如果容易多汗,應該使用當歸六黃湯。 如果是氣虛且陽氣不足的人,一定會感到疲倦並且自汗,應該使用耆附湯。 如果氣不順的人一定會多汗,應該使用奔豚湯加上白芍、肉桂、木香、甘草、薑和棗。
)陰陽偏勝者必多汗(宜黃耆湯。)陰火盛者必多汗(宜正氣湯。)臟腑之陰,拒格衞氣,
浮散於外無所依歸者,必多汗(宜玉屏風散。)諸虛不足,羸瘠活瘦,心忪驚湯者,
白話文:
中醫古文:
陰陽偏勝者必多汗(宜黃耆湯。)陰火盛者必多汗(宜正氣湯。)臟腑之陰,拒格衞氣,
- 陰陽失調、偏熱的人容易出汗(適合服用黃耆湯)。
- 陰火旺的人容易出汗(適合服用正氣湯)。
- 臟腑中的陰氣過剩,會阻擋衛氣的運行,導致出汗。
必多汗(宜牡蠣散。)病後氣血俱虛者,必多汗(宜十全大補湯。)審乎此,
而陰明陽氣血,各得其理矣。他如津脫者汗大泄(宜調衞湯。
白話文:
如果病人出很多汗,可以使用牡蠣散。如果病人病後氣血都很虛弱,一定會出很多汗,適合使用十全大補湯。根據這些原則,
)痰盛者汗自流(宜理中降痰湯。)火氣上蒸冒濕者,必作汗(宜涼膈散。
白話文:
- 痰多的人會自動出汗(此時應採用理中降痰湯治療)。
- 身體內部陽氣上蒸,將體內津液逼出體外的人,一定會出汗(此時應採用涼膈散治療)。
)表虛者汗出溱溱(宜丹溪治汗湯。)濕勝者汗滲肌肉(宜調衞湯。)胃熱者,
白話文:
虛表症: 出汗淋漓,就像水流出來一樣。(建議使用丹溪治汗湯。)
濕重症: 汗液滲入肌肉。(建議使用調衛湯。)
胃熱症:
多於食後汗下如雨(宜二甘湯。)飲酒中風者,惡風少氣,汗出如浴,
《內經》謂之漏風,其狀或多汗,常不可單衣,食則汗出,甚則身熱喘息,衣常濡,
口乾善渴,不能勞事者(宜白朮散。)以上七症,悉自汗之患,所當治者也,
惟汗出如珠如油如膠,淋漓而揩拭不逮者,皆不可治。人有汗出額上偏多者,
以頭為諸陽所會,故蒸熱而汗,此就無病者言之也。又以左頰屬肝,右頰屬肺,
鼻屬脾,頦屬腎,額屬心,三焦之火,涸其腎水,溝渠之水,迫而上屬於心,
故血虛而偏多汗,此就有病者言之也(宜額汗方。)若頭汗出,齊頸而還,
白話文:
吃飯後汗流浹背的人,可以服用二甘湯。喝酒吹風中風的人,怕風氣短,滿身大汗,就像剛洗完澡一樣,
《內經》稱之為漏風,症狀可能是出汗多,常穿不住單衣,吃飯就出汗,嚴重者還會發熱喘不過氣,衣服經常濕透,
口乾舌燥,無法勞作(可以服用白朮散)。以上七種症狀都是汗出過多的問題,需要治療。
但是,汗珠像油像膠,汗流不止,擦也擦不乾的,就無藥可治了。有些人額頭上的汗特別多,
因為頭部是陽氣匯聚的地方,所以容易蒸熱出汗,這指的是健康人。而左臉頰屬肝,右臉頰屬肺,
鼻子屬脾,下巴屬腎,額頭屬心,三焦之火耗損了腎水,水流不暢,迫使水氣上涌至心臟,
所以血虛就會出汗多,這指的是有病的人(可以服用額汗方)。如果頭汗從脖子往下流,
則為血症(宜四物湯加減。)濕邪搏陽,亦汗出頭額(宜參用勝濕湯、調衞湯。
)水結胸無大熱亦汗出頭額(宜小半夏湯加茯苓。)陽明胃實,
白話文:
如果出現血證(應適當地加減「四物湯」)。濕熱侵襲人體陽氣,也導致頭額出汗(應參用「勝濕湯」、「調衞湯」)。
亦汗出頭額(宜調胃承氣湯。而又有手足汗者,液自胃府旁達於外,則手足自汗。
白話文:
如果只出頭部汗液(適合用「調胃承氣湯」治療)。如果有手足汗,是因為胃液滲出並擴散到體外,所以手足會出汗。
有熱聚胃府,逼而出之者,此陽明病也,必當下(宜大柴胡湯。)有手足汗,
白話文:
如果有熱氣聚集在胃部,迫使熱氣向外散發,這是陽明經的病證,必須使用下法(應該使用大柴胡湯)。有手足出汗的症狀。
用涼藥補藥俱不效者,此陰陽不和,經絡不調也(宜八物湯加半夏、茯苓為君,川烏、
白話文:
如果使用寒涼藥或溫補藥都無效,這是因為陰陽失衡,經絡不通暢所致。(這時應使用以八物湯為基底,加入半夏、茯苓為主藥,再酌加川烏等藥材的方劑進行治療。)
白附子為佐使,即止。)有兩腋汗,腳心汗,久不癒者,此濕熱流注也(宜牡礬丹。
白話文:
白附子可以作為藥方中的佐劑或引子,症狀就會停止。如果有腋下出汗、腳心出汗,而且長時間不癒合的,這是濕熱流注導致的(可以使用牡礬丹治療)。
)而又有陰囊汗者,則為腎虛陽衰(宜安腎丸、小安腎丸。)有陰囊汗出,久而生瘡,
白話文:
有的人陽氣不足、陰囊出汗,這種情況就是腎虛陽衰(建議服用安腎丸或小安腎丸)。如果有陰囊出汗,時間長了還會長瘡。
其癢甚苦,搔之不足,後必自痛者,則為濕熱流注(宜牡礬丹。)而又有血汗者,
汗出污衣,甚如蘇木水湔染,即《內經》之衊症,刖由膽經受熱,血遂妄行,
白話文:
那個癢非常痛苦,越抓越不夠,之後一定會自己感到疼痛,這是濕熱流注造成的(適合使用牡礬丹)。而且又有血汗的情況,
汗出來會弄髒衣服,嚴重的時候像蘇木水染過一樣,這就是《黃帝內經》所說的衊症,主要是因為膽經受到熱影響,血液就亂跑,
又與手少陰氣并,故成此症(宜定命散。)亦或由大喜傷心者,則以喜必氣散,
白話文:
這種病症也和手少陰經的氣有關,所以才會出現這種症狀(宜使用定命散治療)。或者是由於過度歡喜而傷了心,因為歡喜時氣就會散發,
血隨氣行,故成此症(宜黃耆建中湯,兼用小麥、麥門冬,金銀器煎湯調下妙香散。
白話文:
因為血液隨著氣血運行,所以才會產生這種症狀。(可以用黃耆建中湯治療,同時搭配小麥、麥門冬,用金銀器煎湯,然後加入妙香散調和。)
)亦或有產婦血汗者,則以氣血虧耗也(宜猬皮散。)而又有黃汗者,則以汗出時,
白話文:
也可能有的產婦有血汗的狀況,這是因為氣血損耗造成的(可以用蝟皮散)。而有的產婦會有黃汗的狀況,則是因為流汗的時候,
入水澡浴,濕熱內鬱之故(宜耆陳湯,)另詳黃疸門。若乃汗多不止,其陽亡脫,
白話文:
泡水澡,是因為濕熱壅滯在體內(宜用耆陳湯治療)。詳見黃疸條目。但如果汗出不止,陽氣流失脫逸,
名曰亡陽症,其身體必冷,多成痹寒或四肢拘急(宜桂枝附子湯。)又陽虛亡陽,
白話文:
中醫古文:
名曰亡陽症,其身體必冷,多成痹寒或四肢拘急(宜桂枝附子湯。)又陽虛亡陽,
這種病症叫做「亡陽症」,患者的身體一定是冰冷的,往往會發展成四肢麻痺疼痛或關節僵硬(適合使用桂枝附子湯治療)。還有陽氣虛弱而導致的陽氣不足,
汗不得出,亦名曰亡陽症,必致頭眩身栗(宜陶氏再造散。)以上總指自汗言。經曰:
白話文:
如果出不了汗,也稱為陽氣虛衰症,必定會頭暈身體發冷(建議使用陶氏再造散)。以上都是指自發性出汗的情況。醫書上說:
腎病也者,寢汗出,憎風。說腎傷則陽衰,陽衰則衞虛,所虛之衛行於陰分,
當目瞑之時,無氣以固其表,則腠理開而盜汗出,醒則行陰之衞氣復於表,而盜汗止,
白話文:
腎病的症狀是睡覺時出汗,怕風。腎受傷會導致陽氣衰弱,陽氣衰弱就使防禦機能虛弱,這種虛弱的防禦機能會在身體陰性部分運作。
在閉眼睡眠時,沒有足夠的氣來固守體表,因此毛孔張開而出汗,醒來後,原本在陰性部分運作的防禦氣回到體表,盗汗就停止了。
法當益氣補陰降火,則自癒(宜當歸六黃湯、四制白朮散、牡蠣散或盜汗良方,
白話文:
方法應該是用補氣、滋陰、清熱的方法來治療,這樣就會自然痊癒(適合用當歸六黃湯、四制白朮散、牡蠣散或盜汗良方)。
)此其大較也。或有緣陰火盛者(宜正氣湯,)或有緣肝熱甚者(宜龍膽散,
白話文:
以上的內容大致是如此。如果陰火亢盛,則適合使用正氣湯;如果肝熱過盛,則適合使用龍膽散。
)或有緣氣血兩虛者(宜當歸地黃湯,)或有緣諸虛不足者(宜參耆湯,)其病雖同,
白話文:
對於氣血兩虛者(宜用當歸地黃湯),或氣血諸虛不足者(宜用參耆湯),雖然病情相似,
而源則異。以上總揩盜汗言,然則自汗盜汗,烏容忽視之也哉。
,,【脈,法】,《內經釋》曰:尺膚澀而尺脈滑,此自汗而血涸津脫也。
《脈訣》曰:汗浮虛,或澀或濡,軟散洪大,渴飲無餘。又曰:肝脈浮虛,或濡或澀,
自汗在寸,盜汗在尺。仲景曰:寸脈微尺脈緊,其人虛損,多汗,知陰常在,
絕不見陽也。又曰:傷寒脈浮而遲,面熱赤而戰惕者,當汗出解也。脈遲者為無陽,
不能作汗,其身必癢。《脈經》曰:男子平人虛微細者,喜盜汗出。
,,【汗即津液】,《內經注》曰:腠理發泄,汗出溱溱,是為津。津滲於孔竅,
白話文:
然而汗的来源却不同。以上总论盗汗的言语,但是自汗盗汗,又怎能轻忽呢?
《内经释》说:尺部皮肤粗糙而尺脉滑利,这是自汗导致血干津液流失。
《脉诀》说:脉浮而虚,或涩或濡,脉象柔软散乱洪大,口渴饮水不停。又说:肝脉浮而虚,或濡或涩,自汗在寸脉,盗汗在尺脉。仲景说:寸脉微弱尺脉紧弦,此人虚损,多汗,知道阴气常在,绝对见不到阳气。又说:伤寒脉浮而迟,面部发热发红而且战栗不安,应当出汗解表。脉象迟缓说明没有阳气,不能出汗,身体必然发痒。《脉经》说:男子平素体质虚弱,脉象细微,容易盗汗。
《内经注》说:肌肤腠理开泄,汗液流出,就是津液。津液渗透到孔窍,就是汗液。
留而不行者,是為液。《貿生》曰:津脫者,腠理開,汗大泄;液脫者,
骨屬屈伸不利,色夭,腦髓消,經瘦,耳數鳴。東垣曰:大腸主津,小腸主液,
二腸受胃之榮氣,乃能行津液於上焦,灌溉皮毛,充實腠理。若飲食不節,胃氣不足,
二腸無所稟受,故津液涸竭也。,【汗因濕熱】,《內經注》曰:陽氣上搏,
陰能固之,則蒸而為汗。《難經》曰:腎邪入心為汗。《正傳》曰:心為君火,
脾胃為濕土,此濕熱相搏,而為汗明矣。《綱目》曰:衞氣虛則多汗,
榮血虛則無汗矣。《丹溪》曰:風病多汗,風散氣故也。痰症亦多汗,頭眩逆也。
白話文:
體內停留而不流動的物質稱為液。醫書《貿生》記載:津液流失,則毛孔開張,大量出汗;液體流失,則骨骼活動不利,面色蒼白,腦髓減少,經脈瘦弱,耳朵經常鳴響。東垣先生說:大腸主司津液,小腸主司液體,二腸依靠胃的精氣才能將津液輸送到上焦,滋潤皮毛,充實腠理。若飲食不節,胃氣不足,二腸無法得到滋養,就會導致津液枯竭。汗液的產生是由於濕熱因素,醫書《內經注》記載:陽氣上衝,陰氣固守,就會蒸發成汗液。《難經》說:腎邪入心會引起汗出。《正傳》說:心為君火,脾胃為濕土,濕熱交搏就會導致汗液產生。《綱目》記載:衛氣虛弱則容易出汗,營血虛弱則不容易出汗。《丹溪》說:風病患者容易出汗,是因為風能散氣;痰症患者也容易出汗,是因為頭昏目眩,氣逆上衝。
火氣上蒸,胃中之濕亦作汗。,【諸汗症治】,《內經》曰:汗出偏沮,使人偏活。
《正傳》曰:盜汗者,陰虛榮血之所主也,宜補陰降火。《明理》曰:頭者,
於諸陽之會,邪搏諸陽,津液上湊,則汗見於頭。《本事》曰:頭者,二陽之會,
說三陰之脈,至胸而遠,凡有頭汗出,自是陽虛,故曰汗出為陽微,是陰不得有汗也。
《得效》曰:凡心腋汗,大人乃心血溢盛,而常發赤者是也,小兒因驚得之。
白話文:
火氣上升,胃裡的濕氣也會變成汗水。
治療各種汗症的原則,《內經》說:出汗過多,會讓人虛弱。
《正傳》說:盜汗是陰虛,精血不足導致的,應該補益陰氣,降伏火氣。《明理》說:頭部是所有陽經匯集的地方,邪氣攻擊陽氣,津液上湧,就會在頭部出汗。《本事》說:頭部是二陽經匯集的地方,三陰經的脈絡到達胸部後就比較遠了,凡是頭部出汗,都是陽氣虛弱,所以說出汗是陽氣虛弱的表現,陰氣是不應該出汗的。《得效》說:凡是心、腋窩出汗,成年人可能是心血過盛,經常發紅導致的,小兒則是因為受驚嚇引起的。
有人患心腋盜汗久不止,用參歸腰子,以收斂心血,遂癒。其方,人參、當歸各五錢,
白話文:
有人患有心腋出汗不止的症狀,使用人參、當歸和腰子來收斂心血,症狀就痊癒了。藥方如下:人參和當歸各5錢。
豬心一個,破作數片,並心內血,以水二碗,先煮豬心至一碗半,乃入二藥,
同煎至八分,取清汁,即吃豬心,以汁送下令盡。《入門》曰:凡發汗過多,
則陽虛不固,汗出多,則津液亡而小便難。四肢者,諸陽之本,液脫者,
骨屬屈伸不利,是以四肢拘急也。仲景曰:柔汗發黃為脾絕。釋云:柔為陰柔,柔汗,
即冷汗也。一云油汗,即黏汗也。《醫鑒》曰:《內經》言絕汗,注謂汗出如珠不流,
複旋轉也。說以六陽氣俱絕,絕汗乃出,朝占夕死,夕占朝死。東垣曰:凡內傷,
白話文:
將豬心切成數片,連同心裡的血一起放入鍋中,加入兩碗水,先煮豬心至一碗半,再加入兩味藥材,一起煎煮至八分,取清湯,馬上吃豬心,用湯汁送服藥汁,務必全部吃完。《入門》說:凡是發汗過度,就會導致陽氣虛弱,無法固守,汗出過多,就會津液流失,導致小便困難。四肢是所有陽氣的根本,體液流失就會導致骨頭失去屈伸能力,因此四肢會感到拘急。仲景說:汗液柔軟發黃,就是脾氣虛絕。解釋為:柔指的是陰柔,柔汗就是冷汗。還有一種說法是油汗,也就是黏汗。《醫鑒》說:《內經》中提到的絕汗,注釋說汗水像珠子一樣不流動,還反覆旋轉。說明六陽氣全部虛絕,才會出現絕汗,早上出現預示晚上會死,晚上出現預示早上會死。東垣說:凡是內傷,就會…
及一切虛損之症,自汗不止者,總用補中益氣湯,少加附子、麻黃根、浮小麥,
白話文:
治療所有虛損和自汗不止的症狀,通常使用補中益氣湯,並少量添加附子、麻黃根和浮小麥。
其效如神。但升柴必用蜜水制炒,以殺其升發勇悍之性,又欲其引參耆等藥至肌表也。
又曰:仲景桂枝,治外感風邪自汗之聖藥也;黃耆建中湯,
治外感氣虛自汗之神劑也;補中益氣湯,治內傷氣虛自汗之妙方也。
,,【汗出凶症】,《苴指》曰:份寒熱病,汗出發潤,一不治也;汗出如油,
二不治;汗凝如珠,三不治。《入門》曰:傷寒熱病,頭汗如珠不流者,陽脫即死。
《活人書》曰:傷寒陽病自汗有九症,皆有治法,陰病不得有汗,
惟陰毒則額上手背有冷汗,甚者如水洗,此是陽虛陰盛,亡陽而將脫也,其死必矣。
白話文:
它的效果如同神明一般。但升柴一定要用蜜水制炒,目的是要消除它升发、勇猛的特性,另外也希望它能引导人参、黄芪等药物到达肌表。
另外还有人说:仲景的桂枝汤,是治疗外感风寒自汗的圣药;黄芪建中汤,是治疗外感气虚自汗的神奇药方;补中益气汤,是治疗内伤气虚自汗的妙方。
汗出是凶险的症状,《苴指》里说:患寒热病,汗出润泽,就无法治愈;汗出如油,就无法治愈;汗凝成珠,就无法治愈。《入门》里说:伤寒热病,头汗如珠不流,阳气脱落,就会死亡。《活人书》里说:伤寒阳病自汗有九种症状,都有治疗方法,阴病却不能出汗,只有阴毒时额头上、手背上会有冷汗,严重者像用水洗过一样,这是阳虚阴盛,阳气衰竭即将死亡,必定会死。
(鏊按:汗出凶症,一切病皆然,不特傷寒熱病為忌也。因前人只於傷寒熱病詳言之,
玆故雖非言傷寒,亦借錄其語於此,以為凡病有自汗凶症者,亦知所忌也。
),,【禁忌法】,《活人書》曰:冬月天地閉,血氣藏,縱有病,亦不宜多出汗。
(鏊按:不宜多出汗,言不宜用藥使之多汗也。)丹溪曰:自汗,大忌生薑,
以其開腠理故也。又曰:凡有汗一切辛辣之味,五辛之屬,並忌食之。
,,涕瓷涎唾,五臟所出,或為病,或不為病也。《難經》曰:腎主五液,分化五臟,
入肝為瓷,入心為汗,入脾為涎,入肺為涕,自入為唾,然則汗涕瓷涎唾五者,
雖皆由腎灌施,而既灌施各臟,則即為各臟之液也。入心之汗,已詳言之。若夫涕者,
白話文:
出汗是各種疾病的凶兆,不只是傷寒熱病要忌諱。因為古人只在傷寒熱病的論述中詳細說明,所以即使不是討論傷寒,也借用此處的文字,讓大家知道凡是有自汗凶兆的病症,都應該有所忌諱。
《活人書》說:冬月天地閉塞,血氣內藏,即使生病,也不宜多出汗。
(這裡指的「不宜多出汗」是指不應該用藥物讓患者出很多汗。)
丹溪先生說:自汗的人,最忌諱吃生薑,因為生薑會打開毛孔。另外,凡是有汗症的人,所有辛辣的食物,包括五辛(蔥、蒜、韭、薤、興渠),都應該忌食。
涕、瓷、涎、唾,是五臟所分泌的物質,可能是病態,也可能是正常現象。《難經》說:腎主宰五液,將水分化到五臟,進入肝臟成為瓷,進入心臟成為汗,進入脾臟成為涎,進入肺臟成為涕,進入自己成為唾。所以汗、涕、瓷、涎、唾五者,
雖然都是由腎臟供給,但一旦進入各個臟腑,就成為各臟腑的液體。進入心臟的汗已經說得很清楚了。至於涕,
由肺所出,或清或濁,皆肺之病也。如肺傷風,則流清涕(宜川芎茶調散。)肺傷熱,
白話文:
從肺部發出的,可能是清鼻涕或濁鼻涕,這都是肺部疾病的症狀。例如,肺部受風寒侵襲,則會流清鼻涕(可以用川芎茶調散治療)。肺部受熱邪侵襲,
則流黃濁涕如膿狀,甚或大如彈丸,從鼻中出,不出,損肺而死(宜黃連清肺散。
白話文:
如果流出黃色渾濁的鼻涕,像膿一樣,甚至大如彈珠,從鼻中排出,排不出的話,會損傷肺部,導致死亡。(應使用黃連清肺散治療。)
)肺傷寒則流厚濁涕(宜參蘇飲。)肺兼傷風熱,亦流濁涕(宜荊防瀉白湯。
白話文:
- 肺受寒則流出濃稠濁涕(可以用參蘇飲治療)。
- 肺兼受風熱,也會流出濁涕(宜用荊防瀉白湯治療)。
)肺氣冷亦流清涕(宜半夏溫肺湯。)然而肺系上通於腦,故鼻淵一症,則為腦病,
其原皆由肺經感受風寒,久而凝入腦戶,太陽濕熱又為蒸鬱(宜辛夷閉癃。
白話文:
肺氣虛寒也會流清涕。(建議服用半夏溫肺湯。)不過,肺經向上通達大腦,所以鼻竇炎這一症狀,其實是大腦疾病的表現。
)或好飲熱熾,風邪相乘,而風與熱交結不散(宜辛夷荊芥散。)皆能成此症,
以致濁涕下不止。經又云:膽移熱於腦,則辛頞鼻淵,
白話文:
(或者是)喜好喝熱燙的東西,風邪入侵,風邪和熱毒結合不散(適合使用辛夷荊芥散治療)。這些因素都能導致這種疾病。
是病更兼屬乎膽者也(宜奇授藿香散。)其款另詳於鼻門。瓷者,由肝所出,
白話文:
如果病症還涉及膽,(可以使用奇授藿香散治療。)詳細的治療方法另見鼻門。瓷器(症狀),由肝臟引起。
其因悲哀愁哭,而瓷出不為病者,無論已。至如迎風瓷出(宜加味地黃丸,
白話文:
悲哀痛哭,流淚過多,但沒有其他症狀的,不必擔心。如果遇風流淚,(應該添加地黃丸)
)隱澀瓷出(宜芎歸明目丸,)羞明瓷出(宜羞明立勝散,)皆肝之病也。說肝發竅於目,
白話文:
隱澀刺痛(宜服用芎歸明目丸) 畏光刺痛 (宜服用羞明立勝散) 這些都是肝臟的疾病。中醫理論認為,肝臟通達於眼睛,這些症狀都是肝虛所致。
《靈樞》謂目者肝之所聚,上液之道,則使宗脈有所感而成病,必液道開,
液道開而瓷於是出矣。其緣乎迎風者,肝陰虧血,不能榮及乎睛,
故為風邪所搏而瓷出也。其緣乎隱澀者,肝經熱邪上壅於本竅,而烏珠正屬肝,
其熱邪遂由本竅而攻擊乎所屬,故本經之氣不勝而瓷出也。其緣乎羞明者,肝屬木,
木本生火,肝主風,風勢更疾,今在內之風木為外來之風火所觸,
白話文:
《靈樞》中說,眼睛是肝臟聚集之處,也是上焦津液流經的通道。如果津液通道受阻,就會影響到宗脈,導致生病。想要治好這種病,就必須要打開津液通道。
津液通道打開後,眼疾就會逐漸消退。如果眼疾是因迎風而起的,就是因為肝陰不足,血氣無法滋養眼睛,所以被風邪侵襲而導致眼疾。如果眼疾是因眼澀而起的,就是因為肝經熱邪上衝,堵塞了眼竅,而眼珠與肝臟相通,熱邪就從眼竅攻擊肝臟,導致肝經氣血不足,而出現眼疾。如果眼疾是因羞明而起的,是因為肝屬木,木生火,肝主風,風勢迅猛,體內的風木之氣被外來的風火之氣觸碰,導致眼疾。
故反受其制而瓷出也。肝與膽相表里,故膽熱者亦瓷出(宜湯泡散。)老人火盛水虧,
白話文:
因此反受其制的控制而出現口臭。肝臟和膽囊互相影響,因此膽熱也會出現口臭(適合用湯來治療)。老年人火氣旺盛,體內津液虧損,
膽汁慳者,哭則無瓷,笑反有瓷(宜養肝丸、明目四神丸,)是病亦兼屬乎膽者也,
白話文:
膽汁不足的人,哭泣時沒有眼淚,而笑時卻有眼淚(適合服用養肝丸和明目四神丸)。這類疾病也被認為與膽有關。
其款另詳於目門。涎者,由脾所出,從口角流溢而不禁者是也。涎與痰同為火盛所生,
故曰痰涎。涎與沫同為水濕所聚,故曰涎沫。而痰也、沫也、涎也,同伏於脾,
脾與胃相表里,故伏於脾者溢於胃,口為胃之門戶,故溢於胃者流於口,由內出外,
自相連屬,其或時吐清水,冷涎自下涌上,脾熱所致也(宜二陳加白朮、白芍土炒、
白話文:
這部分內容請詳見「目門」章節。
口水,是由脾臟所分泌,從嘴角流溢而無法控制的現象。口水與痰液都是因為火氣過盛而產生的,所以稱為「痰涎」。口水與泡沫都是由於水濕聚集而形成的,所以稱為「涎沫」。痰液、泡沫和口水,都潛伏在脾臟中。脾臟和胃臟是表裡相合的關係,所以潛伏在脾臟中的東西會溢到胃裡。嘴巴是胃的門戶,所以溢到胃裡的东西就會流到嘴巴裡。從內到外,彼此相互連接。
有些人會突然吐出清水,或是冷冰冰的口水從下方湧上來,都是脾臟熱氣所導致的。(建議使用二陳湯,加白朮、白芍土炒)
升痳、岑、連、山梔神麯、麥芽、乾薑,或煎或丸服。)其或涎自兩腮流出而不自知,
白話文:
升痳、岑連、山梔神曲、麥芽、乾薑,可以用煎服或丸服的方式服用。如果有口水從兩邊臉頰流出來而自己沒有察覺,
睡則更甚,氣弱不能管攝也(宜六君子湯倍茯苓、半夏,如瓜蔞霜。)其或涎流不已,
白話文:
如果睡著會更嚴重,這是因為氣虛導致無法控制(建議使用六君子湯,加倍茯苓和半夏,再添加瓜蔞霜)。而如果流涎不止,
脈洪大,甚兼喜笑舌喑,土病而反傷乎母也(宜沈氏止涎湯。)其或始而口角流涎,
白話文:
脈摶洪大,並伴有高興的笑聲和言語不清,是腸胃病而反過來損傷了肺部。(應當使用沈氏止涎湯。)也有開始時口角流涎,
漸至口眼斜,木不能剋土,致受脾熱反傷,
而肝風轉助為靈也(宜用通天愈風湯送下清心導痰丸五十丸。)夫脾與胃相表里,
如《靈樞》謂飲食人於胃,胃中有熱則蟲動,蟲動則胃緩,
白話文:
慢慢出現口眼歪斜的症狀,因為肝木不能克制脾土,導致受到脾熱的反傷,
結果肝風反而增強。應該使用通天愈風湯來服用清心導痰丸五十粒。脾和胃互為表裡,
就像《靈樞》所說,飲食進入胃中,如果胃中有熱就會使蟲動,蟲動會導致胃部放鬆。
胃緩則廉泉開而涎下(宜烏梅丸去人參、附、桂,合平胃散服。)是病更兼乎胃也,
白話文:
胃氣不足,致使食道鬆弛,導致流涎(適宜服用烏梅丸,去除其中的人參、附子、桂枝,與平胃散一同服用)。這種情況是脾胃同時出現問題。
而不得專取脾。唾者,由腎所出,凡人口曰華池,口中津唾曰玉泉,舌曰靈根。
《黃庭經》謂玉朱清水灌靈根,審能修之可長存。修煉家以舌抵上腭,則津唾滿口,
咽之足以滅火,足以養心,此唾之無病,且可腳病者也。
白話文:
然而不能只單純補脾。唾液是由腎臟分泌的,人的嘴巴被稱為華池,口中的津液唾液被稱為玉泉,舌頭被稱為靈根。《黃庭經》說用玉液清泉灌溉靈根,如果能認真修煉就能長生不老。修煉家把舌頭抵住上顎,就會滿口津唾,咽下它可以滅火、滋養心臟,這就是唾液無病,還可以治腳病。
若胃中有寒則多唾(宜理中丸加益智仁。)陽明正府有積冷則多唾(宜理中丸加半夏。
白話文:
如果胃裡有寒氣,就會經常流口水,可以用理中丸加上益智仁來治療。如果陽明經的府竅部位積聚了寒氣,也會經常流口水,可以用理中丸加上半夏來治療。
)胃家有濕滯刖多唾(宜勝濕湯。)胃中有宿食則多唾(宜平胃散加神麯、伏苓、半夏、
麥芽。)大病新癒胃陽未復,則喜唾不休(宜理中丸加益智仁。)蟲症往來痛,
白話文:
胃部有濕氣滯留會有多痰的現象,應該使用勝濕湯。 胃中有隔夜食物會有多痰的現象,應該使用平胃散加上神曲、茯苓、半夏、麥芽。 大病初愈後胃部陽氣尚未恢復,會持續有多痰的情況,應該使用理中丸加上益智仁。 有腸蟲症時會有陣發性的疼痛。
五更心嘈,牙關硬,面色青黃,則多唾,或吐清水(宜追蟲取積散。)其或肚大青筋,
白話文:
凌晨五點出現心煩、牙關緊閉、臉色青黃,接著會流很多口水,或吐出清水(建議使用追蟲取積散治療)。如果還有腹部膨脹、青筋浮現的情況,
時痛時止,人中鼻唇,一時青黑亦多唾(宜萬應丸。)又或往來痛無休,腹中有塊起,
白話文:
疼痛時而發生時而停止,人中、鼻樑、嘴脣一帶有時變青黑色,人也經常流口水(可用萬應丸治療)。另外,也可能持續不斷地疼痛,腹部有塊狀物隆起。
似手按之不見,鐘聚痛則咬心,亦多唾(宜蕪荑散,)另詳蟲門,玆撮其略。
以上皆病之兼乎胃者,以唾為腎液,而腎為胃關,故腎家之唾為病,必見於胃也。
白話文:
好像用手按壓,卻沒有感覺,聚集起來就會刺痛到心裡,還會流很多口水(宜用蕪荑散),另請參閱蟲門,這裡僅簡要說明。
若乃腎寒則多唾(宜溫腎丸,)腎虛亦多唾(宜虎潛丸,)則腎本經病。然則此五者,
白話文:
如果因為腎氣虛寒,就會多唾液(建議服用溫腎丸)。如果因為腎虛,也會多唾液(建議服用虎潛丸)。這些情況都是腎臟本身的疾病。以上所說的五種情況,
固即五臟之津液,而獨不免於病焉,謹身之士,盍亦加之意也夫。
,,【涕瓷涎唾原由形症】,《直格書》曰:積液生氣,積氣生液。《朱於語癸》曰:
或問曰,天一生水,有可驗乎?曰:人身可驗矣。貪心動則津生,哀心動則瓷生,
楚心動則汗生,欲心動則精生,方人心寂然不動時,則太極也,此心之動,
則太極動而生陽,所以心一動而水生,即可以為天一生水之證也。《貿生》曰:
水谷入於口,輸於腸胃,其液則為五。天寒衣薄則為尿與氣,天熱衣厚則為汗,
悲哀氣並則為泣,中熱胃緩則為唾,邪氣內逆,則氣為之閉塞而不行,不行則為水服。
白話文:
身體的津液,本來就是五臟的精華,但也不能完全免除生病。注重養生的人,难道不应该更加用心嗎?
《直格書》說:積聚的液體會產生氣,積聚的氣會產生液體。《朱於語癸》說:
有人問:天地生成之初以水為本,有證據嗎?回答說:人體就是證據。貪心泛濫就會產生津液,哀傷過度就會產生鼻涕,
憂愁過度就會產生汗水,慾望過度就會產生精液,當心靈安靜平穩不動時,就回到了太極狀態,心一動就會產生陽氣,
所以心一動就會產生水,這就可以證明天地生成之初以水為本。 《貿生》說:
水谷從嘴巴進入,輸送到腸胃,其液體就成為五種。天氣寒冷穿衣少就會產生尿液和氣,天氣炎熱穿衣多就會產生汗水,
悲傷哀愁和氣鬱結就會產生淚水,身體內部燥熱胃氣虛弱就會產生唾液,邪氣入侵,就會使氣閉塞不通暢,不通暢就會形成水腫。
《靈樞》曰:液者,所以灌精輸孔竅者也。故上液之道開則(泣泣,瓷也,)泣不止,
則液竭,液竭則精不灌,精不灌,別目無所見矣,命旨奪精。《內經》曰:
泣涕曰腦也,腦者陰也,腦滲為涕。《延壽書》曰:真人口:當習不唾地,
說口中津液,是金漿玉醴,能終日不唾,嘗吞而咽之,令人精氣常流,而目有光。
說人身以津液為本,在皮為汗,在肉為血,在腎為精,在口為津,伏脾為痰,
在眼為瓷,曰汗、曰血、曰瓷、曰精,已出則皆不可回,惟津唾則獨可回也,
回則生生之意又續矣。有人喜唾,液乾而體活,遇至人教以回津之術,久而休復潤。
治汗方四十一
白話文:
《靈樞》說:體液是用来滋润精气,输送至孔窍的。所以,上部液道开通,就会不停地流泪,流泪不止,就会导致体液耗竭。体液耗竭,精气就无法输送,精气无法输送,眼睛就会看不清东西,生命精气就会被夺走。《内经》说:眼泪叫做脑液,脑液是阴性的,脑液渗出就成了眼泪。《延寿书》说:真正懂得养生的人,应该学习不随地吐痰,因为口中津液是金浆玉醴,能终日不吐,经常吞咽下去,可以让人精气常流,眼睛有神。
人身以津液为本,在皮肤上是汗液,在肌肉里是血液,在肾脏里是精气,在口中是津液,在脾脏里是痰液,在眼睛里是泪液。汗液、血液、泪液、精气,一旦排出体外就无法回收,只有津液可以回流。津液回流,就能使生生之气延续下去。有些人喜欢吐口水,体液干涸,身体虚弱,遇到懂得养生的人教以回流津液的方法,长期坚持就会恢复生机,变得滋润。
治疗汗方四十一
,,當歸六黃湯,,〔總治〕,當歸,熱地,生地,黃岑,黃柏,黃連各一錢,黃耆二
錢
白話文:
當歸六黃湯,主要用於治療熱性疾病,藥材包括當歸、生地、黃芩、黃柏、黃連各一錢,黃耆二錢。
,,瘛瘲,,〔腎汗〕,五味,山萸,龍骨,牡蠣,首烏,遠志,五倍子,地骨皮
,,黃耆筋脈,,〔肺汗〕,黃耆六錢,炙草一兩,黃為末,每五錢,煎服。
白話文:
瘛瘲病(腎虛盜汗):
藥方:
- 山茱萸
- 龍骨
- 牡蠣
- 何首烏
- 遠志
- 五倍子
- 地骨皮
,補中益氣湯,〔脾汗〕,人參,黃耆,歸身,白朮,升麻,,,白芍湯,,〔肝
汗〕,白芍,棗仁,烏梅
白話文:
補中益氣湯是一種用來補充中氣和增加能量的湯劑,主要成分包括人參、黃耆、當歸和白朮,還有升麻等藥材。白芍湯則是一種治療肝部問題的湯劑。
,,天王補心丹,,〔心汗〕,人參五錢,當歸,五味子,天冬,麥冬,棗仁,柏子仁
白話文:
天王補心丹
【適用於】 心悸盜汗
【組成】
- 人參:5錢
- 當歸:適量
- 五味子:適量
- 天冬:適量
- 麥冬:適量
- 棗仁:適量
- 柏子仁:適量
各一兩,茯苓,遠志肉,丹參,元參,桔梗各五錢,熟地四兩,黃連二兩,蜜丸,
白話文:
茯苓、遠志肉、丹參、元參、桔梗各6克,熟地24克,黃連12克,做成蜜丸劑。
朱砂為衣,燈心、竹葉湯下三錢。
,, 玉屏風散,,〔衞氣汗〕,防風,黃耆各一兩,白朮二兩,共為末,每服五錢。
如薑三片煎。
,, 補氣運脾丸,,〔胃汗〕,人參二錢,白朮三錢,茯苓,橘紅各一錢半,黃耆一
錢,砂仁八分,炙草四分,半夏二錢無痰不用,薑三,棗二
白話文:
朱砂當作藥衣,燈芯、竹葉湯各用三錢。
玉屏風散可以預防衛氣外泄,用防風、黃耆各一兩,白朮二兩,混合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
可以用三片生薑煎煮服用。
補氣運脾丸可以預防胃氣外泄,用人參二錢,白朮三錢,茯苓、橘紅各一錢半,黃耆一錢,砂仁八分,炙甘草四分,半夏二錢(如果沒有痰就不需要使用半夏),生薑三片,大棗兩個。
,, 無比山藥丸,,〔腎虛〕,赤石脂,茯神,山萸,熟地,巴戟肉,牛膝,澤瀉各
白話文:
無比山藥丸(用於治療腎虛)
成分:
- 赤石脂
- 茯神
- 山茱萸
- 熟地黃
- 巴戟天肉
- 牛膝
- 澤瀉
二兩,菟絲子,杜仲,山藥各三兩,蓯蓉乾一兩,五味子兩半,蜜丸酒下三錢。
白話文:
二兩的菟絲子,杜仲、山藥各三兩,蓯蓉乾一兩,五味子兩半,製成蜜丸,每次用酒送服三錢。
,, 調榮活絡飲,,〔經絡汗〕,大黃,當歸,牛膝,杏仁泥各二錢,赤芍,紅花,
白話文:
活絡飲方中,大黃、當歸、牛膝、杏仁泥各二錢,赤芍、紅花各一錢,用於治療經絡汗。
羌活,生地各一錢,川芎錢半,桂枝三分
,,黃耆建中湯,,〔陽虛〕,黃耆,肉桂各錢半,白芍三錢,炙甘草一錢,煨薑三片
棗二枚,飴糖一荼匙,若嘔及便溏,不用飴糖。
,,耆附湯,,〔氣虛〕,黃耆,附子各二錢,薑十片
白話文:
羌活、生地各一錢,川芎半錢,桂枝三分。
黃耆建中湯,適用於陽虛,黃耆、肉桂各半錢,白芍三錢,炙甘草一錢,煨薑三片,棗二枚,飴糖一茶匙,若嘔吐或便溏,不用飴糖。
耆附湯,適用於氣虛,黃耆、附子各二錢,薑十片。
,,十全大補湯,,〔病後〕,肉桂,炙草,黃耆,白芍,當歸,川芎,人參,白朮,
熟地,茯苓,薑,棗
白話文:
十全大補湯(適用於病後補養)
- 肉桂
- 甘草
- 黃耆
- 白芍
- 當歸
- 川芎
- 人參
- 白朮
,,調衞湯,,〔津脫〕,麻黃根,黃耆各一錢,羌活七分,歸尾,生甘草,黃岑,半
白話文:
調衛湯
適用於: 津液不足
組成:
- 麻黃根 1 錢
- 黃耆 1 錢
- 羌活 0.7 錢
- 歸尾(熟地)適量
- 生甘草 適量
- 黃岑 適量
夏各五分,麥冬,生地各三分,豬苓二分,蘇木,紅花各一分,五味子七粒
,,理中降痰湯,,〔痰盛〕,人參,白朮,茯苓,甘草,半夏,乾薑,蘇子
,,涼膈散,,〔火蒸〕
,,白朮散,,〔酒風〕,牡蠣三錢,白朮一兩二錢半,防風一兩半
,,四物湯,,〔頭汗〕,川芎,當歸,地黃,白芍
,,額汗方,,〔額汗〕,丹參,當歸,茯神,地黃,棗仁,黃耆,白芍,圓眼
,, 黃耆湯,,〔陰陽偏勝〕,蜜黃耆二錢二分,生地,麻黃根,茯苓,天冬各一錢
白話文:
夏枯草五分,麥冬、生地各三分,豬苓二分,蘇木、紅花各一分,五味子七粒。理中降痰湯,適用於痰盛,藥材包括人參、白朮、茯苓、甘草、半夏、乾薑、蘇子。涼膈散,適用於火蒸。白朮散,適用於酒風,藥材包括牡蠣三錢、白朮一兩二錢半、防風一兩半。四物湯,適用於頭汗,藥材包括川芎、當歸、地黃、白芍。額汗方,適用於額汗,藥材包括丹參、當歸、茯神、地黃、棗仁、黃耆、白芍、圓眼。黃耆湯,適用於陰陽偏勝,藥材包括蜜黃耆二錢二分、生地、麻黃根、茯苓、天冬各一錢。
半,當歸錢二分,麥冬一錢,五味子,浮麥,甘草各七分,防風五分
,, 正氣湯,,〔陰太〕,炒知母,黃柏各錢半,炙草五分
,, 二甘湯,,〔胃熱〕,生甘草,炙甘草,五味子,烏梅,等分,共為末,
每五錢,加薑二片、棗二枚煎。
白話文:
半夏二分,當歸二分,麥冬一錢,五味子、浮麥、甘草各七分,防風五分;正氣湯(治陰虛發熱),炒知母、黃柏各錢半,炙甘草五分;二甘湯(治胃熱),生甘草、炙甘草、五味子、烏梅等分,研成粉末,每次五錢,加生薑兩片、大棗兩枚煎服。
,, 丹溪治汗湯,,〔表虛〕,防風,黃耆,白朮,牡蠣粉,麻黃根等分
白話文:
丹溪治療出汗湯(適合表虛)
組成:
- 防風
- 黃耆
- 白朮
- 牡蠣粉
- 麻黃根,等量
,, 勝濕湯,,〔濕邪〕,蒼朮,厚朴,半夏各錢半,藿香,陳皮各七分半,甘草五
白話文:
勝濕湯用來治療濕邪,由蒼朮、厚朴、半夏各半錢,藿香、陳皮各七分半,甘草五分組成。
分,薑七,棗二
,,小半夏湯,,〔水結胸〕
,,調胃承氣湯,,〔胃實〕
,,八物湯,,〔手足汗〕
,,牡礬丹,,〔又〕,牡蠣粉,黃丹各二兩,活礬四兩,共為末,
遇夜用手捏藥擦汗赴,數次癒。
白話文:
將薑切成七片,棗切成兩片。
半夏湯可以用於治療水結胸。
調胃承氣湯可以用於治療胃實。
八物湯可以用於治療手足汗。
牡礬丹可以用於治療手足汗。取牡蠣粉、黃丹各兩兩,活礬四兩,研磨成粉末。
晚上用手捏取藥粉擦拭出汗的地方,多次使用即可治愈。
,,奪命散,,〔血汗〕,朱砂,寒水石,麝香,等分為末,每五分,新汲水調下。
白話文:
奪命散,〔血汗〕,成分有:
- 硃砂
- 寒水石
- 麝香
各成分等量研磨成粉末,每次取五分,用新鮮汲取的冷水調勻服用。
又名定命散。
,,妙香散,,〔又〕,茯苓,茯神,山藥,黃耆,薑遠志各一兩,人參,秸梗,甘草
各五錢,朱砂三錢,木香二錢半,麝香一錢共為細末,每二錢,蓮肉煎湯調下,
酒亦可。,猥皮散,,〔又〕,刺猥皮燒灰,每米砍調下二三錢,肉煮食之,
更妙。
,,耆陳湯,,〔黃汗〕,石膏二錢,黃耆,赤芍,茵陳草,麥冬,豆豉各一錢,甘草
五分,薑五片
,,大柴胡渤,,〔手足汗〕,柴胡,黃岑,白芍,大黃,枳實,半夏,薑,棗
白話文:
妙香散,又名定命散,由茯苓、茯神、山藥、黃耆、薑遠志各一兩,人參、秸梗、甘草各五錢,朱砂三錢,木香二錢半,麝香一錢製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用蓮肉煎湯調服,酒亦可。猥皮散,由刺猥皮燒灰製成,每次服用二三錢,拌入米飯食用,肉煮食效果更佳。耆陳湯,用於治療黃汗,由石膏二錢,黃耆、赤芍、茵陳草、麥冬、豆豉各一錢,甘草五分,薑五片組成。大柴胡渤,用於治療手足汗,由柴胡、黃芩、白芍、大黃、枳實、半夏、薑、棗組成。
,,安腎丸,,〔楝〕, 胡蘆巴,補骨揩,川楝肉,茴香,續斷各一兩半,杏仁,桃
白話文:
安腎丸由楝、胡蘆巴、補骨脂、川楝肉、茴香、續斷各一兩半,杏仁、桃仁各一兩組成。
仁,山藥,茯苓各一兩,密丸,鹽湯下。又有三味安腎丸,補骨脂、茴香、
乳香等分,蜜丸,鹽湯下。
,,桂枝附子湯,,〔亡陽〕,桂枝,附子,白芍,炙草,薑,棗
,,陶氏再造散,,〔又〕,人參,黃耆,桂枝,附子,細辛,羌活,防風,川芎,炙
草各一錢,薑三,棗二,煎至半,入炒芍藥一錢,再煎二三沸溫服。
白話文:
仁、山藥、茯苓各一兩,製成蜜丸,用鹽湯送服。另外,還有三味安腎丸,補骨脂、茴香、乳香等份,製成蜜丸,用鹽湯送服。
桂枝附子湯用於亡陽,由桂枝、附子、白芍、炙草、薑、棗組成。
陶氏再造散由人參、黃耆、桂枝、附子、細辛、羌活、防風、川芎、炙草各一錢,薑三片,棗二枚組成,煎至一半時加入炒芍藥一錢,再煎二三沸後溫服。
四制白朮散,,〔盜汗〕白朮四兩分四包,以黃耆、石斛、牡蠣、小麥麩各一兩,
白話文:
四制白朮散,(治療盜汗):
白朮四兩,分為四包。
用黃耆、石斛、牡蠣和小麥麩各一兩。
各炒白朮為黃色,只取白朮溈末,每三錢,粟米湯調下,盡服為妙。
,,牡蠣散,,〔又〕,煅牡蠣,黃耆,麻黃根,等分,銼,每五錢,
浮麥百粒同煎服。又方,牡蠣粉、白朮、防風等分為末。酒服三錢,盜汗即止。
白話文:
將白朮炒至黃色,取白朮的細末,每次服用三錢,用粟米湯調服,全部喝完效果最佳。
牡蠣散,另一個方子是將煅牡蠣、黃耆、麻黃根等量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與一百粒浮麥一起煎服。還有個方子是將牡蠣粉、白朮、防風等量研磨成粉末,用酒調服三錢,盜汗就會停止。
,,參耆湯,,〔又〕,人參,黃耆,白朮,茯苓,白扁豆,山藥,陳皮,葛根,半夏
曲,甘草各一錢
白話文:
參耆湯
【組成】 人參、黃耆、白朮、茯苓、白扁豆、山藥、陳皮、葛根、半夏
,,當歸地黃散,,〔又〕,當歸,熟地,生地,酒白芍,白朮,茯苓,蜜黃耆各一錢
白話文:
當歸地黃散方劑中,包含當歸、熟地、生地、酒白芍、白朮、茯苓、蜜黃耆,每味藥各一錢。
,蜜黃柏,蜜知母,陳皮各八分,人參五分,甘草三分,棗一枚,浮小麥一撮
,,龍膽散,,〔又〕,龍膽草,防風,等分為末,每一錢,臨臥米湯調下。
治涕瓷涎唾方二十八,,
白話文:
蜜製黃柏、蜜製知母、陳皮各八分,人參五分,甘草三分,大枣一枚,浮小麦一撮。
龙胆散,龙胆草、防风,等量研末,每次一钱,临睡前用米汤送服。
治疗流鼻涕和吐唾液的方剂第二十八。
川芎茶調散,,〔風涕〕,川芎,薄荷,羌活,荊芥,甘草,白芷,防風,細辛,
為末,茶調下。
,,黃連清肺散,,〔熱涕〕
白話文:
川芎茶調散
適用於風涕:
成分:
- 川芎
- 薄荷
- 羌活
- 荊芥
- 甘草
- 白芷
- 防風
- 細辛
,,參蘇飲,,〔寒涕〕,人參,紫蘇,葛根,半夏,前胡,桔梗,枳殼,陳皮,木香
,甘草,薑,棗
白話文:
參蘇飲
適用於: 寒性咳涕
組成:
- 人參
- 紫蘇
- 葛根
- 半夏
- 前胡
- 桔梗
- 枳殼
- 陳皮
- 木香
,,荊防瀉白散,,〔風熱涕〕,荊芥,防風,車翹,桔梗,金銀花,元參,赤芍,甘
白話文:
荊防瀉白散
【適應症】 風熱涕流
【藥物組成】
- 荊芥
- 防風
- 車前子
- 桔梗
- 金銀花
- 元參
- 赤芍
- 甘草
草,生地,黃岑,桑皮,青黛,葛花,亦名荊防瀉白湯。
白話文:
地生草、黃岑、桑樹皮、青黛、葛花,也稱為荊防瀉白湯。
,,半夏溫肺湯,,〔肺冷〕,半夏,細辛,旋覆花,陳皮,肉桂心,人參,桔梗,白
白話文:
半夏溫肺湯
適用於: 肺寒症
組成:
- 半夏
- 細辛
- 旋覆花
- 陳皮
- 肉桂心
- 人參
- 桔梗
- 白蜜
芍,甘草各一錢,赤苓六分,薑五片,,辛夷消風散,,〔風濕蒸〕,辛夷,黃岑,薄
荷,甘菊,川芎,荊芥,桔梗,防風,甘草,生地,赤芍
白話文:
芍藥和甘草各用一錢,赤茯苓用六分,生薑用五片,辛夷消風散,風濕蒸,辛夷、黃芩、薄荷、菊花、川芎、荊芥、桔梗、防風、甘草、生地、赤芍。
,,辛夷荊芥散,,〔酒涕〕,辛夷一錢,荊芥,黃岑,神麯,南星,半夏,白芷,蒼
朮各八分
白話文:
辛夷荊芥散
組成:
- 辛夷 一錢
- 荊芥
- 黃岑
- 神曲
- 南星
- 半夏
- 白芷
- 蒼耳子
用法:
以酒送服。
,,奇授藿香散,,〔膽熱涕〕,廣藿香五錢水一碗,煎七分,加豬膽汁一個和服。
白話文:
奇方獻上的藿香散,用於(治療)膽熱引起的眼淚不止。
做法:廣藿香五錢,加一碗水煎煮至剩下七分之一的量,加入一個豬膽汁,混合服用。
若將膽汁熬膏,入藿香末一兩丸,湯下二錢亦可。
,,加味地黃丸,,〔迎風瓷〕
白話文:
如果將膽汁熬成膏狀,加入一兩的藿香粉末製成藥丸,每次服用時用湯水送服兩錢也可以。
加味地黃丸,迎風瓷。
,,芎歸明目丸,,〔隱澀〕,川芎,當歸,白芍,生地,牛膝,甘草,杞子,天冬
白話文:
芎歸明目丸
成分:
- 川芎
- 當歸
- 白芍
- 生地黃
- 牛膝
- 甘草
- 枸杞子
- 天冬
功效: 明目
應用: 視力模糊不清
甘菊,外障加木賊草,內障加珍珠。
,,羞明之勝散,,〔羞明〕,川連,秦皮,防風,黃岑
,,湯泡散,,〔膽熱瓷〕,赤芍,當歸,黃連各一錢,湯泡,時洗。
白話文:
甘菊治療外障時,加入木賊草;治療內障時,加入珍珠。羞明可以用川連、秦皮、防風、黃岑等藥物製成散劑治療。膽熱瓷可以用赤芍、當歸、黃連各一錢,用湯泡製成散劑,時時清洗。
,,養肝丸,,〔老人〕,當歸,防風,川芎,楮實,蕤仁,熟地,白芍,車前子
白話文:
養肝丸(適用於老年人)
成分:
- 當歸
- 防風
- 川芎
- 楮實
- 蕤仁
- 熟地
- 白芍
- 車前子
,,明目四神丸,,〔又〕,
,,悲哀,,〔脾熱涎〕,茯苓,甘草,半夏,陳皮
,,六君子湯,,〔氣弱〕,人參,茯苓,白朮,炙草,半夏,陳皮
,,沈氏止涎湯,,〔心熱涎〕,川連四分,黃柏八分,茯苓,茯神各一錢半,白朮,
蒼朮,半夏各一錢,薑炒陳皮五分,加竹瀝、薑汁各三匙。此餘自製方也。
白話文:
明目四神丸,適用於眼睛問題。悲哀脾熱涎,可以用茯苓、甘草、半夏、陳皮等藥材調理。氣弱則可服用六君子湯,包含人參、茯苓、白朮、炙草、半夏、陳皮等藥材。心熱涎則可用沈氏止涎湯,配方包括川連、黃柏、茯苓、茯神、白朮、蒼朮、半夏、薑炒陳皮,並加入竹瀝和薑汁。
,,通天愈風湯,,〔肝風〕,白朮錢半,人參,南星,貝母各一錢,連翹,防風,荊
白話文:
通天愈風湯
**適用於:**肝風
組成:
- 白朮 半兩
- 錢半 一錢
- 人參 一錢
- 南星 一錢
- 貝母 一錢
- 連翹 一錢
- 防風 一錢
- 荊芥 一錢
芥,威靈仙,甘草各五分,瓜蔞仁十五粒去殼打如泥,銼作一帖,加薑三片,
水煎好,入荊瀝一呷,生薑自然汁少部,溫服。即以此湯送下清心導痰丸亦可。
,,清心導痰丸,,〔又〕,薑南星,薑半夏各二兩,花粉,白附子薑製各一兩,炒黃
連鬱金各七錢半,炒薑蠶,天麻,羌活各五錢,鹽製川烏二錢,薑汁打糊丸。
,,烏梅丸,,〔蟲動〕,烏梅十五個,黃連七錢半,當歸,川椒,細辛,附子,人參
肉桂,黃柏各三錢,醋浸烏梅,取肉搗如泥,研勻丸,米飲下二三十丸。
,,平胃散,,〔又〕,蒼朮,厚朴,陳皮,甘草
,,理中丸,,〔寒唾〕
,,勝濕湯,,〔濕滯〕
白話文:
芥、威靈仙、甘草各五分,瓜蔞仁十五粒去殼打成泥,磨成一帖,加入薑三片,水煎好後,再加入荊瀝少許,生薑汁少許,溫熱服下。也可以用此湯送服清心導痰丸。
清心導痰丸:薑南星、薑半夏各二兩,花粉、白附子薑製各一兩,炒黃連、鬱金各七錢半,炒薑蠶、天麻、羌活各五錢,鹽製川烏二錢,用薑汁打成糊狀丸。
烏梅丸:烏梅十五個,黃連七錢半,當歸、川椒、細辛、附子、人參、肉桂、黃柏各三錢,將烏梅用醋浸泡後,取肉搗成泥,研磨成丸,用米湯服用,每次二三十丸。
平胃散:蒼朮、厚朴、陳皮、甘草
理中丸:
勝濕湯:
,,追蟲取積丸,,〔蟲唾〕,蕪荑,雷丸,錫灰,使君子肉,檳榔,牽牛子頭末,大
白話文:
中醫古文:
追蟲取積丸
治療寄生蟲和堆積的藥丸
成分:
- 蟲唾(一種蛾子的分泌物)
- 蕪荑(白楊樹的果實)
- 雷丸(一種礦物質,類似氧化亞錫)
- 錫灰(氧化錫)
- 使君子肉(金櫻子的果實)
- 檳榔
- 牽牛子(植物種子的粉末)
- 大
黃,鶴蝨,木香等分,蜜丸,麻子大,茶清下二三十丸。
,,萬應丸,,〔又〕,大黃八兩,檳榔五兩,黑牽牛頭末四兩,共為末,
白話文:
黃芩、鶴虱、木香各等分,製成蜜丸,大小如麻子,用茶水送服二三十丸。
萬應丸,另方,大黃八兩,槟榔五兩,黑牵牛頭末四兩,混合後研成細末。
以皂角十錠、苦楝根皮一斤同熬膏,和丸梧子大,先用沉香末為衣,次用雷丸末為衣,
白話文:
把皁角十塊、苦楝根皮一斤一起熬成膏,丸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先用沉香粉末包覆,再用雷丸粉末包覆。
又用木香末為衣,五更時,以砂糖水吞下七丸、九丸。
,,蕪荑散,,〔又〕,蕪荑,雷丸各五錢乾漆炒令煙盡一錢,共為末,
溫水調下二錢,小兒五分。
白話文:
再用木香粉作為藥丸的外層,凌晨五更的時候,用砂糖水吞服七丸或九丸。
蕪荑散,其中的成分有蕪荑和雷丸各五錢,乾漆一錢並炒至無煙,一起研磨成粉末,
用溫水送服兩錢,小孩則服用五分。
,,溫腎丸,,〔腎寒〕,熟地錢半,牛膝,肉蓯蓉,巴戟,五味子,麥冬,炙草各八
分,茯神,炒杜仲,乾薑各五分
白話文:
溫腎丸,用於治療腎寒。
藥材如下:
- 熟地黃(8份)
- 淮山藥(8份)
- 牛膝(8份)
- 肉蓯蓉(8份)
- 巴戟天(8份)
- 五味子(8份)
- 麥冬(8份)
- 甘草(8份)
,,虎潛丸,,〔腎虛〕,龜板,黃柏各四兩,熟地,知母各三兩,白芍,當歸,鎖陽
各二兩,陳皮,虎骨各一兩,乾薑五錢,酒糊丸。如加人參、牛膝、山藥、
白話文:
虎潛丸,(用於腎虛)
- 龜板、黃柏:各 120 克
- 熟地、知母:各 90 克
- 白芍、當歸、鎖陽:適當用量
破故紙、杜仲、五味予、菟絲子、杞子、豬脊髓丸,名加味虎潛丸,
白話文:
將破碎的竹紙、杜仲、五味子、菟絲子、枸杞子和豬脊髓丸混合,稱為加味虎潛丸。
大補心腎虛勞。
,(手太陽小腸脈,起於小指之端,循手外側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
出肘內側兩盤之間,上循孺外後廉,出肩膊繞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絡心,循咽,
抵膈,至胃,到小腸。其支者從缺盆循頸上頰,至目銳眦,卻入耳中。其支者,
別頰上䪼抵鼻,至目內眦,斜絡於顴,次注足太陽膀胱經。每日未時,氣血至小腸。
三疝湯,少氣多血。),,經曰:小腸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其為器亦止為胃役使,特以與心絡並行隧道,又與足太陽膀胱連經,故亦以三陽歸之,
非謂其職能與足太陽並列也,倘一拈太陽,即以小腸膀胱並舉,不知要矣。
白話文:
補益心腎虛損勞累。小腸經起於小指末端,沿手臂外側向上,經過手腕,直上沿著手臂骨下緣,從肘部內側兩筋之間向上,沿著手臂外後緣,從肩膀繞過肩胛骨,經過肩膀上部,進入鎖骨上窩,連接心臟,沿著咽喉,到達膈膜,再到胃,最後到達小腸。其中一支從鎖骨上窩沿著頸部上行至臉頰,到達眼睛外角,再進入耳朵。另一支則從臉頰上行至鼻子,到達眼睛內角,斜著連接膀胱經。每天下午一點到三點,氣血到達小腸。小腸是受納和消化食物的器官,將食物的精華排出。它雖然是胃的助手,但因為和小腸經並行,又和膀胱經相連,所以也被歸為三陽經,並不是指它和膀胱經的功能相同。如果只說太陽經,就同時提及小腸和膀胱,就會失去重點。
所以小腸之職任,與大腸相仿。大腸之腑無靈,小腸亦無靈。大腸之經,非當陽之用,
小腸亦非有巨陽之用。經故俱以器目之也。惟小腸與大腸,皆為胃化物之器,
故其病亦與胃同。惟本經與心絡並行隧道,故本經病亦延及於心,然亦止在經絡而已,
無與於心之臟也。其為病,實則嗌痛頷腫,不可以顧,肩似折,臑似折,節弛肘廢,
小水不利,及赤或澀痛,尿血。虛則遺尿,面白苦寒,耳前熱。小腸氣生疣,
小者患指痂疥。虛實之病,各有別矣。至遺溺閉癃,更有由肝所生病,及膀胱不約者,
固不盡由小腸也,各詳本症。,【小腸形質】,《靈樞》曰:唇厚,人中長,
白話文:
小腸的功能與疾病
所以小腸的職責,與大腸相似。大腸的腑臟沒有靈性,小腸也沒有靈性。大腸的經絡,不屬於陽明經的範圍,小腸的經絡也不屬於巨陽經的範圍。所以經絡只是用來比喻器官而已。
不過小腸和大腸都是消化食物的器官,所以它們的疾病也和胃病相似。由於小腸經絡與心臟經絡相伴而行,所以小腸經絡的病症也會延及到心臟,但只會影響經絡,不會影響到心臟本身。
小腸經絡的病症,實證會表現為咽喉疼痛、下巴腫大,無法轉頭,肩膀感覺像是斷掉一樣,大腿也感覺像是斷掉一樣,關節鬆弛、手肘無力,小便排泄不順,顏色發紅或有刺痛感,甚至出現尿血。虛證則會表現為尿失禁、面色蒼白、畏寒怕冷,耳前發熱。小腸氣會導致生長疣,輕微的則會出現手指上的痂、疥瘡。虛實兩種病症,各有不同的表現。
至於尿失禁、排尿困難,還可能與肝臟的疾病有關,也可能是膀胱功能失調所致,並不一定都是小腸的問題,需要根據具體情況分析。
小腸的形狀和特徵
《靈樞經》記載:嘴唇厚實,人中長,…
以候小腸。又曰:心應脈,皮厚者脈厚,小腸亦厚;皮薄者脈薄,小腸亦薄;
皮緩者脈緩,小腸大而長;皮薄而脈小者,小腸小而短。諸陽經脈皆多紆曲者,
小腸結。《入門》曰:凡胃中腐熟水谷,其滓穢自胃之下口。傳入於小腸上口,
自小腸下口,分別清濁,水液入膀胱上口,滓穢入大腸上口。
《難經》以大小二腸之會為闌門,言關闌分隔也。,【小腸症治】,《靈樞》曰:
中氣不足,腸為之苦嗚。又曰:小腸病者,小腹痛,腰脊控睪而痛,時窘之後,
當耳前熱。《內經》曰:小腸為泄。《入門》曰:小腸有氣,則小腹痛;小腸有血,
白話文:
觀察小腸的狀況,可以從皮膚的厚薄、脈搏的緩急來判斷。皮膚厚則脈搏也厚,小腸也厚實;皮膚薄則脈搏也薄,小腸也薄弱;皮膚鬆弛則脈搏緩慢,小腸粗大而長;皮膚薄且脈搏細小,則小腸細小而短。如果陽經脈絡彎曲多,表示小腸有積聚。
《入門》中說,胃中消化食物後,剩下的殘渣從胃的下口進入小腸的上口,再從小腸的下口分別排出清濁,水液進入膀胱的上口,殘渣進入大腸的上口。
《難經》中將大小腸相連的地方稱為闌門,意思是說,闌門像一個關口,把大小腸分隔開來。
《靈樞》中說,中氣不足會導致腸道不舒服,出現鳴叫聲。小腸有病會導致小腹疼痛,腰脊和睪丸疼痛,以及排便後感到不適,耳朵前面發熱。
《內經》中說,小腸負責排泄。
《入門》中說,小腸有氣則會小腹疼痛,小腸有血則會…
則小便澀;小腹有熱,則莖中痛。又曰:小腸者,心之府也,有病宜通利。
,,【小腸絕候】,《脈經》曰:小腸絕,六日死,何以知之?發直如乾麻,
不得屈仲,自汗不止。,小腸氣,小腸經病也。小腹引睪丸連腰脊而痛,小腸虛,
白話文:
第一段:
如果小便澀滯不暢,可能是小腹有熱;如果莖部疼痛,也可能是小腹有熱。古書中也說,小腸是心的府邸,若有疾病,需要通利排泄。
第二段:
《脈經》中記載:
如果小腸絕症,六天內就會死亡。如何判斷小腸絕症呢?患者頭髮直立如乾麻,無法彎曲,並且自汗不止。
第三段:
小腸氣屬於小腸經病變。表現為小腹牽引睪丸,連帶腰脊疼痛。小腸虛弱則會出現以上症狀。
風冷乘間而入,邪氣既實,則厥而上衝肝肺,控引睪丸,上而不下也(宜楝實丸、
白話文:
風邪冷寒趁機侵入人體,邪氣積聚,就會導致昏厥和向上衝犯肝肺,壓迫睪丸,使得睪丸上升而無法下降。(適用於服用楝實丸)
葫蘆巴散。)《千金方》以為㿉疝有四種,其一腸㿉,即小腸氣吊,外腎偏墜腫癢,
故《綱目》等書多因其說,並云得之於地氣卑濕,亦當備參。而其為症,有甚而熱痛,
白話文:
葫蘆巴散,千金方中認為疝氣有四種類型,其中一種為腸疝,也就是小腸氣鼓脹,導致外腎異常下墜、腫脹和搔癢。
小便不通者(宜加味通心飲。)有年久不愈者(宜橘核丸。)有莖囊抽痛,
白話文:
小便不通的人(適合加味通心飲。)有長期無法治癒的人(適合橘核丸。)有莖囊脹痛的,
不可忍耐者(宜立效散、楊氏麝香元、四味茴香散。)各宜詳究。
白話文:
對於無法忍受疼痛的患者(建議使用立效散、楊氏麝香元、四味茴香散。)每種藥物的具體用法都應詳加研究。
,,【脈,法】,《正傳》曰:肝脈滑甚,為㿉疝,小腸氣痛。
,,【小腸氣症治】,《綱目》曰:大抵小腸氣屬濕多,故江淮間多有之,
宜以去濕之劑下之,以苦堅之,不可溫之、補之。,小腸癰,小腸火熱病也。
或因七情飲食,或因經行產後瘀血留積,其症發熱惡寒,脈芤而數,膚皮錯縱,
腹急漸腫,按之內痛,大便重墜,小便澀滯若淋,或小腹隱痛堅硬,如掌而熱,
白話文:
肝脈滑利過度,就是疝氣,小腸也會疼痛。
小腸氣病症的治療,《本草綱目》中記載:大部分的小腸氣症屬於濕氣過盛,所以江淮地區的人容易患此病,
應該用祛濕的藥物瀉下,用苦寒的藥物收斂,不可用溫補的藥物。
小腸癰,是小腸內有火熱的病症。
可能是因為七情六慾、飲食不節,也可能是因為經期或生產後瘀血積留,症狀是發熱惡寒,脈象虛弱而數,皮膚錯亂,
腹部逐漸腫脹,按壓時疼痛,大便下墜,小便澀滯如淋,或者小腹隱隱作痛,堅硬如掌,並且發熱。
肉色如故,亦或琚赤微腫,甚者臍突腹脹,轉側有水聲(宜大黃湯。)如瘀血去盡,
白話文:
皮肉顏色和原來一樣,或者紫紅微腫,嚴重的肚臍凸出、腹部脹大,轉動身體有水聲(應服用大黃湯)。如果瘀血已經全部消除,
則安矣。若體虛脈散,不敢輕下,用輕劑可也(宜活血散瘀湯。)癰已成,
白話文:
如果病情穩定,則可以安然無恙。如果身體虛弱,脈象散亂,不敢輕易攻下,可以使用比較輕柔的藥方(建議使用活血散瘀湯)。如果已經形成了癰瘡,
則腹痛腹滿不食,便淋刺痛(宜苡仁湯。)腹濡痛,小腹急,必時時下膿(宜丹皮散。
白話文:
腹部疼痛、脹滿、不想吃東西,小便時刺痛(宜服用苡仁湯)。腹部浸濕般疼痛,小腹急促絞痛,時常排出膿液(宜服用丹皮散)。
)㿉後疼痛淋瀝不已,必見諸虛症(宜參耆地黃湯。)此病亦不可驚,防腸斷,
白話文:
在分娩後,持續出現小便疼痛和尿滴,通常是身體虛弱的表現(建議使用人參、黃芪、地黃組成的湯藥治療)。這種情況不用過度驚慌,但要注意防止腸道破裂。
坐臥轉側皆宜徐緩,嘗少進稀粥,靜養調理為要。但古方書但載腸癰,無大小之別,
故其治法,亦約略相仿,參考可也。,【脈,法】,《脈訣》曰:關內逢芤腸裡癰。
,,【小腸癰症治】,《瘍科選粹》曰:若小腹硬痛,脈遲緊者未有膿也,
白話文:
坐著、躺著、翻身都要慢慢來,少量進食稀粥,靜心休養調理是關鍵。古方書只記載腸癰,沒有大小之分,所以治療方法也大致相同,可以參考。脈象方面,《脈訣》中說:關內脈浮而空虛,是腸裡有癰的徵兆。
小腸癰的治療,《瘍科選粹》中記載:如果小腹硬痛,脈象遲緩緊弦,則還沒有化膿。
用大黃湯下之。不敢下者,用敗毒散加秦艽、連翹。脈芤澀者,四物湯加桃仁、紅花、
白話文:
嚴重便祕時 ,使用大黃湯瀉下。
不敢使用瀉下藥的 ,使用敗毒散,加上秦艽和連翹。
脈搏沉緊澀滯的 ,使用四物湯,加上桃仁和紅花。
延胡索、木香。小腹軟痛,脈洪數者,已有膿也,用薏苡仁湯排之,或三仁湯、
白話文:
延胡索和木香,如果小腹軟痛,脈搏又快又強,說明已經有膿了,可以用薏苡仁湯排出,也可以用三仁湯。
神效瓜蔞湯。小腹疼痛,小便不利,膿壅滯也,牡丹皮散主之。若大便或臍間出膿者,
不治。治小腸病諸藥要品及方二
白話文:
神效的瓜蔞湯。小腹疼痛,小便不通,是膿液阻塞所致,可以用牡丹皮散來治療。如果大便或肚臍處有膿液排出,
,,小腸實宜滲利(茯苓,甘草,知母,黃連,麥冬,童便,木通,黃柏,牛膝,黃岑
白話文:
小腸實熱,適宜使用清熱利濕的藥物:
- 茯苓:利水滲濕
- 甘草:補脾健胃
- 知母:清熱涼血
- 黃連:清熱燥濕
- 麥冬:滋陰清熱
- 童便:利水滲濕
- 木通:利尿通淋
- 黃柏:清熱燥濕
- 牛膝:利水通淋
- 黃岑:清熱燥濕
,生地,燈心,琥珀,瞿麥,石膏,滑石,山梔,紫菀,陳皮,車前,赤豆,扁豆,海
金沙)
白話文:
生地:生地黃,一種中藥材,有清熱涼血、滋陰降火的功效。
燈心:燈芯草,一種中藥材,有清肝明目、利尿消腫的功效。
琥珀:松樹的樹脂化石,一種中藥材,有安神定志、活血化瘀的功效。
瞿麥:一種穀物,中藥材,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的功效。
石膏:一種礦物,中藥材,有清熱瀉火的功效。
滑石:一種礦物,中藥材,有清熱利濕、解毒的功效。
山梔:一種植物,中藥材,有清熱降火、涼血止血的功效。
紫菀:一種植物,中藥材,有宣肺止咳、化痰平喘的功效。
陳皮:柑橘的果皮,中藥材,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
車前:一種植物,中藥材,有清熱利尿、明目的功效。
赤豆:一種豆類,中藥材,有清熱利尿、消腫止渴的功效。
扁豆:一種豆類,中藥材,有健脾和胃、利尿消腫的功效。
海:指海帶、海藻等海生植物,中藥材,有清熱利濕、化痰軟堅的功效。
,,小腸虛宜補氣(人參,黃耆,山萸,麥冬,金櫻子肉,五味,牡蠣,茯苓,茴香,
益智仁肉,白芍,粳米溲而便膿血,加赤石脂。)
白話文:
小腸虛弱,宜補氣(用以下藥材): 人參、黃耆、山茱萸、麥冬、金櫻子肉、五味子、牡蠣、茯苓、茴香
,,導赤散,,〔小腸熱〕,生地,木通,甘草各一錢,竹葉七片,此治小腸熱而小便
不利者。
白話文:
導赤散(用於治療小腸熱症)
- 生地黃 1 錢
- 木通 1 錢
- 甘草 1 錢
- 竹葉 7 片
此方用於治療小腸熱症,症狀為小便短赤。
,,赤茯苓湯,,〔又〕,赤苓,木通,生地,檳榔,黃岑,赤芍,麥冬,甘草各一錢
白話文:
赤茯苓湯
赤茯苓、木通、生地黃、檳榔、黃岑、赤芍、麥冬、甘草各一錢
,薑五片附載仲景分別標本方藥標(茯苓,石膏)本(導赤散,竹葉,木通,甘草)治小
腸氣方七
白話文:
薑五片(加附子),仲景特別標示的治療標本兼顧的方劑(茯苓、石膏),本方(導赤散,竹葉、木通、甘草)治療小便不通。
,,楝實丸,,〔總治〕,川楝子,茴香,吳萸,陳皮,馬蘭花,芫花,醋糊丸,
每服一錢,漸加至二錢,溫酒送下。如不用酒,淡薑湯下。
白話文:
楝實丸
適用症狀:
主要成分:
- 川楝子
- 茴香
- 吳茱萸
- 陳皮
- 馬蘭花
- 芫花
劑型:
用醋糊製成的丸劑
,,胡蘆巴散,,〔又〕,胡蘆巴,益智仁,大茴,蓬朮,牽牛子,山萸肉,酒牛膝,
川斷,川芎,防風,甘草,共為末,每二錢酒下。
白話文:
胡蘆巴散
組成:
- 胡蘆巴
- 益智仁
- 大茴香
- 蓬朮
- 牽牛子
- 山茱萸肉
- 牛膝(用酒浸泡)
,,加味通心飲,,〔熱痛〕,瞿麥,木通,山梔,黃岑,連翹,枳殼,甘草,川楝子
各一錢,燈心二十莖,車前草五葉
白話文:
加味通心飲
**適應症:**熱痛
組成:
- 瞿麥
- 木通
- 山梔
- 黃岑
- 連翹
- 枳殼
- 甘草
- 川楝子
,,橘核丸,〔久痛〕,炒橘核,鹽酒炒,海藻,鹽酒炒崑布,鹽水洗海帶,麩炒桃仁
白話文:
橘核丸(適用於久痛)
- 炒橘子核
- 鹽酒炒海藻
- 鹽水洗海帶
- 炒麩子桃仁
炒川楝子各一兩,酒炒延胡索,厚朴,枳實,肉桂,木香,木通各五錢,酒糊丸,
或酒或鹽湯下六七十丸。如久不消,加醋煮硼砂二錢。此方總治。
,,一切㿉疝,卵核腫脹,偏有大小,或硬如石,或小腹絞痛,甚則囊腫潰爛出黃水,
無不效。,如小腸氣新發者,不必此方,只用橘核一錢半,桃仁十五個,山梔一錢,
白話文:
將川楝子各一兩炒熟,延胡索、厚朴、枳實、肉桂、木香、木通各五錢用酒炒,再製成酒糊丸。每次用酒或鹽湯送服六七十丸。如果久久不消,可以加醋煮硼砂二錢。此方治療各種疝氣,包括卵核腫脹,不論大小,或硬如石頭,或小腹絞痛,甚至囊腫潰爛流出黃水,都有效。如果只是小腸氣新發者,不必使用此方,只用橘核一錢半、桃仁十五個、山梔一錢即可。
炮川烏、吳茱萸各五分,各炒為粗末,水煎。此名橘核散。橘核單止痛,川烏散寒鬱,
山梔除濕熱,又引川烏速下,不令胃中停留,用之甚捷。
白話文:
將炮製過的川烏和吳茱萸各取五分,分別炒製成粗末,使用水煎服。這劑藥名為橘核散。橘核具有止痛的作用,川烏則可以驅散寒氣。
,,立效散,,〔抽痛〕,全蠍七個,砂仁三七枚,茴香一錢,共為末,分三服,
熱酒調下,空心即效。
白話文:
立效散
(適用於)抽痛
成分:
- 全蠍 7 個
- 砂仁 37 粒
- 茴香 1 錢
用法:
將所有成分搗碎成粉末,分為三份,每次服用一份。
,,楊氏麝香元,,〔又〕,木香,胡椒各一兩,炒全蠍,巴霜各四錢,麝香一錢,蒸
白話文:
楊式麝香元: 木香、胡椒各一兩,炒全蠍、巴霜(瓜婁仁)各四錢,麝香一錢,蒸服。
餅丸。麻子大,朱砂為衣,熱水下五七丸。,此方能尋諸處痛。
凡小腸氣及膊胱氣脇下痛,最難治,此藥主之。,
白話文:
餅丸,大小像芝麻,外層裹著朱砂,用熱水吞服五到七粒。這個藥方可以治療各處的疼痛。
凡是小腸氣痛或是膀胱氣痛、脅下痛,最難治療,這個藥可以主治這些症狀。
四味茴香散,,〔又〕,烏藥酒浸一宿焙,高良薑,青皮,茴香各一兩,共為末,
白話文:
四味茴香散:
- 烏藥:先浸泡在酒中一晚,然後乾燥
- 高良薑
- 青皮
- 茴香
各取一兩,共研成粉。
每二錢,發時酒下。
治小腸癰方十
,,天黃湯,,〔初起〕,熟大黃,芒硝各一錢,丹皮,白芥子,桃仁各二錢
白話文:
每次服用兩錢,發作時用酒送服。
治療小腸炎的第十個方子,
天黃湯,適用於初期階段,包含熟大黃和芒硝各一錢,丹皮、白芥子、桃仁各二錢。
,,活血散瘀湯,,〔又〕,川芎,當歸,赤芍,蘇木,丹皮,枳殼,木瓜,桃仁各一
白話文:
活血化瘀湯
[材料] 川芎、當歸、赤芍、蘇木、丹皮、枳殼、木瓜、桃仁各 1 份
錢,檳榔六分,炒大黃二錢
,,苡仁湯,,〔已成〕,苡仁,瓜蔞仁各三錢,丹皮,桃仁各二錢,白芍一錢
,,丹皮散,,〔下膿〕,人參,丹皮,白芍,茯苓,苡仁,黃耆,桃仁,白芷,當歸
,川芎各一錢,肉桂,甘草各五分,木香三分
白話文:
錢,檳榔六分,炒大黃二錢。
苡仁湯:苡仁、瓜蔞仁各三錢,丹皮、桃仁各二錢,白芍一錢。
丹皮散:人參、丹皮、白芍、茯苓、苡仁、黃耆、桃仁、白芷、當歸、川芎各一錢,肉桂、甘草各五分,木香三分。
,,參耆地黃湯,,〔補益〕,人參,黃耆,茯苓,熟地,山藥,丹皮,山萸,薑,棗
白話文:
參耆地黃湯
**功效:**補益
組成:
- 人參
- 黃耆
- 茯苓
- 熟地黃
- 山藥
- 丹皮
- 山茱萸
- 生薑
- 大棗
,,敗毒散,,〔毒〕
,,四物湯,,〔下瘀〕,川芎,當歸,白芍,地黃,
三仁湯,,〔下膿〕,苡仁二錢半,冬瓜仁,桃仁,丹皮各一錢半
白話文:
敗毒散:用於解毒。
四物湯:用於祛瘀,包含川芎、當歸、白芍、地黃。
三仁湯:用於排膿,包含薏仁二錢半、冬瓜仁、桃仁、牡丹皮各一錢半。
,,神效瓜蔞湯,,〔又〕,瓜蔞一個,當歸,甘草各五錢,乳香,沒藥各一錢,此是
重劑勿輕用。
白話文:
神奇的「瓜蔞湯」
成分:
- 瓜蔞一個
- 當歸五錢
- 甘草五錢
- 乳香一錢
- 沒藥一錢
,,牡丹皮散,,〔又〕,丹皮,人參,天麻,茯苓,薏苡仁,黃耆,桃仁,白芷,酒
白話文:
牡丹皮散
另稱: 丹皮散
成分:
- 丹皮
- 人參
- 天麻
- 茯苓
- 薏苡仁
- 黃耆
- 桃仁
- 白芷
- 酒
當歸,川芎各一錢,炙甘草七分
,(足太陽膀胱,起於目內眦,上額交巔。其支者從巔至耳上角。其直者從巔入絡腦,
還出別下項,循肩膊內挾脊,抵腰中,入循膂,絡腎,屬膀胱。
其支者從腰中挾脊貫臀,入膕中,其支者從髆內左右別下貫脾挾脊內,過髀樞,
循髀外從後廉,下合膕中,以下貫踹內,出外踝之後,循京骨至小指外側,
次注足少陰腎經。每日申時,周身氣血俱注於膀胱。足太陽膀胱經,少氣而多血。
),,膀胱,本州都之官,藏津液。州都者,下邑也,遠於京師,
且津液必待氣化而後能出,則其為器,有不得與諸陽並者,乃其經反納太陽何也?
白話文:
將當歸、川芎各一錢,炙甘草七分,一起煎服。膀胱是人體的津液倉庫,像一個偏遠的下邑,距離京師(心臟)較遠,且津液需要靠氣化才能排出,所以膀胱的經脈反而是屬於陽經中的太陽經,這也是它與其他陽經不同的原因。
以太陽起於少陰,今歸之以陽,故藉納於此也。其實太陽為三陽之主,
膀胱乃必待氣化而後能出,則太陽豈膀胱能為之耶,後人不明經旨,
謂膀胱為太陽寒水,以主寒令,不知六氣之寒水,惟腎能主之,
人身太陽之經既非寒令,而膀胱之水亦非寒水,固不可混也,則膀胱之所以為腑,
有可識矣。試進詳之,人身太陽之經,起於足,上於巔腦及額顱內,下於膺中包心肺,
皆太陽經所貫。太陽居六經之盛,故為巨陽,而為諸陽主氣。然以同衛氣起於少陰,
乃以其陽藉納膀胱,而膀胱雖居卑賤,所以得稱太陽也。膺中為心肺所居,肺主皮毛。
白話文:
由於太陽經脈起始於少陰經,現今將其歸於陽經,所以借膀胱來納入太陽經。實際上,太陽經是三陽經脈的主宰,膀胱必須經過氣化才能排泄,太陽經又怎麼可能由膀胱來主導呢?後人不懂經絡的原理,就說膀胱是太陽經的寒水,負責寒令,殊不知六氣中的寒水,只有腎臟才能主導。人體太陽經脈既非寒令,而膀胱中的水也非寒水,自然不能混為一談,這樣就明白膀胱為何屬於腑了。仔細觀察,人體太陽經脈起於足部,向上延伸至頭頂和額顱內,向下貫穿胸部包覆心肺,都是太陽經脈經過的地方。太陽經在六經中氣勢最盛,因此被稱為巨陽,是所有陽經的主氣。但由於同衛氣起始於少陰經,所以太陽經的陽氣借膀胱來納入,雖然膀胱地位卑微,卻因此得以稱之為太陽經。胸部是心肺所在,肺臟主導皮毛。
心主血脈,太陽之經,既下膺中則皆與太陽和,是以寒邪一犯太陽,遂傷肺及心,
以犯皮毛血脈,為心肺之所合,如皮毛懍懍,鼻塞聲童,罷寒無汗,以及心煩,
皆太陽病,而師與心皆為之變也。仲景治太陽傷寒,設麻黃發汗以疏肺,
設桂枝湯和表止煩以寧心,豈非治太陽即以治太陰少陰,
且治太陰少陰正所以治太陽乎,是太陽一經,實兼攝手二陰矣。故其為病,實則鼻窒,
頭痛,目似脫,瓷出,項似拔,腰似折,髀不可以曲,膕如結,腨如裂(是為踝厥,
)痔瘧狂,臍反出,下腫便膿血,肌肉痿,少腹脹痛,按之欲小便不得;若虛則鼽衄,
白話文:
心臟主管血液循環,是太陽經的起始,向下延伸到胸部,與太陽經相通。因此,寒邪入侵太陽經後,就會損傷肺和心,
因為寒邪會侵犯皮膚毛髮和血管,而這些地方是心肺的結合處。表現為皮膚發冷、鼻塞聲音嘶啞、發燒無汗、心煩意亂,
都是太陽經的病症,而脾和心也會因此受到影響。張仲景治療太陽傷寒,用麻黃發汗以疏解肺氣,
用桂枝湯和解表止煩,使心神安寧,這不正是治療太陽經的同时也治了太陰經和少陰經嗎?
而且治療太陰經和少陰經,正是為了治療太陽經。因此,太陽經實際上兼管手太陰經和手少陰經。所以太陽經的病症,
實證表現為鼻塞、頭痛、眼睛突出、眼屎增多、脖子僵硬、腰部疼痛、大腿不能彎曲、膝蓋像有結塊、小腿像被撕裂(這叫做踝厥),
痔瘡發作、瘧疾發作、神志不清、肚臍外翻、下腹部腫脹、大便帶膿血、肌肉萎縮、小腹脹痛、按壓腹部想小便卻排不出來;虛證則表現為鼻出血。
小便不禁,遺尿,膀胱氣。皆其候也。古人謂太陽病並有時連及陽明,經曰:
肝膽同歸津府。所以太陽厥陰,同為一治。又曰:膀胱腎合為津液。
腎所以主二便之難,此膀胱所以連及諸經而為病也,故膀胱病,小便秘,
不得任用熱藥。經又曰:胞移熱於膀胱,則為遺溺閉癃。又曰:小腹膀胱,按之內痛,
若沃以湯,澀於小便,上為清涕,則為胞痺。注云:胞內居之,則知胞居膀胱之內也。
其胞痺之症,由風寒濕邪客於胞中,氣不能化出,故胞滿而水道不通,
白話文:
尿失禁、遺尿,都是膀胱氣虛的表現。古人認為太陽病有時會影響到陽明經,經書上說:「肝膽同歸津府」,所以太陽經和厥陰經同屬一治。又說:「膀胱腎合為津液」,腎臟主掌大小便的功能,因此膀胱與其他經絡相連,容易生病。所以膀胱有病、小便不暢,不能使用熱藥。經書上還說:「胞移熱於膀胱,則為遺溺閉癃。」又說:「小腹膀胱,按之內痛,若沃以湯,澀於小便,上為清涕,則為胞痺。」註解說:「胞內居之,則知胞居膀胱之內也。」胞痺的症狀是由風寒濕邪侵入胞中,氣無法散發出去,導致胞滿而水道不通,造成小便不暢。
以致小腹膀胱俱痛,而澀於小便也(宜腎著湯、腎瀝湯、巴戟丸。)而胞與膀胱,
白話文:
結果導致下腹部和小腸膀胱都疼痛,小便不通暢。(適合治療的藥方有腎著湯、腎瀝湯和巴戟丸。)而尿道和膀胱
皆有上口,無下口。至胞之為患,有轉胞症,另詳於後。然轉胞為胞本病,
而患之所及,又能令目病。如能遠視,不能近視,有其火無其水也,
白話文:
都有上面的出口,沒有下面的出口。至於子宮的疾病,有種叫做轉胞的症狀,詳細的情況在後面會另有說明。然而轉胞是子宮本身的疾病,
而當這種病影響到的時候,還會讓眼睛生病。比如能夠看遠處,卻不能看近處,這是因為體內火氣過旺而缺乏水分。
當補腎(宜地芝丸、六味地黃丸。)能近視,不能遠視,有其水,無其火也,
白話文:
如果補腎氣(適合使用地芝丸、六味地黃丸),能看清近處的事物,但看不清遠處的事物,是因為有腎水,但沒有腎火。
當補心(宜定志丸加茯苓。)通及心腎,而近視不能遠視(宜空心服四物湯加澤瀉、
白話文:
當需要補心時(建議使用定志丸加上茯苓)。心腎相通,若近視而不能遠視(建議空腹服用四物湯加上澤瀉、
茯苓、牡蠣,臨臥服遠志丸加甘菊、密蒙花。)皆胞所致病也。總之,凡目病,
白話文:
茯苓、牡蠣,睡前服用遠志丸,並添加甘菊、密蒙花。)這些都是胞衣(胎盤)引起的疾病。總的來說,所有眼睛疾病,
血勝則痛,血勝則癢,又能致頭風(宜川芎、瓜蒂,)又能致頭汗,亦皆胞所致病也。
,,【膀胱形質】,《內經》曰:水液自小腸沁,則汁滲入膀胱之中,胞氣化之,
而為尿以泄出也。東垣曰:膀胱雖為津液之府,至於受盛津液,則又有胞居膀胱之中。
《類纂》云:膀胱者,胞之室也。《靈樞》曰:鼻孔在外,膀胱泄漏。又曰:腎應骨,
密理厚皮者,三焦膀胱厚;粗理薄皮者,三焦膀胱薄;疏腠理者,三焦膀胱緩;
皮急而無毫毛者,三焦膀胱急;毫毛多而粗者,三焦膀胱直;稀毫毛者,三焦膀胱結。
,,【膀胱症治】,《內經》曰:膀胱不利為癃,不約為遺尿。《入門》曰:
膀胱病者,熱結下焦,小腹苦滿,胞轉,小便不利,令人發狂,冷則濕痰上溢,
白話文:
血液過盛就會引起疼痛和搔癢,還會導致頭痛,並伴隨頭部出汗,這些都是膀胱病變引起的。
膀胱是容納水分的地方,小腸中的水分滲入膀胱,由膀胱氣化成尿液排出。膀胱雖然是容納津液的地方,但實際上膀胱內還有胞,負責接收和處理津液。膀胱是胞的居所,鼻子是膀胱的外開口。腎臟與骨骼相應,皮膚緻密厚實的人,三焦和膀胱也厚;皮膚粗糙薄弱的人,三焦和膀胱也薄;毛孔疏鬆的人,三焦和膀胱也鬆弛;皮膚緊繃無毛髮的人,三焦和膀胱也緊繃;毛髮多而粗的人,三焦和膀胱也直;毛髮稀疏的人,三焦和膀胱也結實。
膀胱功能失常會導致小便不利或尿失禁。膀胱病變會導致下焦熱結、小腹脹滿、膀胱疼痛、小便不利、甚至精神失常;如果體寒,還會導致濕痰上溢。
而為多唾,小便淋瀝,故遺尿。(鰲按:小便不禁,由膀胱氣虛,加減八味丸倍山萸,
白話文:
會有許多唾液,小便滴滴答答,所以會尿失禁。(鰲按:小便失禁,是由於膀胱氣虛,在八味丸中加倍山萸肉。)
加烏藥、益智、補骨指,是主藥也;小便不通,由膀胱邪熱,五苓散、益元散,
白話文:
用烏藥、益智、補骨脂為主藥;小便不通,是因為膀胱有邪熱,使用五苓散、益元散。
是主藥也。),,【膀胱絕候】,《內經》曰:遺尿狂言目反視,此膀胱絕也。又曰:
膀胱絕者,戴眼反瘛瘲,其色白,絕汗乃出,絕汗出,則死矣。
白話文:
這是主要的藥物。
當膀胱的功能完全衰竭時,《內經》說:會出現遺尿、胡言亂語、眼睛上翻的情況,這是膀胱功能完全衰竭的表現。又說:
當膀胱完全衰竭時,會出現眼睛上翻、抽搐、面色發白,然後會出現瀕死前的冷汗,一旦這種冷汗出現,人就會死亡。
,膀胱經病也。其症小腹腫痛,必小便秘(宜五苓散加茴香、蔥白、鹽。)服藥後,
白話文:
這是膀胱經絡病症。症狀:小腹腫脹疼痛,一定伴有輕微便祕。(適合服用加了茴香、蔥白、鹽的五苓散。)服藥後,
若下小便如墨汁,膀胱之邪去矣,邪去而便通痛止矣(宜隨用硼砂丸。
)《入門》以㿉疝有四種,其一種水㿉,外腎腫大如升如斗,不痛不癢,為即膀胱氣,
宜備參究。而其為症,有由膀胱腎虛,結成腫痛者(宜茱萸內消丸。
)有膀胱氣連脇下痛者(宜楊氏麝香元。)有由蘊熱,陰囊腫脹,
白話文:
如果小便像墨汁一樣黑,就表示膀胱裡的邪氣已經排出了,邪氣排出之後,小便就會順暢,疼痛也會停止,可以服用硼砂丸。
《入門》中提到疝氣有四種,其中一種是水疝,外腎腫大像升一樣、像斗一樣,不痛不癢,是因為膀胱氣,需要進一步研究。
水疝的病症,可能是因為膀胱和腎臟虛弱,導致腫痛,可以服用茱萸內消丸;也可能是膀胱氣連到脇下疼痛,可以服用楊氏麝香元;也可能是因為熱氣積聚,陰囊腫脹,……
大小便不通者(宜三白散。)有膀胱氣痛不可忍者(宜蠲痛元、金鈴散、三疝湯。
白話文:
大小便不通暢的人(適合服用三白散)。
有膀胱氣痛忍耐不住的人(適合服用蠲痛元、金鈴散、三疝湯)。
)有症由新得者(宜橘核散。)有年久不愈者(宜橘核丸。
),,【膀胱氣症治】,《綱目》曰:小腹痛者三:肝病,小腹引脇痛;小腸病,
小腹引睪丸腰脊痛;膀胱病,小腹腫痛,不得小便。又曰:神保元治膀胱氣脇下痛,
最妙通用橘核丸、橘核散。,【導,引】,《保生秘要》曰:用手緊鼎幽闕,
納氣數口,而緊緊頂閉納之,立效。,【運,央】,《保生秘要》曰:因欲火積滯,
外腎複感冷氣,故作脹痛,不可勝言,注意從外腎提氣至內腎,右運二七遍,
即從內腎想一火,提至頂門,略凝,而後行吹吸之法。, 轉胞症,水逆氣迫病也,
白話文:
膀胱氣症,若新發病就用橘核散,久病不癒則用橘核丸。小腹疼痛有三個原因:肝病引發脇痛,小腸病引發睪丸、腰脊疼痛,膀胱病則小腹腫痛,排尿困難。神保元治療膀胱氣脇下痛最有效的藥方就是橘核丸、橘核散。治療時,用手緊緊按住幽闕穴,吸氣數口,並緊緊頂住閉氣,就能見效。由於欲火積滯,外腎又受寒氣,導致脹痛難忍,應注意從外腎提氣至內腎,右旋二七遍,再從內腎想一團火,提至頂門,略微凝住,然後進行吹吸之法。轉胞症是由水氣逆流、氣力逼迫所致的病症。
亦作轉脬症。《直指》曰:此症由強忍小便,或尿急疾走,或飽食走馬,或忍尿入房,
使水氣上逆,氣迫於脬,故屈戾而不得舒張也,脬落即殂。又曰:此症孕婦多有之,
患在忍縮小便,或醉飽入房,使小腸之氣逆而不通,大腸之氣與之俱滯,
外水不得入膀胱,內水不得出膀胱,淋瀝急數,每欲尿時如不可言,大便亦裡急頻並,
似痢非痢,必以手按臍下,庶可立出,小便甚者,因此腹脹浮腫。治法,
用涼藥疏利小腸中熱,仍與通泄大腸,迨其腹中攪痛,大便大下,則尿脬隨即歸正,
小便自然順流。丹溪曰:胎婦轉脬之症,稟受弱者,憂悶多者,性急躁者,食厚味者,
白話文:
這種病症也稱為轉脬症。《直指》書中提到,此症是因為強忍小便,或者尿急疾走,或者飽食後騎馬,或者忍尿後行房,導致水氣逆流向上,氣體壓迫膀胱,所以膀胱扭曲而無法舒張,膀胱下垂就會死亡。書中還提到,孕婦比較容易患此症,是因為她們忍住小便,或者醉酒飽食後行房,導致小腸的氣逆流不通,大腸的氣也跟著阻塞,外來的水無法進入膀胱,膀胱裡的水也無法排出,因此小便時斷時續,而且尿頻,每次想尿時都非常急迫,大便也經常裡急後重,像是痢疾卻又不是痢疾,必須用手按壓肚臍下才能排便,小便嚴重時還會導致腹脹浮腫。治療方法是使用涼性藥物疏通小腸中的熱氣,並幫助大腸通泄,等到腹中攪痛,大便排泄出來,膀胱就會恢復正常,小便自然順暢。丹溪先生說,孕婦患轉脬症的原因,可能是天生體質虛弱、經常憂慮煩悶、個性急躁、喜歡吃肥膩的食物。
大率有之,古方用滑利疏導無效,因思脬為胎所墮,展在一邊,脬係了戾不通爾。
胎若舉起,懸在中央,脬係得疏,水導自行。一婦患此,診之兩手似澀,重取則弦,
白話文:
大約是這樣的情況,古代的藥方使用了一些滑利疏通的方法但是沒有見效,因為思考到膀胱可能是被子宮壓迫,偏移到了一側,膀胱受到了束縛所以不通。
如果子宮能夠抬升,懸掛在腹部的中央位置,膀胱的壓迫得到緩解,排尿就能自然順暢。有一名婦女患有這種情況,診斷時發現她的雙手脈搏有些澀滯,仔細探查則是弦脈。
此得之憂患,澀為血少氣多,弦為有飲,遂以參朮飲空心煎服,遂以指探喉中,
白話文:
這種症狀是由憂患引起的,澀脈表示血少氣多,弦脈表示有飲邪。於是用參朮飲空腹煎服,然後用手指探查喉嚨。
吐出藥汁,俟少項,又與一帖,次早亦然,如是與八帖而安。此法恐偶中,
後歷用數人皆驗。據此二說,一用瀉,一用吐,皆所以疏通其氣,而使之流注也。
至轉脬之候,必臍下急痛,小便不通,此所以與尋常溺閉有異。
若老人有脬轉困篤欲死者,又與少年不同治(宜六味丸倍澤瀉,)說少年不須補益,
白話文:
將藥汁吐出來,等一會兒,再給病人服用一帖藥,第二天早上也一樣,這樣連續服用八帖藥後,病人就痊癒了。這個方法可能只是碰巧奏效,
後來經多次使用在不同病人身上,都證實有效。根據這兩種說法,一種是使用瀉藥,一種是使用吐藥,都是為了疏通氣血,使氣血暢通流動。
當膀胱轉移到另一邊時,病人會感到臍下劇痛,小便不通,這與一般的溺閉症狀有所不同。
如果老年人患有膀胱轉移症狀,病危將死,治療方法與年輕人不同(應該服用六味丸,並加倍澤瀉的用量)。年輕人不需補益,
只與利導足矣(宜蒲黃散、滑石散。)又有驚憂暴怒,氣乘膀胱鬱閉,而脬係不正,
遂至小便卒暴不通,小腹膨脹,氣上衝心,悶絕欲死者,此其治法,
白話文:
只要通利小便就足夠(推薦使用蒲黃散、滑石散)。另外,如果有受到驚嚇、憂慮或發怒,導致氣往上衝撞到膀胱,導致小便不通暢,而膀胱的位置也會不正。
必當兼氣分(宜蔥白湯。)即如孕婦轉脬,治法雖不同,要必兼補氣血(宜參朮飲、
白話文:
同時兼顧氣血的調理(可以使用蔥白湯)。就像孕婦轉胎位,雖然治療方法不同,但都需要同時補充氣血(可以使用人參、白朮等藥物的湯劑)。
參朮湯。)此皆胞之為病,所當從胞而治者也。,【胞為尿器】,東垣曰:
白話文:
參朮湯。)這些都是膀胱出現問題,所以應該從膀胱方面來治療。【膀胱是儲藏尿液的器官】,張元素說:
膀胱雖為津液之府,至於受盛津液,則又有脬而居膀胱之中焉。故 《內經》云:
脬移熱於膀胱。《靈樞》云:膀胱之脬薄以濡。《類纂》云:膀胱者,脬之室。
夫脬之居於膀胱也,有上口而無下口,津液既盛於脬,無由自出,必因乎氣化,
而後能漸漬浸潤於胞外,積於胞下之空處,遂為尿以出於前陰。若使脬正無空處,
則人尿急時,至廁安能即出乎,夫惟積滿脬下之空處,而不可再容,故急,
急則至廁即出矣。
治膀胱病諸藥要品及方十,,
膀胱實宜潤滲(黃柏,知母,滑石,木通,瞿麥,車前子,旋覆花,茯苓,豬苓,澤瀉)
膀胱虛宜補氣(人參,山萸,天冬,麥冬,牛膝,益智仁,金櫻子,五味,杞子,柏子
白話文:
膀胱雖然是儲存身體水分的地方,但是當水分聚集的時候,還會有個叫做脬的部位在膀胱裏面。所以古書上有說:
當水分過多的熱氣影響到膀胱。另外也有書提到:膀胱中的脬是薄而且溼潤的。還有記載說:膀胱就是包裹著脬的地方。
這個脬位於膀胱內,只有上面的入口而沒有下面的出口,水分聚集在脬中後,沒有辦法自己流出去,必須要經過氣的作用,
才能逐漸滲透到胞外,積聚在胞下方的空隙處,最終形成尿液從前陰排出。如果胞正好沒有空隙,
那麼人在急需排尿時,到了廁所怎麼能立刻排出呢,正是因爲水分積滿了胞下方的空隙,無法再容納更多,所以纔會有急迫感,
有了急迫感,一到廁所就能排出了。
治療膀胱病的各種重要藥材及其配方有十種,
膀胱實症應該使用潤滲的藥物(黃柏,知母,滑石,木通,瞿麥,車前子,旋覆花,茯苓,豬苓,澤瀉)。
膀胱虛症應該使用補氣的藥物(人參,山茱萸,天冬,麥冬,牛膝,益智仁,金櫻子,五味子,枸杞子,柏子)。
仁,虛加牡蠣、鹿茸、桔梗、桑螵蛸、雞肫皮),,
白話文:
使用仁參,可額外加入牡蠣、鹿茸、桔梗、海馬、雞肫皮。
既濟丸,,〔膀胱虛〕,菟絲子,益智仁,肉蓯蓉,茯苓,韭子,當歸,熟地各五
白話文:
既濟丸
適用症狀:膀胱虛弱
組成:
- 菟絲子
- 益智仁
- 肉蓯蓉
- 茯苓
- 韭子
- 當歸
- 熟地,以上各五分
錢,牡蠣,鹽黃柏,鹽知母,酒山萸去核各三錢,五味子一錢,面糊丸,
空心鹽湯下百丸,治小便不禁。,
白話文:
將以下藥物各三錢:金錢草、牡蠣、鹽炒黃柏、鹽炒知母、去核的酒制山茱萸,再加上五味子一錢,製成麪糊丸。
在空腹時,用鹽水送服一百丸,用以治療小便失禁。
葵子丸,,〔膀胱實熱〕,冬葵子,赤苓,豬苓,枳實,瞿麥,滑石,木通,黃岑
白話文:
葵子丸
適應證:膀胱濕熱
組成:
- 冬葵子
- 赤苓
- 豬苓
- 枳實
- 瞿麥
- 滑石
- 木通
- 黃岑
甘草,車前子各一錢,薑五片,治小便不通。*
巴戟丸,,〔胞痺〕,巴戟兩半,桑螵蛸麩炒,薑遠志,酒生地,山藥,附子,酒
川斷,酒蓯蓉各一兩,杜仲,金石斛,鹿茸,龍骨,菟絲子,五味子,山萸,官桂
各三錢蜜丸,空心酒下五七十丸。治胞痺小便澀而不通。,
腎著湯,,〔又〕,炒乾薑,茯苓,炙甘草,白朮各二兩,共為末,每服用四錢,
水一鐘,煎七分,空心溫服。此方兼治腎虛傷濕,腰極重極冷而痛,不渴,
小便自利,此名腎著症。,
白話文:
甘草、車前子各一錢,薑五片,可以治療小便不通。
巴戟丸可用於治療胞痺,由巴戟天雄、桑螵蛸麩炒、薑、遠志、酒生地、山藥、附子、酒川斷、酒蓯蓉各一兩,杜仲、金石斛、鹿茸、龍骨、菟絲子、五味子、山萸、官桂各三錢製成蜜丸,空腹用酒送服,每次五七十丸。
腎著湯可用於治療腎虛傷濕,症狀包括腰部極重極冷且疼痛、不渴、小便自利。此湯由炒乾薑、茯苓、炙甘草、白朮各二兩製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水一鐘煎至七分,空腹溫服。
腎瀝湯,,〔又〕,麥冬去心,五加皮,犀角鎊各一錢半,薑汁炒杜仲,桔梗,煨
白話文:
腎瀝湯
材料:
- 麥冬(去心):1.5錢
- 五加皮:1.5錢
- 犀角(研磨):1.5錢
- 生薑汁炒杜仲:1.5錢
- 桔梗(煨):1.5錢
赤芍,木通各一錢,桑螵蛸一個,水二鐘,入羊腎少部,煎八分,食前服。
地芝丸,,〔補腎〕,熟地,天冬各四兩,枳殼,甘菊各二兩,蜜丸。,
六味地黃丸,,〔又〕,熟地,山藥,山萸,丹皮,茯苓,澤瀉,蜜丸。,
白話文:
赤芍和木通各一錢,桑螵蛸一個,加水兩碗,放入少量羊腎,煎煮至八分,飯前服用。
地芝丸用於補腎,由熟地和天冬各四兩,枳殼和甘菊各兩兩,製成蜜丸。
六味地黃丸也用於補腎,由熟地、山藥、山萸肉、丹皮、茯苓、澤瀉製成蜜丸。
定志丸,,〔補心〕,茯苓,茯神各三兩,石菖蒲,遠志各二兩,朱砂一兩內半為
白話文:
定志丸
功效:補心
組成:
- 茯苓:3 兩
- 茯神:3 兩
- 石菖蒲:2 兩
- 遠志:2 兩
- 硃砂:1 兩半
衣,蜜丸。
,,四物湯,,〔近視〕,川芎,當歸,白芍,生地
,,遠志丸,,〔又〕,麥冬,菖蒲,甘菊,遠志各五錢,杞子,熟地各四錢,蜜丸。
白話文:
衣服上做了蜜丸的處理。
服用四物湯來調理近視,藥材包括川芎、當歸、白芍、生地。
另外,製作遠志丸,藥材有麥冬、菖蒲、甘菊、遠志各五錢,枸杞、熟地各四錢,製成蜜丸。
附載仲景分別標本方藥標(麻黃,桂枝,黃耆,白朮,防風 防己,製蒼朮,羌活)本(五
白話文:
附錄:仲景區分標本的方藥標籤(麻黃、桂枝、黃耆、白朮、防風、防己、製蒼朮、羌活)本(五)
苓散,白朮,肉桂,茯苓,豬苓,澤瀉,加滑石。)
治膀胱氣方十
,,五苓散,,〔溺閉〕,肉桂,白朮,茯苓,豬苓,澤瀉
,,硼砂丸,,〔藥後〕,木香,沉香,巴霜,青皮,銅青,硼砂
白話文:
「五苓散包含白朮、肉桂、茯苓、豬苓、澤瀉,再加上滑石。
這是治療膀胱氣滯的第十個處方。
五苓散用於治療小便不通,成分包括肉桂、白朮、茯苓、豬苓、澤瀉。
硼砂丸則是在藥物服用後,使用的配方,其中包括木香、沉香、巴豆霜、青皮、銅青、硼砂。」
,,茱萸肝邪,,〔腎虛〕,山萸,吳萸,川楝子,馬蘭花,茴香,青皮,陳皮,山
白話文:
茱萸可以治療肝臟疾病,【腎氣不足】時,可用山萸肉、吳茱萸、川楝子、馬蘭花、茴香、青皮、陳皮、山茱萸。
藥,肉桂各二兩,木香一兩,酒糊丸。此方兼治膀胱腎虛,致成寒疝,偏墜引痛,
及小腸奔豚、痃癖等症。
,,楊氏麝香元,,〔脇痛〕,木香,胡椒各一兩,全蠍,巴霜各四錢,麝香一錢,蒸
餅丸,麻子大,朱砂為衣,湯下五七丸,能尋諸處痛。凡膀胱氣、脇下痛,
最難治,此方主之。神保元,即此方無麝香,亦是治膀胱氣痛要藥。
白話文:
肉桂和木香各取兩兩,用酒糊成丸子。此方可以治療膀胱腎虛引起的寒疝,以及小腸奔豚、痃癖等症,患者會感覺疼痛向下墜。
楊氏麝香元可以治療脇痛,由木香、胡椒各一兩,全蠍、巴霜各四錢,麝香一錢製成,蒸成麻子大小的丸子,外用朱砂包裹,用湯藥送服五到七丸,可以尋找疼痛的部位治療。膀胱氣痛、脇下痛都很難治癒,此方專治此症。神保元配方與此方相同,只是沒有麝香,也是治療膀胱氣痛的有效藥物。
,,三白散,,〔蘊熱〕,白醜頭末一兩,桑白皮,白朮,木通,陳皮各二錢半,共為
白話文:
三白散
**適用於:**熱證
成分:
- 白醜頭末:一兩
- 桑白皮:二錢半
- 白朮:二錢半
- 木通:二錢半
- 陳皮:二錢半
將所有成分混合製成散劑。
末,每一錢,薑湯下。
,,蠲痛元,,〔痛甚〕,延胡索一兩,川楝肉,茴香各五錢,白醜頭末,當歸,高良
薑,青皮,木香,烏藥各二錢半,全蠍七個,薑汁浸蒸餅糊丸,燒綿灰調酒,
送下三五十丸。
白話文:
最後,每份藥用一錢,用薑湯送服。另外,對於疼痛嚴重的患者,可以使用延胡索一兩,川楝肉、茴香各五錢,白丑頭末、當歸、高良薑、青皮、木香、烏藥各二錢半,全蠍七個,以薑汁浸蒸餅糊成丸,用燒綿灰調酒送服,每次服用三五十丸。
,,金鈴散,,〔又〕,金鈴子三十枚,巴豆肉三十枚,各切片同炒焦色,去巴豆,
白話文:
金鈴散
成分:
- 金鈴子:30 枚
- 巴豆肉:30 枚
製法:
- 將金鈴子、巴豆肉切成薄片。
- 同時炒至焦黑。
- 去除巴豆。
以茴香炒,與金鈴肉等分,並入木香一錢半,共為末,每二錢,水酒各半,
煎蔥白湯調下。
,,橘核丸,,〔久病〕,橘核炒,鹽酒炒,海藻,鹽酒炒崑布,鹽水洗海帶,麩炒桃
仁,炒川楝肉各一兩,酒炒延胡索,厚朴,枳實,肉桂,木香,木通各五錢,酒糊
丸,溫酒或鹽湯下。
治轉胞症方六
,,六味丸,,〔老人〕,熟地,山萸,山藥,丹皮,澤瀉,茯苓
白話文:
用茴香炒熟,再加入與金鈴肉等量的金鈴肉,以及一錢半的木香,一起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等量的清水和酒調服,煎蔥白湯服用。
橘核丸,專治久病。用炒過的橘核,用鹽酒炒過的橘核,鹽酒炒過的崑布,鹽水洗淨的海帶,麩炒過的桃仁,炒過的川楝肉各一兩,酒炒過的延胡索,厚朴、枳實、肉桂、木香、木通各五錢,用酒糊做成丸子,溫酒或鹽湯服用。
治轉胞症方六
六味丸,專治老人。用熟地、山萸、山藥、丹皮、澤瀉、茯苓。
,,蒲黃散,,〔總治〕,蒲黃,滑石,等分為末,每三錢,雞子清調下。
白話文:
蒲黃散
功效: 治療各種疾病
組成: 蒲黃、滑石,等量研成細末
用法: 每次取 3 錢,用雞蛋清調和後服用
,,滑石散,,〔又〕,寒水石二兩,滑石,亂髮灰,車前,木通各一兩,冬葵子一合
,,蔥白湯,,〔驚憂〕,陳皮三兩,冬葵子一兩,蔥白三莖,水五升,煎三升,
分三服。
,,參朮飲,,〔孕婦〕,川芎,當歸,白芍,地黃,人參,白朮,半夏,陳皮,甘草
薑三,棗二,服後探吐。,
白話文:
滑石散:寒水石二兩,滑石、亂髮灰、車前、木通各一兩,冬葵子一合。
蔥白湯(驚憂):陳皮三兩,冬葵子一兩,蔥白三莖,水五升,煎三升,分三服。
參朮飲(孕婦):川芎、當歸、白芍、地黃、人參、白朮、半夏、陳皮、甘草,薑三片,棗二枚,服後探吐。
參朮湯,,〔又〕,人參,白朮,當歸,白芍,半草,陳皮,甘草,服後探吐。
白話文:
需要溫補來促進水液運化(可以用金匱腎氣丸)。如果還有憤怒、氣結,導致閉阻不通,需要開鬱破氣,可以用鬱金。 ,,小便閉癃,肝與三焦及督脈病也。言三經而不及膀胱者,以膀胱但主藏溺,
而不主出溺也。經云:肝脈過陰器,病閉癃。又云:女子督脈入係廷孔(廷孔,
正中直孔,即溺竅也,)男子循莖下至篡(陰莖之端也,)病不得前後。又云:
三焦下腧並太陽正脈入絡膀胱,約下焦,實則閉癃,虛則遺溺。據經觀之,閉癃之症,
舍三經何屬哉。雖然,其致病之由,實各有異,膀胱藏溺,氣化則出,而主氣化者,
肺也,若燥則不能生水,氣化不及膀胱,法當清金潤肺(宜紫菀、麥冬、車前、丹皮、
茯苓。)如脾濕不運,水谷不精,不能上輸於肺,使肺得行其液以生水,
法當燥濕健胃(宜茯苓、半夏、白朮、蒼朮。)如腎水燥熱,以致膀胱不利,
法當滋腎滌熱(宜知母、黃柏、茯苓、通草、澤瀉。)又或水液只滲大腸,
小腸因而燥竭,宜以淡滲之品分利之(宜茯苓、豬苓、通草、澤瀉。)又或氣滯,
不能通調水道,下輸膀胱,必以順氣為急(宜枳殼、木通、橘紅、蘇子。)又或心火盛,
以致小腸多熱,急當清心(宜黃連、犀角、天冬、麥冬。)又或由乎大虛,
須與溫補以行其水(宜金匱腎氣丸。)又或忿怒氣結,閉遏不通,須開鬱破氣宜鬱金、
檳榔、桔梗、枳實。)至若三焦實熱,則惟用純陰之品,以化其陽而已(上焦熱,
宜山梔、黃岑;中焦熱,宜黃連、黃岑;下焦熱,宜知母、黃連。
)此治閉癃之大法也。乃丹溪獨以吐法通小便,說亦猶滴水之器,上竅通,
下竅自出之意,其旨微妙,有可參用。其法氣虛者,先服藥(宜補中益氣湯,)後用吐;
白話文:
檳榔、桔梗、枳實這些藥材,如果遇到三焦實熱的情況,就要使用純陰性的藥材來化解陽氣。比如上焦熱,可以用山梔子和黃芩;中焦熱,可以用黃連和黃芩;下焦熱,可以用知母和黃連。
這是治療閉癃的最佳方法。而丹溪先生獨特的治療方法是採用吐法來通小便,他認為這就像滴水的容器,上方的孔洞通了,下方自然就會流出。他的觀點十分微妙,值得參考。具體方法是,氣虛的人要先服用補中益氣湯等補氣藥物,再進行吐法。
血虛者,亦先服藥,後用吐宜芎歸湯;)痰多者,亦先服藥(宜二陳湯,)後吐;
白話文:
血氣虛弱的人,也先服用藥物,然後再用「吐宜芎歸湯」催吐;痰液過多的人,也先服用藥物(可以使用「二陳湯」),然後再催吐。
氣閉者,用藥為探吐(宜香附、木通;)血瘀小便閉者。則以牛膝、桃仁為要藥。
嘗採其法,用之頗效。雖然,閉癃之異,究何如哉,新病為溺閉,點滴難通也,
久病為溺癃,屢出而短少。《綱目》謂即癃病也。此二症之實也。若夫溺有餘瀝,
白話文:
如果病人是氣閉,就應該用能引導氣機升降的藥物,像是香附、木通;若是血瘀導致小便閉塞,就需要以牛膝、桃仁為主藥。我曾經依照這種方法治療,效果很不錯。不過,閉癃的類型很多,究竟該如何區分呢?新發生的病症,小便閉塞,滴滴難通,稱為溺閉;而久病導致小便頻出,但是量很少,稱為溺癃。《本草綱目》認為溺癃就是癃病。這兩種都是實證。如果小便還有殘留,
全由於腎氣之虛,須當補益為要宜覆盆子、菟絲子、五味子、沙蒺藜、益智仁、蓮鬚、
白話文:
由於腎氣不足,需要補益。而適合用於補益腎氣的藥材有覆盆子、菟絲子、五味子、沙蒺藜、益智仁、蓮鬚等。
山萸、牡蠣、龍骨、芡實。),,【脈,法】,仲景曰:腎脈滑實為癃㿉。
《脈訣》曰:便血則芤,數則赤黃,實脈癃閉,熱在膀胱。《醫鑑》曰:少陰微者,
氣閉膀胱。《綱目》曰:癃病脈細,不治。,【小便不利】,仲景曰:陰虛,
則小便難。丹溪曰:小便澀者,血因火爍,下焦無血,氣不得降,而滲泄之令不行也,
宜補陰降火。《入門》曰:小便難者,出不快也。經曰:陽入陰分,
則膀胱熱而小便難。《直指》曰:腎虛,小便數而瀝,如欲滲之狀,宜溫補。
《綱目》曰:小便數而不利者有三:若大便泄瀉。而津液澀少,一也,宜利而已;
熱搏下焦。津液不能行者,二也。必滲瀉乃癒;若脾胃氣澀,不能通調水道,
白話文:
山茱萸、牡蠣、龍骨、芡實這些藥材,可以用來治療尿路不通的毛病。
古代醫書中記載,腎臟的脈象滑實,就代表著尿路不通的病症。
《脈訣》中也提到,如果小便帶血,脈象就會虛弱;小便頻數,脈象則呈現赤黃色;脈象實則代表尿路阻塞,而膀胱有熱氣。
《醫鑑》則指出,如果少陰脈微弱,就表示氣血閉塞在膀胱。
《綱目》則認為,如果尿路不通,脈象就會很細,不治療就會很危險。
古代醫書中也提到,如果陰虛體質,就會容易出現小便困難。
丹溪則認為,小便澀滯是因為血氣被火氣灼傷,導致下焦沒有血液循環,氣血無法下降,所以才會出現小便困難。
《入門》則指出,小便困難就是指排尿不順暢。
經書中也提到,陽氣進入陰分,就會導致膀胱熱氣,造成小便困難。
《直指》則認為,如果腎臟虛弱,就會出現小便頻數,而且像水滴一樣滴答滴答地排出,這時候就需要溫補腎氣。
《綱目》中也提到,小便頻數又排不出來的原因有三種:一種是大便泄瀉,導致津液減少,就會出現小便困難;第二種是熱氣阻塞下焦,津液無法通行,也容易出現小便困難;第三種是脾胃氣血運行不暢,導致水道阻塞,也會出現小便困難。
下輸膀胱而化者,三也,可咽氣令施化而出,如茯苓琥珀散,用澤瀉、滑石、赤苓、
白話文:
排泄到膀胱轉化成尿液的藥材,第三種,可透過咽氣的方式讓藥效發揮作用,例如茯苓琥珀散,由澤瀉、滑石、赤苓組成。
白朮、豬苓、琥珀、肉桂、炙草者是也,不得混治。,【小便不通】,《內經》曰:
胞移熱於膀胱則癃,尿血。元素曰:熱在下焦,填塞不通,其症小便閉塞而不渴,
時見躁者是也。東垣曰:小便不通,有氣血之異,如渴而小便不通者,熱在上焦氣分,
宜清肺;如不渴而小便不通者,熱在下焦血分,宜滋腎。又曰:血澀致氣不通而竅塞,
宜導氣除燥。《綱目》曰:小便不通臍下狀如覆碗,痛閉難忍,治法有二:
白話文:
白朮、豬苓、琥珀、肉桂、炙草,這些藥材不能混在一起使用。
關於小便不通的問題,《內經》說:胞宮的熱氣移到膀胱就會導致小便不通,甚至出現尿血。元素說:下焦有熱氣,堵塞不通,就會出現小便閉塞、不渴,偶爾感到煩躁。東垣說:小便不通,原因可能與氣血有關,如果病人感到口渴,但小便不通,這是熱氣在上焦的氣分,應該清肺;如果病人不渴,但小便不通,這是熱氣在下焦的血分,應該滋養腎臟。東垣還說:血氣不通,就會導致竅道阻塞,應該導氣除燥。《綱目》說:小便不通,肚子下面像是扣著一個碗,疼痛難忍,治療方法有兩種:
如氣不能化而不通,則用陳皮茯苓湯調木香、沉香末二錢空心服,兼用吐法以提之;
白話文:
如果氣無法運行,導致不通暢,就用陳皮茯苓湯混合木香和沉香粉末,各兩錢,空腹服用。同時配合催吐的方法來幫助氣往上提。
如血瘀於下而不通,則用桃仁承氣湯之類。《回春》曰:嘔噦而小便不通者,難治;
白話文:
如果血瘀在下焦不通暢,則可以使用桃仁承氣湯等方劑。《回春》中說:經常嘔吐、小便不通暢的,難以治癒;
中滿鼓脹,病小便不通者,難治。《正傳》,曰:老人氣虛短,作小便不通,
為下焦血氣乾者死(鼻頭色黃者,小便必難。),,【閉癃宜吐瀉】,丹溪曰:
水道不通,屬氣虛、血虛,有實熱,有痰氣閉塞,皆宜吐之,以提其氣,
氣升則水自降,說氣承載其水也。又曰:實熱癃閉,用八正散,說大便動,
則小便自通矣。《直指》曰:水道不行,其本在腎,合用牽牛、澤瀉,其末在肺,
合用葶藶、桑皮,更以木通、滑石佐之,又能透達。雖然,大便小便,脈絡相貫,
人有多日小便不通,但使大瀉數行,則小便自通。,【尿,色】,《內經》曰:
白話文:
肚子胀满,尿路不通,很难治疗。书中说:老年人阳气虚弱,小便不通,是因为下焦血气干涸导致死亡(鼻子尖发黄的人,小便一定不通)。闭尿宜用吐泻法。丹溪说:尿路不通,要么是气虚、血虚,要么是实热、痰气阻塞,都应该用吐法,以提升阳气,阳气上升则水自然下降,说明气是承载水的。又说:实热闭尿,可以用八正散,因为大便通畅,小便自然也就通了。《直指》说:尿路不通,根本在肾,所以要配合牵牛、泽泻;末端在肺,所以要配合葶藶、桑皮,再用木通、滑石辅助,就能通达。虽然大便和小便的经络相通,但如果人连续几天小便不通,只要大泻几次,小便自然就通了。《内经》说:
水液渾濁,皆屬於熱。《資生》曰:小便有五色,惟赤白色者多,赤色多因酒得之,
白色乃下元虛冷。,【導,引】,《保生秘要》曰:搓小紙撚入鼻中,俟打嚏噴,
小水自通,此治閉塞。若遲塞,多搓掌心及湧泉穴,退火安靜,或再行運央法,
自效,,【運,央】,《保生秘要》曰:及小腸症同法,從歸元法旋運,
而下旋至病處,多運數十回,複繞而上,撒而散之,周而復始,如法漸行谷道,去濁,
提回守靜。,小便黃赤,實熱病也。凡臟腑皆能為之,而下焦更甚。經曰:
白話文:
如果小便混濁,都是因為身體有熱氣。根據《資生》記載,小便有五種顏色,但以赤色和白色最多。赤色多半是因為喝酒引起的,白色則代表下半身虛寒。
《保生秘要》記載,可以用小紙團塞進鼻孔裡,等到打噴嚏噴出來,小便自然就會通暢,這是治療閉塞的有效方法。如果阻塞時間較長,可以多搓掌心和湧泉穴,降火氣、安靜身心,或者再進行運央法,效果也會很好。
《保生秘要》還說,小腸症的治療方法與此相同,可以從歸元法旋轉運氣,往下旋轉到患病的地方,多做幾十次,再旋轉向上,然後散開,周而復始。按照這個方法,逐漸將氣運到谷道,排出濁氣,再提回來靜心守住。
如果小便呈現黃赤色,代表是實熱病,身體各個臟腑都有可能導致這種情況,但下焦更為常見。經書上說:「……」。
肝熱病者,小便先黃(宜火府丹。)又曰:胃氣盛,則身以前皆熱。消谷善飢,
白話文:
患有肝火旺盛的人,小便開始發黃(建議使用火府丹治療)。又說:胃氣旺盛,那麼身體前側都會發熱。消化好,容易飢餓。
溺色黃(宜涼胃湯。)此二條言肝胃有實熱,故黃赤也。又曰:肺氣虛,肩背痛寒,
白話文:
小便黃(應服涼胃湯。)這兩條都說明肝胃有實熱,所以小便黃赤。又說:肺氣虛弱,肩背疼痛怕冷,
少氣不足以息,溺色變(宜加味補中益氣湯。)又曰:冬脈不及,令人䏚清脊痛,
白話文:
呼吸淺弱不足以支持生命,小便顏色發生改變。(建議在補中益氣湯中加入藥材。)
另有記載:冬天脈搏虛弱,會導致人感到身體發冷、脊背疼痛。
小便變(宜溫腎湯。)此二條言肺腎虛寒,故黃赤也。又曰:厥陰之勝,胠脇氣並,
白話文:
小便顏色改變(適合服用溫腎湯。)這兩條古文都在談論肺腎虛寒,所以小便會變黃或赤色。另外還有說:「厥陰經亢盛,脇肋的氣就會併合。」
化而為熱,小便黃赤(宜青皮、赤芍、防風、柴胡。)此一條言氣運之屬風而黃赤者也。
又曰:少陰司天,熱淫勝,病溺色變(宜黃柏、山梔。)又曰:少阻之勝,溺赤,
善驚(宜山梔、黃岑。)又曰:陽明司天,燥氣下臨,暴熱至,陽氣鬱發,
小便變(宜黃岑、石膏。)此三條言運氣之屬熱而黃赤者也。又曰:中氣不足,
溲便為之變(宜加味補中益氣湯。)此一條言脾家虛,故黃赤也。又曰:小便黃者,
白話文:
如果身體發熱,小便顏色偏黃,可以服用青皮、赤芍、防風、柴胡。這是因為體內氣運屬風,導致小便顏色發黃。
另外,如果少陰經主氣,熱氣過盛,小便顏色也會改變,可以用黃柏、山梔治療。如果少陽經氣過盛,小便顏色偏紅,而且容易驚慌,可以用山梔、黃芩治療。
如果陽明經主氣,燥熱下降,導致身體突然發熱,可以用黃芩、石膏治療。以上三種情況都是因為體內運氣屬熱,導致小便顏色發黃或偏紅。
還有一種情況是脾氣虛弱,導致小便顏色變黃,可以服用加味補中益氣湯。
另外,小便顏色偏黃,也可能是其他原因造成的。
小腹中有熱也。此則言下焦之熱,不可不清之利之者(宜四苓散。)然下焦之熱,
白話文:
小腹有熱。這句話說的是下焦有熱,不能用寒涼的藥來瀉熱(應該用四苓散)。不過下焦有熱,
豈但是哉,或由腎虛有火(宜補陰丸,)或由膀胱蓄熱(宜葵子湯,
白話文:
不只這些,還有可能是因為腎臟虛弱有火氣,建議服用補陰丸;或是膀胱積熱,建議服用葵子湯。
)亦或由小腸燥結(宜赤茯苓湯,)固當分別治之。
,,【小便黃赤形症】,《得效》曰:上盛下虛,小便赤澀,必致成淋。
,,【尿,色】,《內經》曰:足陽明之脈病,氣盛,則尿色黃。仲景曰:
疸症小便如黃柏汁。《正傳》曰:下焦無血,小便澀數而黃色。
,,遺溺,腎小腸膀胱三經氣虛病也。而經又推及肺肝督脈,緣肺主氣以下降生水,
輸於膀胱,肺虛則不能為氣化之主,故溺不禁也(宜補中益氣湯,不癒,當以黃柏、
生地、麥冬清其熱。)肝督二經之脈,並循陰器係廷孔,病則營衛不至,氣血失常,
莫能約柬水道之竅,故遺溺不此也(肝病宜川芎、歸身、澤瀉、白芍,督脈病宜荊芥、
白話文:
也就是說,小腸乾燥結實就應該用赤茯苓湯治療,其他情況也要分別對症下藥。
《得效》中說,上焦實熱,下焦虛寒,小便赤澀,就會導致淋症。
《內經》中說,足陽明經病變,氣盛就會導致尿色發黃。仲景說,黃疸病人的小便像黃柏汁一樣。
《正傳》中說,下焦缺乏血液,小便澀少而黃色。
遺尿症是腎、小腸、膀胱三經氣虛的病症,也會影響肺、肝、督脈,因為肺主氣,向下生成水,輸送到膀胱,肺虛則不能起到氣化的作用,所以會出現尿失禁。可以用補中益氣湯治療,如果沒有效果,就應該用黃柏、生地、麥冬清熱。肝和督脈的經絡循行於陰部,病變會導致氣血失調,無法約束水道,所以也會出現遺尿。肝病應該用川芎、歸身、澤瀉、白芍治療,督脈病應該用荊芥、
黃連、防風。)若夫腎上應於肺為子母,母虛子亦虛,其遺數宜也(宜菟絲子散。
)小腸主傳送,故其氣虛,亦患遺溺也(宜茯苓、澤瀉、赤石脂、白芍、生地。
白話文:
用黃連、防風藥材。如果腎臟和肺部相應為子母關係,母體虛弱,子體也會虛弱,這是一種可以預料的情況(應當使用菟絲子散)。
)膀胱者,水泉所藏,虛則不能收攝。而溺自遺也(宜菟絲子散、固脬丸,
白話文:
膀胱就像貯藏水源的泉池,膀胱虛弱時就無法收斂貯存水分。因此,尿液就會不由自主地排出。(可以用菟絲子散、固脬丸治療)
如挾寒宜韭子丸,挾熱白微散,滑脫牡蠣丸。)以上皆小便不禁之由於諸經者也。
至如小兒睡中遺尿,多由於實熱,而間或因寒(宜沈氏悶泉丸,挾熱,去山梔,
白話文:
如果小便失禁是由於寒邪引起的,可以服用韭子丸;如果是由熱邪引起的,可以服用白微散;如果是由滑脫引起的,可以服用牡蠣丸。以上方法都適用於由經絡氣血不調引起的小便失禁。
加萸肉、巴戟、乾薑。)老人淋漓不禁,多由於虛寒,而間亦有熱(宜大菟絲子丸為主,
白話文:
加入肉桂、巴戟天和乾薑。老年人小便失禁,大多是由於身體虛寒所致,但也有熱性的情況(此時宜以大菟絲子丸為主)。
酌其寒熱以為治,)不可不審也。妊嫡尿出不知,或由脬熱(宜加味逍遙散,
)或由睥肺氣虛(宜補中益氣湯,)或由肝腎陰虛(宜六味丸,)不可不審也。
白話文:
要根據病情的冷熱來進行治療,不可以不仔細辨別。婦女小便失禁,可能是因為膀胱有熱(適合使用加味逍遙散),
或是因為脾肺氣虛(適合使用補中益氣湯),
或是因為肝腎陰虛(適合使用六味地黃丸),不可以不仔細辨別。
產後小便不禁,或由脬損(宜沈氏固胞湯,或用八珍湯、膀胱,
白話文:
產後小便失禁,可能是因為膀胱受損所致。
治療方法:
- 可以服用沈氏固胞湯。
- 或者使用八珍湯和豬膀胱燉煮的藥膳。
)或由膀胱氣虛(宜加味補中益氣湯,)或由膀胱陰虛(宜補肺腎,)不可不審也。
果如是,遺溺之病,亦何足慮哉。,【遺溺原由症治】,《內經》巴:
膀胱不約為遺尿。又曰:水泉不此者,是膀胱不藏也。《直指》曰:腎與膀胱俱虛。
內氣不充,故脬中自滑,所出多而色白,是以遇夜而陰虛愈多。又日:下焦畜血,
與虛勞內損,則便尿自遺而不知。又曰:下焦虛寒,不能溫制水液,則尿出不禁。
又曰:經云水之本在腎,其末在肺,則知天一之水自上而下,相為貫通也。丹溪曰:
白話文:
膀胱氣虛就應該用加味補中益氣湯來治療,膀胱陰虛就應該補肺腎,這點一定要仔細分辨。如果能找出病因,遺尿的毛病就不足為懼了。《內經》中說:「膀胱不約束就容易遺尿。」又說:「水泉不固,是膀胱不能儲藏。」《直指》中說:「腎臟和膀胱都虛弱。」內氣不足,膀胱就會滑動,排出的尿液多而且顏色偏白,因此夜晚陰虛的情況會更嚴重。還有說:「下焦積聚的血液,以及虛勞內損,就會導致便溺失禁而不自知。」又說:「下焦虛寒,無法溫暖水液,就會尿失禁。」又說:「經書上說水的本源在腎,末端在肺,就知道天地間的水是由上往下,相互貫通的。」丹溪說:
小便不禁,屬熱、屬虛,熱者五苓散合黃連解毒湯,虛者五苓散合四物湯加山萸、
白話文:
如果小便失禁,依中醫理論可分為熱性體質和虛性體質。
-
熱性體質:
-
治療方法:將五苓散與黃連解毒湯合用。
-
虛性體質:
-
治療方法:將五苓散與四物湯合用,並添加山萸肉。
五味子。又曰:下虛內損而不禁,宜補膀胱陰血,瀉火邪為主。《入門》曰:
傷寒熱病,及風溫狂言直視遺尿者,不治。,【尿,色】,丹溪曰:小便不禁。
赤者有熱,白者氣虛。,飲後即便,精氣耗散病也。《內經》曰:飲入於胃,
游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靈橛》曰:人飲酒,酒入胃,
谷未熟而小便獨先下。說酒者,熟谷之液,其氣悍以清,故後谷而入,先谷而液出焉,
以是知飲入胃而遽覺至臍下,即欲小便者,皆精氣衰耗,不能輸於脾、歸於肺也。
東垣以為不輸脾歸肺,心火必上攻,使口燥而咽乾,旨哉言矣(宜補中益氣湯。
白話文:
五味子
五味子,又稱作下虛內損而不禁,適合用來補膀胱陰血,瀉火邪為主。
《入門》中記載:傷寒熱病,以及風溫狂言直視遺尿者,無法治療。【尿,色】,丹溪說:小便不禁。
尿液顏色赤者有熱,白者氣虛。飲後即小便,是精氣耗散的病症。《內經》說:飲入於胃,遊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
《靈樞》說:人飲酒,酒入胃,谷物未消化而小便先排出。這是因為酒屬於熟谷之液,其氣性悍而清,所以比谷物先進入胃,卻又比谷物先排出。
由此可知,飲酒後馬上感覺到酒液到達臍下,就想要小便,都是精氣衰耗,無法輸送到脾臟、回歸肺部的緣故。
東垣認為精氣無法輸送到脾臟、回歸肺部,心火就會上攻,導致口燥咽乾,真是精闢的見解(應該服用補中益氣湯)。
),,【便溺原委】,東垣曰:溲尿者,水也,水之下流,其性則然也。飲入於胃,
其精氣雖上升,其本體固不能上升,則豈可謂小便獨為氣化所成哉。
,,交腸症,陰陽失度病也。此症惟婦人多有之,或因病後,或因嗜酒,血活氣耗,
陰陽失於傳送,故大小腸錯亂,往往小便中出大便,亦大便中出小便,
而成此症也(宜五苓散,如下愈,以舊袱頭燒灰酒服。),,【交腸症治】,丹溪曰:
白話文:
便溺原委
東垣先生說:「小便和大小便,都是水,水流向低處,這是水的特性。我們喝進去的飲水,雖然其精華氣息會向上升,但水本身卻無法上升,怎麼能說小便只是由氣化形成的呢?」
交腸症
交腸症是一種陰陽失調的病症。這種病症多見於婦女,可能是疾病之後,也可能是嗜酒所致,導致血氣虛弱,陰陽失衡,無法正常傳輸,因此大小腸功能混亂,常常小便中夾雜著大便,或者大便中夾雜著小便,形成這種病症。(建議服用五苓散,如果症狀有所改善,就用舊布頭燒成灰,用酒沖服。)
交腸症治
丹溪先生說:
一婦人嗜酒,常痛飲,忽糟粕出前竅,溲尿出後竅,六脈皆沉澀,與四物湯加海金沙、
白話文:
有一名婦女嗜酒成癮,常常過量飲酒。突然間,她開始出現以下症狀:
- 酒糟從嘴裡排出
- 小便從肛門排出
- 六脈(手腕上的脈搏)都變弱而遲澀
醫師給她開了四物湯,並額外添加了海金沙。
木香、檳榔、桃仁、木通,服之而癒。此人酒多,氣升不降,陽極虛,
又酒濕積久生熱。煎熬其血,陰液大虛,陰陽俱虛,而暫時活著,以其形實,
而酒中谷氣尚在故也。三月後必死,果然。《回春》曰:一婦人病癒後小便出屎,
先服五苓散二劑,又用中益氣湯而癒。治閉癃方六
,,金匱腎氣丸,,〔大虛〕,熟地,山萸,丹藥,丹皮,茯苓,澤瀉,附子,肉桂,
牛膝,車前子,,補中益氣湯,,〔氣虛〕,人參,黃耆,當歸,白朮,升麻,柴胡,
炙草,陳皮,薑,棗
,,芎歸湯,,〔血虛〕,川芎,當歸
,,二陳湯,,〔痰多〕,茯苓,甘草,半夏,陳皮
白話文:
此人原本服用木香、檳榔、桃仁、木通等藥物後病癒,但他平時嗜酒,導致氣往上衝,無法下降,陽氣過盛而虛弱,加上長期飲酒,濕氣積聚化熱,煎熬血液,陰液嚴重不足,陰陽俱虛,只是表面上看起來還算健康,因為他體形健壯,體內還有酒和食物的精氣存在,所以暫時還活著。然而,三個月後他必然會死去,果真如此。
《回春》書中記載:一位婦人病癒後出現尿液混濁帶有糞便的情況,先服用五苓散兩劑,接著再用補中益氣湯治療,最終痊癒。
治療閉癃的藥方有六種:
- 金匱腎氣丸(針對大虛):熟地、山萸肉、丹皮、茯苓、澤瀉、附子、肉桂、牛膝、車前子
- 補中益氣湯(針對氣虛):人參、黃耆、當歸、白朮、升麻、柴胡、炙甘草、陳皮、薑、棗
- 芎歸湯(針對血虛):川芎、當歸
- 二陳湯(針對痰多):茯苓、甘草、半夏、陳皮
,,桃仁承氣湯,,〔血瘀〕
,,八正散,,〔實熱〕,大黃,木通,瞿麥,扁蓄,滑石,山梔,甘草,車前,燈心
各一錢治小便黃赤方七
,,火府丹,,〔肝熱〕,黃岑錢半,生地三錢,木通四錢,空心服。
,,涼胃湯,,〔胃熱〕,黃連,甘草,陳皮,茯苓,食遠服。
,,加味補中益氣湯,,〔肺寒〕,人參,黃耆,當歸,白朮,升麻,柴胡,甘草,陳
皮,茯苓,車前,薑,棗
,,溫腎湯,,〔腎寒〕,附子,肉桂,熟地,牛膝,茯苓,生薑,空心服。
白話文:
桃仁承氣湯用於治療血瘀;八正散用於治療實熱,由大黃、木通、瞿麥、扁蓄、滑石、山梔、甘草、車前、燈心各一錢組成,可治療小便黃赤;火府丹用於治療肝熱,由黃芩半錢、生地三錢、木通四錢組成,空腹服用;涼胃湯用於治療胃熱,由黃連、甘草、陳皮、茯苓組成,飯後服用;加味補中益氣湯用於治療肺寒,由人參、黃耆、當歸、白朮、升麻、柴胡、甘草、陳皮、茯苓、車前、薑、棗組成;溫腎湯用於治療腎寒,由附子、肉桂、熟地、牛膝、茯苓、生薑組成,空腹服用。
,,補陰丸,,〔腎火〕,黃柏,知母,龜板,杞子,杜仲,側柏葉,砂仁,五味子,
白話文:
補陰丸
【適用於腎火旺盛】
成分:
- 黃柏
- 知母
- 龜板
- 枸杞子
- 杜仲
- 側柏葉
- 砂仁
- 五味子
甘草,豬脊髓、地黃膏為丸。
,,四苓散,,〔下熱〕,茯苓,豬苓,澤瀉,白朮
,,葵子湯,,〔膀胱熱〕,冬葵子,赤茯苓,豬苓,枳實,瞿麥,滑石,木通,黃岑
,車前子,甘草各一錢,薑五片治遺溺方十七
,,補中益氣湯,,〔肺虛〕,方詳上。
,,加味補中益氣湯,,〔膀胱虛〕,方詳上。
白話文:
甘草、豬脊髓、地黃膏製成丸劑。四苓散治下熱,由茯苓、豬苓、澤瀉、白朮組成。葵子湯治膀胱熱,由冬葵子、赤茯苓、豬苓、枳實、瞿麥、滑石、木通、黃岑組成。車前子、甘草各一錢,薑五片,用於治療遺溺。補中益氣湯治肺虛,配方詳見上文。加味補中益氣湯治膀胱虛,配方詳見上文。
,,菟絲子散,,〔腎虛〕,菟絲子,五味子,肉蓯蓉,杜仲,牡蠣,雞肫去黃皮微炒
共為末,每服二錢。
,,固脬丸,,〔膀胱虛〕,茴香,附子,戎鹽,桑螵蛸,菟絲子,酒糊丸。
白話文:
菟絲子散(用於腎虛)
藥材:
- 菟絲子
- 五味子
- 肉蓯蓉
- 杜仲
- 牡蠣
- 雞肫(去掉黃皮,略微炒過)
,,家韭子丸,,〔挾寒〕,韭子,鹿茸,牛膝,熟地,歸身,肉蓯蓉,菟絲子,金石
白話文:
家韭子丸
【適用於寒證】
組成:
- 韭菜子
- 鹿茸
- 牛膝
- 熟地黃
- 當歸身
- 肉蓯蓉
- 菟絲子
- 金櫻子
斛,巴戟,杜仲,肉桂,酒糊丸。
,,白微散,,〔挾熱〕,白微,白斂,白芍等分
,,牡蠣丸,,〔滑脫〕,牡蠣,赤石脂,酒糊丸。
,,沈氏悶泉丸,,〔小兒〕,益智仁,茯苓,白朮,白斂,黑山梔,白芍,此餘自製
方也,用之頗效。
白話文:
斛、巴戟、杜仲、肉桂加酒糊成丸。白微散用於挾熱症,由白微、白斂、白芍等量組成。牡蠣丸用於滑脫症,由牡蠣、赤石脂加酒糊成丸。沈氏悶泉丸用於小兒症,由益智仁、茯苓、白朮、白斂、黑山梔、白芍等藥材組成,這是沈氏自製的方子,療效頗佳。
,,大菟絲子丸,,〔老人〕,菟絲子,澤瀉,鹿茸,石龍芮,肉桂,附子,金石斛,
白話文:
大菟絲子丸(適用於老人)
組成:
- 菟絲子
- 澤瀉
- 鹿茸
- 石龍芮
- 肉桂
- 附子
- 金石斛
熟地,茯苓,牛膝,山萸,川斷,肉蓯蓉,杜仲,防風,補骨脂,蓽澄茄,沉香,巴戟
,茴香,川芎,五味子,桑螵蛸,覆盆子
,,加味逍遙散,,〔脬熱〕
,,六味丸,,〔肝腎虛〕
白話文:
熟地(生地,經加工製成):補血滋陰 茯苓:健脾益氣,利水消腫 牛膝:強壯筋骨,活血通絡 山萸:補益肝腎,固精縮尿 川斷:祛風濕,補筋骨 肉蓯蓉:補腎壯陽,強筋健骨 杜仲:強筋壯骨,活血止痛 防風:祛風解表,利尿通經 補骨脂:補腎強腰,活血通絡 蓽澄茄:利尿通淋,消腫散結 沉香:溫腎壯陽,活血止痛 巴戟:補腎壯陽,強筋健骨
,,沈氏固胞湯,,〔脬損〕, 酒炒桑螵蛸二錢,酒黃耆五錢,沙苑子,萸肉各三錢
白話文:
沈氏固胞湯
【適應症:】 子宮脫垂
【組成:】
- 酒炒桑螵蛸 2 錢
- 酒黃耆 5 錢
- 沙苑子 3 錢
- 萸肉 3 錢
酒炒全當歸,茯神,茺蔚子各二錢,生白芍錢半,升麻二錢,羊小 豬子一個,
洗淨,煎湯代水煎藥。此餘自製方也,屢用神效。
白話文:
酒炒過的全當歸,茯神,茺蔚子各兩錢,生白芍一錢半,升麻兩錢,羊小腸一個,
洗淨後,煎湯代替水來煎藥。這是我自己製作的方子,多次使用都非常有效。
,,八珍湯,,〔又〕,人參,茯苓,白朮,甘草,虎潛丸,川芎,當歸,白芍
白話文:
八珍湯,又稱人參茯苓白朮甘草虎潛丸湯
組成:
- 人參
- 茯苓
- 白朮
- 甘草
- 虎潛丸(當歸、白芍、川芎合製)
,,補脬飲,,〔又〕,生黃絹一尺剪碎,白牡丹根皮一錢,白芨一錢,將二味為末,
水一碗,煮至絹爛如飴,空心頓服。服時不得作聲,如作聲,即不效。
,,五苓散,,〔因熱〕,肉桂,白朮,茯苓 豬苓 澤瀉,,
白話文:
補脬飲是用生黃絹剪碎,白牡丹根皮和白芨各一錢,磨成粉末,用一碗水煮,煮到絹爛如飴,空腹服用。服藥時不能說話,如果說話,藥效就沒有了。
五苓散是治療因熱引起的疾病,用肉桂、白朮、茯苓、豬苓、澤瀉組成。
黃連解毒湯,,〔又〕,黃連,黃柏,黃芩,山梔等分,,
白話文:
黃連解毒湯。
組成:
- 黃連
- 黃柏
- 黃芩
- 山梔(等量)
四物湯,,〔因虛〕,川芎,當歸,白芍,地黃治飲後即便方一,,
補中益氣湯,,〔總治〕,方詳上。
治立腸症方三,,五苓散,,〔總治〕,方詳上。
,,補中益氣湯,,〔又〕,方詳上。
,,四物湯,,〔又〕,方詳上。
白話文:
四物湯,因虛而用,由川芎、當歸、白芍、地黃組成,治飲酒後身體不適。補中益氣湯,則用於各種虛弱症狀,方劑詳見前面。治療立腸症有三個方子:五苓散,用於各種立腸症,方劑詳見前面;補中益氣湯,也可用於治療立腸症,方劑詳見前面;四物湯,也可用於治療立腸症,方劑詳見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