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金鰲

《沈氏尊生書》~ 卷首上脈象統類(直看橫推) (8)

回本書目錄

卷首上脈象統類(直看橫推) (8)

1. 卷首上脈象統類(直看橫推)

陰蹻在肌肉之下,陰脈所行,通貫五臟,主持諸裡,故其為病,亦裡病表和。

督,★★★,督候身後之陽(不論左右手,其脈三部中央俱浮,直上直下者是也。

) 本脈起腎下胞中,循背而行於身之後,為陽脈之總督,故曰陰脈之海,

故其為病,亦往往自下衝上而痛。 任,★★★,任候身前之陰(不論左右手,

其脈丸丸,橫於寸口者是也。) 本脈起腎下胞中,循腹而行於身之前,

為陰脈之承任,故曰陰脈之海,故其為病,亦往往自下衝上而痛。

衝,★★★,衝候身前之陰(不論左右手,其脈來寸口中央堅實,徑至關者是也。

) 本脈起腎下胞中,夾臍而行,直衝於上,為諸脈之衝要,故曰十二經脈之海。

又以其為先天精血之主,能上灌諸陽,下滲諸陰,以至足跗,故又曰血海,而其為病,

多氣逆而裡急。 帶,★★★,帶候諸脈之約束(不論左右手,

其脈來關部左右彈者是也。) 本脈起少腹之側,季脇之下,環身一周,絡腰而過,

如束帶狀,所以總約諸脈,故名曰帶。而衝任二脈,循腹脇,夾臍旁,傳流於氣街,

屬於帶脈,絡於督脈,衝任督三脈,同起而異行,一源而三岐,皆絡帶,

因諸經上下往來,遺熱於帶脈之間,客熱鬱抑,白物淫溢,男子隨溲而下,

女子綿綿而下,皆濕熱之過,故帶脈為病,即謂之帶下。

卷百下 諸脈主病詩 瀕湖脈訣,各有主病歌辭,然只言其梗概,餘撰脈象統類,

各脈所主之病已詳,但瑣碎無文義相貫,難於記識,因仿瀕湖法,作二十七脈主病詩。

鴃者讀此,複按核統類,則某脈主某病,某病合某脈,庶益洞然於中矣。

,,浮(其象輕手乃得,重手不見,動在肌肉以上) 浮脈為陽表病真,

遲風數熱緊寒因(是浮脈兼遲、兼數、兼緊也,各脈相兼仿此,)浮而有力是風熱,

無力而浮血弱人。(此首總言浮脈病。) 寸頭疼眩(目眩)熱(身熱)因風,

更有風痰(左寸病)右咳攻(右寸肺感風邪作咳,)關右脾虛(中滿不食)左腹脹,

溲多赤澀(左尺膀胱風熱)糞難通(右尺風邪客下焦,故大便秘。

) 浮而有力為洪(即大脈,其象極大而數,按之滿指,如群波之湧起,來盛去衰,

來大去長。) 脈洪陽盛血應虛,相火炎炎熱病居,脹滿胃翻須早治,

陰虛泄痢急當除。(此首總言洪脈病。) 心經火盛內多煩(左寸病,又兼目赤、

口瘡、頭疼,)肺熱毛焦咽更乾(右寸病,又兼涎唾稠粘,)肝火身疼(左關病,

又兼四肢浮熱)胃虛嘔(右關病,又兼口活舌乾,)腎虛陰火便相難(左尺,膀胱然、

小便赤澀,右尺,腹滿、大便難或下血。) 浮而無力為芤(其象浮大而軟,

按之中空兩邊實,指下成窟,診在輕舉重按之間。) 左芤吐衄兼心血(左寸病,

白話文:

陰蹻脈:陰蹻脈位於肌肉深處,屬於陰脈運行的路線,它貫穿五臟,主導身體內部的機能,因此它引起的疾病,多半是內在問題,而外表看起來還算平和。

督脈:督脈主導身體背部的陽氣(不論左右手,在脈象上,三個部位的中央都呈現浮動,脈象直上直下)。這條脈絡從腎臟下方的胞中開始,沿著背部向上運行,是所有陽脈的主管,所以又稱作「陽脈之海」。它的病症常常表現為由下向上衝的疼痛。

任脈:任脈主導身體前方的陰氣(不論左右手,脈象呈現圓潤,橫向於寸口)。這條脈絡從腎臟下方的胞中開始,沿著腹部向前運行,是所有陰脈的承擔者,所以又稱作「陰脈之海」。它的病症常常表現為由下向上衝的疼痛。

衝脈:衝脈主導身體前方的陰氣(不論左右手,在脈象上,於寸口的中央堅實有力,直接延伸到關部)。這條脈絡從腎臟下方的胞中開始,夾著肚臍向上衝,是各條脈絡交會的要衝,所以又稱作「十二經脈之海」。由於它是先天精血的主宰,能向上灌注陽氣,向下滲透陰液,到達腳背,所以又稱作「血海」。它的病症,多半表現為氣逆和內部急迫。

帶脈:帶脈像一條帶子,是所有脈絡的約束(不論左右手,脈象在關部左右彈動)。這條脈絡從下腹兩側、季脅下方開始,環繞身體一周,經過腰部,像束帶一樣,所以能夠約束所有的脈絡,因而得名「帶」。衝脈和任脈,沿著腹部和脅部,夾著肚臍兩側運行,匯流到氣街,屬於帶脈,並與督脈相連。衝脈、任脈、督脈三條脈絡,同時發源,卻走向不同的方向,雖然源頭相同,但有三個分支,都與帶脈相連。因為各條經脈上下往來,殘留的熱在帶脈之間鬱積,導致濕熱過盛,產生白色分泌物,男性會隨著小便排出,女性會持續不斷地排出,這些都是濕熱過盛造成的,所以帶脈的疾病,就叫做「帶下」。

各脈主病詩

《瀕湖脈訣》中雖然有描述各脈主病的歌訣,但都只是簡單概括。我撰寫的《脈象統類》,已經詳細說明了各條脈絡所主導的疾病,但內容過於繁瑣,缺乏連貫性,難以記憶。因此,我效仿《瀕湖脈訣》的做法,寫了二十七首脈象主病詩。聰明的人讀了這些詩,再仔細對照《脈象統類》,就能夠清楚地知道某種脈象對應某種疾病,某種疾病又對應哪種脈象,這樣就能夠徹底地了解其中的奧妙了。

浮脈: (脈象輕按可得,重按消失,跳動在肌肉之上) 浮脈代表身體表面的陽氣出現問題,如果脈象浮而遲緩,可能是受了風邪;如果浮而數快,可能是體內有熱;如果浮而緊繃,可能是受了寒邪。浮而有力,是風熱;浮而無力,是血虛。

  • 寸部:頭痛眩暈,身體發熱,大多是受了風邪。
  • 左寸:還可能有風痰。
  • 右寸:肺部受風邪引起咳嗽。
  • 關部
  • 右關:脾虛導致腹部脹滿,不想吃飯。
  • 左關:腹部脹痛。
  • 尺部
  • 左尺:小便頻繁且赤澀,是膀胱受風熱。
  • 右尺:風邪侵襲下焦,導致大便不暢。

洪脈:(脈象極大而數快,按之充滿手指,像波浪湧起,來勢兇猛,去勢衰弱。)洪脈代表陽氣過盛,體內血液不足。相火旺盛,體內有熱病。如果腹部脹滿,胃氣上逆,要儘早治療;如果是陰虛引起的泄瀉,要趕緊去除。

  • 寸部
  • 左寸:心經火盛,內心煩躁,也可能眼睛發紅,口瘡,頭痛。
  • 右寸:肺熱導致毛髮乾枯,咽喉乾燥,還可能唾液黏稠。
  • 關部
  • 左關:肝火旺盛,身體疼痛,四肢發熱。
  • 右關:胃虛引起嘔吐,也可能口唇乾澀,舌頭乾燥。
  • 尺部
  • 左尺:腎虛導致陰火旺盛,小便困難且赤澀。
  • 右尺:腹部脹滿,大便困難甚至便血。

芤脈:(脈象浮大而軟,按下去中間空虛,兩邊充實,手指按下去感覺像個窟窿,在輕按和重按之間才能診斷出來。)左寸出現芤脈,多半代表有吐血或流鼻血,與心血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