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氏尊生書》~ 卷首上脈象統類(直看橫推) (7)
卷首上脈象統類(直看橫推) (7)
1. 卷首上脈象統類(直看橫推)
關前一分者,乃是關部上之前一分,非言關部之前寸部上之一分,切勿誤認。氣口同。
) 六淫之邪,襲於經絡而末入胃腑,致左手人迎脈緊盛,大於氣口一倍,
為外咸風寒,皆屬表,陽也,腑也。人迎之脈浮傷風,緊傷寒,虛弱傷暑,沉細傷濕,
虛數傷熱,洪數傷火,皆屬外因,法當表散滲泄。又陽經取決於人迎,左人迎脈不和,
病在表為陽,主四肢。士材曰:左關前一分,正當肝部,肝為風木之臟,
故外傷於風者,內應風臟而為緊盛也。又曰:但言傷於風,勿泥外因,
而概以六氣所傷者,亦取人迎也。
氣口,★,氣口候人七情(右手關前一分為氣口。) 七情之氣,
鬱於心腹不能散,飲食五味之傷,留於腸胃不得通,致右手氣口脈緊盛,
大於人迎一倍,為內傷七情飲食,皆屬裡,陰也,臟也。氣口之脈,喜則散,怒則濡,
憂則澀,思則結,悲則緊,恐則沉,驚則動,皆屬內因。診與何部相應,
即知何臟受病,法宜溫潤以消平之。又陰經取決於氣口。右氣口脈不和,病在裡為陰,
主腹臟。士材曰:右關前一分,正當脾部,脾為倉廩之官,故內傷於食者,
內應食臟而為緊盛也。又曰:但言傷於食,勿泥內因,而概以七情所傷者,
亦取氣口也。 人迎氣口俱緊盛,則為夾食傷寒,內傷外感俱見。
附載奇經八脈
(此脈亦以不能混列統類二十七脈中,故又附人迎氣口二脈之後。
八脈不拘制於十二正經,無表裡相配,故名曰奇。凡診,八脈所見,統兩手皆然,
其從寸部斜至外、斜至內者,左手之外,即右手之內,左手之內,即右手之外,
相反推之自見。) 陽維,★★★,陽維候一身之表(以左手為主,
其脈從寸部斜至外者是也。右手反看,下同。) 本脈起於諸陽之會,所以維於陽,
說人身之衛分即是陽,陽維維陽即維衛,衛主表,故陽維受邪為病亦在表,寸為陽部,
外亦為陽位,故陽維之脈,從寸斜至外,不離乎陽也。
陰維,★★★,陰維候一身之裡(以左手為主,其脈從寸部斜至內者是也。
右手反看。) 本脈起於諸陰之交,所以維於陰,說人身之營分即是陰,
陰維維陰即維營,營主裡,故陰維受邪為病亦在裡,寸雖為陽部,內實為陰位,
陰維之脈,從寸斜至內,是根於陽而歸於陰也。
陽蹻,★★★,陽蹻候一身左右之陽(其脈從寸部左右彈者是也。不論左右手。
) 本脈為足太陽經別脈,起跟中,循外踝上行於身之左右,所以使機關之蹻捷也。
陽蹻在肌肉之上,陽脈所行,通貫六俯,主持諸表,故其為病,亦表病裡和。
陰蹻,★★★,陰蹻候一身左右之陰。(不論左右手,其脈從尺部左右彈者是也。
) 本脈為足少陰經別脈,起跟中、循內踝上行於身之左右,所以使機關之蹻捷也。
白話文:
卷首上脈象統類(直看橫推)
關部前方一分的位置,指的是關部本身靠前的位置,不是指寸部前方一分的地方,請不要誤解。氣口脈的情況也是一樣。
六種外感邪氣侵襲經絡,但還沒進入胃腑,會導致左手人迎脈搏動強勁,比氣口脈強盛一倍。這屬於外感風寒等表證,性質屬陽,影響的是腑。人迎脈浮現代表受風邪侵擾,脈搏緊繃代表受寒邪侵襲,脈象虛弱代表受暑邪侵襲,脈象沉細代表受濕邪侵襲,脈象虛數代表受熱邪侵襲,脈象洪數代表受火邪侵襲。這些都屬於外在因素引起的疾病,治療方法應該用發散、滲泄的方式。另外,陽經的狀況取決於人迎脈。如果左手人迎脈不協調,疾病表現在體表,屬陽證,主要影響四肢。一位名為士材的醫家說:左手關部前方一分,正好對應肝臟的位置,肝臟屬於風木之臟,所以外感風邪時,內在會與風臟產生關聯,導致脈象緊繃強盛。他又說:只要說外感風邪即可,不必拘泥於外在因素,將所有外感疾病都歸咎於六氣所傷,而是要從人迎脈來判斷。
氣口脈,(右手關部前方一分的位置是氣口脈。)氣口脈反映人體的七情變化。七情之氣鬱結在心腹無法疏散,或者飲食五味的損傷停留在腸胃無法通行,會導致右手氣口脈搏動強勁,比人迎脈強盛一倍。這屬於內傷七情或飲食引起的疾病,性質屬陰,影響的是臟。氣口脈在喜悅時會散開,在憤怒時會濡軟,在憂愁時會澀滯,在思慮時會結聚,在悲傷時會緊繃,在恐懼時會沉潛,在驚嚇時會跳動。這些都屬於內在因素引起的疾病。診察時,如果發現脈象與哪個部位對應,就可以知道哪個臟腑生病了,治療方法應該用溫潤的方法來平和調理。另外,陰經的狀況取決於氣口脈。如果右手氣口脈不協調,疾病表現在內裡,屬陰證,主要影響腹腔臟器。士材說:右手關部前方一分,正好對應脾臟的位置,脾臟是倉廩之官,所以內傷飲食時,內在會與脾臟產生關聯,導致脈象緊繃強盛。他又說:只要說內傷飲食即可,不必拘泥於內在因素,將所有內傷疾病都歸咎於七情所傷,而是要從氣口脈來判斷。如果人迎脈和氣口脈都緊繃強盛,則是夾雜著飲食停滯和外感寒邪,內傷和外感同時出現。
附帶說明奇經八脈
(因為這些脈象無法歸類到常見的二十七脈中,所以放在人迎脈和氣口脈之後說明。八脈不受十二正經的約束,沒有表裡相配的關係,所以稱為奇經。診斷時,八脈的脈象在兩手都一樣,從寸部斜向外或斜向內,左手的外側就是右手的內側,左手的內側就是右手的外側,反向推斷就可以理解。)
陽維脈:主導全身表面的情況(以左手為主,脈象從寸部斜向外側。右手診斷方法相反,以下相同)。陽維脈是諸陽之氣匯聚的地方,所以主導陽氣,也就是人體的衛分。陽維脈主導陽氣,也就是主導衛氣,衛氣主導體表,所以陽維脈受邪而發病也是在體表。寸部屬於陽位,外側也屬於陽位,所以陽維脈的脈象從寸部斜向外,不會偏離陽氣的範疇。
陰維脈:主導全身裡面的情況(以左手為主,脈象從寸部斜向內側。右手診斷方法相反)。陰維脈是諸陰之氣匯聚的地方,所以主導陰氣,也就是人體的營分。陰維脈主導陰氣,也就是主導營氣,營氣主導體內,所以陰維脈受邪而發病也是在體內。寸部雖然屬於陽位,但內側其實是陰位,陰維脈的脈象從寸部斜向內,是根源於陽而歸屬於陰。
陽蹻脈:主導身體左右兩側的陽氣(脈象從寸部左右彈動。不論左右手)。陽蹻脈是足太陽經的分支,從腳跟發出,沿著外踝向上行走於身體左右兩側,所以使關節活動靈活。陽蹻脈在肌肉之上,是陽脈所走的路線,貫通六腑,主導體表,所以如果出現疾病,也是表證,內裡相對平和。
陰蹻脈:主導身體左右兩側的陰氣(脈象從尺部左右彈動。不論左右手)。陰蹻脈是足少陰經的分支,從腳跟發出,沿著內踝向上行走於身體左右兩側,所以使關節活動靈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