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金鰲

《沈氏尊生書》~ 卷四 (8)

回本書目錄

卷四 (8)

1. 卷四

)又或有脾氣虧敗,血液俱耗,胃脘乾活,小便閉,大便如羊糞,

隧道澀而成病(宜參用補氣運脾丸、滋血潤腸丸。)此皆病之所由來也。

至有由火熱之氣衝逆者(宜酌四生丸,)脈必數大;有由痰飲阻滯者,

脈必結澀(宜先用來複丹控其痰,再用大半夏湯加茯苓、枳殼、竹瀝等;

)有由七情鬱結者,脈必沉澀(宜香砂寬中丸;)有由瘀血積滯,陽無陰不能施化,

陰失位,陽伏其中,傳化不變,反行上者,脈必芤澀(宜滋血潤腸丸;

)有因噎而聲不出者(宜竹茹、五味、生薑;)有挾寒者,脈必沉遲(宜加附、桂;

)有挾熱者,脈必洪數(宜黃連、木通;)有飲食才下,痰涎聚住不得入,

或雖入而涎沫隨出者(二症皆宜先用來複丹控去痰涎,再用大半夏湯加茯苓、枳殼、

竹瀝、皂角、活礬,以薑汁為丸;)有大便燥結,糞如栗塊者(宜開關利膈丸。

)惟噎而白沫大出,糞如羊屎,為不治之症。總之,因氣從氣治,因血從血治,

因痰導之,因火壯水制之,不可專投辛香燥熱之品,以火濟火,至津液愈耗,

大便愈結,甚而幽門不通,上衝吸門,便不可救矣。惟有一種胃陽火衰,不能運化者,

可暫以辛溫開其結滯,繼仍以益陰養胃為主。又有一等酒徒,日日狂飲,以致酒發熱,

熱生痰,痰因火煎,膠結不開,阻塞道路,水飲下咽,亦覺痛澀,

此便不得如液槁津活之病,投以當歸地黃濡潤之品,恐血未必潤,反助痰而難癒也。

其餘無論血液耗,胃脘活,遂道閉,津液結為痰,臟腑不得津液之潤而成噎症者,

治法始終以養血潤燥為主,而辛香燥熱之品,概勿輕下,且噎必兼塞。東垣云:

堵塞咽喉,陽氣不得上出者名曰塞。五藏之所生,陰也、血也,

陰氣不得下降者名曰噎。六府之所生陽也、氣也,夫咽塞於胸膈之間,令諸經不行,

口開目瞪,氣悶欲絕,當先用辛甘氣味升陽之品(宜人參、黃耆、升麻、柴胡、當歸、

益智仁、草豆蔻,)引胃氣以治其本,加通塞之藥以治其標(宜木香、麥芽、青皮、

陳皮。)寒月盛陰當瀉陰寒之氣(宜乾薑、吳萸,)暑月盛陽當散寒氣,

泄陰火之上逆(宜益智仁、川柏、青皮、陳皮。)冬三月,陽氣內藏,外助陽氣,

不得發汗,內消陰火,勿令泄瀉,此閉藏固密之大要也(宜以吳萸湯。)夏三月,

陽氣在外,陰氣在內,噎病值此時,天助正氣而挫其邪氣,不治自愈,或不愈者,

陰氣太盛,正氣不伸耳(宜以四君子湯送利膈丸。)凡飲食入胃,便吐涎沫如雞子白,

說脾主涎,脾虛不能約束津液,故涎沫自出,非參朮益智不能攝也。有梅核膈者,

喉中如有物,膈間痛死,血居多(宜昆布、當歸、桃仁、韭汁、童便,甚加大黃,

白話文:

有時是因為脾氣虛弱衰敗,導致血液耗盡,胃部乾燥,小便不通,大便像羊糞一樣,腸道乾澀而造成的疾病。(可以參考使用補氣運脾丸、滋血潤腸丸。)這些都是疾病發生的原因。

還有的是因為火熱之氣向上衝逆所引起的(可以斟酌使用四生丸),脈象一定會呈現快速而強大的狀態;有的是因為痰飲阻滯所造成的,脈象一定會呈現結滯不順暢的狀態(應該先用來複丹控制痰,再用大半夏湯加上茯苓、枳殼、竹瀝等藥材);有的是因為情緒鬱悶所造成的,脈象一定會呈現沉伏不順暢的狀態(可以使用香砂寬中丸);有的是因為瘀血積滯,陽氣沒有陰氣的輔助就無法發揮作用,陰氣失去正常位置,導致陽氣潛伏其中,使得身體機能無法正常運作,反而向上衝逆,脈象一定會呈現空虛不順暢的狀態(可以使用滋血潤腸丸);有的是因為吞嚥困難導致發不出聲音的(可以使用竹茹、五味子、生薑);有的是兼有寒氣,脈象一定會呈現沉伏遲緩的狀態(可以加入附子、桂枝);有的是兼有熱氣,脈象一定會呈現洪大快速的狀態(可以使用黃連、木通);有的是食物才剛吞下,就被痰涎阻擋無法進入,或者即使進入了,也會有涎沫隨之吐出來(這兩種情況都應該先用來複丹控制痰涎,再用大半夏湯加上茯苓、枳殼、竹瀝、皂角、活礬,再以薑汁做成藥丸);有的是大便乾燥結塊,糞便像栗子一樣(可以使用開關利膈丸)。

只有吞嚥困難又大量吐出白色泡沫,糞便像羊屎一樣,才是無法治癒的疾病。總而言之,因為氣虛就從氣的角度去治療,因為血虛就從血的角度去治療,因為痰多就化痰,因為火熱就用水來抑制,不可以只用辛辣溫燥的藥材,來用火去加強火勢,導致津液更加耗損,大便更加乾結,甚至幽門不通,向上衝到吸門,就無法救治了。只有一種情況是胃陽火衰弱,無法運化食物的,可以暫時用辛溫的藥材來打開阻塞,接著仍然要以滋養陰液、養護胃為主。另外還有一種人是酒鬼,每天狂飲,導致酒發熱,熱產生痰,痰又因為火的煎熬而變得黏稠難化,阻塞了通道,水喝下去也會感到疼痛難受,這種情況就不能像津液枯竭的病症一樣,使用當歸、地黃等滋潤的藥材,因為恐怕血沒有被滋潤到,反而會助長痰而難以痊癒。

至於其他無論是因為血液耗損,胃部乾燥,腸道閉塞,津液凝結成痰,或者因為臟腑得不到津液的滋潤而造成的吞嚥困難,治療方法始終都要以滋養血液、潤燥為主,而辛辣溫燥的藥材,都不要輕易使用,而且吞嚥困難一定會伴隨著阻塞。李東垣說:「堵塞在咽喉,導致陽氣無法向上發散的叫做塞。五臟所產生的,是陰,是血,陰氣無法下降的叫做噎。六腑所產生的,是陽,是氣,咽喉阻塞在胸膈之間,導致各經脈無法運行,使得口開眼瞪,氣悶到快要斷氣,應該先用辛甘氣味的藥材來提升陽氣(可以使用人參、黃耆、升麻、柴胡、當歸、益智仁、草豆蔻),引導胃氣來治療根本,再加上疏通阻塞的藥材來治療表面症狀(可以使用木香、麥芽、青皮、陳皮)。寒冷的月份,陰氣旺盛時,應當發散陰寒之氣(可以使用乾薑、吳茱萸),炎熱的月份,陽氣旺盛時,應當散去寒氣,疏泄向上逆行的陰火(可以使用益智仁、川柏、青皮、陳皮)。冬季三個月,陽氣內藏,應當從外輔助陽氣,不可以發汗,要從內消除陰火,不要造成腹瀉,這是閉藏固密的重要原則(可以使用吳茱萸湯)。夏季三個月,陽氣在外,陰氣在內,吞嚥困難在這個時節發生,是天助正氣來挫敗邪氣,不需要治療也會自己痊癒,或者沒有痊癒的,是因為陰氣太盛,正氣無法伸張(可以使用四君子湯配上利膈丸)。凡是飲食進入胃,就吐出像雞蛋清一樣的涎沫,是因為脾主涎,脾虛弱不能約束津液,所以涎沫會自己出來,不是使用人參、白朮、益智仁就無法收攝的。有梅核氣的人,喉嚨裡好像有東西,胸膈間痛得要命,通常是因為血液問題居多(可以使用昆布、當歸、桃仁、韭菜汁、童便,嚴重的話可以使用大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