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氏尊生書》~ 卷四 (6)
卷四 (6)
1. 卷四
渴欲飲水,大便燥結,氣上衝胸而發痛,其治當降氣和中。中焦吐者,皆從於積,
有陰有陽,食與氣相假為積而痛,脈浮而弦,其證或先吐而後痛,或先痛而後吐,
治法當以小毒藥去其積,木香、檳榔和其氣。下焦吐者,皆從於寒,地道也,
脈沉而遲,其證朝食暮吐,小便清利,大便閉而不通,治法當以毒藥去其閉塞,
溫其寒氣,大便漸通,複以中焦藥和之,不令大府閉結而自安也。中焦去積,
宜紫沉丸。,【嘔吐噦宜通大便】,《直指》曰:陽明之氣,下行則順,
今逆而上行,謹不可泄,固也。然嘔吐者,每每大便閉結,上下壅遏,氣不流行,
當思有以利導之。東垣曰:陰虛,邪氣上逆,窒塞嘔噦,不足之證也。此地道不通,
當用生地、當歸、桃仁、紅花,兼用甘草,少加大黃、芒硝,以通其秘,大便利,
嘔吐噦自止矣。,【嘔吐噦不治證】,《脈經》曰:嘔吐脈弱,小便自利,
身微熱而厥者,虛極難治。《入門》曰:凡吐如青菜汁者死,此是乍然嘔吐,
非反胃比也。,【傷食嘔吐導引】,《保生秘要》曰:按寅卯辰時,空心披衣起床,
正身直立,雙手用力拏兩肘膊,腳尖著地,腳跟雙懸,起倒力舂二九之數,醉飽勿行,
恐傷臟腑。,【運 央】,《保生秘要》曰:先呼濁,次吸清,歸臍閉目,
存心下丹田半晌,運臍自安然。
治嘔吐噦方二十七
,,橘紅湯,,〔乾嘔〕,橘紅一味,不拘 多少,煎服。
,,梔子竹茹湯,,〔胃熱〕,山梔三錢,陳皮二錢 竹茹錢半 加薑汁。
,,生薑橘皮湯,,〔厥冷〕,生薑八兩,橘皮四兩 水七盞,煎三盞,
逐漸微溫呷下。,生薑半夏湯,,〔上脘吐〕,半夏,生薑各三錢 此即小半夏湯。
,,理中湯,,〔下脘吐〕,人參 白朮,甘草 生薑
,,二陳湯,,〔挾熱〕,茯苓,陳皮 半夏 甘草
,,麥冬湯,,〔氣滯〕,麥冬 蘆根 人參 竹茹 陳皮 白朮 茯苓 甘草 玉竹
,生薑
,,桔枳湯,,〔暴吐〕,桔梗 枳殼 陳皮 厚朴 木香 或加大黃利之。
,,左金丸,,〔肝火〕,黃連 吳萸等分粥丸,白朮陳皮湯下。
,,調氣平胃散,,〔吐酸〕,木香 檀香,砂仁 蔻仁 烏藥 厚朴 陳皮各一錢
蒼朮錢半 藿香錢二分 甘草五分
,,平胃散,,〔又〕,蒼朮 厚朴 陳皮,甘草
,,五苓散,,〔嘔清水〕,茯苓 豬苓,白朮,澤瀉 肉桂
,,六君子湯,,〔涎沫〕,人參 白朮,茯苓 甘草 陳皮 半夏
,,地黃丸,,〔吐膿〕,,人參湯,,〔走哺〕,人參 黃芩 玉竹 知母 蘆根
竹茹 白朮 陳皮 梔子,石膏
,,白豆蔻湯,,〔總治〕,白蔻 藿香,半夏 陳皮 生薑
白話文:
卷四
口渴想喝水,大便乾燥結塊,氣往上衝到胸口導致疼痛,治療時應當將氣往下導並調和中焦。中焦引起的嘔吐,多半是因積滯造成,積滯有陰有陽,飲食與氣互相影響形成積滯而產生疼痛,脈象呈現浮而弦的狀態。這種情況的症狀,有時是先嘔吐後疼痛,有時是先疼痛後嘔吐。治療方法應該用少量有毒性的藥物來去除積滯,用木香、檳榔來調和氣。下焦引起的嘔吐,多半是因寒冷造成,這屬於人體下半部的問題,脈象呈現沉而遲的狀態。這種情況的症狀,是早上吃東西晚上就吐出來,小便清澈量多,大便阻塞不通。治療方法應該用有毒性的藥物來去除阻塞,溫暖體內的寒氣,使大便逐漸通暢,然後再用調和中焦的藥物來調理,使大便不再閉塞,身體自然會安康。中焦去除積滯,適合使用紫沉丸。
【嘔吐時應通大便】《直指》說:陽明的氣,往下走就順暢,現在卻往上逆行,謹慎地不可用瀉下的方式來處理,這是固守的原則。然而嘔吐的人,常常會伴隨大便閉結,上下都被阻礙,氣無法正常運行,應當考慮用一些方法來疏導。東垣說:陰虛導致邪氣上逆,阻塞造成嘔吐,這是虛弱的表現。這是因為下焦不通暢,應當使用生地、當歸、桃仁、紅花,並搭配甘草,少量加入大黃、芒硝,來通暢大便,大便一旦通暢,嘔吐自然就會停止。
【嘔吐不治的徵兆】《脈經》說:嘔吐時脈象虛弱,小便卻正常且量多,身體微微發熱且四肢厥冷,這是虛弱到了極點,難以治療。《入門》說:凡是吐出像青菜汁一樣的液體,是屬於臨死前的嘔吐,這和反胃嘔吐的情況不同。
【因傷食引起的嘔吐的導引方法】《保生秘要》說:在寅時、卯時、辰時(早上三點到九點),空腹穿上衣服起床,身體站直,雙手用力抓住兩邊的胳膊肘,腳尖著地,腳跟懸空,身體上下起伏,像舂米一樣,做十八次。吃醉或吃飽後不要做,以免損傷內臟。
【運 央】《保生秘要》說:先呼出濁氣,然後吸入清氣,閉上眼睛,意念守在下丹田一陣子,運轉肚臍,身體就會自然安穩。
治療嘔吐的藥方共二十七個
- 橘紅湯(乾嘔):單用橘紅,不論用量多少,煎煮後服用。
- 梔子竹茹湯(胃熱):山梔子三錢,陳皮二錢,竹茹一錢半,加入少許薑汁。
- 生薑橘皮湯(厥冷):生薑八兩,橘皮四兩,用水七碗,煎煮成三碗,稍微溫熱後慢慢喝下。
- 生薑半夏湯(上脘嘔吐):半夏、生薑各三錢,這就是小半夏湯。
- 理中湯(下脘嘔吐):人參、白朮、甘草、生薑。
- 二陳湯(挾熱):茯苓、陳皮、半夏、甘草。
- 麥冬湯(氣滯):麥冬、蘆根、人參、竹茹、陳皮、白朮、茯苓、甘草、玉竹、生薑。
- 桔枳湯(暴吐):桔梗、枳殼、陳皮、厚朴、木香,也可以加大黃來疏導。
- 左金丸(肝火):黃連、吳茱萸等量磨成粉,用粥製成丸,用白朮陳皮湯送服。
- 調氣平胃散(吐酸):木香、檀香、砂仁、蔻仁、烏藥、厚朴、陳皮各一錢,蒼朮一錢半,藿香一錢二分,甘草五分。
- 平胃散(又):蒼朮、厚朴、陳皮、甘草。
- 五苓散(嘔吐清水):茯苓、豬苓、白朮、澤瀉、肉桂。
- 六君子湯(嘔吐痰液):人參、白朮、茯苓、甘草、陳皮、半夏。
- 地黃丸(嘔吐膿液)。
- 人參湯(走哺):人參、黃芩、玉竹、知母、蘆根、竹茹、白朮、陳皮、梔子、石膏。
- 白豆蔻湯(總治):白豆蔻、藿香、半夏、陳皮、生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