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金鰲

《沈氏尊生書》~ 卷三 (14)

回本書目錄

卷三 (14)

1. 卷三

苓 人參 桂枝各二錢半 每末三錢,開水下,薑湯亦可。

此方兼治中暑霍亂。

參胡三白湯,,〔虛煩〕,人參五分,柴胡 白朮 白茯苓 白芍 當歸 陳皮,

麥冬 山梔 甘草各八分 五味子十粒 薑二片 烏梅一個 燈心一圈

既濟湯,,〔又〕,麥冬二錢 人參,竹葉 炙甘草 半夏 附子各一錢 薑五片

,粳米百粒

加減正氣散,,〔不伏水土〕,蒼朮二錢 厚朴 藿香 陳皮 砂仁 香附 半夏

,甘草各一錢 薑二片 棗一枚 燈心十根

大半夏湯,,〔船車暈〕,半夏 陳皮,赤苓各二錢半 薑五片

鹽湯探吐法,,〔吐法〕,用極鹹鹽湯三碗,熱飲一碗,指探令吐,

不吐再服一碗,吐訖仍飲一碗,三吐乃止。此法極良,不傷人。

地漿法,,〔總治〕,於牆陰掘地約二三尺部,入新汲水攪之,澄清服一杯,

既取土氣安養中宮,又取牆陰無燥熱氣,又取新汲水能解熱鬱,說陰中之陰,

能治陽中之陽也。

諸痿,熱傷血脈病也。說火熱之邪傷及血脈,皆能發為經筋、骨髓、血脈、肌肉、

皮毛之痿。然其病之源,則以肺為主,以肺燥居土,主氣畏火,而行治節,

必金清而後氣行,充於一身之筋骨血肉皮毛間,何至於痿。若起居失度,嗜欲無端,

飲食非宜,以致火動,熱邪乘金,肺先受剋,內則葉焦,外則皮毛虛弱,

由是而著於筋脈骨肉,則病生痿跫。所以然者,肺為諸臟之長,又為心說,

一切起居嗜欲飲食,皆足傷氣,氣傷即肺受之而亦傷,且心火上乘肺氣虛而受其乘,

必金病為喘鳴,金失清肅,火留不去,故肺熱葉焦,五臟因肺熱自病,氣不行,

發為痿跫也。乃古人治痿獨取陽明者,何也?經云:真氣與谷氣並而充身。又云:

陽明為藏府之海,陽明虛,則五藏無所稟,不能行氣血濡筋骨利關節,

故肢體中隨其不得受水谷氣處而成痿。又云:衝為十二經之海,主滲灌溪谷,

與陽明合於宗筋,而陽明為之長,皆屬於帶脈絡於督脈,陽明虛則宗筋緩,

故足痿不用。統觀經旨,欲除肺熱,必先除陽明之熱,而養其陰,調其虛實,

和其逆從,斯宗筋潤,筋骨束,機關利,而病已也。試舉五臟所生痿病言之,經曰:

肺氣熱,葉焦,則皮毛虛弱急薄,而行痿蹩。說肺痿者,皮毛痿也;躄者,

足弱不能行也(宜犀角桔梗湯。)經又曰:心氣熱則下脈厥而上,上則下脈虛,

虛則生脈痿,樞折挈,脛縱而不任地,說心痿者,脈痿也。下脈指三陰在下之脈。

樞折挈者,四肢關節之處,如樞紐之折而不能提挈。脛縱者,縱緩也(宜鐵粉丸。

)經又曰:膽氣熱,則膽洩口苦,筋膜乾,筋膜乾則筋縱而攣,發為筋痿。說肝痿者,

筋痿也。膽附於肝,肝熱則膽洩,故口苦。筋膜受熱則血液乾,

白話文:

卷三

苓、人參、桂枝散

  • 每種藥材各取二錢半,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開水沖服,也可以用薑湯沖服。
  • 這個藥方同時可以治療中暑和霍亂。

參胡三白湯(用於虛弱煩躁)

  • 人參五分,柴胡、白朮、白茯苓、白芍、當歸、陳皮各取適量。
  • 麥門冬、山梔子、甘草各八分,五味子十粒,薑兩片,烏梅一個,燈心草一小圈。

既濟湯(同上)

  • 麥門冬二錢,人參、竹葉、炙甘草、半夏、附子各一錢,薑五片,粳米一百粒。

加減正氣散(用於不適應外地水土)

  • 蒼朮二錢,厚朴、藿香、陳皮、砂仁、香附、半夏、甘草各一錢,薑兩片,棗一枚,燈心草十根。

大半夏湯(用於暈船暈車)

  • 半夏、陳皮、赤茯苓各二錢半,薑五片。

鹽湯探吐法(催吐方法)

  • 用非常鹹的鹽水三碗,熱熱地喝下一碗,然後用手指探喉嚨催吐。如果吐不出來,再喝一碗,吐完後再喝一碗。總共吐三次就停止。這個方法效果很好,而且不傷身。

地漿法(總體治療方法)

  • 在牆陰處挖地約二三尺深,倒入新汲的水攪拌,等到澄清後取一杯服用。這個方法可以藉由土氣來安養脾胃,又利用牆陰沒有燥熱之氣,還利用新汲的水來解除熱邪鬱積。這是利用陰中的陰來治療陽中的陽。

諸痿

  • 各種痿證,都是熱邪損傷血脈所引起的疾病。這是說火熱的邪氣傷及血脈,都會導致筋、骨髓、血脈、肌肉、皮膚的痿軟無力。但這種病的根源,主要在於肺。肺像金一樣,屬於土,主管全身的氣,害怕火熱。肺要保持清淨,氣才能運行,充滿全身的筋骨肌肉皮膚,這樣才不會導致痿病。如果起居沒有規律、慾望沒有節制、飲食不當,就會導致火氣上升,熱邪侵犯肺,使肺先受到損害。內部會使肺葉焦枯,外部會使皮膚毛髮虛弱,進而影響到筋脈骨肉,就會產生痿病。

  • 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肺是所有臟器的首領,又像心臟的傘蓋。一切起居、慾望、飲食都會損傷肺氣,肺氣受損,心火也會上乘肺。肺氣虛弱,心火就會乘虛而入,導致肺病,出現喘鳴等症狀。如果肺不能清肅,火熱就會滯留不去,導致肺葉焦枯,五臟因為肺熱而各自生病,氣血不能順利運行,就會導致痿病。

  • 古人治療痿病偏重於陽明經,這是為什麼呢?《黃帝內經》說:「真氣和穀氣一同充養全身。」又說:「陽明經是臟腑的海洋。」陽明經虛弱,五臟就無法得到營養,不能運送氣血來濡養筋骨,使關節靈活。因此肢體會因為得不到水穀之氣而變得痿軟無力。又說:「衝脈是十二經脈的海洋,主管灌溉溪谷。」衝脈與陽明經相合於宗筋,而陽明經是主管。衝脈、陽明經都歸屬於帶脈,又與督脈相連。陽明經虛弱,宗筋就會鬆弛,所以足部會痿軟無力。總之,要消除肺熱,必須先消除陽明經的熱,並且要養陰,調和虛實,使氣血順暢,這樣宗筋才會得到滋潤,筋骨才會強健,關節才會靈活,痿病自然痊癒。

  • 現在舉例說明五臟所產生的痿病。《黃帝內經》說:「肺氣熱,肺葉焦枯,皮膚毛髮就會虛弱,產生痿軟無力。」這是說肺痿的表現是皮膚毛髮的痿軟;而「躄」指的是腿腳無力不能行走(可用犀角桔梗湯治療)。《黃帝內經》又說:「心氣熱,下部的脈會上逆,上面的脈會變得虛弱。虛弱就會產生脈痿,關節會像樞紐一樣折斷,脛骨會鬆弛而無法支撐身體。」這是說心痿的表現是脈痿。下部的脈指的是三陰經在下部的脈。樞折挈指的是四肢關節像樞紐一樣折斷而無法提舉。脛縱指的是脛骨鬆弛無力(可用鐵粉丸治療)。《黃帝內經》又說:「膽氣熱,就會膽汁外洩導致口苦,筋膜乾燥,筋膜乾燥就會導致筋脈鬆弛而攣縮,產生筋痿。」這是說肝痿的表現是筋痿。膽附屬於肝,肝熱就會導致膽汁外洩,所以會口苦。筋膜受熱,血液就會乾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