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金鰲

《沈氏尊生書》~ 卷三 (13)

回本書目錄

卷三 (13)

1. 卷三

致令真邪相干,飲食變亂於腸胃之間,心腹疼痛。發作吐利,或兼發熱,頭疼體痛,

心腹刺痛,虛煩,或轉筋拘急疼痛,或嘔而無物,或四肢逆冷,煩悶昏塞而欲死。

海藏曰:凡霍亂,渴為熱,不渴為寒。《千金方》曰:陽明屬胃大腸,以養宗筋,

吐瀉津液暴亡,宗筋失養,輕者兩腳轉筋而已,重者遍體轉筋入腹,手足逆冷,

危甚風燭矣,倉卒間,急以鹽填臍中,炮艾不計壯數,雖已死,而胸中有暖氣者立省,

急用木萸散,木瓜、食鹽、吳萸各五錢同炒,加茴香,蘇葉、甘草煎服,

再研蒜塗兩足心,雖昏危入腹者亦效。 【霍亂不治證】,《綱目》曰:

霍亂轉筋入腹,四肢厥冷,氣欲絕,如脈洪大可治,脈微而舌卷囊縮不治。

《得效》曰:兼喘煩躁者不治,脈微遲氣少不語難治。《入門》曰:

大渴大躁大汗遺尿者死,回生散救之。《回春》 曰:乾霍亂吐瀉不得,胸腹脹硬。

而唇青黑,手足冷過腕膝,六脈伏絕,氣喘急,舌短囊縮者死。

治霍亂方二十六,,

蘇合丸,,〔總治〕,白朮 青木香,犀角 香附 安息香 朱砂訶子 檀香,沉

香 麝香 丁香 冰片 蓽撥 燻陸香,蘇合香各一兩 共為末,用安息香熬膏,

並蘇合香油蜜丸,彈子大,蠟封。

藿香正氣散,,〔又〕,藿香 白芷,紫蘇 茯苓 大腹皮 厚朴 陳皮 白朮,

桔梗 半夏 甘草

來複丹,,〔又〕,倭硫黃 硝石 青皮 陳皮 元精石 五靈脂 醋糊丸,

每三十丸,空心米湯下。

附子理中湯,,〔陰盛〕,附子 人參,白朮 甘草 乾薑

四逆湯,,〔又〕,附子 乾薑 甘草,,黃連香茹飲,,〔因暑〕,黃連 香茹,

扁豆,厚朴 甘草

除濕湯,,〔因濕〕,蒼朮 藁本 羌活 防風 升麻 柴胡

六和湯,,〔食冷〕,香茹 砂仁 半夏 人參 杏仁 赤苓 甘草 木瓜 厚朴

,扁豆 藿香

香砂枳朮丸,,〔食滯〕,木香 砂仁,枳殼 白朮

七氣湯,,〔情鬱〕,半夏 厚朴 白芍 茯苓 人參 桂心 紫蘇 橘紅

平胃散,,〔轉筋〕,蒼朮 厚朴 陳皮 甘草

建中湯,,〔回陽〕,白芍 桂枝 生薑 甘草 黑棗 飴糖

香茹散,,〔妊娠〕,黃連 香茹 厚朴 甘草。

五苓散,,〔產後〕,茯苓 豬苓 白朮 澤瀉 肉桂

理中湯,,〔又〕,人參 白朮 甘草,生薑

二陳湯,,〔乾霍亂〕,茯苓 半夏,陳皮,甘草

回生散,,〔吐瀉過多〕,藿香 陳皮各五錢

加味薑附湯,,〔又〕,炮薑 附子,人參各一錢半 炙草七分

麥門冬湯,,〔煩渴〕,麥冬二錢 陳皮 半夏 白朮 茯苓各一錢 小麥半合,

人參 甘草各五分 薑三片 烏梅一個 一名九君子湯。

茯苓白朮散,,〔又〕,滑石一兩 寒水石 石膏 澤瀉 甘草各五錢 白朮 茯

白話文:

當身體的真氣與邪氣互相干擾時,飲食在腸胃間就會變得紊亂,導致心腹疼痛。症狀發作時可能會出現嘔吐、腹瀉,或者伴隨發熱、頭痛、全身痠痛等情況。

心腹會像針刺般疼痛,感到虛弱煩躁,有時會發生抽筋、肌肉僵硬疼痛,或者想吐卻吐不出東西,或者四肢冰冷、煩悶昏迷,嚴重時甚至感覺快要死了。

《海藏》說:霍亂這種病,如果感到口渴就屬於熱證,不渴就屬於寒證。《千金方》說:陽明經脈連接著胃和大腸,負責滋養全身的肌肉。如果因嘔吐腹瀉導致體液大量流失,肌肉就會失去滋養,輕微的可能只是兩腳抽筋,嚴重的則會全身抽筋並蔓延至腹部,手腳冰冷,情況非常危急,就像風中的蠟燭隨時可能熄滅。在緊急情況下,可以立即用鹽填滿肚臍,然後用艾草灸肚臍,不計次數,即使人已經昏死,只要胸口還有一絲溫暖的氣息,就還有希望救活。接著趕緊服用木萸散,配方是:木瓜、食鹽、吳茱萸各五錢,一同炒過後,加入茴香、蘇葉、甘草煎服。再把大蒜搗碎塗抹在兩腳的腳心,這樣即使是昏迷到極度危險的人也能有效。

【霍亂不治的症狀】,《本草綱目》說:霍亂導致抽筋入腹,四肢冰冷,氣息微弱,感覺快要斷氣,如果脈搏洪大有力,則還有救;如果脈搏微弱且舌頭捲縮、陰囊收縮,就難以醫治。《得效》說:如果同時有喘氣、煩躁的症狀,就難以醫治;如果脈搏微弱、遲緩、氣息微弱、說不出話,也難以醫治。《入門》說:如果出現極度口渴、極度煩躁、大量出汗且大小便失禁,則屬於危險情況,要用回生散來救治。《回春》說:乾霍亂,出現吐瀉不出,胸腹脹硬,嘴唇青黑,手腳冰冷超過手腕和膝蓋,六脈微弱甚至摸不到,呼吸急促,舌頭短縮、陰囊收縮,這種情況就沒救了。

治療霍亂的藥方共有二十六種:

蘇合丸:[總治] 包含白朮、青木香、犀角、香附、安息香、朱砂、訶子、檀香、沉香、麝香、丁香、冰片、蓽撥、熏陸香、蘇合香各一兩,磨成粉末,用安息香熬成膏,再加入蘇合香油和蜂蜜製成丸子,像彈珠大小,用蠟密封。

藿香正氣散:[又] 包含藿香、白芷、紫蘇、茯苓、大腹皮、厚朴、陳皮、白朮、桔梗、半夏、甘草。

來複丹:[又] 包含倭硫磺、硝石、青皮、陳皮、元精石、五靈脂,用醋糊製成丸,每次服用三十丸,用空腹時用米湯送服。

附子理中湯:[陰盛] 包含附子、人參、白朮、甘草、乾薑。

四逆湯:[又] 包含附子、乾薑、甘草。

黃連香茹飲:[因暑] 包含黃連、香茹、扁豆、厚朴、甘草。

除濕湯:[因濕] 包含蒼朮、藁本、羌活、防風、升麻、柴胡。

六和湯:[食冷] 包含香茹、砂仁、半夏、人參、杏仁、赤苓、甘草、木瓜、厚朴、扁豆、藿香。

香砂枳朮丸:[食滯] 包含木香、砂仁、枳殼、白朮。

七氣湯:[情鬱] 包含半夏、厚朴、白芍、茯苓、人參、桂心、紫蘇、橘紅。

平胃散:[轉筋] 包含蒼朮、厚朴、陳皮、甘草。

建中湯:[回陽] 包含白芍、桂枝、生薑、甘草、黑棗、飴糖。

香茹散:[妊娠] 包含黃連、香茹、厚朴、甘草。

五苓散:[產後] 包含茯苓、豬苓、白朮、澤瀉、肉桂。

理中湯:[又] 包含人參、白朮、甘草、生薑。

二陳湯:[乾霍亂] 包含茯苓、半夏、陳皮、甘草。

回生散:[吐瀉過多] 包含藿香、陳皮各五錢。

加味薑附湯:[又] 包含炮薑、附子、人參各一錢半,炙甘草七分。

麥門冬湯:[煩渴] 包含麥門冬二錢、陳皮、半夏、白朮、茯苓各一錢、小麥半合、人參、甘草各五分、薑三片、烏梅一個,也稱為九君子湯。

茯苓白朮散:[又] 包含滑石一兩、寒水石、石膏、澤瀉、甘草各五錢、白朮、茯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