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氏尊生書》~ 卷三 (12)
卷三 (12)
1. 卷三
或遺尿不知,氣脫不語,膏汗如油如脂,燥欲食水,四肢不收,或脈微細而舌卷囊縮,
皆屬死候。說霍亂輕者,手足溫和,脈來洪大,自然易治;重者厥逆,脈脫,
臍腹絞痛,舉體轉筋,尚未入腹,猶有可治,急當溫補以回陽複脈(宜附子理湯、
建中湯。)至妊娠霍亂,先吐,或腹痛吐瀉,必由於熱(宜香茹散或加蘇梗,
)頭痛體疼發熱,必挾風(宜藿香正氣散去厚朴,加防風、蘇梗,)患此者防損胎。
產後霍亂,藏府虛微,飲食不消,觸冒風冷所致也,其有熱而欲飲水者(宜五苓散,
)有寒而不欲飲水者(宜理中湯,)有虛冷者(宜附子理中湯或來復丹,)皆宜分別。
異鄉人初到他方,不伏水土,亦吐利兼作(宜加正氣散。)若乾霍亂,即俗云絞湯痧,
亦由胃氣虛,猝中天地邪惡污穢之氣,鬱於胸腹間,上不得吐,下不得瀉,
以致腸胃絞痛異常,胸腹驟脹,遍體紫黑,頭頂心必有紅發,急尋出拔去之,
急以三稜鎞針刺委中,擠出熱血,可立蘇,更用新汲涼水入鹽兩部恣飲,得吐瀉即止,
委中穴在兩膝下灣橫紋中間兩筋之中,刺入一分,然後用藥治之(宜蘇合香、藿香、
檀香、乳香、芒硝、童便、川芎、白芷、蒼朮及二陳湯、藿香正氣散,必效,
)切不可用涼藥,但藥必冷服,切忌火酒薑蒜谷氣米飲熱湯,入口即死,慎之慎之。
更有進者,乘船坐車,發暈嘔吐,亦屬霍亂之類(宜大半夏湯,)其大吐瀉,
渴欲飲水者,往往至於死,急飲童便或己便,可救,或以白礬末一錢,
百沸湯點稍溫服。亦可。 【脈 法】,《得效》曰:霍亂脈浮洪可救;
微遲而不語,氣少,難治。丹溪曰:脈多尖或絕。《醫鑑》曰:脈代者霍亂,
代而亂者亦霍亂。又關脈滑為霍亂吐利,又滑而不勻,必是霍亂吐利,脈代勿訝。
《脈訣》曰:滑數為嘔,代者霍亂,微滑者生,澀數兇斷。《正傳》曰:
脈微澀或代散,或隱伏,或虛大,或結促,不可斷以死,脈亂故也。又曰:
浮大而洪者為可救,微弱而遲者為難救。 【霍亂所由】,經曰:五鬱之發,
發病嘔吐,霍亂注下。又曰:太陰所至為中滿,霍亂吐下。又曰:歲土不足,
風乃大行,民病飧洩,霍亂體重腹痛,筋骨搖並。啟元子曰:皆脾熱所生也。
《入門》曰:霍亂多責於熱,故夏秋為盛,寒月亦由伏暑。
【霍亂證治】,《入門》圃:邪在上焦。吐而不利;邪在下焦,利而不吐;
邪在中焦,吐利並作。輕者只曰吐利,重者乃曰霍亂,以揮霍變亂也,
甚則轉筋入腹必死。《得效》曰:人之臟腑,冷熱不調,飲食不節,生冷過多。
起居失宜,露臥當風,使風冷之氣歸於三焦,傳於睥胃,脾胃得冷,不能消化水谷。
白話文:
如果有人小便失禁,不知道要尿,說不出話,呼吸微弱到快要斷氣,汗水像油一樣黏膩,口乾舌燥想喝水,四肢無力無法控制,或者脈搏非常微弱細小,而且舌頭捲曲、陰囊也縮起來,這些都是死亡的徵兆。
關於霍亂,病情輕微的,手腳溫暖,脈搏強勁有力,自然容易治療;病情嚴重的,會出現手腳冰冷、脈搏微弱消失、肚臍周圍絞痛、全身抽筋等症狀,但還沒有到腹部內臟,仍然可以治療,這時應立即用溫補的藥來恢復陽氣和脈搏(適合用附子理中湯、建中湯)。
如果是孕婦得了霍亂,一開始是嘔吐,或是肚子痛、又吐又拉,一定是因為體內有熱(適合用香薷散,或加蘇梗),如果還頭痛、身體痠痛發熱,一定是還夾雜著風邪(適合用藿香正氣散,去掉厚朴,加上防風、蘇梗),患病的人要注意避免傷到胎兒。
產後得霍亂,是因為內臟虛弱、消化不良,又受了風寒引起的。如果發熱想喝水(適合用五苓散),如果怕冷不想喝水(適合用理中湯),如果是虛寒(適合用附子理中湯或來復丹),都要仔細區別。
外地人剛到新的地方,因為不適應當地的水土,也會出現又吐又拉的症狀(適合用加味正氣散)。如果是乾霍亂,也就是俗稱的絞腸痧,也是因為胃氣虛弱,突然受到天地間的邪氣、髒污之氣侵襲,鬱積在胸腹之間,想吐吐不出來,想拉也拉不出來,導致腸胃絞痛異常,胸腹突然脹大,全身皮膚發紫發黑,頭頂中心一定會有紅色的毛髮,要趕緊找到並拔掉它,然後立即用三稜針刺委中穴,擠出瘀血,就能立刻恢復,再用剛打上來的涼水加入鹽讓人隨意飲用,吐瀉出來就會停止。委中穴在兩膝下方彎曲處橫紋的中間,兩條筋的縫隙中,針刺入一分深,然後再用藥治療(適合用蘇合香、藿香、檀香、乳香、芒硝、童便、川芎、白芷、蒼朮和二陳湯、藿香正氣散,一定有效),切記絕對不能用寒涼的藥,但藥一定要放冷了服用,切記不能吃火酒、薑蒜、穀氣、米湯等熱的東西,一吃就會死,務必小心謹慎。
還有一種情況是,坐船、坐車時,頭暈嘔吐,也屬於霍亂的一種(適合用大半夏湯)。如果又吐又拉,而且口渴想喝水,常常會導致死亡,這時要趕緊喝童便或自己的尿,可以救命,或者用白礬末一錢,用剛燒開的熱水沖泡,稍微放溫後服用也可以。
【脈象的看法】《得效》說:霍亂脈象浮大洪大,還可以救治;如果脈象微弱遲緩,而且說不出話、氣息微弱,就難以治療了。朱丹溪說:脈象多為尖細或斷絕。《醫鑑》說:脈搏跳動時快時慢,忽有忽無,是霍亂的脈象,如果時快時慢又混亂,也是霍亂。又說,關脈滑動,是霍亂會吐會拉;如果滑動但不均勻,一定是霍亂會吐會拉,脈象出現間歇不用驚訝。《脈訣》說:脈滑而數,是嘔吐;脈搏跳動時快時慢,忽有忽無,是霍亂;脈微弱但稍有滑動,表示還有生機;脈澀而數,是凶險的徵兆。《正傳》說:脈微澀或時快時慢、忽有忽無,或時隱時現,或虛弱而大,或時快時慢、有停頓,都不能直接判斷為死症,這是因為脈象混亂的緣故。又說,脈浮大而強勁有力,表示還可以救治;脈微弱而遲緩,就難以救治了。
【霍亂的原因】《黃帝內經》說:五種鬱結之氣爆發,會導致發病嘔吐,霍亂或腹瀉。又說,太陰經受邪,會導致腹部脹滿,霍亂又吐又拉。又說,如果土氣不足,風邪就會大肆流行,人民會生病,出現消化不良的腹瀉、霍亂、身體沉重、腹痛、筋骨搖動等症狀。啟元子說:這些都是因為脾胃有熱引起的。《入門》說:霍亂多是因為體內有熱,所以夏天和秋天最容易發生,冬天發病也是因為潛伏的暑熱。
【霍亂的治療】《入門》說:邪氣在上焦,就會只吐不拉;邪氣在下焦,就會只拉不吐;邪氣在中焦,就會又吐又拉。病情輕的,就只是說吐和拉;病情重的,就叫霍亂,因為症狀變化快速、混亂,嚴重的話還會出現抽筋、轉入腹內內臟,必定死亡。《得效》說:人體的內臟冷熱不協調,飲食不節制,吃太多生冷的食物,生活起居不當,睡覺時暴露在風中,使得風寒邪氣侵入三焦,傳到脾胃,脾胃受寒,就不能消化水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