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氏尊生書》~ 卷二十六 (6)
卷二十六 (6)
1. 卷二十六
膿少色赤,血虛也。亦有為穢氣所觸者,乳香沒藥和解之。有為風寒所逼者,
桂枝防風溫散之。若瘀肉已腐,膿不止,腫痛不已,定有筋隔住,致內膿不得出,
必針挑引出之,如畏痛延挨,多致不起。若寒邪凝滯,氣血不能榮衛,致肉白膿少,
瘡口不合者,最要避風,用艾湯日洗。丹溪云:諸經之瘡,惟肝膽二經氣多血少,
肌肉難長,理宜預防,若用驅毒利藥,伐其陰血,禍不旋踵。斯言宜切記之。
若膿已出盡,正趨吉避兇之時,風入即為破傷風,水入即為破傷濕,倉卒不知其因,
害人最速,宜先摻聖效散,毋使風濕攻搏而已。然瘡或再合生膿,
仍用通和藥次第治之,不可造次失手。若膿出肉腐,急貼撥毒膏,內補氣血,
秋冬微加風寒藥。若膿雖潰,根腳反赤,暈開展,或大痛,毒未退也,
總以補氣血為主,解毒藥佐之。若破後不潰,瘡口堅硬者,風也。蠹肉不腐者,
熱毒結也。若瘡口易收而皮嫩薄者,不可便去撥毒膏藥。若脈緊數,膿未成,
但數膿已成。手按大熱有膿,不熱無膿,外硬未膿,軟𩊅已膿。手足指梢乳上,
宜令膿熟大潰,方可開之。若潰後發熱頭痛,脈緊而浮,虛而兼表邪也。潰後將斂,
遍身作癢,脈浮,用消風托裡之藥。若膿潰後,脈澀遲緩易愈,有胃氣也;
脈沉細而直,裡虛欲變症也;洪滑粗散,難治,正虛邪實也。若壯實人患瘡,
皆腫高色赤,易腐潰,膿稠易斂,怯弱人多不起發,不腐難潰,膿清不斂,
如不審察,一概尅伐,虛虛之禍不免。若瘡瘍皆由胃氣不調而生,其潰由胃氣腐化,
其斂由胃氣榮養。丹溪云:治瘡瘍,當助胃壯氣,使根本堅固。誠哉是言也。
(此總論皆就原文而改竄之)。〔癰疽惡侯〕薛立齋曰:瘡瘍之症,有五善,有七惡,
五善見三則瘥,七惡見四則危。如大渴發熱,泄瀉淋閉者,
邪火內淫也(宜竹葉黃芪湯。虛宜八珍湯加黃芪、山萸、麥冬、五味,不應,
佐以加減八味丸料,煎服)。如膿血既瀉,腫痛尤甚,膿色敗臭者,
胃氣虛而火盛也(宜人參黃芪湯,不應,佐以十全大補湯加麥冬、五味子)。
如目視不正,黑睛緊小,白睛青赤,瞳子上視者,
肝腎陰虛而目系急也(宜六味丸料加山梔、麥冬、五味,不應,八珍湯加山梔、
麥冬、五味)。如喘粗氣短,恍惚嗜臥者,脾肺虛火也(宜六君子湯加薑、棗,不應,
補中益氣湯加麥冬、五味)。如肩背不便,四肢沉重者,
脾腎虧損也(宜補中益氣湯加山萸、山藥、五味,不應,十全大補湯加山萸、山藥、
五味)。如不能下食,服藥而嘔,食不知味者,胃氣虛弱也(宜六君子湯加木香、
砂仁,不應,急加附子)。如聲嘶色敗,唇鼻青赤,面目四肢浮腫者,
白話文:
膿液少且顏色偏紅,這是因為身體氣血虛弱。也可能是因為接觸到穢濁之氣,可以用乳香、沒藥來調和。如果是因為風寒侵襲,可以用桂枝、防風來溫散。如果腐肉已經形成,膿液卻持續流出,腫痛不止,這一定是筋脈阻隔,導致膿液無法順利排出,必須用針挑開引流。如果因為害怕疼痛而拖延,往往會導致病情加重。如果寒邪凝滯,氣血無法濡養身體,導致肌肉蒼白、膿液稀少、瘡口難以癒合,最重要的是要避風,可以用艾草水每天清洗。
丹溪說:「各種經絡的瘡,唯獨肝膽二經的氣多血少,肌肉難以生長,理應提前預防。如果使用驅毒、利尿的藥物,耗損陰血,災禍很快就會降臨。」這些話應該牢記在心。
如果膿液已經排盡,這時是趨吉避兇的時候,風邪侵入就會變成破傷風,水濕侵入就會變成破傷濕,如果倉促之間不知道原因,危害極大,應該先敷上聖效散,防止風濕之邪侵襲。然而,瘡瘍有時可能會再次癒合生膿,仍然要用調和的藥物按步驟治療,不能隨便亂來。如果膿液排出後,腐肉仍然存在,就要趕快貼上拔毒膏,同時內服補氣血的藥物,秋冬季節可以稍微加些祛風散寒的藥。如果膿液已經潰破,但是瘡根反而發紅,暈開擴散,或者疼痛劇烈,表示毒邪尚未消退,總體來說要以補氣血為主,輔以解毒的藥物。如果潰破後無法潰爛,瘡口堅硬,這是因為風邪所致。如果腐肉不腐爛,這是因為熱毒結聚。如果瘡口容易癒合,皮膚卻很薄嫩,不能馬上去掉拔毒膏。如果脈象緊數,表示膿液尚未形成,但脈數也可能表示膿液已經形成。用手按壓,感覺非常熱,表示有膿,不熱則無膿;外部堅硬表示膿液未形成,柔軟塌陷表示膿液已形成。手腳指尖、乳房部位的瘡,應該讓膿液成熟,充分潰爛後才能切開。
如果潰破後出現發熱、頭痛、脈象緊而浮,表示虛弱同時兼有表邪。如果潰破後即將癒合,全身發癢,脈象浮,要用消風托裏的藥物。如果膿液潰破後,脈象澀而遲緩,容易痊癒,表示有胃氣;如果脈象沉細而直,表示身體內部虛弱,病情可能會惡化;如果脈象洪大滑數且散亂,表示難以治療,屬於正氣虛弱而邪氣強盛的情況。如果身體強壯的人患瘡,通常會腫脹高起、顏色發紅,容易腐爛潰破,膿液濃稠容易癒合;而身體虛弱的人則多半難以發作,不易腐爛難以潰破,膿液清稀難以癒合。如果不能仔細辨別,一概使用攻伐的藥物,就會造成虛弱更加虛弱的禍害。
瘡瘍的產生都是由於胃氣不調引起的,其潰爛是由於胃氣腐化,其癒合是由於胃氣的滋養。丹溪說:「治療瘡瘍,應該幫助胃氣強盛,使根本堅固。」這話說得很對。
(以上總論都是根據原文修改的。)
[癰疽惡候]
薛立齋說:瘡瘍的症狀有五種好的徵兆,七種不好的徵兆,五種好的徵兆出現三種就會痊癒,七種不好的徵兆出現四種就很危險。
例如:
- 極度口渴發熱、腹瀉、小便不暢,這是邪火內侵(應該用竹葉黃芪湯;如果虛弱,則用八珍湯加黃芪、山萸、麥冬、五味子,沒有效果,則輔以加減八味丸的藥材煎服)。
- 如果膿血已經排出,腫痛反而更加嚴重,膿液顏色敗壞惡臭,這是胃氣虛弱而火邪旺盛(應該用人參黃芪湯,沒有效果,則輔以十全大補湯加麥冬、五味子)。
- 如果眼睛斜視不正,黑眼珠緊縮變小,白眼珠青紅,瞳孔向上看,這是肝腎陰虛導致眼部肌肉痙攣(應該用六味丸的藥材加山梔、麥冬、五味子,沒有效果,則用八珍湯加山梔、麥冬、五味子)。
- 如果呼吸急促、氣短、精神恍惚、喜歡睡覺,這是脾肺虛火所致(應該用六君子湯加薑、棗,沒有效果,則用補中益氣湯加麥冬、五味子)。
- 如果肩背不舒服,四肢沉重,這是脾腎虧損(應該用補中益氣湯加山萸、山藥、五味子,沒有效果,則用十全大補湯加山萸、山藥、五味子)。
- 如果無法進食,服藥後嘔吐,吃東西沒有味道,這是胃氣虛弱(應該用六君子湯加木香、砂仁,沒有效果,就趕快加附子)。
- 如果聲音嘶啞、面色蒼白、嘴唇鼻子青紫、面部和四肢浮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