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金鰲

《沈氏尊生書》~ 卷二十六 (2)

回本書目錄

卷二十六 (2)

1. 卷二十六

痛起肩膊連臂漸下入環跳髀膝,由絡虛也(宜防風根湯)。左指脹痛引肩,

由血虛風動,病在肝也(宜桑枝膏丸)。肩膊筋緩,連臂不舉而痛,

陽明脈衰也(宜黃芪、白朮、防風根、當歸、片薑黃、桑枝)。如坐臥傷濕,

或受寒而臂痛,為寒濕氣痛也(宜五積散)。手腫痛,或指掌連臂膊肘腕俱痛,

為手氣也(宜蠲痹湯)。臂忽發熱極痛,為風熱也(宜桑枝濃煎湯,多服)。臂發熱痛,

從裡徹外,為血衰也(宜秦艽地黃湯)。若夫手掌熱,則病屬心與心包;手熱赤癢,

兩掌皮厚皴裂,則病屬肝膽血燥(宜加味逍遙散加熟地、鉤藤)。手與足心腫,

病則屬風(宜花椒、鹽醋和敷)。手與足抽掣動搖,弄舌吐沫,其脈沉弱,

病則屬脾虛生風,不可遽作風火痰治(宜歸脾湯)。手與足麻木,

病則屬脾肺氣虛(宜補中益氣湯加茯苓、半夏、桑枝,外煎桑枝葉湯洗)。

手與足生紫斑白點,活B厚破裂,病則屬血虛而燥(宜二礬湯燻)。手與足忽如火燃,

起紫白黃泡,病則屬血熱,急針挑破,太乙膏貼之。若挑破又生,

血熱之極(宜防風牛蒡湯)。凡言手與足者,以種種皆手足俱有之病,

非必一時手足齊患此病也。論手而言足,亦連類及之。後足病源流,可與此參看也。

如以手指言之,大指屬肺,食指屬大腸,中指屬心包,無名指屬三焦,

小指內側屬心,外側屬小腸。凡五指經脈所到,邪氣盛則痛,正氣虛亦痛,

須分其經絡,察其虛實以治之(總治指痛,宜烏梅、魚鮓,打爛傅之)。其有手搐,

內外發熱者,其肝心二經之火乎(宜瀉青赤湯,素弱者抑肝導赤湯)。有手搐,

目動口瞤面腫者,其胃中有風乎(宜胃風湯)。有手搐,臂肘筋痛者,

其傷於寒乎(宜舒經湯)。有手搐,覺衰弱或見弱症者,其元氣虛乎(宜續命煮散)。

有手搐,既愈,欲絕其根者,其非滋補不可乎(宜六味丸間服加味逍遙散)。總之,

搐則有止時,若非筋攣為常病,無刻不拘急,但患搐者,皆不可以艾灼,或發表,

以腠理開,邪愈易入也。夫搐雖非痛病所屬,以其在手,故由手痛而連及。雖然,

肩病、手病、臂病,不憚瑣屑言之。而臑肘腕從略者,非略也,臑肘腕病,

每與肩臂手相牽連,言此即可知彼耳。〔手掌候胃〕《靈樞》曰:掌中熱者,

腹中熱,掌中寒者腹中寒。《銅人圖》曰:胃中寒,則手魚際之絡多青;胃中熱,

則手魚際之絡赤;其暴黑者,久留痹也;其有赤有黑有青者,寒熱氣也。

又曰︰大指本節後白肉際,名曰魚,以其形似魚也,有穴名魚際。《回春》曰:

傷寒手心熱者,邪在裡也;手背熱者,邪在表也。手足溫者,陽症也;手足冷者,

陰症也。〔肩臑等病原由症治〕《內經》曰︰人有四肢熱,逢風寒如灸於火者,

白話文:

卷二十六

疼痛從肩膀開始,沿著手臂向下延伸到髖部、大腿和膝蓋,這是因為經絡虛弱(適合服用防風根湯)。左手指脹痛牽引到肩膀,是因為血虛風動,病在肝臟(適合服用桑枝膏丸)。肩膀和手臂的筋脈鬆弛,導致手臂抬不起來且疼痛,這是陽明經脈衰弱(適合服用黃芪、白朮、防風根、當歸、片薑黃、桑枝)。如果因為坐臥時受潮濕,或是受寒而手臂疼痛,這是寒濕之氣引起的疼痛(適合服用五積散)。手腫痛,或是手指、手掌連帶手臂、肘部、手腕都疼痛,這是手氣病(適合服用蠲痹湯)。手臂突然發熱劇痛,這是風熱引起的(適合服用濃煎桑枝湯,多服)。手臂發熱疼痛,從內向外發散,這是血衰(適合服用秦艽地黃湯)。如果手掌發熱,病症屬於心臟和心包;手發熱紅癢,兩手掌皮膚粗糙皴裂,病症屬於肝膽血燥(適合服用加味逍遙散,加熟地、鉤藤)。手和腳心腫脹,病症屬於風邪(適合用花椒、鹽、醋混合敷)。手和腳抽搐搖動,吐舌頭、流口水,脈象沉弱,病症屬於脾虛生風,不可輕率地當作風火痰來治療(適合服用歸脾湯)。手和腳麻木,病症屬於脾肺氣虛(適合服用補中益氣湯,加茯苓、半夏、桑枝,外用桑枝葉煎湯洗)。手和腳出現紫斑白點,起水泡、破裂,病症屬於血虛而乾燥(適合用二礬湯熏洗)。手和腳突然像火燒一樣,起紫白黃色水泡,病症屬於血熱,應立即用針挑破,然後貼太乙膏。如果挑破後又長出來,則是血熱到了極點(適合服用防風牛蒡湯)。凡是提到手和腳的病症,都表示這些病症可能同時出現在手和腳,不一定同時發生,說到手的情況,腳的情況也可以類推參考,後面足部的病症可以與此對照參考。

如果以手指來說,大拇指對應肺,食指對應大腸,中指對應心包,無名指對應三焦,小指內側對應心臟,外側對應小腸。凡是五指經脈所到的地方,邪氣旺盛會疼痛,正氣虛弱也會疼痛,必須分辨經絡,觀察虛實來治療(總治手指疼痛,適合用烏梅、魚鮓打爛敷在患處)。如果手抽搐,且內外發熱,可能是肝經和心經的火熱(適合服用瀉青赤湯,體質虛弱者適合服用抑肝導赤湯)。如果手抽搐,眼睛跳動,口角抽動,臉部腫脹,可能是胃中有風(適合服用胃風湯)。如果手抽搐,手臂、肘部的筋脈疼痛,可能是受寒所致(適合服用舒經湯)。如果手抽搐,感覺虛弱或是出現虛弱症狀,可能是元氣虛弱(適合服用續命煮散)。如果手抽搐已經痊癒,想要徹底根治,必須滋補身體(適合服用六味丸,間隔服用加味逍遙散)。總之,抽搐會有停止的時候,如果不是筋脈攣縮變成常見病,沒有時時刻刻都抽搐的,凡是有抽搐的人,都不可以使用艾灸,或是發汗,因為會打開皮膚毛孔,邪氣更容易侵入。抽搐雖然不屬於疼痛疾病,但因為在手上,所以從手痛延伸出來說。雖然如此,關於肩膀、手、手臂的疾病,不嫌瑣碎地說明,而對於上臂、肘部、手腕則簡略敘述,並非省略,上臂、肘部、手腕的疾病,往往與肩膀、手臂、手相互牽連,說明了這些就可以知道其他部位的情況了。

〔手掌對應胃的情況〕《靈樞》說:手掌發熱,表示腹中發熱;手掌發冷,表示腹中發冷。《銅人圖》說:胃中寒冷,手掌大魚際的脈絡會多呈現青色;胃中燥熱,手掌大魚際的脈絡會呈現紅色;如果脈絡突然變黑,表示有長期的瘀滯;如果脈絡有紅有黑有青,表示有寒熱之氣。又說:大拇指根部後面的白色肉際,叫做「魚」,因為形狀像魚,有穴位名稱叫做魚際。《回春》說:傷寒時,手心發熱,表示邪氣在體內;手背發熱,表示邪氣在體表。手腳溫熱,屬於陽症;手腳冰冷,屬於陰症。

〔肩部、上臂等病痛的病因和治療〕《內經》說:人有四肢發熱,遇到風寒時感覺像在火上烤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