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氏尊生書》~ 卷二十五 身形門 (15)
卷二十五 身形門 (15)
1. 卷二十五 身形門
或感受時邪而發(宜川芎、槐子末等分,茶下三錢)。曰冒雨傷濕眩暈,
必鼻塞聲(宜芎朮湯)。有由內因者:曰痰飲眩暈,眩而嘔吐,頭重不舉,
是痰(宜清暈化痰湯)。眩而心下悸,是飲(宜茯苓半夏湯)。曰氣鬱眩暈,
必七情過傷,痰涎迷塞心竅,眉棱骨痛,眼不可開(宜玉液湯)。
曰虛衰眩暈(宜滋陰健脾湯)。或內傷氣虛(宜補中益氣湯)。或腎虛氣不歸元,
氣逆奔上(宜十全大補湯)。或脾胃虛弱,兼嘔吐泄瀉(宜歸脾湯)。曰失血眩暈,
或吐衄太甚,或便血過多,或由傷胎,或由產後,或由崩漏,或由金瘡跌撲,撥牙,
往往悶絕,不省人事(宜當歸五錢,川芎二錢半,水、酒煎,日再服,名芎歸湯)。
曰老人陽虛,每早起便暈,須臾自定(宜黑錫丹)。此則眩暈之由也。
然而內因外因之感發雖殊,總必由於痰盛。故有風熱痰作眩者(宜玉壺丸、
茶調散合用)。有寒濕痰作眩者(宜導痰湯加蒼朮、秦艽)。有痰火兼虛作眩,
並遍身眩暈者(宜半夏、白朮、天麻)。有氣血虛,挾痰作眩者(氣虛宜六君子湯,
血虛宜二陳湯加芎、歸)。故曰無痰不作眩也。而又有至於眩暈之甚,
但頭目不清利(宜川芎散、防風散)。或並耳鳴耳聾(宜清神養榮湯)。且精神不爽,
咽乾鼻塞者(宜沃雪湯)。皆由風濕熱痰涎鬱於精明之府也。
〔眩暈原由症治〕《靈樞》曰:上虛則眩。又曰:上氣不足,目為之眩(此言虛眩)。
又曰:藏府筋骨血氣之精,與脈並為目系,上屬於腦後,宅於項中,故邪中於項,
因逢其身之虛,其入深,則隨眼係以入於腦。入於腦,則腦轉。腦轉則引目係急。
目系急,則引眩以轉矣(此言風入而眩)。《河間》︰眩暈則嘔吐,風熱甚也。
《醫鑑》曰:眩暈者,痰因火動也。說B無痰不能作眩,雖因風者,亦必有痰。
丹溪曰︰痰在上,火在下,火炎上而動其痰,二陳湯加酒芩、山梔、黃連、蒼朮、
羌活,可以治之(此言痰眩)。《入門》曰︰眩暈或云眩冒,眩言其黑,暈言其轉,
冒言其昏,其義廣也。又曰︰眩暈皆稱為上盛下虛。說B虛者,氣與血也。實者,
痰涎風火也。《正傳》曰:眩暈者,中風之漸也。肥白人,四君子湯多加蜜黃芪,
加陳皮、半夏,少加川芎、荊芥以清頭目。黑瘦人,二陳湯合四物湯加黃芩、薄荷,
入竹瀝、薑汁、童便。又曰:凡眩暈語亂,汗多下利,時時自冒者,虛極難治。
《回春》曰:泄瀉多而眩暈,時時自冒者難治。
〔頭暈腦痛及痰滯導引法〕 《保生秘要》曰:單搭膝坐,二指點閉耳門,
及口眼鼻七竅之處,躬身微力前努,使真氣上升,腦邪自散矣。
〔運 央B〕《保生秘要》曰︰注臍念想頭上痛處,分兩邊,運至心口開下,
白話文:
卷二十五 身形門
有些人是因為外感邪氣而發作(適合用川芎、槐子末等分,用茶送服三錢)。如果說是冒雨受濕引起的眩暈,一定會有鼻塞聲音(適合用芎朮湯)。有些是由於內部原因引起的:像是痰飲造成的眩暈,會頭暈想吐、頭部沉重抬不起來,這是痰造成的(適合用清暈化痰湯)。眩暈且心悸,這是因為飲造成的(適合用茯苓半夏湯)。若是氣鬱導致的眩暈,一定是情緒過於激動,導致痰液阻塞心竅,眉骨疼痛,眼睛睜不開(適合用玉液湯)。
若是虛弱衰退導致的眩暈(適合用滋陰健脾湯)。或是因為內傷導致氣虛(適合用補中益氣湯)。或是腎虛導致氣不歸元,氣往上衝(適合用十全大補湯)。或是脾胃虛弱,同時有嘔吐腹瀉的症狀(適合用歸脾湯)。如果是因為失血引起的眩暈,像是吐血、流鼻血太嚴重,或是大便出血過多,或是因為懷孕損傷,或是產後,或是崩漏,或是金瘡跌打,拔牙等,常常會感到悶絕,失去知覺(適合用當歸五錢,川芎二錢半,用水和酒煎煮,每天服用兩次,稱為芎歸湯)。
如果是年老體弱陽虛的人,常常早上起床就頭暈,過一會兒就會自己好轉(適合用黑錫丹)。以上這些都是引起眩暈的原因。
然而,無論是內因還是外因引起的眩暈,總的來說都必定是因為痰液過多。所以,有因為風熱痰引起的眩暈(適合用玉壺丸、茶調散合用)。有因為寒濕痰引起的眩暈(適合用導痰湯加蒼朮、秦艽)。有因為痰火兼虛引起的眩暈,而且全身都暈(適合用半夏、白朮、天麻)。有因為氣血虛弱,夾雜痰液引起的眩暈(氣虛適合用六君子湯,血虛適合用二陳湯加川芎、當歸)。所以說沒有痰就不會引起眩暈。而且,有的眩暈非常嚴重,只是頭腦不清醒(適合用川芎散、防風散)。或是同時伴隨耳鳴耳聾(適合用清神養榮湯)。而且精神不佳,喉嚨乾燥,鼻塞(適合用沃雪湯)。這些都是因為風濕熱痰積聚在頭部要害部位。
眩暈的病因症狀與治療
《靈樞》說:上面虛弱就會頭暈。又說:上部的氣不足,眼睛就會暈眩(這是指虛弱引起的眩暈)。又說:臟腑、筋骨、血氣的精華,與脈絡一起連接到眼睛,向上通到腦後,聚集在頸部。所以當邪氣侵入頸部時,如果身體虛弱,邪氣就會深入,就會順著眼睛的脈絡進入大腦。進入大腦後,大腦就會轉動。大腦轉動就會牽引眼睛的脈絡,使之緊張。眼睛脈絡緊張,就會引發頭暈轉動(這是指風邪入侵引起的眩暈)。《河間》認為:眩暈伴隨嘔吐,是風熱過盛引起的。《醫鑑》認為:眩暈是因為痰火妄動。說明沒有痰就不能引起眩暈,即使是風引起的眩暈,也必定有痰。《丹溪》認為:痰在上部,火在下部,火往上燃燒引動痰液,可以用二陳湯加上酒芩、山梔、黃連、蒼朮、羌活來治療(這是指痰引起的眩暈)。《入門》說:眩暈有時又稱為眩冒,眩是指眼前發黑,暈是指身體轉動,冒是指頭昏,它的含義很廣。又說:眩暈都被認為是上面實證,下面虛證。說明虛指的是氣血虛弱,實指的是痰涎風火。《正傳》認為:眩暈是中風的先兆。體型肥胖的人,適合用四君子湯多加蜜黃芪,加陳皮、半夏,少加川芎、荊芥來清醒頭目。體型瘦黑的人,適合用二陳湯合四物湯加黃芩、薄荷,加入竹瀝、薑汁、童便。又說:凡是眩暈說話混亂,大汗淋漓,腹瀉,時常昏厥的人,是虛弱到極點,很難治療。《回春》認為:腹瀉很多,而且眩暈,時常昏厥的人,很難治療。
頭暈腦痛及痰滯的導引方法
《保生秘要》說:單腿屈膝坐著,用兩根手指按壓住耳門,還有口、眼、鼻七個竅穴的位置,身體稍微向前彎曲,使真氣上升,腦部的邪氣自然消散。
運轉
《保生秘要》說:集中意念在肚臍,然後想像頭部疼痛的地方,分成兩邊,運轉到胸口打開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