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氏尊生書》~ 卷二十五 身形門 (13)
卷二十五 身形門 (13)
1. 卷二十五 身形門
懶於言語,而兼眼黑頭旋,惡心煩亂,此厥陰、太陰合病(宜清空膏去羌活,
加半夏、白朮、天麻)。因熱痛者,名熱厥頭痛,必煩熱,雖嚴冬亦喜風寒,
則痛暫止,略見溫暖,其痛更甚(宜先服清上瀉火湯,次服補氣湯)。因風熱痛者,
必兼目昏鼻塞(宜石膏散、神芎散)。因風痰痛者,吐逆目眩,胸滿吐涎(宜玉壺丸)。
因濕熱痛者,必兼心煩,病在膈中,用吐法大妙(宜清空膏)。因風濕熱痛者,
上壅損目(宜清空膏)。因鬱熱痛者,頭旋眼黑(宜川芎散、安神散)。審是病因,
更察兼症,寧有妄治之過哉。外此更有傷食頭痛,必胸滿惡食,
吞酸噯腐(宜紅丸子,香砂枳朮丸加山楂、神麯、麥芽、菜菔子)。有傷酒頭痛,
必口渴神昏(宜葛花解醒湯)。有臭毒頭痛,必煩悶惡心(宜炒香附一味煎)。
有發散太過頭痛,必神散氣怯(宜乳香落盞散)。有腎虛頭痛,
必下元虛弱(宜硫黃一兩,胡粉一錢,飯丸,冷水服五錢,即止)。
有元陽虛頭痛如破,必眼睛如錐刺(宜川烏去皮炮,且蠍糯米炒,等分,韭根汁丸,
每十五丸,薄荷湯下)。有頭痛欲裂(宜當歸二兩煎,日再服)。
有卒然頭痛(宜薑蠶末,熟水下二錢)。有頭痛連睛(宜牛蒡、石膏等分,為末,
茶清調下)。有年久頭痛(宜烏頭、南星末等分,蔥汁調塗太陽穴)。
有產後頭痛(宜川芎、烏藥末,茶清下二錢)。有因頭痛,胸中痛,食少,咽嗌不利,
寒冷,左寸脈弦急(宜麻黃吳萸湯)。知乎此,而頭痛之病,更無餘患矣。
乃治之之法,古人多用風藥者,以高巔之上,惟風可到,味之薄者,為陰中之陽,
自地升天者也,故多以風藥取效。然亦只大概言之,宜照前分六經治法,
而加以風藥方可。惟犯真頭痛者,最為難治,乃天門真痛,上引泥丸,故旦發夕死,
夕發旦死。以腦為髓海,真氣所聚,本不受邪,受邪則不可治也。古法進黑錫丹,
灸百會穴,猛用大劑參、附,可救十中之一。然天柱折,或手足青至節者,必死,
固不容忽視之也。〔脈 法〕《脈訣》曰:頭痛短澀應須死,浮滑風痰必易除。
又曰:頭痛陽弦,浮風緊寒,風熱洪數,濕細而堅,氣虛頭痛,雖弦必澀,
痰厥則滑,腎厥堅實。又曰:風寒暑濕,氣鬱生涎,下虛上實,皆暈而眩。
風浮寒緊,濕細暑虛,涎弦而滑,虛脈則無。《綱目》曰:病若目痛,頭痛,
脈急短澀者死。
《入門》曰:肝脈溢大,必眩暈,宜預防之。
《正傳》曰:寸口脈中短者,頭痛也。《醫鑑》曰:寸口緊急,或浮,或短,或弦,
皆主頭痛。丹溪曰:腎厥頭痛,其脈舉之則弦,按之則堅。又曰:頭痛,左手脈數,
熱也,脈澀,有死血也;右手脈實,有痰積也,脈大,是久病。
白話文:
懶得說話,同時眼睛發黑、頭暈,想吐又心煩意亂,這是厥陰經和太陰經合併生病的現象(應該用清空膏去掉羌活,加上半夏、白朮、天麻)。如果是因為熱引起的疼痛,就叫做熱厥頭痛,一定會感到煩躁發熱,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喜歡吹風,這樣疼痛會暫時停止,稍微感到溫暖,疼痛就會更加厲害(應該先服用清上瀉火湯,接著服用補氣湯)。如果是因為風熱引起的疼痛,一定會同時眼睛昏花、鼻子不通(應該用石膏散、神芎散)。如果是因為風痰引起的疼痛,會想吐、頭暈、胸悶、吐出痰液(應該用玉壺丸)。如果是因為濕熱引起的疼痛,一定會同時心煩,病在胸膈之間,用催吐的方法效果最好(應該用清空膏)。如果是因為風濕熱引起的疼痛,會往上衝,傷害眼睛(應該用清空膏)。如果是因為鬱熱引起的疼痛,會頭暈、眼睛發黑(應該用川芎散、安神散)。仔細審查病因,更要觀察兼有的症狀,這樣怎麼會有錯誤治療的過失呢?此外還有因為吃壞東西引起的頭痛,一定會胸悶、不想吃飯、吞酸打嗝(應該用紅丸子、香砂枳朮丸,加上山楂、神麴、麥芽、萊菔子)。有因為喝酒引起的頭痛,一定會口渴、神志不清(應該用葛花解醒湯)。有因為中毒引起的頭痛,一定會煩悶、想吐(應該用炒香附單味煎服)。有因為發散藥用過頭引起的頭痛,一定會精神渙散、氣虛(應該用乳香落盞散)。有因為腎虛引起的頭痛,一定會下半身虛弱(應該用硫黃一兩、胡粉一錢,做成飯丸,用冷水送服五錢,就能止痛)。有因為元陽虛引起的頭痛,像頭要裂開一樣,而且眼睛像被錐子刺一樣(應該用炮製過的川烏,去掉皮,加上炒過的蠍子和糯米,等分,用韭菜根汁做成丸子,每次服用十五丸,用薄荷湯送服)。有頭痛像要裂開一樣(應該用當歸二兩煎煮,每天服用兩次)。有突然發生的頭痛(應該用薑蠶末,用開水送服二錢)。有頭痛連著眼睛一起痛(應該用牛蒡、石膏等分磨成粉,用茶水調服)。有長年累月的頭痛(應該用烏頭、南星磨成粉,用蔥汁調敷在太陽穴)。有產後頭痛(應該用川芎、烏藥磨成粉,用茶水送服二錢)。有因為頭痛,同時胸口痛、食慾不振、喉嚨不舒服、怕冷,左手寸脈呈現弦急的現象(應該用麻黃吳茱萸湯)。了解這些,頭痛的毛病就沒有什麼可以擔憂的了。
至於治療的方法,古人大多使用風藥,因為頭頂這個部位,只有風才能到達,味道比較輕薄的藥物,屬於陰中之陽,是從地面升到天空的,所以大多用風藥就能見效。但這也只是大概說說,應該按照前面所說的六經辨證方法來治療,再加入風藥才可以。只有罹患真頭痛的人,最難治療,這種是屬於天門的真痛,向上牽引到腦部,所以早上發病晚上就會死亡,晚上發病早上就會死亡。因為腦是髓海,是真氣聚集的地方,本來不會受到邪氣侵犯,如果受到邪氣侵犯就沒有辦法治療了。古時候的方法是用黑錫丹,針灸百會穴,大量使用人參、附子,可以救活十分之一的病人。然而如果天柱骨斷裂,或者手腳發青到關節處,就一定會死亡,所以絕對不能輕忽。
(脈象方面)《脈訣》說:頭痛脈象短澀,應該就會死亡,脈象浮滑,是因為風痰,比較容易治好。又說:頭痛,脈象陽弦,是風邪,浮而緊是寒邪,風熱是洪數的脈象,濕邪是細而堅的脈象,氣虛引起的頭痛,脈象雖然弦但一定會澀,痰引起的頭痛脈象則是滑,腎虛引起的頭痛脈象則是堅實。又說:風寒暑濕、氣鬱生痰,以及下虛上實,都會頭暈目眩。風邪是浮的,寒邪是緊的,濕邪是細的,暑邪是虛的,痰邪是弦而滑的,虛弱的脈象則是無力。《綱目》說:如果生病出現眼睛痛、頭痛,而且脈象急促、短澀,就會死亡。
《入門》說:肝脈過大,一定會頭暈目眩,應該事先預防。《正傳》說:寸口脈搏中間部分比較短,是頭痛的現象。《醫鑑》說:寸口脈搏緊急,或者浮、或者短、或者弦,都是頭痛的表現。朱丹溪說:腎虛引起的頭痛,把脈時按下去會覺得脈弦,按下去會覺得脈堅實。又說:頭痛,左手脈搏跳動很快,是發熱的現象,脈搏遲澀,是有死血,右手脈搏有力,是有痰積聚,脈搏強大,是久病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