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金鰲

《沈氏尊生書》~ 卷二十五 身形門 (12)

回本書目錄

卷二十五 身形門 (12)

1. 卷二十五 身形門

氣之所以往來,氣虛則不能上升於巔頂,故頭痛(宜補中益氣湯)。經又曰:頭痛甚,

則腦痛,手足寒至節,死不治。此說B以三陽受邪,伏而不去,則陽氣敗絕,

故手足之寒,上至於節也。統而觀之,經之論頭痛,總不越風寒虛三者,

其旨固瞭然也。雖然,各經所犯頭痛,其為痛處,與其現症脈候,及應用之藥,

有不得不分辨者。太陽經痛在正巔,其症兼惡風寒,其脈必浮緊(宜川芎、麻黃、

羌活、獨活)。少陽經痛在耳前發際,其症兼寒熱,其脈必細而弦(宜柴胡、黃芩)。

陽明經痛在額間,其症兼自汗,發熱惡寒,其脈必浮緩長實(宜升麻、葛根、石膏、

白芷)。或發熱,惡熱而渴(宜白虎湯加白芷)。太陰經頭痛,其症兼體重多痰,

其脈必沉緩(宜南星、半夏、蒼朮)。或太陰痰厥,亦頭痛(宜柴胡、黃芩、黃連、

半夏)。少陰經頭痛,其症足寒氣逆,為寒厥,其脈必沉細(宜麻黃附子細辛湯)。

厥陰經頭痛,其症兼項痛,或吐痰沫冷厥,其脈必浮緩(宜吳萸、乾薑)。

或肝風虛動頭痛,而兼目眩耳聾(宜生熟地黃丸、鉤藤散)。

或怒氣傷肝而亦頭痛(宜沉香降氣散)。腎與膀胱經挾寒濕而頭痛,其症亦下虛上實,

氣上而不能下(宜玉真丸)。心與小腸經挾濕熱而頭痛,

其症兼煩心厥逆(宜清空膏加麥冬、丹參)。三陽經熱鬱頭痛,不敢見日光,

置水於頂上,汗吐下三法並行必愈。以上各經頭痛之異如此,而尤緊要者,

凡遇陰經為患,藥必用辛溫,如桂、附、乾薑、吳萸之屬皆可。至實痛、虛痛,

尤不可混。說B六腑清陽之氣,五臟精華之血,皆朝會於頭。而六淫五賊之邪,

皆能犯上為逆。或與正氣相搏,鬱而成熱,則脈滿而痛(宜茶調散),或邪氣留滯,

亦脈滿而痛(宜菊花散),是為實也。正氣衰微,寒濕侵害,雖不與搏而成熱,

但邪外襲,則血凝澀而脈攣縮,收引小路而痛,得溫則痛減(宜清空膏),是為虛也。

夫虛實之辨既明,而氣血風寒暑濕痰熱之因自別。其因氣虛痛者,遇勞更甚,耳鳴,

九竅不利,兩太陽穴痛甚,其脈大(宜補中益氣湯)。如氣上不下,厥而為痛,

名氣厥頭痛(宜芎烏散)。因血虛痛者,善驚,眉尖後近發際名魚尾,

自魚尾上攻頭痛,其脈芤(宜四物湯加薄荷)。在氣血俱虛痛者,

兼有二症(宜加昧調中益氣湯)。因風痛者,抽掣,惡風或汗自出(宜選奇湯)。

因寒痛者,絀急惡寒(宜大川芎丸)。因暑痛者,有汗無汗,總皆惡熱(香茹飲)。

因濕痛者,或冒雨侵露,頭必重,天陰尤甚(宜清空膏去黃芩、黃連,加蒼朮、

茯苓)。因痰飲痛者,必昏重,憒憒欲吐,或痰厥痛,每發時,兩頰青黃,

白話文:

氣之所以運行往來,氣虛弱就無法上升到頭頂,所以會頭痛(適合用補中益氣湯)。醫書又說:頭痛嚴重,就會引起腦痛,如果手腳冰冷到關節,就會死亡且無法醫治。這說法是指三陽經受到邪氣侵襲,潛伏不去,就會導致陽氣衰敗,所以手腳會冰冷,甚至冷到關節處。總體來看,醫書討論頭痛,總離不開風、寒、虛三種原因,這道理很清楚。雖然如此,各經脈引起的頭痛,其疼痛部位、出現的症狀、脈象,以及應用的藥物,有必須分辨清楚的地方。太陽經的頭痛在頭頂正上方,症狀同時怕風寒,脈象一定是浮緊(適合用川芎、麻黃、羌活、獨活)。少陽經的頭痛在耳朵前方的髮際邊,症狀同時有寒熱,脈象一定是細而弦(適合用柴胡、黃芩)。陽明經的頭痛在前額,症狀同時有自汗、發熱怕冷,脈象一定是浮緩長而有力(適合用升麻、葛根、石膏、白芷)。或者發熱,怕熱且口渴(適合用白虎湯加白芷)。太陰經的頭痛,症狀同時身體沉重、多痰,脈象一定是沉緩(適合用南星、半夏、蒼朮)。或者太陰經痰厥,也會頭痛(適合用柴胡、黃芩、黃連、半夏)。少陰經的頭痛,症狀是腳冷、氣逆,屬於寒厥,脈象一定是沉細(適合用麻黃附子細辛湯)。厥陰經的頭痛,症狀同時有頸部疼痛,或者吐痰沫、手腳冰冷,脈象一定是浮緩(適合用吳茱萸、乾薑)。或者肝風虛動引起的頭痛,同時有頭暈、耳聾(適合用生熟地黃丸、鉤藤散)。或者因為發怒傷肝也會頭痛(適合用沉香降氣散)。腎經和膀胱經夾帶寒濕引起的頭痛,症狀也是下部虛弱而上部充實,氣往上衝卻無法下降(適合用玉真丸)。心經和小腸經夾帶濕熱引起的頭痛,症狀同時有心煩、手腳冰冷(適合用清空膏加麥冬、丹參)。三陽經熱鬱引起的頭痛,不敢見陽光,在頭頂放水,用發汗、催吐、通便三種方法同時進行一定會痊癒。以上各經引起的頭痛差異就是這樣,而尤其重要的是,凡是陰經引起的疾病,藥物一定要用辛溫的,如桂枝、附子、乾薑、吳茱萸等都可使用。至於實證痛、虛證痛,更不可以混淆。說六腑的清陽之氣、五臟的精華之血,都匯集到頭部。而風、寒、暑、濕、燥、火等邪氣,都能侵犯頭部引起不適。或者與正氣搏鬥,鬱結成熱,就會脈象充盛而痛(適合用茶調散),或者邪氣停滯,也會脈象充盛而痛(適合用菊花散),這些都屬於實證。正氣衰弱,寒濕侵襲,雖然沒有與正氣搏鬥而化熱,但邪氣從外部侵入,就會導致血脈凝滯、脈搏攣縮,血管收縮變小而引起疼痛,得到溫暖疼痛就會減輕(適合用清空膏),這些屬於虛證。虛實的區別既然清楚了,那麼氣血、風寒暑濕痰熱等各種病因自然就容易區分。因為氣虛引起的頭痛,遇到勞累會更加嚴重,會有耳鳴、九竅不通暢、兩邊太陽穴痛得很厲害,脈象洪大(適合用補中益氣湯)。如果氣往上衝而無法下降,導致昏厥而頭痛,稱為氣厥頭痛(適合用芎烏散)。因為血虛引起的頭痛,容易驚嚇,眉尾後靠近髮際的地方叫做魚尾,從魚尾處向上攻擊引起的頭痛,脈象是芤脈(適合用四物湯加薄荷)。氣血都虛引起的頭痛,同時有上述兩種症狀(適合用加味調中益氣湯)。因為風邪引起的頭痛,會抽搐疼痛、怕風或者自汗(適合用選奇湯)。因為寒邪引起的頭痛,會拘急怕冷(適合用大川芎丸)。因為暑邪引起的頭痛,不管有沒有出汗,總之都怕熱(香薷飲)。因為濕邪引起的頭痛,或者冒雨受潮,頭一定會沉重,陰天尤其明顯(適合用清空膏去掉黃芩、黃連,加上蒼朮、茯苓)。因為痰飲引起的頭痛,一定會頭昏沉重、昏昏欲吐,或者因為痰厥引起的頭痛,每次發作時,兩頰會呈現青黃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