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氏尊生書》~ 卷二十五 身形門 (6)
卷二十五 身形門 (6)
1. 卷二十五 身形門
有血風丹腫起疙瘩者(宜浮萍汁和豆淋酒下)。有因酒而得風丹,
遍身癢者(宜浮萍散)。且夫丹毒之發,更有辨焉,其色赤者為丹,其色白者為瘼。
如前言冷風丹,其色亦白,即瘼之類也。治瘼之法,前人以酒調土朱服之,得愈。
說B瘼為脾病,土能入脾,朱能除白也(白瘼宜消風散)。至若小兒血熱肌虛,
風邪相湊,易發丹毒,得之百日內者,尤為危急(宜消風散、黑神散二方兼服,
外以金花散塗)。總之丹毒游風之發,不問大人小兒,或發手足,或發腹上,
總以自腹生出四肢者,為順而易治,自四肢生入腹者,為逆而難治,不可不治也。
夫丹毒之發甚暴,治丹毒之方甚多。古人有十二種單方,治一切丹毒,
但得於十二味中(水苔、生地、生松毛、蒴藿葉、慎火草、浮萍、硝石、豆葉,
以上皆搗爛敷;豆豉、大黃、黃芩、山梔,以上皆為末水和敷,用一二味即能取效,
良為簡便,又不可不知也。然而皮之為病,且不特此也。
如人身體皮肉變色赤者為紫癜風,白者為白癜風。紫由風與血搏,
血不調和所生(宜紫癜風方)。白由風與氣搏,氣不調和所生(宜追風丸、三黃散,
總治紫白癜,宜加減何首烏散)。又如面及頸項身體皮肉色變與肉色不同,
不痛不癢,由肺風流注皮膚之間,久之不去,遂致浸淫遍體,為白駁(宜白駁方)。
又如頸項胸前腋下,自生斑點相連,色微白而圓,或紫,不痛不癢,由風邪積熱,
居於肺腑,久之不散,流溢皮膚,為癧瘍風(宜烏蛇散)。又如心常驚恐,言語無定,
眼前見物如垂絲,皮肉中或如桃李癮疹,色赤黑,手足頑麻,刺之不痛,身體生瘡,
痛癢如蟲行,由惡風相觸,及犯忌害,初即覺皮毛變黑,為烏癩,
又名黑癩(宜大黑神膏)。又如語聲嘶嗄,目視不明,四肢頑痛,身體發熱,
手足緩縱,背膂拘急,皮肉之內,似生癮疹,其色正白,亦由風邪毒氣,
積久為白癩(宜白花蛇散、苦參酒)。又如肺氣不榮,津液活B涸,皮聚毛落,
爪活B甲錯,肌膚乾澀而不滑潤,為索澤(宜八珍湯)。凡若此者,皆皮之病。
凡屬司命,所當一一詳審者也。〔脈 法〕仲景曰:脈浮而大,浮為風虛,
大為氣強,風氣相搏,以成癮疹。身體為癢,癢者名泄風,久久為痂癩。
《正傳》曰︰脈浮而緩屬濕,為麻痹;脈緊而浮,屬寒,為痛痹;脈澀而芤,
屬死血,為木不知痛癢。滑伯仁曰:脈者,血之波瀾,發斑者,血散於皮膚,
故脈伏也。〔皮病症治〕河間曰:癢得爬而解者,爬為火化,微則亦能癢,
甚則癢去者,謂令皮膚辛辣而屬金化,辛能散火,故金化見,則火化解矣。
《入門》曰:丹毒入裡,腹脹則死,毒氣所走之處,急以細針刺出惡血即消。又曰:
白話文:
皮膚上出現像丹毒一樣的紅腫疙瘩(可以使用浮萍汁與豆淋酒一起服用)。有些人因為喝酒而導致全身發癢,也像是風丹(可以使用浮萍散)。丹毒的發作還有區別,顏色紅的叫做丹,顏色白的叫做癘。就像之前說的冷風丹,顏色也是白的,就屬於癘的一種。治療癘的方法,以前的人用酒調和土朱服用,可以治好。有人說癘是脾臟的疾病,土可以進入脾臟,朱可以消除白色(白癘可以使用消風散)。至於小孩子因為血熱、肌肉虛弱,容易受到風邪侵襲,也容易發丹毒,如果是在出生一百天內發作,就更危險(可以使用消風散和黑神散兩種藥方一起服用,外用金花散塗抹)。總而言之,丹毒和游風的發作,不論大人小孩,可能發生在手腳,也可能發生在腹部,從腹部向四肢蔓延的,屬於順症,容易治療,從四肢向腹部蔓延的,屬於逆症,難以治療,必須要趕快治療。
丹毒發作非常快速,治療丹毒的藥方也很多。古人有十二種單方,可以治療所有丹毒,只要使用其中的一兩種就可以有效,非常方便,一定要知道。這十二種單方是:水苔、生地、生松毛、蒴藿葉、慎火草、浮萍、硝石、豆葉(以上都搗爛敷在患處),豆豉、大黃、黃芩、山梔(以上都磨成粉,用水調和敷在患處)。然而皮膚的疾病,不只這些。
例如,人的皮膚變紅色叫做紫癜風,變白色叫做白癜風。紫癜風是因為風和血交搏,導致血液不調和而產生的(可以使用紫癜風的藥方)。白癜風是因為風和氣交搏,導致氣不調和而產生的(可以使用追風丸、三黃散,總之治療紫白癜風,可以使用加減何首烏散)。又如,臉、脖子和身體的皮膚顏色和原本的膚色不同,不痛不癢,是因為肺風流注在皮膚之間,久了不退,就會蔓延全身,變成白駁(可以使用白駁的藥方)。又如,脖子、胸前、腋下,會出現斑點相連,顏色稍微白且圓,或是紫色,不痛不癢,是因為風邪和熱積在肺腑,久了不散,流到皮膚,變成癧瘍風(可以使用烏蛇散)。又如,常常感到驚恐,說話語無倫次,眼前看到的東西像垂下來的絲線,皮膚裡面長出像桃李一樣的疹子,顏色赤黑,手腳麻木,用針刺也不覺得痛,身體長出瘡,痛癢像蟲子在爬,是因為惡風侵襲,或者觸犯了禁忌,剛開始會覺得皮膚變黑,這叫做烏癩,又叫做黑癩(可以使用大黑神膏)。又如,說話聲音沙啞,視力模糊,四肢僵硬疼痛,身體發熱,手腳無力,背部僵硬,皮膚裡面好像長出疹子,顏色是白色,也是因為風邪毒氣積久而成的白癩(可以使用白花蛇散、苦參酒)。又如,肺氣不夠旺盛,津液乾涸,皮膚乾燥,毛髮脫落,指甲變厚,皮膚乾澀不光滑,叫做索澤(可以使用八珍湯)。凡是像這樣的疾病,都是皮膚的疾病。
凡是當醫生的人,都應該仔細地了解這些病症。
【脈象】張仲景說:脈象浮而大,浮是風邪導致的虛弱,大是氣很強,風氣互相搏擊,就會形成疹子。身體發癢,這種癢叫做泄風,久了會變成痂癩。 《正傳》說:脈象浮而緩是濕邪引起的,會導致麻痹;脈象緊而浮是寒邪引起的,會導致痛痹;脈象澀而無力,是體內有死血,導致身體感覺不到疼痛和癢。滑伯仁說:脈搏是血液的波動,發斑是因為血液散佈到皮膚,所以脈搏會變得沉伏。 【皮膚疾病的治療】河間說:癢到需要搔抓才能緩解,搔抓是因為火氣,輕微的癢也和火氣有關,如果癢到必須搔抓,而且搔抓後就不癢了,是因為皮膚感到辛辣,辛辣屬金,可以散火,所以金氣出現,火氣就會消解。 《入門》說:丹毒如果進入體內,導致腹脹就會死亡。如果毒氣蔓延到某個部位,要趕快用細針刺破,放出惡血就可以消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