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氏尊生書》~ 卷三 (3)
卷三 (3)
1. 卷三
宜桃仁承氣湯加秦艽、連翹下之。《瘍科選粹》曰:腸癰小腹堅腫,按之則痛,
肉色如鼓,或亦微腫,小便如淋,汗出憎寒,其脈遲緊,膿末成者,急服大黃湯神效。
其腹中痛,煩躁不安,或腹脹不食,小便澀者,薏苡仁湯。瘀血腸癰,小腹硬痛者,
四物延胡湯,小腹脹,脈滑數,或裡急後重,時時下血者,排膿散。
,,【腸癰不治症】,《瘍科選粹》曰:大便或臍間出膿者,不治。
,,臟毒,專由大腸血熱,或平素喜食辛燥煎煿之物,而成病也。
生在肛門內大腸盡處,往往潰爛至肛門外。治法大約與腸癰相仿,而主藥必以忍冬藤、
麥冬為主,並多加地榆、蒲黃;庶乎有瘳。
治大腸病諸藥要品及方二
,,大腸實宜涼血清熱(生地,黃連,槐花,大黃,枳殼 桃仁,黃岑,石膏,知母,芒
硝,檳榔,地榆,生甘草,白芍,葛谷,防風,荊芥,炒紅曲,蒲黃,麻仁,豬膽汁,
側柏葉,郁李仁 白頭翁 忍冬藤)
,,大腸虛宜補氣生津(人參 黃耆,麥冬,白芍,蜂蜜,炙草,芝麻,麻仁,天冬,生
地,當歸,蘆薈,白朮,升麻,蓮子 吳萸,肉果 木瓜,扁豆,葛谷,柴胡,黃柏,防
風,連翹,五味,肉蓯蓉,補骨脂,赤石脂)
,,瀉白散,,〔大腸實〕,生地二錢,赤苓,芒硝各一錢,陳皮,竹茹,山梔,黃岑
,黃柏各五分,薑三片,棗二枚
,,實腸散,,〔大腸虛〕,厚朴,肉果,訶子皮,砂仁,陳皮,蒼朮,赤苓各一錢,
木香,炙草各五分,薑三,棗二枚附載仲景分別標本方藥標(石膏,葛根)本(槐花,白
芍,麻仁)治腸癰方十三
,, 通腸飲,,〔末成〕,忍冬藤,歸尾 白芷,皂角刺,乳香,沒藥,甘草,苡仁,
花粉,或用礬一兩,黃佔一兩為丸,大妙。
,, 大黃湯,〔又〕,大黃,朴硝各一錢,丹皮,白芥子,桃仁各二錢,空心溫服,
下後以參耆補之。
,, 太乙膏丸,,〔已成〕,元參,白芷,生地,當歸,赤芍,肉桂,大黃各一兩,
淨黃丹十二兩
,, 丹皮散,,〔下膿〕,人參,丹皮,白芍,茯苓,黃耆,苡仁,桃仁,白芷,當
歸,川芎各一錢,甘草五分,木香三分
,,參耆地黃湯,,〔補益〕人參,黃耆,茯苓,熟地,山藥,丹皮,山萸,薑,棗
,,牡丹散,,〔因寒〕,人參,丹皮,天麻,茯苓,苡仁,黃耆,桃仁,白芷,當歸
,川芎各一錢,官桂,甘草各五分,木香三分
,,內託十宣散,,〔又〕,人參,黃耆鹽水浸焙,酒當歸,薑厚朴,桔梗,肉桂,川
芎,防風,白芷,甘草各等分,為末,每三錢,溫酒調服。不飲酒,木香湯調下。
一方加白芍。
,,大黃牡丹湯,,〔因熱〕,大黃,芒硝各錢半,瓜蔞仁,丹皮,桃仁各二錢半,服
白話文:
腸癰的治療
應該使用桃仁承氣湯,再加入秦艽、連翹來幫助排泄。
《瘍科選粹》提到:腸癰的症狀是小腹堅硬腫大,按壓會痛,皮膚顏色像鼓起一樣,有時也會稍微腫脹,小便困難像淋病,會出汗怕冷,脈象遲緩而緊繃。如果膿還沒形成,要趕快服用大黃湯,效果非常好。
如果腹部疼痛,煩躁不安,或腹脹不想吃東西,小便澀滯不暢,要用薏苡仁湯治療。如果是瘀血導致的腸癰,小腹會硬痛,要用四物延胡湯。如果小腹脹滿,脈象滑而數,或有裡急後重,時常便血,要用排膿散。
腸癰的不治之症
《瘍科選粹》提到:如果大便或肚臍有膿流出,這是無法治癒的。
臟毒的成因與治療
臟毒主要是因為大腸血熱,或是平時喜歡吃辛辣燥熱煎炸的食物而引起的。
這種病發生在肛門內大腸的末端,常常會潰爛到肛門外。治療方法大致和腸癰相似,但主要的藥物必須以忍冬藤、麥冬為主,並多加地榆、蒲黃,這樣或許可以痊癒。
治療大腸疾病的重要藥物和方劑
治療大腸實證,應以涼血清熱為主,可用的藥物有:生地、黃連、槐花、大黃、枳殼、桃仁、黃芩、石膏、知母、芒硝、檳榔、地榆、生甘草、白芍、葛根、防風、荊芥、炒紅曲、蒲黃、麻仁、豬膽汁、側柏葉、郁李仁、白頭翁、忍冬藤。
治療大腸虛證,應以補氣生津為主,可用的藥物有:人參、黃耆、麥冬、白芍、蜂蜜、炙甘草、芝麻、麻仁、天冬、生地、當歸、蘆薈、白朮、升麻、蓮子、吳茱萸、肉豆蔻、木瓜、扁豆、葛根、柴胡、黃柏、防風、連翹、五味子、肉蓯蓉、補骨脂、赤石脂。
治療大腸實證的方劑
瀉白散:適用於大腸實證。藥物組成:生地二錢、赤茯苓、芒硝各一錢、陳皮、竹茹、山梔、黃芩、黃柏各五分,加薑三片、棗二枚。
治療大腸虛證的方劑
實腸散:適用於大腸虛證。藥物組成:厚朴、肉豆蔻、訶子皮、砂仁、陳皮、蒼朮、赤茯苓各一錢,木香、炙甘草各五分,加薑三片、棗二枚。
附帶記載張仲景區分標本的藥方:治療標(石膏、葛根),治療本(槐花、白芍、麻仁)。
治療腸癰的十三個方劑
通腸飲:適用於腸癰還沒形成的時候。藥物組成:忍冬藤、歸尾、白芷、皂角刺、乳香、沒藥、甘草、薏苡仁、花粉,或用明礬一兩、黃佔一兩做成丸藥,效果很好。
大黃湯:又一個方子,藥物組成:大黃、芒硝各一錢,丹皮、白芥子、桃仁各二錢。空腹溫服,瀉後用人參、黃耆補養。
太乙膏丸:適用於腸癰已經形成的時候。藥物組成:元參、白芷、生地、當歸、赤芍、肉桂、大黃各一兩,淨黃丹十二兩。
丹皮散:適用於排出膿液的時候。藥物組成:人參、丹皮、白芍、茯苓、黃耆、薏苡仁、桃仁、白芷、當歸、川芎各一錢,甘草五分,木香三分。
參耆地黃湯:適用於補養身體。藥物組成:人參、黃耆、茯苓、熟地、山藥、丹皮、山萸、薑、棗。
牡丹散:適用於因寒邪引起的腸癰。藥物組成:人參、丹皮、天麻、茯苓、薏苡仁、黃耆、桃仁、白芷、當歸、川芎各一錢,官桂、甘草各五分,木香三分。
內託十宣散:又一個方子,藥物組成:人參、黃耆用鹽水浸泡後烘乾,酒當歸、薑厚朴、桔梗、肉桂、川芎、防風、白芷、甘草等份,磨成粉,每次三錢,用溫酒調服。如果不喝酒,用木香湯調服。有一個方子會加白芍。
大黃牡丹湯:適用於因熱邪引起的腸癰。藥物組成:大黃、芒硝各一錢半,瓜蔞仁、丹皮、桃仁各二錢半。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