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金鰲

《沈氏尊生書》~ 卷二十五 身形門 (3)

回本書目錄

卷二十五 身形門 (3)

1. 卷二十五 身形門

其症亦往往作痛(宜祛風滌熱湯)。經曰:肝氣熱則膽泄口苦,筋膜乾,

筋膜乾則筋急而攣,發為筋痿,思想無窮,所願不得,意淫於外,入房太甚,

宗筋弛縱,發為筋痿。則是筋痿實生於肝熱也。膽附肝,惟肝熱,故膽泄。

筋膜乾而成痿者,血液槁也(宜紫葳湯)。傷寒發汗過多,則傷其血,血虛無以榮筋,

因拘急而惕惕然跳,且四體百骸,亦瞤瞤然動,是筋惕肉瞤,由於筋肉失養。

陶節庵謂宜用四物湯去地黃,加人參、茯苓、半夏、甘草作劑,佐以五靈脂,

入生薑、烏梅煎服,自有神效。以藥專主生血,生血乃所以收汗(宜真武湯,

此仲景法)。久行傷筋者,筋主運動,久行則太勞而致傷也(宜養肝丸)。

肝之經脈不調,氣血失節,往往有筋結之患,不論骸體間,

累累然若胡桃塊狀是也(宜以木杓打之三下,自散)。丹溪以轉筋屬血熱,

恐但血熱猶不至患轉筋,必先血熱於內,而又感風寒之戰,其症並有始轉於足大指,

轉上至大腿,且近腰者(宜四物湯加酒芩、紅花、南星、蒼朮)。霍亂後轉筋,

緣胃大腸皆以榮宗筋,暴吐暴瀉,則胃大腸之津液驟亡,宗筋失養,

故輕則兩腳轉筋,重則至於遍體且入腹,手足逆冷,危在頃刻也(宜木瓜湯、

理中湯加石膏)。《靈樞》曰︰筋絕九日死。何以知之?手足爪甲青,呼罵不休。

手足爪甲色青者,肝色也,則知筋絕肝亦絕矣。審是而筋之為病,其可忽哉。

〔舒筋法〕《得效》曰:此法治破傷後,筋攣縮不能伸,他病筋縮亦可。

大竹管長尺餘,兩頭鑽一竅,係以繩,掛於腰間,每坐舉足搓袞之,勿計工程,

久當有效。一人墜馬折脛,腳筋攣縮,不能行步,遇道人傳以此法,數日便愈如常。

骨也者,所以為一身之撐架,猶屋之有梁柱然也。屋非梁柱不能豎,

人非有骨不能立也。經言腎主骨,又言骨者髓之府,是惟腎氣足,故髓充滿,

髓充滿,故骨堅強也。骨有本,顴骨也。凡人一身骨格,有大有小,骨大者顴必大,

骨小者顴必小,驗之人人。而《靈樞》之言益足信也。凡人一身之骨,

最大者脊骨也。經言膂骨以下至尾骶,二十一顴,長三尺,脊節謂之顴,

脊窮謂之骶,是不但為骨之最大,且居中麗正,一身之骨胥於是附,猶屋之正梁,

且為一身之骨之主也。而其為病,約有四端︰一曰寒,《內經》言:人有身寒,

湯火不能熱,厚衣不能溫。然不凍栗者,以是人素腎氣勝,以水為事。太陽氣衰,

腎脂活B不長,一水不能勝兩火。腎者水也,而生於骨,腎不生,則髓不能滿,

故寒甚至骨也。所以不能凍栗者,肝一陽也,心二陽也,腎孤臟也,

一水不能勝二火,故不能凍栗。病名骨痹,是人當攣節也。據經之言,

白話文:

這種病症常常會伴隨疼痛(應該使用祛風滌熱的藥方)。《黃帝內經》說:肝氣過熱,會導致膽汁外洩,口中發苦,筋膜會乾燥。

筋膜乾燥就會造成筋脈緊繃而抽搐,進一步發展成筋痿,患者會思緒繁雜,心願難以達成,慾望過度,縱慾過度,導致宗筋鬆弛,最終也引發筋痿。由此可見,筋痿的真正原因是肝熱。膽附著於肝臟,只有肝熱,膽汁才會外洩。

筋膜乾燥而導致筋痿,是因為血液枯竭(應該使用紫葳湯)。如果因為傷寒而過度發汗,就會損傷血液,血液不足就無法濡養筋脈,進而導致筋脈拘急、顫動,全身的肌肉也會不由自主地跳動,這就是所謂的筋惕肉瞤,是由於肌肉和筋脈失去滋養所引起的。

陶節庵認為應該使用四物湯去掉地黃,加入人參、茯苓、半夏、甘草調配成藥劑,再搭配五靈脂,加入生薑、烏梅煎煮後服用,會有神奇的效果。因為這些藥主要作用是補血,而補血正是停止流汗的方法(應該使用真武湯,這是仲景的治療方法)。長時間行走導致筋脈受傷,因為筋脈主導運動,長時間行走會過度勞累而導致損傷(應該使用養肝丸)。

肝臟經脈不調,氣血失調,常常會有筋脈結聚的疾病,不論在身體的哪個部位,都像胡桃一樣一塊塊的(應該用木杓敲打三下,就會自行消散)。朱丹溪認為轉筋是由於血熱引起的,但只因為血熱還不至於造成轉筋,一定是先有內在的血熱,又感受風寒的侵襲,才會發作轉筋。其症狀開始於腳大拇指,向上延伸至大腿,甚至接近腰部(應該使用四物湯,加入酒芩、紅花、南星、蒼朮)。霍亂之後發生的轉筋,是因為胃和大腸都負責濡養宗筋,突然劇烈的嘔吐和腹瀉,會導致胃和大腸的津液迅速流失,宗筋失去滋養,所以輕微的情況下會兩腳轉筋,嚴重時會遍及全身甚至進入腹部,手腳冰冷,非常危險(應該使用木瓜湯、理中湯加石膏)。《靈樞》說:「筋脈斷絕九天就會死亡。」如何判斷?手腳的指甲呈現青色,且不斷地呼喊叫罵。手腳指甲呈現青色,是肝臟的顏色,由此可知筋脈斷絕時,肝臟也衰竭了。由此可見筋脈的疾病,實在不可輕忽。

[舒筋法]《得效方》記載:這個方法可以治療外傷後筋脈攣縮而無法伸展的情況,其他疾病引起的筋脈攣縮也適用。取一根長一尺多的竹管,兩頭鑽孔,用繩子穿過,掛在腰間,每次坐下時,抬起腳在竹管上來回滾動摩擦,不要計較次數,堅持久了就會有效。曾經有人墜馬導致小腿骨折,腳筋攣縮,無法行走,遇到道人傳授這個方法,幾天就恢復正常了。

骨頭是身體的支撐,就像房屋的樑柱一樣。房屋沒有樑柱就無法豎立,人沒有骨頭就無法站立。《黃帝內經》說腎主骨,又說骨頭是骨髓的住所,只有腎氣充足,骨髓才會充盈,骨髓充盈,骨頭才會堅固。骨頭有根本,那就是顴骨。人體全身的骨骼,有大有小,骨頭大的人顴骨一定大,骨頭小的人顴骨一定小,這是經過驗證的。由此可見《靈樞》所說的十分可信。人體全身的骨頭,最大的是脊骨。《黃帝內經》說從背部的骨頭到尾骶骨,共有二十一個椎骨,長三尺,脊椎的關節叫做椎骨,脊椎的末端叫做骶骨。脊骨不但是最大的骨頭,而且居於身體的中央,全身的骨頭都附著在上面,就像房屋的正樑一樣,並且是全身骨頭的主宰。而脊骨的疾病,大約有四種原因:第一是寒,《內經》說:有人身體寒冷,用熱湯或火烤都不能使身體溫暖,穿很厚的衣服也不能感到溫暖。之所以不會被凍僵,是因為這種人平時腎氣比較旺盛,以水為主要運作。太陽的陽氣衰弱,腎臟的陽氣無法滋長,一分水無法勝過兩分火。腎臟屬水,而生於骨骼,如果腎陽不足,骨髓就無法充盈,因此寒冷會侵入骨髓。之所以不會被凍僵,是因為肝屬於一陽,心屬於二陽,腎臟是單獨的臟器,一分水無法勝過兩分火,所以不會被凍僵。這種病症叫做骨痹,這個人應該會有關節彎曲的現象。根據經典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