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金鰲

《沈氏尊生書》~ 卷二十四 (8)

回本書目錄

卷二十四 (8)

1. 卷二十四

爛處須用口疳藥多加龍骨、珍珠。

黃藥方 蒲黃二分 硝九分 硼砂冰片 薄荷葉各一分

製硝法:馬牙硝長白厚大者,溫湯蘸過,棉紙挹乾,仍用紙包好,

放灶上鹽罐洞內五六日,自乾,白如霜。或用柴灰置飯夢內,以硝一大塊放灰土,

水淋過,留盆內一宿,硝自凝結,撈出放熱灰上收乾,仍用紙包放鹽罐洞內。

倘未製就,急切要用,炒乾亦可。生硝必提過則味淡而性平,且合藥可以留久。

每硝八兩,水四飯碗,煎三碗,取起入尖底凸口砂盆內,

將竹黃籃片做品字樣竹竿放在盆內,過一宿,硝自凝結於底,提起竹竿,則硝自起,

此須十二月內製之為佳,此又一法也。薑蠶擇其細直而腹小者,為雄,可用;

粗而腹大者,為雌,不可用也。將牙刷蘸水刷去石灰,瓦上文火炙如醬色,

又要折斷中間無筋連者佳,研細。豬牙皂角,取堅小不蛀者,

瓦上炙至色光明而脆為度,去兩頭研末。

蒲黃生用,用羅絹篩細黃末,去粗褐色者。

配藥法配成即金丹︰每牙硝二錢,蒲黃四分,研細,次下薑蠶末一分,

牙皂末一分半,共研極細,如淡鵝黃色,加上好冰片一分,研勻,此藥可留久,

雖經年可用,惟冰片臨時加可耳。上藥,薑能消腫出痰,若遇牙叉、穿牙疔,

專用此藥治之。如咽喉等症,則兼用青藥。看症輕重,多少用之,症重者再加牛黃,

如喉閉及纏喉風,加薑蠶、牙皂,餘只用牙硝、蒲黃可也。

口疳藥 上好薄荷葉研細絹篩三分兒茶末二分半 製黃柏末一釐 白龍骨末二釐 堅細

白芷末如腫痛用三四釐如不腫痛用二釐半 生甘草末用五釐 珍珠細末五釐共研極細,

加上好冰片三釐,再研勻,入磁瓶封固,凡遇口碎及各種口疳,用此治之。

若初腫起而熱甚者,多加薄荷及冰片,取其辛涼能發散也。若患不腫熱甚,且病,

則宜以長肉為主,用長肉藥。長肉藥 即前口疳藥,多用兒茶末、龍骨末配成紫色。

凡治喉症碎者,亦用此長肉藥。如治走馬牙疳、穿牙毒。凡極重口疳,

初生小兒胎毒口疳,本方加牛黃,倍珠末,無不奏效。若黑臭爛者不治。

小兒黃色胎疳,如乾橘囊者不治。如痧痘後口疳,去黃柏、龍骨,加牛黃,倍珠末。

大抵遇極兇症難效者,或欲速愈見奇,加牛黃五釐,珠末六釐更妙,二味宜多加,

痘後疳非此不除,餘症加之,則效如神。此係口疳藥秘訣。

口疳重症藥內加上好滴乳石少部B,上好珍珠少部B,入兒茶內研極細,此亦秘訣。

製黃柏法:先用荊芥穗為君,甘草為臣,煎濃湯,浸黃柏柔軟為度,取起攤瓦上,

慢火炙至金黃色,如焦色者去之,再以白蜜湯漉拉,一次曬乾聽用。

甘草須擇細小堅實者。膠子蜜調藥 薄荷葉末為君,煉礬為臣,燈草灰,

白話文:

爛瘡藥

爛的地方,要用口疳藥,多加龍骨、珍珠。

黃藥方

蒲黃二分、硝九分、硼砂、冰片、薄荷葉各一分。

製硝方法

選用馬牙硝中長、白、厚、大的,用溫水沾濕後,用棉紙吸乾,再用紙包好,放在灶台上的鹽罐洞裡五六天,讓它自然乾燥,會變得像霜一樣白。或者用柴灰放在飯鍋裡,把一大塊硝放在灰土上,用水淋濕,留在盆裡過一夜,硝會自己凝結,撈出放在熱灰上烘乾,再用紙包好,放在鹽罐洞裡。

如果來不及製作,急需使用時,炒乾也可以。生硝一定要提煉過,味道才會變淡,藥性平和,而且跟其他藥材混合後可以保存較久。

每八兩硝,用四碗水煎煮成三碗,取出倒入尖底凸口的砂盆中,將竹黃籃片做成「品」字形,放在盆裡,過一夜,硝會自己凝結在底部,提起竹竿,硝就跟著起來了。最好在十二月內製作,效果最好,這是另一種製硝的方法。

薑蠶

選擇細直、肚子小的薑蠶,是雄性,可以使用;粗大、肚子大的,是雌性,不可使用。用牙刷沾水刷去石灰,在瓦片上用文火烤成醬色,又要折斷中間沒有筋連著的才好,然後研磨成細末。

豬牙皂角

選用堅硬、小顆、沒有蟲蛀的豬牙皂角,在瓦片上烤至顏色光亮變脆即可,去除兩頭,研磨成末。

蒲黃

生用,用羅絹篩過,留下細黃色的粉末,去除粗糙褐色的部分。

配藥方法(製成金丹)

每牙硝二錢、蒲黃四分,研磨細末,再加入薑蠶末一分、牙皂末一分半,一起研磨至極細,呈現淡鵝黃色,最後加入好冰片一分,研磨均勻。此藥可以保存很久,即使放一年也可以使用,只是冰片最好臨時加入。

此藥中,薑蠶可以消腫、化痰。如果遇到牙叉(牙齦膿腫)、穿牙疔(牙根尖周炎),專門用此藥治療。如果治療咽喉等疾病,則要配合青藥使用。根據病情輕重,酌量使用。病情嚴重者,再加牛黃。如果喉嚨閉塞、纏喉風(急性喉炎),要加薑蠶、牙皂,其餘情況只用牙硝、蒲黃即可。

口疳藥

用上好的薄荷葉研磨成細末,用絹篩過篩出三分、兒茶末二分半、製黃柏末一釐、白龍骨末二釐、堅細白芷末(腫痛用三四釐,不腫痛用二釐半)、生甘草末五釐、珍珠細末五釐,一起研磨至極細,加入好冰片三釐,再研磨均勻,放入瓷瓶密封。凡是遇到口內潰爛及各種口疳,用此藥治療。

如果剛開始腫脹發熱嚴重,要多加薄荷和冰片,取其辛涼能發散的功效。如果不腫脹但發熱嚴重,而且病情拖延,則應以長肉為主,用長肉藥。

長肉藥

就是之前的口疳藥,多用兒茶末、龍骨末配成紫色。凡是治療喉嚨潰爛的,也用此長肉藥。

治療走馬牙疳、穿牙毒

凡是極其嚴重的口疳,包括初生嬰兒的胎毒口疳,用此方加牛黃,珍珠末加倍,無不奏效。如果已經潰爛發黑發臭,就無法治療了。

小兒黃色胎疳,如果像乾橘子囊一樣,也無法治療。如果是麻疹、水痘後的口疳,要去除黃柏、龍骨,加牛黃,珍珠末加倍。

大體來說,遇到極為兇險難以見效的疾病,或者想要快速見效的,可以加牛黃五釐,珍珠末六釐,效果更佳,這兩味藥可以多加一些。麻疹水痘後的口疳,非此法不能治癒。其他病症加入這兩味藥,也能有神效。這是口疳藥的秘訣。

口疳重症藥

在口疳重症藥中加入少量上好的滴乳石、少量上好珍珠,在研磨兒茶末時一起研磨至極細,這也是秘訣。

製黃柏方法

先用荊芥穗為君藥,甘草為臣藥,煎煮濃湯,浸泡黃柏至柔軟,取出攤在瓦片上,用慢火烤至金黃色,烤焦的去除。再用白蜜湯淋濕,曬乾備用。甘草要選擇細小堅實的。

膠子蜜調藥

薄荷葉末為君藥,煉礬為臣藥,加入燈草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