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金鰲

《沈氏尊生書》~ 卷二十三 (4)

回本書目錄

卷二十三 (4)

1. 卷二十三

加蒸大黃)。有風毒耳腫痛,出血(宜柳@糞化水,取清汁,調白礬末少部B滴之)。

或卒熱腫痛(宜木鱉仁一兩,大黃、赤小豆各五錢,為末,每以少部B,生油調塗之)。

或底耳腫痛,汁水不絕者(宜桑螵蛸一個,燒存性,麝少部B,研末摻入,神效,

有膿先洗淨,以愈為度)。有風溫發熱,左耳後腫痛者(宜乾荷葉、苦丁、連翹、

山梔)。有耳熱出汗作癢,由於痰火者(宜元參貝母湯)。有耳癢一日一件,

直爬出血略愈,明日又作,悉屬腎虛,致浮毒上攻者,此不可以常法治,

必先忌酒面雞鵝豬羊一切辛熱之物,及房欲,至四十九日,服藥乃有效(宜透水丹、

元參貝母湯)。有耳內外生瘡,由肝經血虛風熱(宜當歸川芎湯、柴胡清肝湯、

逍遙散)。或肝經燥火風熱(宜柴胡清肝湯、梔子清肝湯,

必寒熱作痛(宜小柴胡湯加山梔、川芎)。甚有內熱口乾,

屬腎經虛火者(宜加味地黃丸)。有耳輪生瘡,名耳發疽,

屬手少陽三焦經熱者(宜涼膈散)。有耳生爛瘡(宜棗子去核,包青礬煅研,

香油調敷),耳後月蝕瘡(宜燒蚯蚓糞,豬油和敷),兩耳凍瘡(宜生薑汁熬膏塗),

皆作腫痛者。以上皆發腫痛癢瘡膿之症也。雖然,此皆由內發者,亦有外侵之患,

可勿論諸歟。如飛蟲之入耳也(宜雞冠血滴入,即出,膽礬末和醋灌,即出)。

螻蟻之入耳也(宜鯪鯉甲燒研,水調,灌入即出)。馬蝗之入耳也(宜田中泥一盆,

貼枕耳邊即出)。蚰蜒之入耳也(宜牛乳少少滴入即出,若入腹飲一二升即化水,

羊乳亦佳)。蜈蚣之入耳也(宜炙豬肪掩耳自出,亦治諸蟲蟻入耳)。

蚤蝨之入耳也(宜菖蒲末炒熱,絹袋盛,枕之即出)。飛蠅之入耳也(宜皂角@蟲研,

同鱓魚血點之)。諸物之誤入耳也(宜三寸長弓弦,一頭打散,注著耳中,

徐徐粘引而出)。種種之害,雖非常有,然其治法,有不可不備者,故為遍考方書,

類係於此。總之,耳病之原,風則腎脈必虛,熱則腎脈必數,虛則腎脈必澀,

氣鬱則腎脈必沉滯,此為久病之脈。暴病則必浮洪,若兩尺相同,則陰火上衝矣。

說B以腎發竅於耳,故耳病必以腎脈為消息,再兼診他脈,此其大法也。

〔脈 法〕《脈經》曰:左寸洪數,心火上炎,兩尺洪數,相火上炎,

其人必遺精夢泄,而耳或鳴或聾。又曰:病耳聾,脈大者生,沉細者難治。

《醫鑑》曰:腎脈浮而盛,為風;洪而實,為熱;細而澀,為虛。《回春》曰:

耳病腎虛,遲濡其脈,浮大為風,洪動火賊,沉澀氣凝,數實熱塞。久病聾者,

專於腎責。暴病浮洪,兩尺相同,或兩尺數,陰火上衝。

〔耳病原由症治〕《綱目》曰:耳目之陰血虛,則陽氣之加,無以受之,

白話文:

[卷二十三]

耳部腫痛、出血: 如果因為風邪導致耳朵腫痛、出血,可以用柳樹上的糞便加水調成清汁,再加入少許白礬末,滴入耳中。

突然發熱腫痛: 如果耳朵突然發熱腫痛,可以用木鱉仁一兩、大黃、赤小豆各五錢,磨成粉,每次用少許,用生油調和後塗在患處。

耳底腫痛、流膿: 如果耳底腫痛,膿液不斷流出,可以用一個桑螵蛸燒成灰,加入少許麝香,研成粉末敷在患處,效果很好。如果先有膿,要先將膿洗淨再敷藥,直到痊癒。

風溫發熱,左耳後腫痛: 如果因為風溫發熱,導致左耳後腫痛,可以使用乾荷葉、苦丁、連翹、山梔等藥材。

耳熱出汗、發癢,痰火引起: 如果耳朵發熱出汗,發癢,這是因為痰火引起的,可以使用元參貝母湯。

耳朵癢,一天反覆發作,抓破出血,屬於腎虛: 如果耳朵癢,一天發作多次,抓破出血後稍微好轉,但隔天又發作,這是因為腎虛導致浮毒上攻,這種情況不能用一般的方法治療,必須先戒酒、麵食、雞、鵝、豬、羊等辛辣燥熱的食物,以及禁止性生活,經過四十九天,再服藥才能有效。可以使用透水丹、元參貝母湯。

耳內外生瘡,肝經血虛風熱: 如果耳內外長瘡,這是因為肝經血虛導致風熱,可以使用當歸川芎湯、柴胡清肝湯、逍遙散等藥方。

肝經燥火風熱: 如果是因為肝經燥熱引起的風熱,可以使用柴胡清肝湯、梔子清肝湯。

寒熱交作,疼痛: 如果耳朵疼痛,且有寒熱交作的現象,可以使用小柴胡湯加山梔、川芎等藥材。

內熱口乾,腎經虛火: 如果有內熱口乾,這是屬於腎經虛火,可以使用加味地黃丸。

耳輪生瘡,耳發疽,三焦經熱: 如果耳輪長瘡,稱為耳發疽,屬於手少陽三焦經熱,可以使用涼膈散。

耳朵生爛瘡: 如果耳朵生爛瘡,可以使用棗子去核,包入青礬燒過後研磨成粉,用香油調和後塗在患處。

耳後月蝕瘡: 如果耳後長出像月蝕的瘡,可以使用燒過的蚯蚓糞,用豬油調和後塗在患處。

兩耳凍瘡: 如果兩耳長凍瘡,可以使用生薑汁熬成膏狀塗抹。

以上都是關於耳朵發腫、疼痛、發癢、生瘡、流膿等症狀的描述。這些病症大多是由體內引起的,但也有外來侵擾造成的,不能忽略。

飛蟲入耳: 如果有飛蟲跑進耳朵,可以用雞冠血滴入耳中,蟲子就會自己出來,也可以用膽礬末加醋灌入耳中,蟲子也會出來。

螻蟻入耳: 如果有螻蟻跑進耳朵,可以用穿山甲燒成灰,用水調和灌入耳中,蟲子就會自己出來。

螞蟥入耳: 如果有螞蟥跑進耳朵,可以用一盆田泥放在枕頭旁邊,螞蟥就會自己出來。

蚰蜒入耳: 如果有蚰蜒跑進耳朵,可以用少量牛奶滴入耳中,蟲子就會自己出來。如果蚰蜒跑到肚子裡,可以喝一兩升牛奶,蚰蜒就會化成水,羊奶也有相同的效果。

蜈蚣入耳: 如果有蜈蚣跑進耳朵,可以用燒熱的豬油覆蓋耳朵,蜈蚣就會自己出來。這種方法也可以治療其他蟲蟻入耳的情況。

跳蚤、蝨子入耳: 如果有跳蚤、蝨子跑進耳朵,可以用菖蒲末炒熱,裝入絹袋中,枕在耳朵旁邊,跳蚤、蝨子就會自己出來。

蒼蠅入耳: 如果有蒼蠅跑進耳朵,可以用皂角和蟾蜍研磨成粉,再混合鱔魚血點入耳中。

其他異物入耳: 如果有其他異物跑進耳朵,可以使用三寸長的弓弦,將一端打散,放入耳中,慢慢將異物粘出。

雖然這些異物入耳的情況不常發生,但這些治療方法是需要準備的,因此廣泛收集了各方面的醫書,整理在此。

總之,耳朵疾病的根源,如果因為風邪,腎脈必定虛弱;如果因為熱邪,腎脈必定頻數;如果因為虛弱,腎脈必定澀滯;如果因為氣滯,腎脈必定沉滯。這些是慢性疾病的脈象。如果是急性疾病,脈象必定浮洪。如果兩尺脈象相同,就代表陰火上衝。這是因為腎開竅於耳,所以耳朵的疾病一定要以腎脈為診斷的依據,再兼顧其他脈象,這是診斷耳疾的大原則。

[脈法]《脈經》說:左寸脈浮大而數,表示心火上炎;兩尺脈浮大而數,表示相火上炎,這樣的人一定會遺精或夢遺,而且耳朵可能會有耳鳴或耳聾。《脈經》還說:患耳聾,脈象洪大的人容易治癒,脈象沉細的人難以治療。《醫鑑》說:腎脈浮而盛,代表有風邪;脈象洪而實,代表有熱邪;脈象細而澀,代表虛弱。《回春》說:耳朵疾病如果是因為腎虛,脈象會遲緩而濡弱;如果是風邪,脈象會浮大;如果是火邪,脈象會洪大而有力;如果是氣滯,脈象會沉澀;如果是熱邪阻滯,脈象會頻數而有力。長期耳聾,要從腎臟來論治。如果突然耳聾,脈象浮洪,兩尺脈象相同,或是兩尺脈象頻數,都是陰火上衝的徵兆。

[耳病原由症治]《綱目》說:耳朵和眼睛的陰血虛弱時,陽氣過盛而無法承受,就會導致耳目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