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金鰲

《沈氏尊生書》~ 卷二十三 (5)

回本書目錄

卷二十三 (5)

1. 卷二十三

而視聽之聰明失。耳目之陽氣虛,則陰血不能自施,而聰明亦失。則耳目之聰明,

必血氣相須而始能視聽也。《入門》曰:聾在右,男子多有之,以多色欲也。

聾在左,女子多有之,以多鬱怒也。聾兼左右,膏梁之家多有之,以多甘味也。

又曰:久聾腎氣虛,耳絕不聞者,難治。薛立齋曰︰耳鳴脈數,黑瘦人屬血虛,

四物加山梔柴胡。右寸關大於左,無力倦怠,色黃白,屬中氣虛,補中益氣湯加減。

若氣血俱虛,八珍湯加柴胡。若因怒便聾或鳴,屬肝膽氣濁,小柴胡加芎、歸、

山梔。又曰:耳聾耳鳴,須分新久虛實。忽因大怒大醉而聾或鳴者,屬痰火,

又分輕重治。中年及病後虛弱人,悉屬虛,但分氣血耳,治之必大補氣血,

滋陰製火,使虛火下伏,陽氣上行,充塞流動,則九竅咸利,而聾鳴悉除。

經曰︰腎氣通於耳,耳和則知五音矣。《瘍科選粹》曰:耳中生毒,皆由足少陰、

手少陽二經風熱上壅所致,其症有五︰曰耵耳,亦曰耳濕,常出黃膿。有耳風毒,

常出紅膿。有纏耳,常出白膿。有耳疳,生瘡臭穢;有震耳,耳內虛鳴,時出清膿。

雖症有五,而其源歸一。又有耳蕈耳痔,不作膿,亦不寒熱,外無臃腫,

但外塞不通,纏綿不已,令人耳聾,用黃連消毒飲、仙方活命飲治之。若寒熱間作,

內外紅腫,疼痛日增者,為耳癰,用活命飲加升麻、桔梗,或一粒金丹以下之。

亦有寒熱大作,痛不可忍耆,疔也,以疔治之。又曰:肝火左脈弦數,其人多怒,

耳鳴或聾,宜平肝伐木,龍膽瀉肝湯。不已,龍薈丸。葉天士曰:腎開竅於耳,

心亦寄竅於耳,心腎兩虧,肝陽亢逆,故陰精走泄,陽不內依,是以耳鳴時閉,

但病在心腎,其原實由於鬱,鬱則肝陽獨亢,令膽火上炎,當早服丸料以補心腎,

用熟地四兩,龜板二兩,麥冬、牡蠣、白芍、建蓮、茯神各兩半,五味、

磁石各一兩,沉香,辰砂各五錢,砂為衣,午服湯藥。以清少陽,

以膽經亦絡於耳也,用女貞子三錢,生地二錢半,夏活B草二錢,赤苓錢半,丹皮、

山梔各一錢,生甘草四分。又曰:七八十而耳聾,乃理之常也。說B老人雖健,

下元已怯,是下虛上實,清竅不主流暢,惟固補下焦,使陰火得以潜伏,

用磁石六味丸加龜甲、五味、遠志。〔耳病導引法〕《保生秘要》曰:

凡搓掌心五十度,熱閉耳門,空觀,次又搓又閉又觀,如此六度。耳重皆如此導法,

兼以後央B,無不應驗。〔運 央B〕《保生秘要》曰:用意推散其火,男則用逆,

收藏於兩腎之間,女則用逆,歸藏於兩乳之下,或耳中,或按耳門內,若蟬鳴,

咽津液,降氣安。〔耳重導引法〕《保生秘要》曰:定息坐,塞兌,咬緊牙關,

白話文:

聽覺和視覺的靈敏度喪失,是因為耳朵和眼睛的陽氣虛弱,導致陰血無法自行運行,因此聽力和視力也隨之喪失。所以,耳朵和眼睛的靈敏度,必須依賴血氣相互協調才能正常運作。《醫學入門》說:「右耳失聰,在男子身上比較常見,是因為縱慾過度;左耳失聰,在女子身上比較常見,是因為經常鬱悶憤怒;兩耳都失聰,在富貴人家比較常見,是因為喜歡吃甜膩食物。」

《醫學入門》又說:「長期耳聾是腎氣虛弱的表現,如果耳朵完全聽不見,就難以治療。」薛立齋認為:「耳鳴且脈搏跳動快速,身體消瘦的人屬於血虛,可以用四物湯加上山梔、柴胡來治療。如果右脈寸關比左脈大,感到無力倦怠,臉色發黃發白,屬於中氣虛弱,可以用補中益氣湯加減藥材來治療。如果是氣血都虛,可以用八珍湯加上柴胡來治療。如果是因為發怒而導致耳聾或耳鳴,屬於肝膽氣濁,可以用小柴胡湯加上川芎、當歸、山梔來治療。」

《醫學入門》又說:「耳聾和耳鳴,必須區分病程的新舊和虛實。如果突然因為大怒或大醉而導致耳聾或耳鳴,屬於痰火上擾,還要區分輕重來治療。中年或病後虛弱的人,都屬於虛證,只是要區分是氣虛還是血虛,治療必須大補氣血,滋陰降火,使虛火下降潛伏,陽氣上升運行,充斥流動全身,這樣九竅(指兩眼、兩耳、兩鼻孔、口、尿道、肛門)才能通暢,而耳聾和耳鳴才能消除。」

《黃帝內經》說:「腎氣通於耳朵,耳朵正常就能分辨五音。」《瘍科選粹》說:「耳朵裡生毒,都是因為足少陰經和手少陽經的風熱之邪向上壅塞所導致,其症狀有五種:一是耵耳,也叫耳濕,經常流出黃色膿液;二是耳風毒,經常流出紅色膿液;三是纏耳,經常流出白色膿液;四是耳疳,生瘡潰爛,散發惡臭;五是震耳,耳內虛鳴,時常流出清稀的膿液。雖然症狀有五種,但其根源都是相同的。」

《瘍科選粹》又說:「還有耳蕈和耳痔,不流膿,也不會發冷發熱,外表沒有紅腫,只是外耳道堵塞不通,持續不斷,導致耳聾,可以用黃連消毒飲或仙方活命飲來治療。如果發冷發熱交替發作,內外紅腫,疼痛加劇,是耳癰,可以用活命飲加上升麻、桔梗來治療,或者服用一粒金丹來疏導。如果寒熱大作,疼痛難忍,是疔瘡,要用治療疔瘡的方法來治療。」

《瘍科選粹》又說:「如果肝火旺盛導致左脈弦數,這個人多半容易發怒,會出現耳鳴或耳聾,應該平肝火、疏肝木,可以用龍膽瀉肝湯來治療,如果效果不佳,就用龍薈丸。葉天士說:「腎在耳朵開竅,心也寄居在耳朵,心腎兩虛,肝陽亢盛逆行,導致陰精流失,陽氣不能內守,因此出現耳鳴時輕時重。但病根在心腎,其根源實際上是因為鬱悶,鬱悶則肝陽獨盛,導致膽火上炎,應該及早服用丸藥來補益心腎,可以用熟地四兩,龜板二兩,麥冬、牡蠣、白芍、建蓮、茯神各二兩半,五味子、磁石各一兩,沉香、辰砂各五錢,用砂為衣,午時服用湯藥。要清瀉少陽之邪,因為膽經也絡於耳朵,可以用女貞子三錢,生地二錢半,夏枯草二錢,赤茯苓一錢半,丹皮、山梔各一錢,生甘草四分。」

《瘍科選粹》又說:「七、八十歲時出現耳聾,是自然現象。即使老人身體健康,下元也已經衰弱,屬於下虛上實的狀況,清竅不能暢通,只有固護和補養下焦,使陰火得以潛伏,可以用磁石六味丸加上龜甲、五味子、遠志來治療。」

【耳病導引法】《保生秘要》說:「搓手掌心五十次,搓熱後捂住耳朵,閉上眼睛靜觀,然後再搓再捂再觀,如此重複六次。耳朵不舒服都可以用這種方法引導,同時配合後腦的活動,無不見效。」【運 後腦】《保生秘要》說:「用意念引導火氣向下散去,男性則逆向運行,使其收藏於兩腎之間,女性則逆向運行,使其歸藏於兩乳之下,或者在耳中,或者按壓耳門內,如果感覺耳內像蟬鳴,咽下口水,可以降氣安神。」【耳重導引法】《保生秘要》說:「靜坐,調整呼吸,塞住耳朵孔,咬緊牙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