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氏尊生書》~ 卷二十二 面部門 (12)
卷二十二 面部門 (12)
1. 卷二十二 面部門
嗜欲無厭,又傷七情,多嚏B酒麯辛熱,因動腎經,逆於黑水,其候冷泪流於臉上,
飛蠅趁於睛前,或澀或癢,結成翳障,常帶昏暗,宜補腎藥。目又有八廓。乾天廓,
屬肺,位睛中間。坎水廓,屬腎,位瞳人。艮山廓,屬膽,位神光。震雷廓,
屬小腸,位白睛上截向小眦。巽風廓,屬肝,位烏珠。離火廓,屬心,位大小眦。
坤地廓,屬脾胃,位上下胞。兌澤廓,屬膀胱,位白睛下截向大眦。《得效》曰:
天廓之病,因云中射雁,月下看書,侵冒寒暑,其候視物生煙,眦疼難間。
地廓之病,因濕積頭上,冷灌睛輪,其候眼弦緊急,瘀血生瘡。火廓之病,
因心恐神怖,赤脈侵眦,血灌瞳人,其候瞼頭紅赤而腫,睛內偏疼,熱泪如注。
水廓之病,因努力爭斗,擊棒開弓,驟騎努力,其候常多昏暗,睛弦泪多。
風廓之病,因枕邊窗穴,有風不避,腦中風邪,其候黑睛多癢,兩瞼常爛,
或昏多泪。雷廓之病,因失枕睡臥,酒後行房,血脈滿溢,風邪內聚,
其候眦頭赤腫,瞼內生瘡,倒睫拳毛,攀睛蘽B肉。山廓之病,因撞刺磕損,
致令肉生兩瞼,翳閉雙睛,若不早治,必致昏暗,瘀血侵晴。澤廓之病,
因春不宣解,冬聚湯毒,多食辛熱,致令腦脂凝聚,血泪漸流,有如霧障。
目又有內外眦。俗云眼大頭為內眦,太陽經脈所起也,血多氣少。
俗云眼梢頭為銳眦,即外眦,少陽經也,血少氣多。目上綱,亦屬太陽。目下綱,
陽明也。血氣俱多。此足三陽經俱會於目,惟厥陰肝經連於目係而已。故張子和云;
血太過者,太陽、陽明之實也。血不及者,厥陰之虛也。故出血者,宜太陽、陽明,
以此二經血多故也。少陽一經,不宜出血,血少故也。刺太陽、陽明出血,
則目愈明。刺少陽出血,則目愈昏矣。此五輪八廓內外眦之分配臟腑,而目之為病,
所以不止由於肝也。然其部位雖各分屬,而病之發於臟腑,又統全局言之,
不必細分其部也。試觀肺經壅熱,則病白睛腫赤(宜桑皮湯)。心火上炎,
則病目赤而寸脈數(宜導赤散、清火止痛湯)。脾胃不足,則病內障耳鳴,
及多年目昏,不能視物(宜益氣聰明湯)。腎水不足,則病視不分明,
漸成內障(宜熟地黃丸)。肝血不足,則病目昏生花,久視無力,多眵(宜養肝丸)。
與夫肝火盛,則病目赤澀痛(宜龍薈丸、四物龍膽湯)。肝經熱邪上壅,
則病目暴赤澀而腫痛(宜湯泡散)。肝經積熱,肺受風邪,則病眼障昏花(宜還睛丸)。
如此等症,雖亦有現於本經之部位者,然總不能盡拘矣。至病之所發,
實有見於各經之部位者,又當隨各經治之。如白睛變赤,為火乘肺也。上下胞赤腫,
為火乘脾也。五色花翳遮瞳子,為腎虛也。睛被翳遮,為肝虛火旺也。目中血貫澀,
白話文:
一個人如果慾望無窮,又經常受到情緒的困擾,加上愛打噴嚏、喝過多酒類或辛辣燥熱的食物,這些都容易影響腎經,使腎氣上逆影響到眼睛。這時眼睛會流出冰冷的淚水,飛蚊症狀會出現在眼前,眼睛可能感覺澀或癢,甚至結成眼翳,導致視力模糊。這種情況應該用補腎的藥物來治療。
眼睛還有「八廓」的區分。「乾天廓」屬於肺,位置在眼睛的中間。「坎水廓」屬於腎,位置在瞳孔。「艮山廓」屬於膽,位置在神光。「震雷廓」屬於小腸,位置在眼白上段靠近內眼角。「巽風廓」屬於肝,位置在黑眼珠。「離火廓」屬於心,位置在內外眼角。「坤地廓」屬於脾胃,位置在上下眼瞼。「兌澤廓」屬於膀胱,位置在眼白下段靠近外眼角。
《得效》書中說:
- 「天廓」的疾病,通常是因為在雲中射箭、在月下看書、沒有注意寒暑變化等因素造成。症狀是看東西時有煙霧感,眼角疼痛難以忍受。
- 「地廓」的疾病,通常是因為頭部受濕氣影響,寒氣侵入眼部導致。症狀是眼皮緊繃,瘀血形成瘡。
- 「火廓」的疾病,通常是因為過度恐懼、精神緊張導致。症狀是紅色的血絲侵入眼角,血灌入瞳孔,眼瞼紅腫,眼睛內部偏痛,熱淚不斷流出。
- 「水廓」的疾病,通常是因為用力打鬥、拉弓、騎馬等劇烈運動導致。症狀是經常視力模糊,眼皮腫脹流淚。
- 「風廓」的疾病,通常是因為睡覺時靠近窗戶,風吹入沒有躲避,導致風邪入侵。症狀是黑眼珠容易癢,眼皮經常潰爛,或視力模糊、多淚。
- 「雷廓」的疾病,通常是因為睡覺姿勢不對,酒後行房,導致血脈充盈,風邪聚集。症狀是內眼角紅腫,眼瞼內長瘡,睫毛倒生,並可能有像肉瘤的組織長到眼睛上。
- 「山廓」的疾病,通常是因為撞擊導致眼部受傷。症狀是眼皮長出肉芽,遮蔽眼睛,如果不盡快治療,可能導致視力模糊,瘀血影響眼球。
- 「澤廓」的疾病,通常是因為春天沒有好好疏通氣機,冬天體內積聚熱毒,加上吃太多辛辣燥熱的食物,導致腦部油脂凝聚,血淚慢慢流出,就像有霧氣遮蔽眼睛。
眼睛還有內外眼角的區別。一般人說的「眼大頭」是指內眼角,是太陽經脈的起點,這裡血多氣少。「眼梢頭」是指外眼角,屬於少陽經,這裡血少氣多。眼睛上眼皮也屬於太陽經,眼睛下眼皮屬於陽明經,這兩處血氣都比較多。足部的三陽經都會匯集到眼睛,只有足厥陰肝經的脈絡連到眼睛。
所以張子和說:「血太多的情況,是太陽、陽明經的實證。血不足的情況,是厥陰經的虛證。」因此,要放血的話,應該選擇太陽、陽明經,因為這兩條經脈的血多。不應該在少陽經放血,因為這條經脈的血少。在太陽、陽明經放血,可以使眼睛更明亮;在少陽經放血,反而會使眼睛更昏暗。
這是用五輪八廓和內外眼角來分配臟腑,來說明眼睛疾病不單單只與肝有關。雖然每個部位有各自的歸屬,但從整體來看,疾病的發生與臟腑的關係更為密切,不必過分細分。比如,肺經有熱,就會導致白眼球紅腫(可以使用桑皮湯治療);心火上炎,就會導致眼睛紅腫,脈搏加快(可以使用導赤散、清火止痛湯治療);脾胃不足,就會導致內障耳鳴,多年視力模糊,甚至看不清東西(可以使用益氣聰明湯治療);腎水不足,就會導致視力模糊,逐漸形成內障(可以使用熟地黃丸治療);肝血不足,就會導致眼睛昏花,看東西有黑影,久視無力,眼屎多(可以使用養肝丸治療)。還有,肝火旺盛會導致眼睛紅腫澀痛(可以使用龍薈丸、四物龍膽湯治療);肝經有熱邪向上湧,就會導致眼睛突然紅腫疼痛(可以使用湯泡散治療);肝經積熱,肺受風邪,就會導致眼睛出現障礙,視力模糊(可以使用還睛丸治療)。
這些症狀,雖然有些會出現在所屬經脈的部位,但總不能完全拘泥於此。至於疾病的發病部位,實際上也會出現在各經的部位,這時應該根據各經的狀況來治療。比如,白眼球變紅,是因為火邪乘肺;上下眼瞼紅腫,是因為火邪乘脾;眼睛裡有五色的花翳遮住瞳孔,是因為腎虛;眼睛被翳障遮住,是因為肝虛火旺;眼睛裡有血絲且感覺澀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