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氏尊生書》~ 卷二十一 (17)
卷二十一 (17)
1. 卷二十一
必痘因痧脹而發。治宜先透痧,或兼發痘,用五十七號兌象方一帖,稍冷服,
痘乃發,十二朝而痊)。曰痘後痧脹,痘後中氣多虛,有感必傷,
一遇暑熱及穢惡即成痧脹,往往忽然生變,人多認為惡痘所致,
竟不知痧之為害有如此也(宜二十六號豫象方,合二十八號恆象方。曰痘前痘後痧,
論凡痘前後,見有痧筋,止可辨其為痧,用藥治之,切忌針刺,非不可針也,
痘變不常,若一差池,為害不淺,故切切不可用針也。曰瘡症兼痧。瘡痛者,
心火血熱所致,故火盛而膿腫作痛。然膿瘡雖痛,必漸漸而來,非若兼痧之驟。
故凡瘡瘍兼痧,其腫痛必多可畏處。況瘡脈多洪數,兼痧脈固不同,筋色又可辨驗,
不容混也。急刺指頭及頭頂(宜五十八號困象方、五十九號萃象方)。曰痧變腫毒,
痧毒不盡,留滯肌肉腠理間,即成腫毒,急先放痧,用解毒散痧藥以除其根,
然後審毒所發,照十二經絡臟腑,分陰陽寒熱處治,輕則消,重則拓,虛則補,
實則瀉。若紅腫甚者屬陽(宜五十九號萃象方)。
白色平腫不起發者屬陰(宜六十號咸象方)。毒又有半陰半陽者(宜五十八號困象方)。
凡毒穿破後,護之(宜貼太乙膏)。若腫毒無膿,止有毒水流出,
或膿少血多須拔去毒水膿血(宜飛龍奪命丹,研碎些些,填太乙膏中,毒水盡,
但貼膏)。有毒口難收者,收之(宜摻紅玉散。一人發背,疽黑爛,脈沉微,
指頭黑色,惡熱飲,此痧變惡毒,用冷圍藥而成此疽也,令去圍藥,放痧訖,
俟痧氣絕,用六十號咸象方溫托之,外敷如前法,另有六十一號蹇象方選用)。
曰痧後調理,痧退之後,痧氣已絕,氣血虛弱者,急補之(宜六十二號謙象方、
六十三號小過方)。若屢患痧症者,待痧氣既清,調理之(宜六十四號歸妹方)。
以上三十六變痧也。列正變之名目,考正變之症狀,備正變之方治,痧焉瘦哉,
痧焉瘦哉,以是知養吾之書,實能發前人所未發,足為軒岐之央B臣也,
餘能不祖其說而述之哉。〔脈法〕王養吾曰:痧症脈多微緩細澀,有時弦數,
縱浮大亦虛而無力,疾徐不倫,或六脈俱伏,伏亦無妨。(鰲按:
又有或左或右一手伏者,有一部兩部伏者)。痧氣一退,脈即漸還。假如頭疼壯熱,
脈應洪實而反微遲者,痧也。如厥冷不語,脈應沉細,而反滑數者,痧也。
大抵痧脈與他脈有異,脈症不符,便舍症而從脈。凡診痧無過此,兩言盡矣。
且痧之毒氣,衝激於經絡血肉之分,或脈多洪數,或沉緊,或大而無倫,
或洪實有力,若症脈稍有不合,便審痧筋有無。有則俟刮放後,再診脈之來複如何,
以斷病之寒熱虛實從治。無則憑脈斷其寒熱虛實用藥。如傷寒雜病,自有本脈,
白話文:
麻疹的發生常常是因為痧脹引起的。治療上應該先疏通痧,或者同時治療麻疹。可以使用五十七號藥方,稍微放涼後服用,麻疹就會發出來,大約十二天就能痊癒。
麻疹之後的痧脹,是因為麻疹後身體氣虛,容易受到外邪侵襲。一旦遇到暑熱或污穢之氣,就會形成痧脹,而且常常突然發生變化,很多人都認為是麻疹惡化的緣故,卻不知道痧的危害竟然如此嚴重。 (可以使用二十六號藥方搭配二十八號藥方)。
關於麻疹前或麻疹後的痧,只要發現有痧筋,就可以判斷是痧。治療時用藥即可,絕對不能針刺,因為麻疹的變化無常,一旦有差錯,危害很大,所以絕對不能使用針刺。
如果同時出現瘡和痧,瘡的疼痛是因為心火旺盛、血熱所致,所以火氣大就會膿腫作痛。但膿瘡雖然痛,也是慢慢發展的,不像兼有痧的狀況來得那麼快。因此,凡是瘡瘍同時有痧,它的腫痛一定更加可怕。而且,瘡的脈象多為洪數,而痧的脈象不同,痧筋的顏色也可以辨別,不能混淆。遇到這種情況,要趕快刺破指尖和頭頂放血(可以使用五十八號藥方、五十九號藥方)。
痧毒如果沒有完全清除,殘留在肌肉之間,就會形成腫毒。要趕快先放痧,然後用解毒散痧的藥物來去除病根,再根據毒腫的位置,依照十二經絡臟腑,判斷陰陽寒熱來治療。情況輕微的腫就會消退,嚴重的就要用敷藥引導,虛弱的就要補養,實證就要洩除。如果紅腫很嚴重,屬於陽證(可以使用五十九號藥方)。如果是白色平腫,不突起的,屬於陰證(可以使用六十號藥方)。毒腫也有屬於半陰半陽的(可以使用五十八號藥方)。
凡是毒腫穿破後,要保護傷口(可以使用太乙膏)。如果腫毒沒有膿,只有毒水流出,或膿很少血很多,就要拔出毒水和膿血(可以使用飛龍奪命丹,磨成細粉,填在太乙膏中,等毒水排盡,再貼上藥膏)。如果有毒瘡口難以收口的,要幫助它收口(可以使用紅玉散)。
曾經有一個人背部長了瘡,瘡面腐爛發黑,脈搏微弱,手指發黑,討厭熱氣,想要喝冷飲,這屬於痧變成了惡毒的狀況,是因為用了寒涼的藥物圍敷而導致的。應該要停止使用圍敷藥物,放痧後,等痧氣消退,用六十號藥方溫和地托住病處,外敷藥物的方法如同之前,另外還有六十一號藥方可以選擇使用。
痧病痊癒後的調理,痧退之後,痧氣消散,如果身體氣血虛弱,就要趕快補養(可以使用六十二號藥方、六十三號藥方)。如果經常罹患痧症,要在痧氣完全清除後,再進行調理(可以使用六十四號藥方)。
以上是三十六種痧的變化。列出痧的各種變化名稱,考察各種變化的症狀,準備各種變化的治療方法。痧這種疾病,也就沒有什麼可怕的了。從這裡可知我的書,確實能闡發前人沒有說過的觀點,足以成為醫學典籍的幫手。我怎麼能不遵循前人的說法並加以闡述呢?
關於脈法,王養吾說:痧症的脈象多為微弱、遲緩、細小而澀,有時會出現弦數,即使脈象浮大也虛而無力,快慢不一致,或者六脈都沉伏,沉伏也沒關係。 (附註:有時也會出現左手或右手單手沉伏,或是一部分脈象沉伏)。痧氣消退後,脈象就會慢慢恢復正常。例如,頭痛發熱,脈象應該洪大而有力,反而微弱遲緩,就是痧症。如果出現四肢厥冷、不能說話,脈象應該沉細,反而滑數,也是痧症。總之,痧的脈象與其他疾病的脈象不同,如果脈象與症狀不符,就要捨棄症狀而以脈象為準。診斷痧症的要點就在這裡,兩句話就說完了。
而且,痧的毒氣衝擊於經絡和血肉之間,脈象有時洪數,有時沉緊,有時大而無規律,有時洪實有力。如果症狀和脈象稍微不一致,就要檢查是否有痧筋。如果有,就等刮痧放血後,再診斷脈象的變化,以此判斷疾病的寒熱虛實,來決定治療方法。如果沒有痧筋,就根據脈象判斷寒熱虛實,用藥治療。如同傷寒雜病,自有其固有的脈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