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金鰲

《沈氏尊生書》~ 卷二十一 (14)

回本書目錄

卷二十一 (14)

1. 卷二十一

病痊。一婦喘急脹悶,刺乳下二針,出紫黑血,用二十八號恆象方,二帖愈。

一人喘急,發熱身重,腹中絞痛,刮放不效,用四號否象方、十四號豐象方加大黃,

服之愈)。曰半身不遂痧。心主血,痧毒中血分,故易攻心,此痧症所以發昏也。

若慢痧衝激遲緩,留滯經絡,或左或右,半身疼痛,或麻痹不仁,遂成半身不遂,

總因痧毒為害也。見有青筋,急宜刺破,乃用藥散毒活血消瘀,

始得愈(宜四十六號渙象方)。曰臌脹兼痧,先臌脹,忽痧氣乘之,臌脹益甚,

在臌不可先醫,在痧自宜早治。一人腹脹如鼓,臍突筋青,心口將平,知為血鼓症,

其指頭黑色,兼痧無疑,刺二十餘針,腿臂出血,略松,遂服藥(宜十九號大畜方,

臍下青筋漸退,後用鼓脹藥導去惡水,日服治鼓香櫞丸,二月餘鼓症平,

永不複發)。曰痧變臌脹,痧者,毒也,慢痧之毒,遷延時日,留滯肌膚腸胃中,

若不早治,即成真鼓。(一人氣急作脹,胸腹飽悶,臍下青筋突然起,心口將平,

此慢痧成鼓也,出毒血二十餘針,筋淡腹松,用十號節象方)。曰老病兼痧,

先患痰火咳嗽,忽喘急痰涎,喉聲如鋸,或頭汗如油,喘而不休,心胸煩悶,

莫可名狀,雖是痰火危困,然有兼感時氣,或觸穢驟然勢盛者,必宜察脈按症,

先清痧,次治痰,漸補氣血斯可耳。(一婦素痰火,或痰壅喘急,六脈雀啄,

此兼痧症,尚有救,刺出惡血,用散痧消毒豁痰順氣藥,並用四十五號蒙象方,

漸安,後惟大補氣血愈)。曰弱症兼痧,先患癆弱,或吐血,或乾嗽,

兩顴唇口鮮紅,或骨蒸熱,一感時氣或觸穢,必兼痧症,或痰喘,或咽喉如哽,

或心腹脹悶,煩躁發熱,較之平時不足,益加沉重,此宜先治痧,令痧毒退盡,

方治本症。(宜十號節象方,清茶下)。曰內傷兼痧,人有內傷,詎無外感,

外感不獨風寒,即暑熱時疫傳染,穢惡觸犯,一受之,亦如外感。然內傷,本病也。

外感,標病也。內傷兼痧,宜先治痧,次治本病。(一老婦奪產爭毆,發熱,

咳嗽吐痰,胸中脹悶,知是內傷兼痧,刺痧筋二十餘針,與十號節象方,少松,

又用四十七號訟象方治其內傷,下黑糞瘀血,諸症除後,用六十二號謙象方,

並前虛症亦除)。曰痧變癆瘵,痧症有忌飲熱湯者,有反喜熱湯者,惟喜飲熱,

痧益難辨,慢痧所以漸成癆瘵也。原夫痧毒之始,入於氣分,令人喘嗽吐痰,

發熱聲啞。說B火毒傷肺,肺為嬌臟,若不知治,變為百日緊癆、輕亦數年難愈,

卒至危亡。入於血分,重者凶變在即,輕者歲月挨延。若乃毒瘀胃口,

必須去毒而愈。毒瘀肝經,損壞內潰,吐血數發,勢極兇危,毒瘀心包絡,

更加兇險,不待時日。毒瘀腎經,腰脊疼痛,嗽痰咯血,日甚難痊。凡痧毒遺患,

白話文:

病癒案例:

一位婦人呼吸急促、胸悶腹脹,在乳房下刺兩針,放出紫黑色血,服用二十八號恆象方兩帖後痊癒。

另一人呼吸急促,發燒、身體沉重、腹部絞痛,刮痧效果不佳,服用四號否象方、十四號豐象方加大黃後痊癒。

論述:半身不遂痧

這種病是因痧毒侵入血液所致,容易影響心臟,導致昏迷。如果是慢性痧毒,毒素流動緩慢,停留在經絡,可能導致半身疼痛、麻木,最終形成半身不遂,都是痧毒作祟。若發現青筋,應立即刺破,再用藥散毒、活血化瘀,才能痊癒(宜用四十六號渙象方)。

論述:臌脹兼痧

這種情況是先有腹脹,再被痧氣侵襲,導致腹脹更加嚴重。腹脹問題不可先治療,但痧氣必須及早處理。曾有一人腹脹如鼓,肚臍突出、青筋浮現,心口位置幾乎平坦,判斷為血鼓症。手指發黑,明顯兼有痧氣。刺了二十多針,腿部和手臂出血後略微緩解,隨後服用藥物(宜用十九號大畜方),肚臍下的青筋逐漸消退。之後再用治療腹脹的藥物排出惡水,每日服用治鼓香櫞丸,兩個多月後腹脹痊癒,不再復發。

論述:痧變臌脹

痧本身就是毒素,慢性痧毒若遷延不治,毒素會停留在皮膚、腸胃中,若不盡早治療,就會變成真的腹脹(臌脹)。曾有一人氣喘腹脹,胸腹飽悶,肚臍下突然出現青筋,心口幾乎平坦,這是慢性痧毒轉變成腹脹的表現。刺出毒血二十多針,青筋消退,腹部鬆弛,隨後服用十號節象方。

論述:老病兼痧

如果患者原本有痰火咳嗽,突然出現呼吸急促、痰多、喉嚨像鋸子一樣作響,或者頭部出汗像油一樣,喘息不止,胸悶煩躁,這種情況雖然屬於痰火危重症狀,但也有可能是兼感時氣,或者接觸到穢物導致病情突然加重。此時必須仔細診斷,先清痧,再治痰,最後補氣血。曾有一位婦人,原本有痰火,痰多喘息,脈象微弱,這也是兼有痧氣的症狀,尚有救治希望。刺出惡血,服用散痧解毒、化痰順氣的藥物,並用四十五號蒙象方,病情逐漸穩定,之後再大補氣血而痊癒。

論述:弱症兼痧

如果患者原本就虛弱,患有癆病、吐血、乾咳,兩頰和嘴唇鮮紅,或者有骨蒸發熱,一旦感受時氣或接觸穢物,就容易兼發痧症,可能出現痰喘、咽喉梗阻、心腹脹悶、煩躁發熱等症狀,病情會比平時更為嚴重。這種情況應該先治療痧症,待痧毒退盡後,再治療原本的疾病(宜用十號節象方,用清茶送服)。

論述:內傷兼痧

人有內傷,也可能感受外邪。外感不僅限於風寒,也包括暑熱、時疫傳染、穢物侵犯等。內傷是原本的疾病,外感是後發的病症。若有內傷又兼有痧症,應先治療痧症,再治療內傷。曾有一位老婦人因爭奪財產爭吵打鬥,發燒、咳嗽、吐痰、胸悶腹脹,這是內傷兼痧的表現。刺破痧筋二十多針,服用十號節象方後略微緩解,又用四十七號訟象方治療內傷,排出黑糞瘀血,各種症狀消失後,再用六十二號謙象方,原本的虛弱症狀也得到消除。

論述:痧變癆瘵

痧症有的忌飲熱湯,有的反而喜歡熱湯,特別是喜歡喝熱湯的情況下,痧症更難辨別,慢性痧毒因此逐漸轉變成癆瘵。痧毒最初侵入氣分,會導致喘咳、吐痰、發熱、聲音沙啞,這說明是火毒傷肺,肺是嬌弱的器官,若不治療,會變成百日緊癆,輕則數年難癒,最終危及生命。痧毒若侵入血分,嚴重者會立即出現危險,輕者會拖延數年。若毒素瘀積在胃部,必須去除毒素才能痊癒。若毒素瘀積在肝經,會損傷內臟導致吐血,情況非常危險。毒素瘀積在心包絡更為兇險,很快就會出現危情。毒素瘀積在腎經,會導致腰背疼痛、咳嗽咯血,難以痊癒。總之,所有痧毒的遺留問題都需謹慎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