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氏尊生書》~ 卷二十一 (11)
卷二十一 (11)
1. 卷二十一
痧退乃治傷寒。若誤食溫熱湯酒生薑,立見兇危。(一人傷寒發痧,昏沈,
臥不能轉。說B痧氣衝心,故昏迷。痧毒入血分經絡,故不能轉側。先放痧,
用三十七號無妄方,痧退,治傷寒而痊。一女太陽傷寒,治之四日,面赤身熱,
心胸煩悶,六脈洪大無倫,此兼痧症也。刺青筋一針,流紫黑血。餘有細筋隱隱,
痧氣壅阻之故,用三十四號小畜方二帖稍松,次日筋大見,刺九針,
服二十三號中孚方少安。又早飲食,複發熱面赤,又刺兩足青筋,
用小畜方二帖稍痊。偶飲溫茶,立刻狂言,此痧未盡散,故又發耳,飲冷井水二碗,
更服小畜方數帖,痧乃清,但病久身虛,服參芪始愈)。曰痧症類傷寒,
傷寒集中僅有四症類傷寒,至於痧症類傷寒,比四症尤兇暴,而方書不載,
故醫者不識。夫傷寒頭痛,惡寒發熱,是太陽經症,寒從肌表而入,故宜發散。
若痧症頭痛,是痧毒上攻頭面三陽,不因外感,其惡寒發熱,雖在肌表,
是時行之氣所感,由呼吸而入,搏擊於肌表之中。作為毒熱,內熱則外寒,
故亦惡寒。治宜先刺巔頂,放痧以泄其毒,用藥惟以透竅解毒順氣為上。
若誤用麻黃、羌活,發表太甚,反助痧毒火邪,勢必惡毒攻衝,作腫作脹,
立時兇危。故痧與傷寒症雖同,而治各異。要知痧症宜清涼,則痧毒可由解。
傷寒宜辛散,則寒氣可外舒。固不可以治痧症者治傷寒,
更不可以治傷寒者治痧症也,急刺腿灣指臂及頂心(宜十號節象方、
三十八號噬嗑方、三十九號頤象方、四號否象方)。曰傷風咳嗽痧,痧從時氣所感,
因而咳嗽,肺經受傷,不可同傷風治。說B傷風以疏風為主,痧則當以刮放為先。
用藥以清喉順氣,涼肺散痧為上(宜四十號蠱象方加前胡、山豆根)。曰咳嗽嘔噦痧,
痧毒之氣,上凌肺金,故氣逆,發嗆而咳嗽,痰涎上湧,或嘔噦惡心,或面目浮腫,
或心胸煩悶,此熱毒入於氣分,痧筋往往不現,當刮之。間有入血分者,
必待痧筋方刺之,急宜清理其痧毒。若從傷風治,誤矣(宜十號節象方加童便,
微冷服,又二十號損象方或一號乾象方加貝母、薄荷、童便)。曰霍亂痧,
痛而不吐瀉者,名乾霍亂,毒入血分也,宜放痧。新食宜吐,久食宜消,
食積下結宜攻。痛而吐瀉者,毒入氣分也,宜刮痧,有痧筋則放,宜調其陰陽之氣,
須知腸胃食積,宜驅不宜止,止則益痛。若吐瀉而後痛者,此因瀉糞穢氣所觸,
宜用藿香正氣散,須防食積血滯,或消或攻,或活血,山藥、茯苓不可亂施,
燥濕之品,溫暖之藥,俱在所禁。乾霍亂盤腸大痛,先放痧,
後即服藥(宜十號節象方與潤下丸妙)。若上腹大痛,吐瀉數十次痛更甚,
宿食雖吐瀉盡,乃毒入血分,血瘀作痛也(宜二十號損象方、三十三號中孚方)。
白話文:
[卷二十一]
痧症退了才能治療傷寒。如果誤食溫熱的湯、酒或生薑,立刻就會有生命危險。(有個人得了傷寒,發痧,昏迷不醒,躺著不能翻身。據說是因為痧氣衝心,所以昏迷。痧毒進入血液和經絡,所以不能翻身。先放痧,用三十七號無妄方,痧退了,接著治療傷寒就好了。有個女子得了太陽傷寒,治療了四天,臉色發紅,身體發熱,心胸煩悶,六脈洪大異常,這是兼有痧症。刺破青筋一針,流出紫黑色的血。還有細小的筋隱隱可見,這是痧氣阻塞的緣故,用三十四號小畜方兩帖稍有緩解,第二天筋脈明顯,刺了九針,服用二十三號中孚方稍感安定。又因為吃了東西,再次發熱臉紅,又刺破兩腳的青筋,用小畜方兩帖稍有痊癒。偶爾喝了溫茶,立刻開始說胡話,這是因為痧氣還沒散盡,所以又發作了,喝了兩碗冷井水,再服用小畜方數帖,痧才清除,但因為病了很久身體虛弱,服用人參、黃耆才痊癒)。痧症類似傷寒,傷寒中只有四種症狀類似痧症,至於痧症類似傷寒,比那四種症狀更加兇猛,但是醫書沒有記載,所以醫生不認識。傷寒的頭痛、怕冷發熱,是太陽經的症狀,寒邪從肌膚表面進入,所以應該用發散的方法。如果痧症頭痛,是痧毒向上攻擊頭面三陽經,不是因為外感,雖然也怕冷發熱,表現在肌膚表面,這是因為感受了時行的不正之氣,從呼吸道進入,在肌膚表面搏擊,形成毒熱,體內熱所以體表怕冷,所以也怕冷。治療應該先刺頭頂,放痧來洩毒,用藥以疏通竅道,解毒順氣為主。如果誤用麻黃、羌活,發散太過,反而助長痧毒火邪,必定會讓毒邪攻衝,引起腫脹,立刻就會有生命危險。所以痧症和傷寒症雖然症狀相似,但是治療方法各不相同。要知道痧症應該用清涼的藥,才能解掉痧毒。傷寒應該用辛散的藥,才能使寒氣從體表散去。所以不能用治療痧症的方法治療傷寒,更不能用治療傷寒的方法治療痧症,要趕快刺腿彎、手指、手臂和頭頂(應該用十號節象方、三十八號噬嗑方、三十九號頤象方、四號否象方)。傷風咳嗽痧,痧是因為感受時氣不正之氣,所以引起咳嗽,肺經受傷,不能當作一般的傷風治療。傷風主要以疏散風邪為主,痧則應該先刮痧放痧。用藥以清咽喉,順氣,涼肺散痧為主(應該用四十號蠱象方加前胡、山豆根)。咳嗽嘔吐痧,痧毒之氣向上侵犯肺金,所以氣逆,引起嗆咳,痰涎上湧,或者嘔吐噁心,或者面目浮腫,或者心胸煩悶,這是熱毒進入氣分,痧筋往往不出現,應該刮痧。如果痧毒進入血分,一定要等痧筋出現才能刺血,要趕快清理痧毒。如果當作傷風來治療,就錯了(應該用十號節象方加童便,稍微冷的時候服用,又可以用二十號損象方或一號乾象方加貝母、薄荷、童便)。霍亂痧,痛而不吐瀉的,叫做乾霍亂,是毒進入血分,應該放痧。新吃的食物引起霍亂應該催吐,吃久了的食物應該幫助消化,食物積聚在下部應該攻下。痛而且又吐又瀉的,是毒進入氣分,應該刮痧,有痧筋就放血,應該調和陰陽之氣,要知道腸胃積食,應該驅除,不應該止瀉,止瀉反而會更痛。如果吐瀉之後才痛的,這是因為瀉糞的穢氣所觸犯,應該用藿香正氣散,要預防食積血瘀,或者消食,或者攻下,或者活血,山藥、茯苓不可以亂用,燥濕的藥,溫熱的藥,都在禁忌之列。乾霍亂腹部劇痛,應該先放痧,然後再服藥(應該用十號節象方和潤下丸搭配)。如果是上腹劇痛,吐瀉數十次,疼痛更加厲害,雖然宿食吐瀉乾淨,但是毒已經進入血分,血瘀作痛(應該用二十號損象方、三十三號中孚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