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氏尊生書》~ 卷二十一 (10)
卷二十一 (10)
1. 卷二十一
乘吐而出,或蛔結腹痛,不大便,或入大腸由大便而出,與傷寒吐蛔、
伏陰在內者不同,法當清其痧脹為主,先用刮放,後服藥(宜二十六號豫象方、
十五號明夷方、三十一號大過方)。曰銅痧,渾身上下,頭面眼珠,盡如薑黃色,
直視,四肢僵直,六脈似有似無,一時又如沸羹,大小便閉,淹淹欲死,
急投滌痧丸,刺指臂委中俱令出黑血(宜三十二號隨象方良)。曰鐵痧,
頭面手足十指如鍋煤色,不治,以周身血凝聚也,急深刺委中,令多出黑血,
用火酒擦身法。曰痧塊,痧毒留於氣分,成氣痞塊;留於血分,戚血塊痛;
壅於食積,成食積塊痛。說B因刮放稍愈,痧毒未盡,不用藥消之故。治法,
在氣分者,用沉香砂仁之類;在血分者,用桃仁紅花之類;由食積者,
用檳榔菔子之類。或氣血俱有餘毒者,兼治之。更兼食積,並治之。
又有痧症不忌食物,痧毒裹食,結成痧塊,兩脅下痛,其痧塊變症多端,故難治。
且治痧唯在初發,若不知,或飲溫熱,毒血凝結,即慢痧,不至殺人,亦成脅痛,
瘀之日久,勢必難散(宜二十九號升象方,三十三號巽象方與九號坎象方加貝母、
白芥子,七號晉象方,三十四號小畜方)。曰身重痧,痧症初發,勢雖兇暴,
未必身重,若飲熱湯熱酒,痧毒即阻塞經絡血肉之間,偏身重痛,不能轉側,
或嘔吐腹脹,脈伏,放痧之後,治先消瘀解毒(宜三十五號家人方,如痧氣漸減,
再放痧,用三十六號益象方)。曰心煩嗜睡痧,痧氣衝於心胸,故心煩,或嗜睡,
此等俱慢痧。若誤以心煩嗜睡治之,必日甚。倘吃溫熱,必日兇,至不起,
治法刺血為主,可不藥而痊。曰偏身青筋痧,痧發,面色如靛,滿身青筋脹起,
粗如箸,痛自小腹起,攻上胸脅,困倦不堪,切不可誤認作虛,急刺曲池、
委中出黑血(宜滌痧丸以火酒下)。曰遍身腫脹痧,痧者,暑熱時疫惡癘之氣,
攻於裡,則為痰喘,為瘀血,昏迷不省。若元氣實,內不受邪,
即散其毒於肌膚血肉之表,為腫為脹。若誤吃熱湯酒,便成大害,此痧之暗者,
宜從脈異處辨。(一女手足俱腫,將及於腹,六脈弦細沉遲,此為慢痧變症,
因不肯放血,數日愈腫,強之放二十餘針,黑毒血出,用十號節象方,
並散痧解毒消瘀順氣藥十餘帖安。一女久生瘡,腹腫如鼓,手足腫,左脈微數,
右脈歇止,夫瘡毒脈必洪數,今脈症不合,此慢痧為患也,刺腿灣青筋五針,
又刺指頭十餘針,用十號節象方並三十六號益象方,連進五服乃痊)。
以上三十六正痧也。試更即三十六變痧述之。曰傷寒兼痧,凡傷寒頭痛寒熱諸症,
或當暑天,或觸穢氣,或感疫癘,忽犯痧脹,是惟認脈看筋辨之,必先治痧,
白話文:
痧氣(指類似中暑的病症)會從嘔吐而出,或是蛔蟲結成腹痛,導致無法排便,或是進入大腸後隨糞便排出。這和傷寒引發的吐蛔,以及潛伏在體內的陰寒不同。治療方法應以清除痧氣導致的脹痛為主,先用刮痧放血,再服用藥物(可選用二十六號豫象方、十五號明夷方、三十一號大過方)。
有一種痧氣稱為「銅痧」,全身皮膚、頭部、臉部、眼珠都呈現薑黃色,眼睛直視,四肢僵硬,脈搏時有時無,時而又如沸騰的羹湯一般,大小便不通,奄奄一息,非常危險。應立即服用滌痧丸,並刺破手指、手臂、委中穴,使其流出黑血(可選用三十二號隨象方)。
另一種痧氣稱為「鐵痧」,頭部、臉部、手腳十指呈現像鍋底煤炭的顏色,這種情況很難治癒,是因為全身血液凝結。應立即深刺委中穴,使其流出大量黑血,並用藥酒擦拭全身。
還有一種情況稱為「痧塊」,是指痧毒滯留在體內,在氣分形成氣痞硬塊,在血分形成血塊疼痛,在腸胃積滯形成食積硬塊疼痛。有人說,刮痧放血後情況稍微好轉,是因為痧毒沒有完全清除,而且沒有用藥物來消散它們。治療方法是,若痧毒在氣分,就用沉香、砂仁等藥材;若在血分,就用桃仁、紅花等藥材;若是因食積引起,就用檳榔、萊菔子等藥材。如果氣血都有殘餘毒素,就一起治療。如果還兼有食積,也一起治療。
還有一種痧症,患者不忌諱食物,痧毒裹住食物,結成痧塊,導致兩側脅肋疼痛,這種痧塊的變化很多,因此難以治療。治療痧症應在初期,如果不知道,或者喝了溫熱的飲品,毒血凝結,就會變成慢痧,雖然不至於致命,也會造成脅肋疼痛,瘀血積久了,勢必難以消散(可選用二十九號升象方、三十三號巽象方、九號坎象方,並加貝母、白芥子,以及七號晉象方、三十四號小畜方)。
還有一種稱為「身重痧」,痧症剛發作時,雖然症狀兇猛,未必會感到身體沉重。如果喝了熱湯熱酒,痧毒就會阻塞在經絡和肌肉之間,導致全身沉重疼痛,無法翻身,或者出現嘔吐腹脹,脈搏沉伏等症狀。放血之後,治療應先消散瘀血,化解毒素(可選用三十五號家人方,如果痧氣逐漸消退,再放血,並用三十六號益象方)。
還有一種稱為「心煩嗜睡痧」,痧氣衝擊心胸,所以會心煩或嗜睡,這些都屬於慢痧。如果誤用治療心煩嗜睡的方法,病情必定加重。如果又吃了溫熱的東西,病情必定會變得更加兇險,甚至無法治癒。治療方法應以刺血為主,可以不用藥物就能痊癒。
還有一種稱為「偏身青筋痧」,痧發作時,面色像靛青,全身青筋浮起,粗如筷子,疼痛從小腹開始,向上侵襲胸脅,感到疲倦不堪。切不可誤認為是虛弱,應立即刺破曲池穴、委中穴,使其流出黑血(可用滌痧丸配合藥酒服用)。
還有一種稱為「遍身腫脹痧」,痧是暑熱時疫等惡劣之氣侵入體內造成的。如果侵入體內,會導致痰喘、瘀血,昏迷不醒。如果元氣充足,體內不受邪氣侵犯,就會將毒素散發到肌膚血肉的表面,導致腫脹。如果誤喝熱湯熱酒,就會造成大害,這種痧屬於不明顯的類型,應從脈象的異常之處來辨別。(有一個女子手腳都腫脹,快要波及到腹部,六脈弦細沉遲,這是慢痧引起的病變。因為不肯放血,腫脹了幾天,強迫放了二十多針,流出黑色的毒血,服用十號節象方,並配合散痧解毒消瘀順氣的藥物十幾帖才康復。還有一個女子,長期長瘡,肚子腫得像鼓一樣,手腳腫脹,左脈微數,右脈歇止。瘡毒的脈象應該是洪數的,現在脈象與病情不符,這也是慢痧引起的疾病。刺破腿彎的青筋五針,又刺破手指十多針,服用十號節象方和三十六號益象方,連續服用五帖才痊癒)。
以上是三十六種正痧,下面再說說三十六種變痧。
還有一種情況稱為「傷寒兼痧」,凡是傷寒引起的頭痛、發冷發熱等症狀,如果正值暑天、接觸污穢之氣,或感染疫病,突然發生痧脹,這就要通過診脈、看青筋來辨別,必須先治療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