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氏尊生書》~ 卷二十一 (5)
卷二十一 (5)
1. 卷二十一
為食物積滯所阻,與痧毒凝結於中,即放之不盡,刮之不出者,食物積滯為之害也,
當先消食積而再刮放。或有痧毒痧滯,熱極血凝,瘀血不流,阻於胸腹,
刮放不盡者,當先散瘀血而後刮放。又有痧毒方發,兼遇惱怒,氣逆傷肝作脹,
故痧氣益盛,而刮放俱難盡,又當先用破氣藥而再刮放。如此,痧毒皆可漸消矣。
然而痧筋不同,有現者,有微現者,有乍隱乍現者,有伏而不現者。其現者,
毒入於血分為多。乍隱乍現者,毒入於氣分為多。伏而不現者,毒結於血分為多。
微現者,毒阻於氣分為多。現者人知放刺,微現者乃毒阻於腸胃,痧筋不能自顯,
雖刺無血,即微有血,點滴不流,治療之法,但宜通其腸胃,痧筋自現,
從而刺之可也。乍隱乍現者,又必待現而放之矣。至伏而不現者,雖欲放而無可放,
必從脈不合症辨之。孰為所發之病在緩,孰為所見症候甚急,即症與脈相合,
又必細辨其何痧治法:結於血者散其瘀,結於食者消其食,結於痰積者消其痰積,
迨結散之後,痧筋必然複現,然後刺放,病其可得而理也。治痧之手法,
寧有可不講求之者乎。如果善用手法,使痧毒得泄於外,則必再求用藥之法,
以擴清其內。而治痧之藥,大約以尅削為主,不可用補益。說B以痧者,
天地間癘氣也。入氣分,則毒中於氣,而作腫作脹。入血分,則毒中於血,
而為畜為瘀。凡遇食積痰火,氣血因之阻滯,結聚不散,此所以可畏也。
故壯實者有痧症,忽飲熱酒熱湯而變者固然。即虛弱者有痧症,
忽飲熱酒熱湯而變者,亦無不然。至如人有雜症,兼犯痧脹,是為雜病變端,
亦畏熱湯熱酒,人不知覺,遂遭其禍,則痧症之發,又何論人虛實乎?
夫惟實者犯之,固當以有餘治。虛者犯之,亦即以有餘治。說B其有餘者,
非有餘於本原,乃有餘於痧毒也,故藥雖尅削,病自當之,中病即已,
於本原依然無恙。可見治痧之藥,絕無補法,痧之有實無虛也明甚。
然則有手法以泄毒於外,有藥劑以清毒於內,痧不既治矣乎,乃竟有放血不出,
用藥不效者,寧遂無法以治之?說B痧筋隱隱,放之而血不流,即昏迷不醒,
勢在危急,若審其無食積血痰阻滯於中,急用陰陽水,或泥漿水,或晚蠶沙水,
或白沙糖梅水,或細辛水,擇一種用之,俟其稍醒,然後扶起再行別法療治。
有因血瘀放之不出者,用桃仁、紅花、童便之類。有因飯後便犯痧症,多用鹽湯,
或礬湯冷飲,以吐去新食。食久痧脹,用菔子、山楂、麥芽消之。有積痧阻,
用大黃、檳榔驅之(宜七號晉象方)。或痰血凝結,昏迷欲死,不省人事,
用菜油二兩、麝香一錢調下立醒。如是先去食積血痰之阻滯者,則痧筋自然複現,
白話文:
如果因為食物積滯阻礙,或是痧毒凝結在身體中間,導致放血放不乾淨、刮痧刮不出痧來,那主要是食物積滯造成的。
這時應該先消除食物積滯,然後再進行刮痧放血。有時候痧毒或痧滯導致身體過熱、血液凝結、瘀血不流通,阻礙在胸部腹部,造成刮痧放血不乾淨,那就要先散開瘀血,然後再刮痧放血。另外,有時痧毒剛發作,又遇到惱怒情緒,導致氣逆、損傷肝臟而引起脹痛,造成痧氣更加嚴重,刮痧放血都難以徹底。這時就應該先用疏通氣的藥物,然後再進行刮痧放血。這樣處理,痧毒就能逐漸消退。
痧筋的表現各有不同,有的明顯可見,有的不明顯,有的時隱時現,有的潛伏不出現。明顯可見的,多是毒邪侵入血液。時隱時現的,多是毒邪侵入氣分。潛伏不見的,多是毒邪結聚在血分。不明顯的,多是毒邪阻礙氣分。痧筋明顯的人都知道要放血,不明顯的則是毒邪阻礙腸胃,痧筋不能自行顯現,雖然刺破也難以見血,即使有血也只有一點點,不會流出。治療方法應先疏通腸胃,痧筋自然會顯現,然後再刺破放血即可。時隱時現的痧筋,則必須等到它出現時再放血。至於潛伏不見的痧筋,即使想放血也無從下手,必須從脈象和症狀來辨別。要區分清楚哪些是導致發病的因素,屬於病情緩和的,哪些是目前看到的症狀,屬於病情危急的,如果症狀與脈象相符,還要仔細辨別是哪種痧,然後對症治療:結聚在血液的,要散開瘀血;結聚在食物的,要消除食積;結聚在痰液的,要消除痰積。等到這些結聚散開之後,痧筋自然會重新顯現,然後再刺破放血,疾病就能得到治療。治療痧症的手法,怎能不講究呢?如果善用手法,讓痧毒能夠從體表排出,之後還要再用藥物來清除體內的餘毒。治療痧症的藥物,大多以攻邪為主,不可使用補益的藥物。痧,其實就是天地間的癘氣。侵入氣分的,毒邪會傷害氣,導致腫脹;侵入血分的,毒邪會傷害血,形成積聚或瘀血。凡是遇到食物積滯、痰火等情況,氣血因此受到阻礙,結聚不散,這就是痧症可怕的地方。所以,身體強壯的人得了痧症,因飲用熱酒熱湯而病情加重,這是常有的事;即使是身體虛弱的人得了痧症,因飲用熱酒熱湯而病情加重,也是如此。如果本身就有其他疾病,又同時犯了痧脹,這屬於雜病引起的病變,也害怕熱湯熱酒。人們往往不注意,就因此遭殃。所以,痧症的發生,跟人的體質虛實沒有太大關係。
總之,體質強壯的人得了痧症,當然要用攻邪的藥物來治療;體質虛弱的人得了痧症,也要用攻邪的藥物來治療。所謂的“有餘”,並不是身體本身有餘,而是痧毒有餘,所以藥物即使攻邪,只要對症下藥,病就會痊癒,身體的元氣仍然沒有受損。可見治療痧症的藥物,絕對沒有補益的方法,痧症只有實證,沒有虛證,這點非常明確。
既然有手法可以將毒邪排出體外,又有藥物可以清除體內的毒邪,痧症不是就可以治好了嗎?但為何還會出現放血放不出、用藥沒效果的情況呢?難道就沒有辦法可以治療了嗎?如果發現痧筋不明顯,放血又流不出來,甚至導致昏迷不醒,情況危急,如果確定不是因為食物積滯、血瘀或痰阻礙,可以緊急使用陰陽水、泥漿水、晚蠶沙水、白砂糖梅水或細辛水,選擇其中一種使用,等到患者稍微清醒後,再扶起進行其他的治療。如果是因為血瘀導致放不出血,可以使用桃仁、紅花、童便等藥物。如果是因為飯後馬上犯痧症,可以多用鹽湯或礬湯冷服,以吐出新進的食物。如果是積食引起的痧脹,可以用萊菔子、山楂、麥芽等來消除食積。如果是積痧阻礙,可以用大黃、檳榔來驅除(可參考七號晉象方)。如果是因為痰血凝結,導致昏迷不醒、不省人事,可以用菜油二兩、麝香一錢調服,可以馬上清醒。如果能夠先去除食物積滯、血瘀或痰阻礙等因素,痧筋自然會重新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