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金鰲

《沈氏尊生書》~ 卷二 (9)

回本書目錄

卷二 (9)

1. 卷二

而和解之(宜犀角消毒散。)至於發熱時有汗自出者,有鼻衄血者,皆不得遽止之,

以毒能隨汗衄泄也。然衄血者少,而自汗者多,以衄必其人陽素盛,

復因熱毒薰灼而傷血分,故上溢而從鼻出,鼻為肺竅,疹又為肺病故也。然其症必重,

衄太過,亦須止之(宜茅花湯。)汗者,乃心之液。疹家之汗,則不盡出於心,

而出於肺,說肺之氣化,本下輸於臟腑,滋灌於經絡,玆為疹毒所蒸,遂越皮毛而出,

毒亦因之以泄。是汗固疹家必不可無,故發熱時或不得汗,

必表散以出之也(宜蘇葛湯、升麻葛根、蔥白湯。)雖然,汗固宜矣,

畢竟當以亡陽為戒。在無汗而以藥發之者,既得之後,切不可再汗。在自有汗者,

即不得輕用表藥,迨疹出既齊,汗獨外溢,須審其情勢而止之(宜黃連湯。

)此又於常法之外,曲防其變者也。大抵強壯人汗或多出,猶不妨,

虛弱人則急宜斟酌耳。 夫疹之根由既悉,則疹之變故宜參。疹之情狀既明,

其疹之治法宜備。大約發熱之時,審知必是出疹,急與疏散透肌,固己,

但必明乎歲氣所屬,辨乎時令所宜,而後用之以配君臣佐使。說所謂歲氣所屬者,

人中黃屬土(甲己年為君,)黃岑屬金(乙庚年為君,)黃柏屬水(丙辛年為君,

)黃連屬火(戊癸年為君,)梔子黃屬木(丁壬年為君,)既以其年所屬為君,

即以餘年所屬為臣,而荊防蘇翹苦參牛蒡山豆根,皆其佐也使也。所謂時令攸宜者,

如溫暖時必用辛涼(宜防風解毒湯,)暄熱時必用辛寒(宜黃連解毒湯,

)大寒時必用辛溫(宜桂枝解毒湯,)時寒時暖必用辛平(宜升麻解毒湯,

)不得妄施汗下,此即師韓飛霞修造五瘟丹之意。出齊之後,風邪之宣散,

已十去八九,熱毒之末泄者正多,急與清金降火(清金,知母、石膏、麥冬、牛蒡、

花粉之屬;降火,岑、連、山梔、連翹、元參、大青之屬)而毒自解矣,

此即遵胥門施氏療治之法。收沒之後,則以滋陰養血為主,而兼帶清涼。昔人云:

麻疹出六腑,先動陽分,而後歸於陰經,故當發熱,必火在榮分煎熬,以至血多虛耗,

又必內多實熱,故須用養陰退陽之劑(宜四物加黃連、防風、連翹。

)凡一切燥熱升陽動氣者,皆在禁例(如參、朮、半夏等。)此即採支氏錄本之遺,

斯為三大綱領,治疹之總要也,誠能按法治之,寧慮其有變端乎,而亦有不能免者。

在透發前,或皮膚乾,毛孔閉,淹延難出,是毒邪怫鬱於內也(宜麻黃散。

)或依歲氣時令,用表散解毒藥,仍不能出,應再服前藥,更用外治法(宜胡荽酒之類。

)如此三四次,仍不出,反見腹脹疼痛,上氣喘急,昏眩悶亂,煩躁不安,此必死,

可勿藥。或發熱時多渴(宜人參白虎湯、綠豆燈心炒糯米湯等,)過於飲水,

白話文:

如果用和解的方式來處理,應該使用犀角消毒散。至於發熱時有汗自己流出來,或是流鼻血的情況,都不能立刻阻止,因為毒素可以隨著汗和鼻血排出。但是,流鼻血的情況比較少,自己出汗的情況比較多,因為會流鼻血的人通常是體質陽氣旺盛,又因為熱毒侵襲而傷到血分,所以血才會從鼻子往上溢出。鼻子是肺的通道,而麻疹又是肺部的疾病,所以才會這樣。不過,這種情況通常比較嚴重,如果鼻血流太多,也需要止血(可以使用茅花湯)。

汗是心臟的液體。但是,麻疹患者的汗不完全是從心臟來的,而是從肺部來的。肺的氣化功能本來是向下輸送到臟腑,滋養經絡的,現在因為被麻疹的毒素蒸騰,所以才從皮膚毛孔排出,毒素也因此得以發散。因此,汗對於麻疹患者來說是必不可少的,所以發熱時如果沒有汗,一定要用發散的藥物幫助出汗(可以使用蘇葛湯、升麻葛根湯、蔥白湯)。雖然出汗是需要的,但是一定要小心不要因為出汗過多而導致陽氣虛脫。如果是沒有汗而用藥幫助出汗的,出汗後就絕對不能再用藥幫助出汗。如果是自己出汗的,就不能輕易使用發散的藥物,等到麻疹完全發出來,汗水卻不斷往外流,就要仔細觀察情況來止汗(可以使用黃連湯)。這是除了常規方法之外,特別要注意的變化。一般來說,身體強壯的人出汗多一些沒有關係,但是身體虛弱的人就要特別小心。

了解麻疹的根源之後,就要留意麻疹的變化。了解麻疹的症狀之後,就要準備好治療的方法。大約在發熱的時候,如果確定是麻疹要出來,就要趕快用藥疏散毒素,使它從皮膚透出來,這是應該做的。但是,一定要了解當年所屬的五行之氣,辨別當時的季節適合用什麼藥,然後再搭配君臣佐使的藥物來使用。所謂的當年所屬五行之氣,指的是:人中黃屬土(甲己年是君藥),黃芩屬金(乙庚年是君藥),黃柏屬水(丙辛年是君藥),黃連屬火(戊癸年是君藥),梔子黃屬木(丁壬年是君藥)。以當年的五行所屬為君藥,其他年份所屬為臣藥,荊芥、防風、蘇葉、連翹、苦參、牛蒡子、山豆根這些藥都是佐藥和使藥。所謂的季節適合用藥,指的是:天氣溫暖時要用辛涼的藥(可以使用防風解毒湯),天氣炎熱時要用辛寒的藥(可以使用黃連解毒湯),天氣寒冷時要用辛溫的藥(可以使用桂枝解毒湯),天氣時冷時熱時要用辛平的藥(可以使用升麻解毒湯)。不要亂用發汗或瀉下的藥物,這就是韓飛霞修造五瘟丹的用意。麻疹發出來之後,風邪的影響已經去了八九成,剩下的熱毒還很多,要趕快用清肺火的藥物來降火(清肺火的藥物有知母、石膏、麥冬、牛蒡子、花粉等;降火的藥物有黃芩、黃連、山梔子、連翹、玄參、大青等),毒素自然就會解掉,這就是遵從胥門施氏的治療方法。等到麻疹收斂之後,就要以滋陰養血為主,同時搭配清涼的藥物。古人說:麻疹是從六腑發出來的,先動陽分,然後歸於陰經。所以在發熱時,一定是火在血分煎熬,導致血虛耗損,而且體內一定有實熱,所以要用滋陰退陽的藥物(可以使用四物湯加上黃連、防風、連翹)。凡是一切燥熱、升陽、動氣的藥物,都要禁止使用(例如人參、白朮、半夏等)。這就是採納支氏記錄的要點,是治療麻疹的三大綱領,也是治療麻疹的總要。如果能夠按照這些方法來治療,應該就不會出現什麼變化了吧!但是,還是有無法避免的情況。

在麻疹發出來之前,如果皮膚乾燥,毛孔閉塞,遲遲無法發出來,這是毒邪鬱積在體內(可以使用麻黃散)。或者按照五行和季節選用發散解毒的藥,仍然不能發出來,應該再吃之前的藥,並且加上外治的方法(可以使用胡荽酒之類)。如果這樣做了三四次,仍然沒有發出來,反而出現腹脹疼痛、呼吸急促、頭暈眼花、心煩意亂等情況,這就必死無疑,可以不用再吃藥了。或者在發熱時,如果非常口渴(可以使用人參白虎湯、綠豆燈心炒糯米湯等),喝水過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