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金鰲

《沈氏尊生書》~ 卷二十一 (3)

回本書目錄

卷二十一 (3)

1. 卷二十一

兼用吹藥(宜二十號損象方)。痧症危急,大便不通,急宜放痧,

用藥攻之(宜潤下丸)。小便不通,亦急放痧,用藥分利之(宜四十四號未濟方)。

枚舉兩三端,可見痧與他症之異也。即或有痧與他症相兼而發者,亦當首重治痧,

兼醫他症,以痧症急而他症緩也。惟胎前產後有痧,當並重處治。說B胎前宜補,

痧症宜消,產後宜溫,痧症宜涼也,此際最當斟酌。雖然,痧症之發,

其表裡寒熱起伏,以及他症同異,固不可忽視。而痧氣侵犯,要必先及十二經,

故其發時,每隨所犯之經而有十二經現症,必明乎此,方可隨症尋經,因經設治。

而十二經脈所起,及十二引經之藥,俱不可不知,試條列焉。或腰背巔頂,

連及風府,脹痛難忍,是足太陽膀胱經痧也,其脈起於足小指外側之端,

其引經藥黃柏、藁本。或兩目紅赤如桃,唇乾鼻燥,腹中絞痛,是足陽明胃經痧也,

其脈起足次指外間,又一支入足中指外間,又一支入足大指端,其引經藥葛根、

厚朴、白芷,少用。或脅肋腫脹,痛連兩耳,是足少陽膽經痧也,其脈起足四指間,

其引經藥柴胡、青皮。或腹脹板痛,不能屈伸,四肢無力,泄瀉不已,

是足太陰脾經痧也,其脈起足大指端,其引經藥酒炒白芍。或心胸吊痛,身重難移,

作腫作脹,是足厥陰肝經痧也,其脈起足大指叢毛上,其引經藥柴胡、青皮、川芎。

或痛連腰與外腎,小腹脹硬,是中少陰腎經痧也,其脈起足小指下,其引經藥獨活、

鹽、酒。或咳嗽聲啞,氣逆發嗆,是手太陰肺經痧也,其脈起手大指端,

其引經藥蔥白、桔梗、白芷,少用。或半身疼痛,麻木不仁,左足不能屈伸,

是手太陽小腸經痧也,其脈起手小指端,循外側上行,其引經藥羌活,少用。

或半身脹痛,俯仰俱廢,右足不能屈伸,是手陽明大腸痧也,其脈起手食指端,

其引經藥白芷,少用。或病重沉沉,昏迷不省,或狂言亂語,不知人事,

是手少陰心經痧也,其脈起手小指內側出其端,其引經藥獨活、細辛。或醒或寐,

或獨語一二句,是手厥陰心包絡經痧也,又名手心主,其脈起中指端,

其引經藥柴胡、丹皮。或胸腹熱脹,揭去衣被,乾燥無極,是手少陽三焦經痧也,

其脈起手無名指端,其引經藥川芎,少用。夫既因十二經現症而知何經之痧,

即可因何經之脈所起之處以施針刺,再用藥治之,寧患痧脹之不愈。

或有謂針刺手足,無如指頂為妙者,法最簡便,參用可也。

然而治痧莫要於手法,更有不可不明者。

手法奈何,不外焠、刮、放三者而已。說B痧在肌表,有未發出者,以燈照之,

隱隱皮膚之間,且慢焠,若既發出,有細細紅點,狀如蚊迹,粒如㾦麩,疏則累累,

白話文:

可以搭配吹藥(最好用二十號的損象方)。痧症危急的時候,如果大便不通,要趕快放痧,然後用藥來攻下(最好用潤下丸)。如果小便不通,也要趕快放痧,然後用藥來利小便(最好用四十四號的未濟方)。

舉這兩三個例子,就可以看出痧症和其他疾病的不同。即使有痧症和其他疾病同時發生的情況,也要先重點治療痧症,再兼顧治療其他疾病,因為痧症比較緊急,其他疾病比較緩慢。只有在懷孕期間和產後出現痧症時,才需要同時重視治療。例如懷孕時,要先補養身體,再消除痧症;產後則要先溫補身體,再用涼藥治療痧症,這時的用藥要特別斟酌。雖然如此,痧症的發生,其寒熱表裡的變化,以及和其他疾病的相同和不同之處,都不能忽略。痧氣侵犯人體,必定會先影響十二經脈,所以發病時,常常會隨著侵犯的經脈而出現十二經的症狀。必須了解這一點,才能根據症狀找到相對應的經脈,然後根據經脈來制定治療方法。

而十二經脈的起點,以及十二經的引經藥,都必須要知道,以下列出:如果腰背、頭頂,甚至連到風府穴,出現脹痛難忍的情況,這是足太陽膀胱經的痧症,它的脈絡起於腳小指外側的末端,引經藥是黃柏、藁本。如果兩眼紅得像桃子,嘴唇乾燥,鼻子也乾燥,腹部絞痛,這是足陽明胃經的痧症,它的脈絡起於腳次趾外側,有一分支進入腳中趾外側,另一分支進入腳大趾末端,引經藥是葛根、厚朴、白芷,少量使用。如果脅肋腫脹,疼痛連到兩耳,這是足少陽膽經的痧症,它的脈絡起於腳第四趾之間,引經藥是柴胡、青皮。如果腹部脹痛,僵硬不能彎曲伸展,四肢無力,腹瀉不止,這是足太陰脾經的痧症,它的脈絡起於腳大趾末端,引經藥是酒炒白芍。如果心胸抽痛,身體沉重難以移動,出現腫脹感,這是足厥陰肝經的痧症,它的脈絡起於腳大趾的毛髮叢生處,引經藥是柴胡、青皮、川芎。如果疼痛連到腰部和外腎,小腹脹硬,這是足少陰腎經的痧症,它的脈絡起於腳小趾下方,引經藥是獨活、鹽、酒。如果咳嗽聲音嘶啞,氣往上逆,發出嗆咳,這是手太陰肺經的痧症,它的脈絡起於手大拇指末端,引經藥是蔥白、桔梗、白芷,少量使用。如果半身疼痛,麻木不仁,左腳不能彎曲伸展,這是手太陽小腸經的痧症,它的脈絡起於手小指末端,沿著外側向上走,引經藥是羌活,少量使用。如果半身脹痛,無法俯仰,右腳不能彎曲伸展,這是手陽明大腸經的痧症,它的脈絡起於手食指末端,引經藥是白芷,少量使用。如果病情嚴重,昏迷不醒,或者胡言亂語,不省人事,這是手少陰心經的痧症,它的脈絡起於手小指內側末端,引經藥是獨活、細辛。如果時而清醒,時而昏睡,或者自言自語一兩句,這是手厥陰心包絡經的痧症,又叫手心主,它的脈絡起於中指末端,引經藥是柴胡、丹皮。如果胸腹發熱脹痛,想掀開被子,皮膚乾燥無比,這是手少陽三焦經的痧症,它的脈絡起於手無名指末端,引經藥是川芎,少量使用。

了解了因為十二經脈的症狀而知道是哪個經脈的痧症之後,就可以根據經脈的起點來施針,再用藥來治療,不怕痧脹病不好。有人認為針灸手足,以指尖的效果最好,方法最簡單方便,可以參考使用。

但是,治療痧症最重要的還是手法,還有一些不能不了解的地方。

手法是什麼呢?不外乎焠(用火燙)、刮、放(放血)三種而已。痧在皮膚表面,還沒發出來時,用燈光照,會看到隱隱約約在皮膚之間,這時候先不要燙,如果已經發出來了,有細小的紅點,像蚊子叮咬的痕跡,顆粒像麥麩,稀疏的連成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