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氏尊生書》~ 卷二十 (6)
卷二十 (6)
1. 卷二十
久病後,此四者,氣血俱虛,陰陽並竭,正氣先虧,邪氣自陷者是也。且夫瘟疫,
有發於內者,亦有見於外者,玆更舉其症條列於下。一曰大頭瘟,俗呼為狸頭瘟,
又雷頭風,亦謂之時毒,頭痛腫大如斗,此天行厲也,因濕熱傷高巔之上。
其症狀發於鼻面耳項咽喉間,皆赤腫無頭,或結核有根,令人多汗氣蒸。
初則憎寒壯熱,肢體重,頭面俱痛,目不能開,上喘,咽喉不利。
甚則堵塞不能食飲,舌乾口燥,或恍惚不寧,不速治,十死八九(宜人中黃丸,
普濟消毒飲子,便硬加酒大黃一二錢,緩服,作丸噙化尤妙,沈氏頭瘟湯)。
至於潰裂膿出,必反染人,所以謂之疫癘。大約冬溫後多有此症。若額上面部,
琚B赤腫痛脈數者,屬陽明病(宜普濟消毒飲子加石膏,內實加大黃)。
若發於耳之前後,並額角旁紅腫,此少 陽也(宜普濟消毒飲子加柴胡、天花粉,
便實亦加大黃)。若發於頭腦項後,並耳後,赤熱腫痛,
此太陽也(宜荊防敗毒散去人參,加芩、連,甚則砭針刺之,沈氏頭瘟湯)。
一曰捻頭瘟,喉痹失音,項大腹脹,如蝦蟆狀,故亦名蝦蟆瘟(宜荊防敗毒敗)。
而《正傳》則謂天行一種大頭瘟,從耳前腫起名為蝦蟆瘟,從頤項腫起名為鸕鶿瘟,
此可參考。一曰瓜瓤瘟,胸高脅起,嘔血如汁是也(宜生犀飲,便結加大黃,
渴加花粉,虛加鹽水炒人參,表熱去蒼朮加桂枝、黃連,便膿血去蒼朮、倍黃土、
加黃柏,便滑以人中黃代金汁)。一曰楊梅瘟,遍身紫塊,
忽然發出霉瘡是也(宜清熱解毒湯下人中黃丸,並宜刺塊令出血)。一曰疙瘩瘟,
發塊如瘤,遍身流走,旦發夕死是也(急宜用三棱針刺入委中三分出血,
服人中黃散)。一曰絞腸瘟,腸鳴乾嘔,水泄不通,是此類絞腸痧(急宜探吐之,
服雙解散)。一曰軟腳瘟,即濕溫症,便清泄白,足腫難移是也,
不可輕下(宜蒼朮白虎湯)。總之,盛夏濕溫之症,即藏疫癘,一人受之為濕溫,
一方傳遍即為疫癘,以春夏間濕熱暑三氣交蒸故也。說B春主厥陰肝木,
秋主陽明燥金,冬主太陽寒水,各行其政,惟春分後秋分前,少陰君火、少陽相火、
太陰濕土三氣合行其事。天本熱也,益以日之暑。日本烈也,益以地之濕。
三氣交動,時分時合。其分也,風動於中,勝濕解蒸,不覺其苦。其合也,
天之熱氣下,地之濕氣上,人在氣交中無可避,故病之繁且苛者,惟夏月為最,
以無形之熱蒸動有形之濕,即無病人感之亦為患,況素有濕熱,或下元虛人,
安得不患濕熱症乎。是以其症忌發汗,汗則濕熱混一,中氣盡傷,必死。惟宜分解,
先扶中氣,使中氣徐領其表裡上下分消,故多愈也。至若疫氣則邪正混合,
白話文:
久病之後,如果出現氣血雙虛、陰陽耗竭、正氣先衰、邪氣趁虛而入的情況,就是這樣。而且瘟疫這種疾病,有從體內發病的,也有從體外顯現的,現在將它的各種症狀一一列舉如下:
第一種叫大頭瘟,俗稱狸頭瘟,又叫雷頭風,也稱為時毒。這種病會導致頭部腫大像斗一樣,屬於天行時疫,是因為濕熱侵襲頭頂所致。症狀會出現在鼻子、臉部、耳朵、脖子、咽喉之間,這些部位都會紅腫,沒有膿頭,或者結成有根的硬塊,導致患者多汗,身體散發熱氣。剛開始會怕冷、發高燒、肢體沉重、頭臉都痛、眼睛睜不開、呼吸急促、咽喉不適。嚴重時,會阻塞咽喉無法進食飲水、舌頭乾燥、口渴,或出現精神恍惚、煩躁不安。如果不及時治療,十個人中會有八九個死亡。(可以服用人中黃丸、普濟消毒飲子,如果大便乾燥可以加入一兩錢酒製大黃,緩慢服用。做成藥丸含服效果更好,也可以用沈氏頭瘟湯治療)。等到腫脹潰爛流膿時,會反過來傳染給別人,所以才稱為疫癘。大約在冬天溫暖過後,這種病比較常見。如果額頭和臉部出現紅腫疼痛,脈搏跳動很快,屬於陽明經的疾病(可以服用普濟消毒飲子,加入石膏,如果體內有實熱可以加入大黃)。如果發病部位在耳朵前後和額頭兩側,出現紅腫,屬於少陽經的疾病(可以服用普濟消毒飲子,加入柴胡、天花粉,如果大便乾燥也可以加入大黃)。如果發病部位在頭後、脖子後、耳朵後,出現發紅發熱腫痛,屬於太陽經的疾病(可以服用荊防敗毒散,去掉人參,加入黃芩、黃連。嚴重時可以用砭石針刺放血,也可以用沈氏頭瘟湯治療)。
第二種叫捻頭瘟,會出現喉嚨腫痛、聲音嘶啞、脖子腫大、肚子脹氣,像蛤蟆一樣,所以又叫蛤蟆瘟。(可以使用荊防敗毒散治療)。而《正傳》則認為天行時疫中有一種大頭瘟,從耳朵前面腫起來的叫做蛤蟆瘟,從下巴脖子腫起來的叫做鸕鶿瘟,可以參考。
第三種叫瓜瓤瘟,會出現胸部高聳、兩脅隆起、嘔吐的血像汁液一樣。(可以服用生犀飲,如果大便乾燥可以加入大黃,口渴可以加入花粉,體虛可以加入鹽水炒過的人參。如果體表發熱可以去掉蒼朮,加入桂枝、黃連,如果大便排出膿血可以去掉蒼朮,加入雙倍黃土、黃柏,如果腹瀉可以將人中黃代替金汁)。
第四種叫楊梅瘟,會出現全身紫色的斑塊,突然長出梅毒瘡。(可以服用清熱解毒湯,搭配人中黃丸,並且用針刺破斑塊放血)。
第五種叫疙瘩瘟,身上長出像腫瘤一樣的硬塊,到處遊走,早上發病,晚上就會死亡。(應該立即用三棱針刺入膝蓋後窩三分,放出瘀血,並服用人中黃散)。
第六種叫絞腸瘟,會出現腸鳴、乾嘔、腹瀉不止,屬於絞腸痧的類型。(應該立即催吐,並服用雙解散)。
第七種叫軟腳瘟,也就是濕溫病,會出現大便清稀呈白色,腳腫脹難以移動,不能輕易使用瀉藥。(可以服用蒼朮白虎湯)。
總之,盛夏時節的濕溫病,其實就是潛藏的疫病。一個人得了濕溫病,一個地方傳遍了就變成疫病。這是因為春夏之間,濕、熱、暑三種氣候交織在一起造成的。說到春天主厥陰肝木,秋天主陽明燥金,冬天主太陽寒水,它們各自按照自己的時令運行。只有在春分過後、秋分之前,少陰君火、少陽相火、太陰濕土這三種氣候同時運行。上天本來就熱,再加上太陽的暑氣就更熱了。大地本來就潮濕,再加上地面的濕氣就更濕了。三種氣候相互作用,時而分離,時而結合。它們分離時,風在中間運行,可以戰勝潮濕,解除悶熱,讓人們感覺不到痛苦。它們結合時,上天的熱氣下降,地面的濕氣上升,人們處在氣候交接之中,無處躲避,所以夏天生病的種類最多,而且病情也最複雜。因為無形的熱氣蒸發有形的濕氣,即使沒有生病的人也會感到不適,更何況那些本來就體內有濕熱或者下元虛弱的人,怎麼可能不患上濕熱病呢?所以這種病忌諱發汗,因為發汗會導致濕熱混合在一起,損傷中氣,一定會死亡。只能採用分解的方法治療,先扶助中氣,讓中氣慢慢地引導體表和體內,使上下濕熱消散,這樣才能痊癒。至於疫病,則是邪氣和正氣混合在一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