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氏尊生書》~ 卷十九 (13)
卷十九 (13)
1. 卷十九
三日而愈。方廣曰:冒暑遭雨,暑濕鬱發,四肢不仁,或半身不遂,或入浴暈倒,
口眼歪斜,手足不仁,皆濕溫類也,宜苓朮湯、茯苓白朮湯。陶節庵曰:素傷於濕,
因時中暑,濕與熱搏,即為濕溫,其人胸腹滿,身痛壯熱,妄言自汗,兩脛疼,
倦怠惡寒,若發其汗,使人不能言,耳聾不知痛處,其身青,面色變,是醫之殺人也。
《葉氏醫案》曰:病起旬日,猶然頭脹,漸至耳聾,正如《內經》所云,因於濕,
首如裹,此呃忒鼻衄,皆邪混氣之象,況舌色帶白,咽喉欲閉,邪阻上竅空虛之所,
諒非苦寒直入胃中,可以治病,病名濕溫,不能自解,即有昏痙之變,
醫莫泛稱時氣而已,宜連翹、銀花、牛蒡子、馬勃、射干、金汁。又曰:體壯有濕,
近長夏,陰雨潮濕,著於經絡,身痛自利發熱。仲景言,濕家大忌發散,
汗之則變痙厥。脈來小弱而緩,濕邪凝遏陽氣,病名濕溫。濕中熱氣,橫衝心包絡,
以致神昏,四肢不暖,亦手厥陰見症,非與傷寒同法也,宜犀角、連翹心、元參、
石菖、銀花、野赤豆皮煎送至寶丹。
治濕溫方二十二
,,蒼朮白虎湯,,〔總治〕,,蒼朮,石膏知母,甘草,粳米
,,十味香茹飲,,〔又〕,,香茹,扁豆厚朴,茯苓,甘草,木瓜,人參,黃芪,陳皮
,白朮
,,清暑益氣湯,,〔又〕,,人參,甘草黃芪,酒當歸,麥冬,五味子,青皮,陳皮神
曲,酒黃柏,葛根,蒼朮,白朮,升麻澤瀉,薑,棗
,,天水散,,〔又〕,,滑石六兩,甘草一兩,此即六一散。加薄荷少部名雞蘇散,
能散肺。加青黛少部名碧玉散,能涼肝。加朱砂少部名益元散,能清心。
,,五苓散,,〔又〕,,,肉桂,白朮,茯苓豬苓,澤瀉
,,白虎湯,,〔又〕,,石膏,知母,甘草粳米
,,清燥湯,,〔又〕,,蒼朮,白朮,黃芪人參,黃芩,黃連,黃柏,甘草,陳皮,豬
苓,升麻,五味,神曲,生地
,,玉女煎,,〔又〕,,石膏,熟地,麥冬知母,牛膝,,,,,,,
,,苓朮湯,,〔又〕,,赤苓,白朮,乾薑澤瀉,內桂各一錢
,,茯苓白朮湯,,〔又〕,,赤苓,白朮蒼朮,乾薑,肉桂,甘草各一錢
,,至寶丹,,〔又〕,,犀角鎊,朱砂飛雄黃飛,琥珀研,玳瑁鎊各一兩,西牛黃五錢
麝香,冰片各一錢,水安息香一兩無灰酒熬成膏如無以旱安息香代之,金箔,銀箔
各十五片研極細,將安息膏重湯煮,和入諸藥,分作百丸,蠟護@,人參湯下。
,,牛黃膏,,〔逐穢〕,,牛黃二錢半,朱砂,鬱金,丹皮各三錢,冰片,甘草各一錢
蜜丸,如柏子大,每一丸,新水下。
,,紫,雪,,〔又〕,,黃金,石膏,寒水石,滑石,磁石,升麻,元參,甘草,犀角
白話文:
病患三天就能痊癒。方廣說:冒著暑熱又淋雨,導致暑濕鬱積發作,會出現四肢麻木不仁,或者半身不遂,甚至在洗澡時暈倒,口眼歪斜,手腳麻木等症狀,這些都屬於濕溫的範疇,應該使用苓朮湯、茯苓白朮湯來治療。陶節庵說:如果平時就體內有濕氣,又因為時節遇上中暑,濕氣與熱氣互相搏鬥,就會形成濕溫。患者會感到胸腹脹滿,身體疼痛發熱,胡言亂語,自汗,小腿疼痛,疲倦乏力、怕冷。如果這時發汗,會導致患者說不出話,耳朵聽不見,不知道疼痛的地方,身體發青,臉色改變,這樣就會害死病人。《葉氏醫案》說:患者發病十天左右,仍然感到頭脹,漸漸出現耳聾,正如《內經》所說,是因為濕氣引起的,頭部感覺像是被包裹住一樣。出現打嗝、流鼻血等症狀,都是邪氣混雜的表現。而且舌苔發白,咽喉像是要堵住一樣,邪氣阻擋了上竅這些空虛的地方。判斷不是直接用苦寒的藥物來治療胃就可以治好的,這種病是濕溫,如果不能自行痊癒,就會出現昏迷抽搐的變化,醫生不可以泛泛地當作是時氣病來處理。應該用連翹、銀花、牛蒡子、馬勃、射干、金汁等藥來治療。還有一種情況是,體格健壯的人,體內有濕氣,加上接近長夏,陰雨潮濕,濕氣侵襲經絡,會出現身體疼痛、腹瀉、發熱等症狀。《傷寒論》說,濕氣病最忌諱發散,如果發汗,就會出現抽搐、昏厥等病變。脈象微弱而緩慢,說明濕邪凝滯阻礙了陽氣的運行,這種病叫做濕溫。濕氣中夾雜熱氣,橫衝心包絡,導致神志昏迷,四肢冰冷,這也是手厥陰的表現,不能用治療傷寒的方法來治療,應該用犀角、連翹心、元參、石菖蒲、銀花、野赤豆皮煎煮送服至寶丹來治療。
治療濕溫的藥方共二十二個:
,,蒼朮白虎湯,,(總治)蒼朮、石膏、知母、甘草、粳米
,,十味香茹飲,,(又)香茹、扁豆、厚朴、茯苓、甘草、木瓜、人參、黃芪、陳皮、白朮
,,清暑益氣湯,,(又)人參、甘草、黃芪、酒當歸、麥冬、五味子、青皮、陳皮、神曲、酒黃柏、葛根、蒼朮、白朮、升麻、澤瀉、薑、棗
,,天水散,,(又)滑石六兩、甘草一兩,這就是六一散。加上少量薄荷就叫雞蘇散,可以疏散肺氣。加上少量青黛就叫碧玉散,可以清涼肝火。加上少量朱砂就叫益元散,可以清心火。
,,五苓散,,(又)肉桂、白朮、茯苓、豬苓、澤瀉
,,白虎湯,,(又)石膏、知母、甘草、粳米
,,清燥湯,,(又)蒼朮、白朮、黃芪、人參、黃芩、黃連、黃柏、甘草、陳皮、豬苓、升麻、五味子、神曲、生地
,,玉女煎,,(又)石膏、熟地、麥冬、知母、牛膝
,,苓朮湯,,(又)赤茯苓、白朮、乾薑、澤瀉、肉桂各一錢
,,茯苓白朮湯,,(又)赤茯苓、白朮、蒼朮、乾薑、肉桂、甘草各一錢
,,至寶丹,,(又)犀角磨粉、朱砂研磨、雄黃研磨、琥珀研磨、玳瑁磨粉各一兩,西牛黃五錢、麝香、冰片各一錢,水安息香一兩用無灰酒熬成膏,如果沒有水安息香可以用旱安息香代替,金箔、銀箔各十五片磨成極細的粉末,將安息香膏隔水加熱,和入其他藥材,分成一百個藥丸,用蠟封好,用人參湯送服。
,,牛黃膏,,(逐穢)牛黃二錢半,朱砂、鬱金、丹皮各三錢,冰片、甘草各一錢,用蜂蜜做成藥丸,像柏子仁那麼大,每次服用一丸,用新水送服。
,,紫雪,,(又)黃金、石膏、寒水石、滑石、磁石、升麻、元參、甘草、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