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氏尊生書》~ 卷十八,內傷外感門 (13)
卷十八,內傷外感門 (13)
1. 卷十八,內傷外感門
充塞上竅,痰多鼻塞,能食,上盛下衰,寐則陽直降而精下注,
有夢而泄歟(宜補心丹)。其或真陰損傷,而五志中陽火,上燔為喉嚨痛,下墜為遺,
精髓日耗,骨痿無力,日延活槁歟(宜早服補心丹,晚服桑螵蛸散)。其或知識太早,
精血未滿而泄,必關鍵不攝,始而精腐變濁,久則元精滑溢,口咸氣脹歟(宜六子丸)。
其或屢因嗔愁,肝陽升則上湧,氣衝心熱,嗆咳失血,墜則遺精,暮熱晨汗,
脈象虛數,為陰陽樞紐失固歟(宜攝真湯)。其或腎氣失納,陽浮不肯潜伏,
致諸氣皆升,絡血隨氣上溢,肉瞤心悸,頭面熱,四末汗,兩足跗腫冷,
走動吸短欲喘,多夢而遺,由精傷以及神離氣怯歟(宜葆真止泄丸)。凡若此者,
固皆色欲過度,少陰受傷,甚而連及各臟腑所生病也。雖然,色欲之傷雖先及腎,
而其原實由於心與肝,何言之?丹溪曰:主閉藏者,腎也。司疏泄者,肝也。
二臟皆有相火,而其係上屬於心。心,君火也,為物所感,則易動,
心動則相火亦動矣。丹溪此言,直窺乎好淫者之隱而言之也。說人當交接之先,
未嘗不由心動者,心一動,相火遂翕然而起,相火起,精氣之涵畜於中者,
亦一時暗動,迨至交接,則傾倒而出之。而精藏少減,於此知節,或隔部久再行,
精藏之少減者,亦已充滿,雖交無傷。若不知節,日日行,甚或日幾度行之,
則精之涵畜於內者,有去無來,而精藏空虛矣。如是而腎有不傷者乎。腎既傷,
則水之涸者火益盛,腎家龍火會合,肝家雷火燔灼,真陰煎熬血液,
由是而潮熱而骨蒸,而活槁,而羸瘦,而尷怯,變生種種,年壽日促矣。且不特此也。
初因君火不寧,久則相火擅權,精元一於走而不固,精藏中容或有留剩,及日夜所息,
谷食所滋者,雖不交會,亦暗流而疏泄。或因夢寐而遺,或因小便而出,
或因聞見而流,即精之受傷,益致精病,所謂傷者是也。說至此,精遂涸而不能複,
氣遂餒而不能充,神遂渙而不能聚矣。吁,其可慨哉。是故知命惜身著,
必當知精為一身之寶,而節欲以儲之。經頌曰:道以精為寶,寶時宜秘密,
施人即生人,留己則生己,結嬰尚未可,何況空廢棄,棄損不覺多,衰老而命墜。
此言精之不可妄去也。欲不妄去其精,舍節欲何由哉。且夫欲之當節,自少至老,
莫水皆然,而尤要者,則惟幼少與衰晚二候。孔子曰: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
說以人當十五六時,情竇乍開,欲火萌動,若有所遇,而此心之勃不能已者,
乘其血氣之初旺,往往有溺而不返之憂,由是而縱情逞意,日喪其寶,將初旺之血氣,
不但無極旺之時,且於是而日耗,而百疾生矣。故《養生書》曰:男子二八未泄之時,
白話文:
體內上部被阻塞,痰多鼻塞,食慾旺盛,呈現上盛下衰的狀態,睡覺時陽氣直降,精液也跟著下注,因此會有夢遺的現象(應該服用補心丹)。如果真的是陰液虧損,導致五臟的情緒之火向上燃燒造成喉嚨痛,向下墜落導致遺精,精髓每天耗損,骨頭痿軟無力,日子久了就會形體枯槁(應該早晚服用補心丹和桑螵蛸散)。或是因為太早接觸性知識,精血尚未充足就洩精,必定是關鍵部位無法控制,剛開始精液腐敗變得渾濁,久了元精就會滑脫溢出,出現口鹹、氣脹的現象(應該服用六子丸)。又或者因為經常生氣憂愁,肝陽上升導致氣往上湧,心裡發熱,嗆咳出血,氣往下墜就遺精,傍晚發熱,早晨盜汗,脈象虛弱且跳動快速,這是因為陰陽樞紐失調(應該服用攝真湯)。又或是腎氣失去固攝的功能,陽氣浮動無法潛藏,導致各種氣都往上升,絡脈中的血也跟著氣往上溢,出現肌肉跳動、心悸、頭面發熱、四肢末端出汗、腳背腫脹冰冷,走路時氣喘吁吁,經常做夢且遺精,這是因為精氣耗損進而導致精神散亂、氣虛力弱(應該服用葆真止泄丸)。凡是像這些情況,都是因為過度沉迷性慾,導致腎陰虧損,嚴重時甚至會影響到其他臟腑而引發疾病。雖然性慾的傷害最先影響到腎,但實際上根源是出在心和肝,為什麼這麼說呢?丹溪說:「主封藏的是腎,負責疏泄的是肝。這兩個臟腑都有相火,而這個相火是隸屬於心的。心,就像君主之火,容易受到外物的影響而波動。心一動,相火也跟著動了。丹溪的這段話,直接揭露了好色之徒的隱情。人想要行房之前,必定是先心動。心一動,相火就隨之興起。相火一起,儲存在體內的精氣也會跟著暗自波動,等到行房時,就會傾瀉而出。精液因此減少,如果能懂得節制,或間隔一段時間再行房,減少的精液就會再次補滿,即使行房也不會有傷害。如果不懂得節制,每天行房,甚至一天好幾次,體內儲存的精液就會有去無回,導致精液空虛。這樣腎怎麼可能不受傷呢?腎一旦受傷,腎水枯竭,火氣就會更加旺盛,腎中的龍火與肝中的雷火相互結合,燃燒煎熬真陰之血,因此會出現潮熱、骨蒸、身體枯槁、瘦弱、尷尬等各種病症,壽命也會因此縮短。不僅如此,一開始是因為心火不安,久了之後相火就會專擅其權,精元總是外洩而無法固守。精液儲存之處或許還殘留一些,加上每天的呼吸和飲食滋養,即使沒有性行為,也會暗中流失。或是因為夢遺,或是因為小便流出,或是因為聽到看到而外洩,精液的耗損會使病情更加惡化,這就是所謂的「傷」。說到這裡,精液就會枯竭而無法恢復,氣血虛弱而無法充盈,精神渙散而無法凝聚。唉!實在令人感嘆啊!所以,懂得珍惜生命的人,必定會知道精液是一身之寶,並懂得節制慾望來儲存它。《經》上說:「道以精為寶,保存要秘密,給予別人則生人,保留自己則生己,結嬰尚未可,何況空拋棄,拋棄不知多,衰老而命墜。」這是在說精液不可以隨意丟失。想要不隨意丟失精液,除了節制慾望,別無他法。而且,慾望的節制,從年輕到年老,都是如此,而尤其重要的,就是年幼和衰老這兩個時期。孔子說:「年輕的時候,血氣未定,要戒色慾。」這是說人到了十五六歲時,情竇初開,慾火萌動,如果遇到心儀的對象,慾望就會無法抑制,如果趁著血氣剛旺盛時就沉溺其中,往往會有無法回頭的憂慮,因此放縱情慾,每天消耗體內的精華,那麼原本旺盛的血氣,不僅無法達到最旺盛的狀態,反而會因此日漸耗損,百病叢生。所以《養生書》上說:「男子十六歲之前,尚未洩精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