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金鰲

《沈氏尊生書》~ 卷十八,內傷外感門 (8)

回本書目錄

卷十八,內傷外感門 (8)

1. 卷十八,內傷外感門

汗未足以概之也(宜發鬱湯)。奪者,直取之謂也。濕滯則土鬱,臟應脾,腑應胃,

主在肌肉、四肢,傷在血分,當理其滯。滯在上宜吐,滯在中宜伐,滯在下宜瀉,

皆奪也,奪豈止於下哉(宜奪鬱湯)。泄者,疏利之也。金鬱之病,為斂閉,為燥塞,

臟應肺,腑應大腸,主在皮毛、聲息,傷在氣分,或解表,或利氣,皆可謂泄。

利小便是水鬱治法,與金鬱無關(宜泄鬱湯)。折者,調製之也。水之本在腎,標在肺。

實土可以製水,治在脾。壯火可以製水,治在命門。自強可以帥水,治在腎。

分利可以泄水,治在膀胱。凡此皆謂之折,非獨抑之而巳(宜折鬱湯)。

《內經》言五鬱之旨,其有可闡明而得之者也。而丹溪又謂病之屬鬱者八九,

須視所挾以開導之,因分氣血濕火食痰為六鬱。又謂六者有相因之勢,氣鬱則留濕,

濕滯則成火,火鬱則生痰,痰滯則血凝,血凝則食結,而遂成痞塊,

故著越鞠丸通治諸鬱。以香附理氣,川芎調血,蒼朮開濕,山梔治火,神曲療食,

痰鬱加貝母,此以理氣為主,不易之品也。若濕盛加白朮、茯苓,血甚加桃仁,紅花,

火盛加黃芩,青黛,食甚加山楂、厚朴,痰盛加膽星、浮石,此又因病而變通之法。

又春加防風,夏加苦參,秋冬加吳萸,乃經所云升降浮沉則順之,寒熱溫涼則逆之也,

此法最為穩當。雖然,丹溪以越鞠通治諸鬱,固屬不易,而既分為六鬱,則其症其治,

又有不可不詳者。如求謀橫逆,貧窘暴怒,悲哀思慮,皆致胸滿脅痛,脈必沉澀,

是氣鬱(宜氣鬱湯,內香附、川芎、木香是要藥,又木香調氣散)。胸脅痛者,兼血鬱,

盛怒叫呼,挫閃,飢飽勞役,致胸脅間常如針刺痛,或能食,小便淋,大便紅,

脈沉芤而澀,是血鬱(宜血鬱湯,內桃仁、紅花、香附,並加青黛、川芎要藥)。

霧露風雨,坐臥濕衣濕衫,皆致身重疼痛,首如物蒙,倦怠好臥,陰寒則發,

脈沉澀而緩,是濕鬱(宜濕鬱湯,內蒼朮、川芎、赤苓,並加白芷為要藥,又滲濕湯)。

不發熱,常覺自蒸不能解,目蒙口渴,舌燥便赤,脈沉而數,是熱鬱。或昏瞀,

或肌熱,悶之烙物,皆是熱鬱(宜火鬱湯,又青黛、香附、蒼朮、川芎、山梔為要藥)。

酸噯腹滿,不能食,黃疽鼓脹痞塊,脈緊實,是食鬱(宜食鬱湯,內神曲、蒼朮、

香附,並加山楂、醋炒針砂為要藥)。動則喘滿或嗽,寸脈沉而滑,是痰鬱(宜痰鬱湯,

內香附、瓜蔞、南星、海浮石為要藥,又升發二陳湯)。且不特是也。經云:

五鬱之發,乃因五運之氣,有太過不及,遂有勝複之變。由是推之,六氣著人,

皆能鬱而致病。如風邪襲人而鬱,頭痛目脹,鼻塞聲重者是(宜神朮散)。寒之所鬱,

白話文:

汗出不夠來概括這種情況(適合用發鬱湯)。「奪」的意思是直接取走。濕氣停滯會導致脾胃功能失調,臟腑對應脾和胃,主要影響肌肉和四肢,損傷的是血液部分,應該調理疏通其停滯。停滯在上部應該用吐法,停滯在中部應該用消伐法,停滯在下部應該用瀉法,這些都屬於「奪」的範疇,並不僅限於下部(適合用奪鬱湯)。「泄」的意思是疏通暢利。金氣鬱結的病症,表現為收斂閉塞、乾燥堵塞,臟腑對應肺和大腸,主要影響皮膚毛髮和呼吸,損傷的是氣分,可以通過解表或調理氣機來治療,都屬於「泄」的範疇。利小便來治療水鬱是另外的方法,和金鬱無關(適合用泄鬱湯)。「折」的意思是調和制約。水的本源在腎,表現於肺。用實土可以制約水,治療的重點在脾。用壯旺的火可以制約水,治療的重點在命門。用自身的強盛能力可以統領水,治療的重點在腎。分利水濕可以宣洩水,治療的重點在膀胱。這些都叫做「折」,不僅僅是抑制(適合用折鬱湯)。

《內經》闡述了五鬱的道理,其中有可以解釋明白並理解的。而朱丹溪又說,屬於鬱的病症有八九成,必須根據所挾雜的病邪來開導,因此將鬱分為氣鬱、血鬱、濕鬱、火鬱、食鬱、痰鬱六種。他又認為這六種鬱有相互影響的趨勢,氣鬱會導致濕氣停留,濕氣停滯會化生火,火鬱會產生痰,痰停滯會導致血凝,血凝會導致食物積結,最後形成痞塊,所以著有越鞠丸來通治各種鬱症。越鞠丸以香附來理氣,川芎來調血,蒼朮來開濕,山梔來清火,神曲來消食,痰鬱可以加貝母,這是以理氣為主的基本方劑。如果濕氣過盛可以加白朮、茯苓,血瘀嚴重可以加桃仁、紅花,火盛可以加黃芩、青黛,食積嚴重可以加山楂、厚朴,痰盛可以加膽星、浮石,這是根據病情而變通的方法。又在春天加防風,夏天加苦參,秋冬加吳茱萸,這是根據經文所說的升降浮沉則順應,寒熱溫涼則反逆的道理,這種方法最為穩妥。雖然,朱丹溪用越鞠丸來通治各種鬱,確實不易,但既然將鬱分為六種,那麼其病症和治療方法,還是有不可不詳細說明的地方。比如,追求不順利、遭遇橫禍、生活貧困、突然暴怒、悲傷憂慮,都會導致胸悶脅痛,脈象一定沉澀,這是氣鬱(適合用氣鬱湯,方中香附、川芎、木香是主要藥物,也可以用木香調氣散)。胸脅疼痛的,兼有血瘀,盛怒大喊、挫傷閃到、飢餓或飽食、勞累過度,會導致胸脅間常常有針刺般的疼痛,或者能吃,小便淋瀝不暢,大便帶血,脈象沉細而澀,這是血鬱(適合用血鬱湯,方中桃仁、紅花、香附,並加青黛、川芎是主要藥物)。霧露風雨天氣、坐臥在潮濕的衣物上,都會導致身體沉重疼痛、頭昏腦脹,疲倦想睡,遇到陰寒就會發病,脈象沉澀而緩慢,這是濕鬱(適合用濕鬱湯,方中蒼朮、川芎、赤茯苓,並加白芷是主要藥物,也可以用滲濕湯)。沒有發熱,常常感覺體內蒸發的熱氣不能散去,眼睛昏花、口渴舌燥、大便赤黃,脈象沉而數,這是熱鬱。或者神志不清、或者肌肉發熱,喜歡按壓涼物,這些都是熱鬱(適合用火鬱湯,方中青黛、香附、蒼朮、川芎、山梔是主要藥物)。經常噯氣反酸、腹部脹滿、不能進食,黃疸、腹脹、腹中痞塊,脈象緊實,這是食鬱(適合用食鬱湯,方中神曲、蒼朮、香附,並加山楂、醋炒針砂是主要藥物)。活動後就會氣喘胸悶或者咳嗽,寸脈沉而滑,這是痰鬱(適合用痰鬱湯,方中香附、瓜蔞、南星、海浮石是主要藥物,也可以用升發二陳湯)。而且不僅僅是這些,經文說,五鬱的發生,是由於五運之氣,有過盛或不足的情況,因此產生勝復的變化。由此推斷,六氣侵襲人體,都可能導致鬱而致病。比如風邪侵襲人體而導致的鬱,會出現頭痛、眼睛脹痛、鼻塞、聲音變重等症狀(適合用神朮散)。寒邪所導致的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