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氏尊生書》~ 卷十七 (37)
卷十七 (37)
1. 卷十七
,,人參理中湯,,〔胃虛〕,,人參,白朮甘草,乾薑
,,六君子湯,,〔痢後〕,,人參,茯苓白朮,甘草,半夏,陳皮
,,十全大補湯,,〔虛極〕,,肉桂,炙草白芍,黃芪,當歸,川芎,人參,白朮,熟
地,茯苓,薑,棗
,,薑橘湯,,〔病後〕,,橘皮四兩,生薑一兩,水煎,徐呷乃止。
,,木香調氣湯,〔忽呃〕,,木香,藿香砂仁,蔻仁,甘草
,導痰湯,,〔痰呃〕,,南星,半夏,茯苓,枳實,陳皮,甘草
,,四物湯,,〔血虧〕,,川芎,當歸,地黃,白芍,,,,,,,,,,,,
,丁香柿蒂湯,,〔胃寒〕,,丁香,柿蒂人參,茯苓,良薑,橘皮,半夏各五錢,甘草
二錢半,生薑七錢半,共為粗末,每三錢,煎服,或調蘇合丸服亦可。
一方七味各一錢,甘草五分煎服
,,沉香散,〔久呃〕,沉香,紫蘇,白蔻仁各一錢,共為末,每柿蒂湯服五七分。
,,理中湯,,〔吐痢後〕,,,白朮,乾薑炙草
,,氣鬱湯,,〔鬱呃〕,,香附,茯神,藿香,桔梗,木香,枳殼,厚朴,砂仁
,,丁香柿蒂散,,〔寒呃〕,,丁香,柿蒂各二錢,共為末,生薑五斤,煎湯調下。
如治傷寒呃逆,每末一錢,人參湯下。本方洁古治虛人呃逆,加人參一錢。
《三因方》加貝母、甘草等分。《衛生方》加青皮、陳皮。《易簡方》加半夏、生薑。
,,羌活附子湯,,,〔胃寒〕羌活,附子茴香,炮薑,木香,丁香各一錢,入鹽一撮,
同煎服。
,橘皮竹茹湯,〔陽症〕,,橘皮三錢人參二錢,,竹茹四錢,甘草一錢,薑五片棗二枚
,加白朮,枳殼尤妙。
,,小柴胡湯,,〔又〕,,柴胡,黃芩,人參,半夏,甘草
,,益元散,,〔痢後〕,,滑石,甘草
,,三香散,,〔食呃〕,,沉香,木香,蔻仁,蘇葉,藿香
,,小陷胸湯,,〔水結〕,,黃連,半夏瓜蔞實
,,生薑瀉心湯,,〔便軟〕,生薑,黃連黃芩,半夏,人參,甘草,乾薑,大棗
,,大承氣湯,,〔便閉〕,,大黃,芒硝枳實,厚朴
白話文:
[卷十七]
人參理中湯,用於胃虛,藥材包含:人參、白朮、甘草、乾薑。
六君子湯,用於痢疾之後,藥材包含:人參、茯苓、白朮、甘草、半夏、陳皮。
十全大補湯,用於極度虛弱,藥材包含:肉桂、炙甘草、白芍、黃芪、當歸、川芎、人參、白朮、熟地、茯苓、生薑、紅棗。
薑橘湯,用於病後,藥材包含:橘皮四兩、生薑一兩,用水煎煮後慢慢喝完。
木香調氣湯,用於突然打嗝,藥材包含:木香、藿香、砂仁、蔻仁、甘草。
導痰湯,用於痰多引起的打嗝,藥材包含:南星、半夏、茯苓、枳實、陳皮、甘草。
四物湯,用於血虛,藥材包含:川芎、當歸、地黃、白芍。
丁香柿蒂湯,用於胃寒,藥材包含:丁香、柿蒂、人參、茯苓、良薑、橘皮、半夏各五錢,甘草二錢半,生薑七錢半,將這些藥材磨成粗末,每次取三錢煎服,或者搭配蘇合丸服用也可以。另一個配方是每種藥材一錢,甘草五分,煎服。
沉香散,用於長期打嗝,藥材包含:沉香、紫蘇、白豆蔻仁各一錢,磨成粉末,每次搭配柿蒂湯服用五到七分。
理中湯,用於嘔吐或痢疾之後,藥材包含:白朮、乾薑、炙甘草。
氣鬱湯,用於因氣鬱結導致的打嗝,藥材包含:香附、茯神、藿香、桔梗、木香、枳殼、厚朴、砂仁。
丁香柿蒂散,用於寒性打嗝,藥材包含:丁香、柿蒂各二錢,磨成粉末,用五斤生薑煎的湯調服。如果是治療傷寒引起的打嗝,則每次服用一錢粉末,用人參湯送服。這個方子原本是潔古用來治療虛弱體質的人打嗝,需要加入人參一錢。 《三因方》的配方加入了貝母、甘草等量。《衛生方》加入了青皮、陳皮。《易簡方》加入了半夏、生薑。
羌活附子湯,用於胃寒,藥材包含:羌活、附子、茴香、炮薑、木香、丁香各一錢,加入少許鹽一同煎服。
橘皮竹茹湯,用於陽症,藥材包含:橘皮三錢、人參二錢、竹茹四錢、甘草一錢、生薑五片、紅棗兩枚。加入白朮和枳殼效果更好。
小柴胡湯,用於其他情況,藥材包含:柴胡、黃芩、人參、半夏、甘草。
益元散,用於痢疾之後,藥材包含:滑石、甘草。
三香散,用於因食積引起的打嗝,藥材包含:沉香、木香、豆蔻仁、蘇葉、藿香。
小陷胸湯,用於水液停滯,藥材包含:黃連、半夏、瓜蔞實。
生薑瀉心湯,用於大便軟,藥材包含:生薑、黃連、黃芩、半夏、人參、甘草、乾薑、紅棗。
大承氣湯,用於大便不通,藥材包含:大黃、芒硝、枳實、厚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