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金鰲

《沈氏尊生書》~ 卷十七 (36)

回本書目錄

卷十七 (36)

1. 卷十七

故寒氣一襲,陽即不得越而呃也。若陽當下降,而非上升之時,雖寒襲之,

亦必不呃也。然此偶然感發,不足為病,非若前文三因之症,必須調治也。

至如《活人書》所載呃逆陰症,胃寒脈細虛極(宜丁香柿蒂散、羌活附子湯)。

呃逆陽症,發熱口苦,胸滿脈數(宜橘皮竹茹湯,或小柴胡湯加橘皮、竹茹)。

《入門》所載痢後呃逆(宜人參、白朮煎湯,調益元散頓服,自止。痢後胃陽衰,

氣弱不相續而呃逆(宜補中益氣湯加竹茹、生薑、附子)。飲食填塞胸中,或食物太甚,

噎而不下,發為呃逆(宜三香散或二陳湯加枳殼、砂仁、蘇葉。

《正傳》所載痰閉於上,火動於下,無別症,忽發呃逆,從胸中起(宜二陳湯加芩、

連、桔梗、薑炒山梔)。痰挾氣虛而呃逆(宜六君子湯)。《綱目》所載胃中虛冷,

不能食,飲水則呃逆,或飲水太過,或水結胸而呃逆(宜小陷胸湯)。

或但飲水多而呃逆,別無惡候(宜五苓散)。

《回春》所載過笑而呃逆(宜燈草探鼻取嚏)。皆所當究者也。總之,呃逆甚危,

不得視為尋常易瘳之症,倘尋常視之,危斃立見。,〔脈,法〕,,《醫鑑》曰:

呃逆之脈,宜浮緩,若弦促代急微結,難治,散大者必死。

,,〔呃逆症治〕,,,《入門》曰:呃逆當分有餘不足:不足者,因內傷,

及大病後發,其症胃弱面青,肢冷便軟;有餘者,因外感冒燥,及大怒大飽而發,

其症面紅體熱,便閉。便軟者瀉心湯主之,便閉者大承氣湯主之。《綱目》曰:

《靈樞》云嘔以草刺鼻令嚏而已,無息而疾迎引之立已,大驚之亦已。詳此三法,

正是治呃逆之法。今人用紙捻刺鼻取嚏,嚏則呃逆立止,或閉口鼻氣,

使之無息亦立已,或作冤盜賊大驚駭之亦立已,此以噦為呃逆,正得經旨也。

謂之噦者,呃聲之重也。謂之呃者,噦聲之輕也。皆因病聲之輕重而名之也。又曰:

呃聲頻密相連者為實,可治;若半時呃一聲者為虛,難治,多死,死在旦夕;

呃至八九聲氣不回者,難治;呃逆小便秘澀,或腹滿者,不治;脈見沉微散者死;

瀉痢後呃逆,及傷寒結胸發黃而呃逆,俱難治。

治呃逆方二十七

平胃散,,〔熱呃〕,,蒼朮,厚朴,廿草,陳皮

二陳湯,〔痰呃〕,,茯苓,陳皮,甘草,,半夏

半黃丸,,〔又〕,,半夏,南星,黃芩薑汁漫蒸餅丸,食後薑湯下七十丸。

茅葛湯,,〔熱呃〕,,茅根,葛根各半斤,水三升,煎升半,每溫飲一盞,

噦止即停。

調氣平胃散,〔氣呃〕,木香,檀香烏藥,蔻仁,砂仁,藿香,蒼朮,厚朴,陳

皮,甘草人參

利膈湯,,〔又〕,木香,檳榔人參,當歸,藿香,甘草,枳實,厚朴,大黃

,,補中益氣湯,,〔虛呃〕,,人參,黃芪歸身,白朮,陳皮,甘草,升麻,柴胡

白話文:

所以,當寒氣侵襲時,陽氣就無法順利升發而導致打呃。如果陽氣本來就應該下降,而不是上升的時候,即使受到寒氣侵襲,也不一定會打呃。然而,這種情況只是偶然發生,並不足以構成疾病,不像前面提到的三種病因所引起的疾病,必須要進行治療。

至於《活人書》所記載的呃逆陰證,表現為胃寒、脈細且虛弱到了極點(適合用丁香柿蒂散、羌活附子湯治療)。呃逆陽證,表現為發熱、口苦、胸悶、脈搏快速(適合用橘皮竹茹湯,或小柴胡湯加橘皮、竹茹治療)。《入門》所記載的痢疾後打呃(適合用人參、白朮煎湯,調入益元散後立即服用,就能止住。痢疾後胃陽虛衰,氣虛不能連續運轉而導致打呃(適合用補中益氣湯加竹茹、生薑、附子)。飲食堵塞在胸中,或是因為吃得太多,導致食物哽咽難以下嚥,就會引發打呃(適合用三香散或二陳湯加枳殼、砂仁、蘇葉)。《正傳》所記載的痰液阻塞在上,火氣在下躁動,沒有其他症狀,突然發生打呃,從胸中開始發作(適合用二陳湯加黃芩、黃連、桔梗、用薑汁炒過的梔子)。痰液夾雜氣虛而導致打呃(適合用六君子湯)。《綱目》所記載的胃中虛冷,不能進食,喝水就會打呃,或是喝水過多,或是水液結聚在胸腔而導致打呃(適合用小陷胸湯)。或是僅僅因為喝水過多而打呃,沒有其他不好的症狀(適合用五苓散)。《回春》所記載的因過度大笑而打呃(適合用燈心草刺激鼻孔以打噴嚏)。這些都是我們應該深入研究的。總之,打呃是非常危險的,不能把它看作是常見容易治癒的疾病,如果輕視它,很快就會有生命危險。

(脈象和診斷方法)《醫鑑》說:打呃的脈象,應該是浮緩的,如果脈象呈現弦、促、代替、急、微、結等情況,就很難治療,如果脈象散大,就一定會死亡。

(打呃的症狀和治療)《入門》說:打呃應該區分是屬於「有餘」還是「不足」的。「不足」是由於內傷,或是大病之後發生的,症狀是胃虛弱、臉色發青、四肢冰冷、大便軟;「有餘」是由於外感風寒燥邪,或是因為大怒、過飽而發生的,症狀是臉色發紅、身體發熱、大便不通暢。大便軟的,適合用瀉心湯來治療;大便不通暢的,適合用大承氣湯來治療。《綱目》說:《靈樞經》記載說,用草刺激鼻孔使人打噴嚏就可以了,或是屏住呼吸快速引導氣息就可以止住,或是用巨大的驚嚇也可以止住。詳細分析這三種方法,正是治療打呃的方法。現在的人用紙捻刺激鼻孔使人打噴嚏,打噴嚏就能立即止住打呃;或是閉住口鼻使人無法呼吸,也能立即止住打呃;或是製造冤枉盜賊的驚嚇也能立即止住打呃。這是把噦理解成打呃,才符合經文的含義。所謂的噦,是打呃聲音較重的表現;所謂的呃,是噦聲較輕的表現。都是因為病症聲音的輕重而命名的。又說:打呃聲音頻密相連的,是屬於實證,可以治療;如果隔半天才打呃一聲的,是屬於虛證,難以治療,多數會死亡,死亡就在眼前;如果打呃八九聲氣息都無法接上的,就很難治療;打呃時小便不通暢或是腹部脹滿的,就無法治療;脈象呈現沉微散的,就會死亡;瀉痢之後打呃,以及傷寒病導致胸部結塊發黃而打呃的,都很難治療。

治療打呃的藥方有二十七個。

平胃散:(治療熱性打呃)蒼朮、厚朴、甘草、陳皮。

二陳湯:(治療痰性打呃)茯苓、陳皮、甘草、半夏。

半黃丸:(治療痰性打呃)半夏、南星、黃芩,用薑汁浸泡蒸熟餅丸,飯後用薑湯送服七十丸。

茅葛湯:(治療熱性打呃)茅根、葛根各半斤,用水三升,煎煮到一升半,每次溫服一盞,打呃停止就停止服藥。

調氣平胃散:(治療氣性打呃)木香、檀香、烏藥、蔻仁、砂仁、藿香、蒼朮、厚朴、陳皮、甘草、人參。

利膈湯:(治療氣性打呃)木香、檳榔、人參、當歸、藿香、甘草、枳實、厚朴、大黃。

補中益氣湯:(治療虛性打呃)人參、黃芪、當歸身、白朮、陳皮、甘草、升麻、柴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