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氏尊生書》~ 卷十七 (25)
卷十七 (25)
1. 卷十七
故錯經妄行。以上皆七情動血之病也。《直指》曰:凡熱皆出於心,熱甚則能傷血。
《三因》曰:凡血,得熱則洋溢,故鮮。得寒則凝滯,故瘀。瘀者黑色也,
鮮者紅色也。丹溪曰:諸見血皆熱症,所謂知其要者,一言而終是也。又曰:
血見熱則行,見寒則凝,凡口鼻出血,皆係陽盛陰虛,有升無降,血隨氣上,
越出諸竅,法當補陰抑陽,氣降則血歸於經也。以上皆言火熱傷血之病也。
《靈樞》曰:卒然多飲食,則脹滿,起居不節,用力過度,則陽絡脈傷,
傷則血外溢而衄,陰絡脈傷,則血內溢而後血。《內經》日︰血由上竅出,為血溢;
由大小便出,為血泄。以上皆言內傷失血之病也。丹溪曰:血妄行於上則吐衄,
衰涸於下則虛勞,妄返於下則便紅,積熱膀胱則癃閉尿血,滲漏腸間則為腸風,
濕壅熱瘀則為滯下,熱極腐化則為膿血,火極似水則紫黑,熱勝於陰則發瘡瘍,
濕滯於血則發痛癢,癮疹皮膚則為冷痹,畜之在上其人喜忘,畜之在下其人喜狂,
以上言諸失血病也。《入門》曰:凡血逆行難治,順行易治,無潮熱者輕,
有潮熱者重,潮盛脈大者死,九竅血身熱不得臥者即死。東垣曰:諸血症,
身熱脈大難治,身涼脈靜易治。又曰:血溢上行,或吐嘔唾,逆也,兇也;
若變而下行,為惡痢,順也,吉也。故仲景云:畜血症下血者,當自愈。
無病人忽然下血利者,其病進也。今病血症上行,而複下行為惡痢者,其邪欲去,
是知吉也。仲景曰:吐血咳逆上氣,脈數有熱,不得臥者死。《直指》曰:
無故忽然瀉下惡血,名曰心絕,難治。又曰:傷寒太陽症衄血者,病欲愈。熱結膀胱,
血自下者,亦欲愈。觀此則他病伏熱之人,上焦瘀熱而作吐者,亦病之欲愈也。雖然,
血既吐而自止,則可矣。以上皆言諸血病之吉兇也。丹溪曰:凡藥治血,
不可單行單止,及純用寒涼,如用,須酒炒酒煮。又日︰血症久服藥不效,
以川芎為君乃效也。《入門》曰:若嘔吐血出未多,必有瘀在胸膈,
當先消瘀而涼之止之,消瘀宜犀角地黃湯。又曰:治血,防風為上使,連翹、
黃連為中使,地榆為下使,不可不知。東垣曰:血不足用甘草,血瘀黑用熟地,
血鮮紅用生地,若脈洪實痛甚用酒大黃,和血止痛用當歸。以言治血藥法也。
,,〔咳紅導引法〕,《保生秘要》曰:坐定兀子上,以雙手搭項,蹲身閉氣三七口,
如氣稍急,微微放之,放而又閉,日行五次,兼用運法極妙。
,,〔運,央〕,,《保生秘要》曰:艮念數日,絛胸前推開,次運湧泉水洗心,
或封固臍凝守。
如衄嘔唾吐血,皆屬上部,茍蓄於此,其症必兼善忘(宜犀角地黃湯)。血結胸中,
則屬中部,茍蓄於此,其症必兼胸滿身黃,漱水不欲咽(宜桃仁承氣湯)。血凝下焦,
白話文:
總之,血液運行失常有幾種情況。一種是情緒激動導致血液妄行。通常來說,熱邪容易傷血,而血遇到熱就會加速流動,顏色鮮紅;遇到寒冷則會凝結,變成瘀血,顏色發黑。所以,各種出血症狀大多屬於熱症。如果出血是從口鼻出來,多半是陽氣過盛、陰液不足,導致氣血上逆,無法下降。治療上應該滋陰降陽,讓氣血歸於正常運行。這些都是講火熱傷血的病症。
另外,暴飲暴食、作息不規律、過度勞累等內傷,也會導致血管損傷出血。如果損傷的是陽絡,血會從體表溢出(如鼻出血);如果損傷的是陰絡,血會積存在體內。從上竅(如口鼻)出血叫做「血溢」,從下竅(如大小便)出血叫做「血泄」。這些都是講內傷導致的失血。
血液若向上逆行,會導致吐血、衄血;若向下枯竭,會導致虛勞;若妄行向下,會導致便血;若熱邪積聚在膀胱,會導致小便不通、尿血;若滲漏在腸道之間,會形成腸風;若濕熱壅盛瘀阻,會導致痢疾;若熱邪嚴重腐化,會產生膿血;若熱極似水,則會呈現紫黑色;若熱盛於陰,則會出現瘡瘍;若濕氣阻滯血液,則會出現疼痛搔癢;若積滯於皮膚,則會導致冷痹;若積存在上部,人會健忘;若積存在下部,人會變得狂躁。這些都在講各種失血的病症。
一般來說,血向上逆行難以治療,向下順行容易治療。如果沒有潮熱,病情較輕;如果有潮熱,病情較重;如果潮熱嚴重、脈象洪大,則有生命危險。如果九竅出血、身體發熱、無法安睡,也預示著死亡。總之,各種出血症狀中,身體發熱、脈象洪大的難以治療;身體清涼、脈象平靜的容易治療。血向上溢出,或者吐出,都是逆行,屬於凶險;如果轉而向下,變成腹瀉,則是順行,屬於吉兆。所以說,有蓄血症而出現下血的情況,反而會自癒。沒有生病的人突然下血腹瀉,則說明病情惡化。現在出血症狀向上走,又轉而向下變成痢疾,說明邪氣想要出去,這也是吉兆。吐血、咳嗽、氣喘、脈象急促且有發熱、無法安睡的,有生命危險。突然沒有原因地腹瀉出惡血,叫做心絕,難以治療。如果是傷寒太陽症的患者出現鼻出血,則是病情將要好轉的徵兆。熱邪結聚在膀胱,血液從下而出的,也是病情將要好轉的徵兆。由此可見,其他疾病中潛伏熱邪的人,如果上焦出現瘀熱而導致嘔吐,也是病情將要好轉。然而,血既然吐出來能夠自行停止,也就沒事了。這些都說的是各種出血疾病的吉凶。
使用藥物治療出血症時,不能單獨使用或停止使用,也不能單純使用寒涼的藥物。如果需要使用,應該用酒炒製或酒煮。如果出血症狀長期服用藥物沒有效果,則應以川芎為主藥。如果嘔吐出血量不多,則多半是有瘀血積存在胸膈,應該先化解瘀血,再用涼血的藥物來止血。化解瘀血應使用犀角地黃湯。治療出血,防風為引經藥,連翹、黃連為中使藥,地榆為下使藥,這些必須要知道。氣血不足的應該用甘草,氣血瘀黑的應該用熟地,氣血鮮紅的應該用生地;如果脈象洪大、實且疼痛劇烈的,應該用酒製大黃;如果需要和血止痛,應該用當歸。這些是關於治療出血的藥物法則。
另外,還有一些導引的方法,例如「咳紅導引法」,就是坐在凳子上,雙手放在頭後,蹲下身子,閉氣三七次,如果氣息稍急,就稍微放鬆,放鬆後再閉氣,每天進行五次。還有「運」的功法,方法是先將胸前推開,然後運轉湧泉穴,以水洗心,或者封固肚臍,凝神守護。
如果出現鼻出血、嘔吐、吐血等症狀,都屬於上部問題。如果血液積存在此,症狀會伴隨健忘(適合用犀角地黃湯)。如果血結在胸中,則屬於中部問題。如果血液積存在此,症狀會伴隨胸悶、身體發黃、漱口水不想吞咽(適合用桃仁承氣湯)。如果血凝結在下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