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金鰲

《沈氏尊生書》~ 卷十七 (26)

回本書目錄

卷十七 (26)

1. 卷十七

又屬下部,茍蓄於此,其症必兼發狂糞黑,小腹硬痛,須盡下黑物為效(宜抵當湯、

抵當丸)。醫者能分三部治之,蓄血之症,無遁情矣。而仲景云:傷寒熱病,

身黃屎黑,發狂喜忘者,為蓄血。仲景云然者,乃是傷寒熱病亦有蓄血之症,

非蓄血止屬傷寒熱病才有之也,治之之法,雖大略相同,而倘由傷寒熱病者,

則必隨本症而調劑治之,與單病蓄血者應稍殊也。

,〔蓄血原由症治〕,,,《海藏》曰:喜忘發狂,身黃屎黑,疾已甚也;但小腹滿,

小便不利者,輕也。《直指》曰:蓄血外症,痰嘔燥渴,昏憒迷忘,常喜湯水沃口。

《入門》曰:凡病日輕夜重,便是瘀血。又曰:通治三焦蓄血,生地黃湯。丹溪曰:

生韭菜汁,善治胸膈間瘀血,甚效。《綱目》曰:瘀血燥結,宜用玉燭散。

《直指》曰:下焦蓄血,宜桃仁、五靈脂、生地、大黃、甘草,利而逐之。

《本草》曰:沒藥、蘇木、水蛭、虻蟲、桃仁留尖、五靈脂,皆破瘀血。

是名血脫。又曰:血脫者,色白,夭然不澤,其脈空虛。然則據經之言,脫血之症,

固由衝脈不足,但其所以不足之故,有由先天賦畀,本來衰弱,而後天又不能培養,

以致@然如不勝衣者。有先天賦畀,本來充盛,而或因思慮過傷,或因房勞過傷,

或努力過傷,或因酒食過傷,皆能虧耗真陰,真陰既虧,血自消散而不澤者。

且真陰既虧,火熱愈熾,或致衄吐溺便,上下失血,而夭然血不華者。

凡此皆脫血之所由來也,故附列此條於諸血之後(宜四物湯、三才丸、補榮湯、

加減四物湯)。,〔脫血原由症治〕,,,《內經》曰:臂多青脈曰脫血。又曰:

安臥脈盛,謂之脫血。東垣日;六脈弦細而澀,按之空虛,其色必白而夭不澤者,

脫血也。,鰲按:《靈樞》謂鼻頭色白者,為亡血。身少血乜,面無精光者,

為脫血。則知亡血之色之白,僅在鼻頭,而脫血之色之白,且由面而及於一身,

此其所以異也。亡血者,即諸失血也,乃一時暴來之病,

非若脫血為由內而漸致之病也。

治諸血方一百零三

,,理中湯,,〔氣虛〕,,人參,白朮,炙草,乾薑

,,槐花散,,〔吐血〕,,槐花二兩,百草霜五錢,每末二錢,茅根湯下。

,,神傳膏,,〔又〕,,剪草一斤,洗淨,曬為末,入生蜜二斤和為膏,忌鐵器,

盛磁瓶內,一日一蒸,九蒸九曬乃止。病人五更面東坐,勿言語,挑膏四匙食之,

良久,以粥湯壓之,藥只冷服,米湯亦勿太熱,或吐或否,總不妨。如久病肺損咯血,

只一服愈。尋常嗽血妄行,每服一匙可也。上部血,須用翦草、丹皮、天冬、麥冬。

部學士云:翦草治勞瘵吐血損肺,及血妄行。

,,米蓮散,,〔又〕,,糯米五錢,蓮子心七枚,為末,酒服多效,

白話文:

[卷十七]

另外,如果瘀血積存在下腹部,症狀必然會同時出現發狂、大便黑色、小腹硬痛等情況,必須徹底排出黑色瘀血才能見效(適合使用抵當湯、抵當丸)。醫生如果能區分身體上、中、下三部來治療,那麼蓄血的病症就無所遁形了。張仲景說:「傷寒熱病,身體發黃、大便黑色、發狂且健忘的,這是體內有瘀血。」張仲景這樣說,是表示傷寒熱病也可能出現蓄血的症狀,並不是說只有傷寒熱病才會導致蓄血。治療方法雖然大致相同,但如果是因傷寒熱病引起的蓄血,就必須根據原有的傷寒熱病情況來調整治療,與單純的蓄血症狀應該稍有不同。

[蓄血的原由與症狀治療]

《海藏》說:「健忘、發狂、身體發黃、大便黑色,這是病情非常嚴重的表現;如果只是小腹脹滿、小便不順暢,算是比較輕微的。」《直指》說:「蓄血的外在症狀,包括痰多、嘔吐、口乾舌燥、意識模糊、健忘、常常喜歡用湯水濕潤嘴巴。」《入門》說:「凡是疾病白天輕微、晚上加重的,便是體內有瘀血。」又說:「治療全身三焦的蓄血,可以使用生地黃湯。」朱丹溪說:「生韭菜汁,很擅長治療胸膈之間的瘀血,效果非常好。」《綱目》說:「瘀血導致的乾燥結塊,適合使用玉燭散。」《直指》說:「下焦的蓄血,適合使用桃仁、五靈脂、生地黃、大黃、甘草等藥材,利用藥性來疏通並排除瘀血。」《本草》說:「沒藥、蘇木、水蛭、虻蟲、留尖的桃仁、五靈脂,都能夠破除瘀血。」

這是屬於「血脫」的範疇。又說:「血脫的人,臉色蒼白,沒有光澤,脈象空虛。」那麼根據醫書上的說法,血脫的症狀,確實是因為衝脈的氣血不足,但造成衝脈氣血不足的原因,有的是先天體質虛弱,後天又沒有好好調養,以至於身體虛弱到好像連衣服都承受不了;有的是先天體質強壯,但因為思慮過度、房事過度、勞累過度、或飲酒過度,都會耗損體內的真陰,真陰虧虛,血液自然會消散而失去光澤。而且真陰虧虛,火氣就會更旺盛,可能會導致流鼻血、吐血、大小便出血,上下都失去血液,而呈現臉色蒼白、沒有光澤的現象。這些都是血脫的原因,所以將這一條列在各種出血的後面(適合使用四物湯、三才丸、補榮湯、加減四物湯)。

[脫血的原由與症狀治療]

《內經》說:「手臂上青筋多,這是血脫的現象。」又說:「安靜躺著時脈象仍然很強盛,這也是血脫。」李東垣說:「六脈細弱而澀,按下去空虛,臉色必定蒼白且沒有光澤,這是脫血。」我認為《靈樞》說:「鼻頭顏色蒼白,是失血的徵兆。身體少血,臉色沒有光澤,是脫血的徵兆。」由此可知,失血的臉色蒼白,只出現在鼻頭,而脫血的臉色蒼白,則是從臉部擴散到全身,這就是兩者的不同。失血,指的是各種出血,是一種突然發生的疾病,不像脫血是從身體內部逐漸產生的疾病。

[治療各種出血的方劑 共一百零三方]

  • 理中湯:[適用於氣虛] 藥材:人參、白朮、炙甘草、乾薑。
  • 槐花散:[適用於吐血] 藥材:槐花二兩、百草霜五錢,將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茅根湯送服。
  • 神傳膏:[適用於吐血] 藥材:剪草一斤,洗淨、曬乾磨成粉末,加入生蜂蜜二斤調和成膏狀,忌用鐵器,裝在磁瓶內,每天蒸一次,蒸曬九次後停止。病人早上五更面向東方坐好,不要說話,挑取藥膏四匙服用,過一會兒再用粥湯壓下,藥要冷服,米湯也不要太熱,無論是否吐出都沒有關係。如果久病肺損導致咯血,只要服用一次就會痊癒。平常咳嗽出血,每次服用一匙即可。上部的出血,必須使用剪草、丹皮、天冬、麥冬等藥材。部學士說:剪草可以治療勞瘵吐血、肺損傷以及出血妄行的症狀。
  • 米蓮散:[適用於吐血] 藥材:糯米五錢、蓮子心七枚,將藥材磨成粉末,用酒送服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