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金鰲

《沈氏尊生書》~ 卷十七 (13)

回本書目錄

卷十七 (13)

1. 卷十七

此熱在肌肉之內,取汗則愈(宜升麻、葛根、羌活以發熱鬱之火,青黛以宣五臟鬱火,

山梔以利小便而解鬱火)。血中火(宜生地)。血虛發熱(宜當歸、生地、熟地)。

氣如火從足下起入腹,為虛熱之極,十不救一(宜六味加肉桂,大劑作湯,

夕用附子末,津調塗湧泉穴,或愈)。無根之火,游行作熱(宜元參、麥冬)。

腎水受傷,為真陰失守(宜六味加元參作湯服)。痰結熱火(宜竹茹、竹瀝、花粉、

天冬)。過食生冷,遏抑少陽之火於脾部(宜加減發鬱湯)。是皆火之為病,

所當悉心究之者。火之見症又宜辨,二便忽閉,火也,以利小便為先(宜赤苓、豬苓、

澤瀉、通草、車前孔、滑石、海金沙、防己、扁畜、瞿麥)。氣逆衝上,火也,

以降氣清熱為先(宜鬱金、蘇子、麥冬、枇杷葉)。躁擾狂越,詈罵驚駭,火也,

以清鎮涼解為先(宜牛黃、黃連、黃芩、山梔、滑石、知母、童便、石膏,

大便秘加大黃,不行再加芒硝)。猝眩僕,九竅流血,火也,以降折清涼為先,

然多不治(宜犀角汁、童便、竹瀝、鹽湯、藍汁、梨汁、蔗汁)。猝心痛,火也,

以涼心解毒為先(宜山梔、白芍、生甘草、元胡索、蘇子、鹽湯)。目暴赤腫痛甚,

火也,以涼血清熱為先(宜生地、赤芍、黃柏、荊芥、山梔、木通、黃連、大黃、

元參、連翹、龍膽章、童便)。頭面忽然赤腫或痛,火也,以清熱消毒為先(宜甘菊、

牛蒡子、連翹、荊芥、石膏、竹葉、薄荷、蟬退、元參、知母、甘草、大黃)。

口乾舌苦,忽大渴思冰水,火也,以清潤生津為先(宜石膏、知母、元參、麥冬、

竹葉、花粉、五味子、梨汁、蔗汁、童便)。暴喑,火也,以降氣發音為先(宜蘇子、

貝母、桔梗、百部、竹瀝、天冬、麥冬、薄荷、元參、桑皮、梨汁、枇杷葉)。暴注,

火也,以利水泄熱為先(宜茯苓、黃連、黃芩、滑石、白芍、葛根、木通、甘草)。

禁栗如喪神守,火也,以清熱鎮神為先(宜朱砂、黃芩、山梔、知母、牛黃、黃連、

童便、石膏)。瞤瘛瞀亂,火也,以和肝滌熱為先(宜白芍、竹葉、元參、黃連、石膏、

黃柏、知母、甘菊、生地、麥冬)。症狀不同,而各有所以治之如此。總之,

治火切不可久任寒涼之品,重傷脾胃,便不可救,故化而裁之因乎變,

神而明之存乎人。,〔脈,法〕,,,《脈經》曰:火脈洪數,虛則浮。《脈訣》曰:

骨痿勞熟,脈數而虛,熱而澀小,必捐其軀,加汗加咳,非藥可治。

丹溪日︰脈實數者有實熱。《正傳》曰:脈浮而洪數,虛火。沉而實大,實火。

洪數見左寸,心火。有寸肺火。左關肝火。右關脾火。兩尺腎經命門之火。

男子兩尺洪大,必遺精,陰火盛也。,〔火論四條〕繆仲淳曰:夫火者,陽也,氣也,

白話文:

這種熱在肌肉內部,要用發汗的方式治療(適合用升麻、葛根、羌活來發散鬱積的火氣,用青黛來宣洩五臟的鬱火,用山梔來利小便,藉此解鬱火)。血液中的火熱(適合用生地)。血虛導致的發熱(適合用當歸、生地、熟地)。氣像火一樣從腳底往上竄入腹部,是虛熱到了極點,十個病人難救一個(適合用六味地黃丸加肉桂,大量煎煮成湯藥服用,晚上用附子粉末,用唾液調勻塗抹在湧泉穴,或許可以治癒)。沒有根的火,遊走不定導致發熱(適合用元參、麥冬)。腎水受損,是真陰虧損(適合用六味地黃丸加元參煎煮成湯藥服用)。痰液凝結導致的火熱(適合用竹茹、竹瀝、花粉、天冬)。過量食用生冷食物,會抑制少陽的火氣在脾部(適合用加減發鬱湯)。這些都是火引起的疾病,應該仔細研究。火的症狀也要辨別清楚,突然二便不通,這是火的表現,要先利小便(適合用赤茯苓、豬苓、澤瀉、通草、車前子、滑石、海金沙、防己、扁蓄、瞿麥)。氣逆上衝,也是火的表現,要以降氣清熱為先(適合用鬱金、蘇子、麥冬、枇杷葉)。煩躁不安、狂亂、罵人、驚恐,這是火的表現,要以清熱鎮靜涼血為先(適合用牛黃、黃連、黃芩、山梔、滑石、知母、童便、石膏,大便不通要加大黃,如果還是不通再加芒硝)。突然昏倒,九竅出血,這是火的表現,要以降火、折火、清涼為先,但多數情況下難以治癒(適合用犀角汁、童便、竹瀝、鹽湯、藍汁、梨汁、甘蔗汁)。突然心痛,也是火的表現,要以涼心解毒為先(適合用山梔、白芍、生甘草、元胡索、蘇子、鹽湯)。眼睛突然紅腫疼痛劇烈,也是火的表現,要以涼血清熱為先(適合用生地、赤芍、黃柏、荊芥、山梔、木通、黃連、大黃、元參、連翹、龍膽草、童便)。頭面部突然紅腫或疼痛,也是火的表現,要以清熱解毒為先(適合用甘菊、牛蒡子、連翹、荊芥、石膏、竹葉、薄荷、蟬蛻、元參、知母、甘草、大黃)。口乾舌燥,突然極度口渴想喝冰水,也是火的表現,要以清潤生津為先(適合用石膏、知母、元參、麥冬、竹葉、花粉、五味子、梨汁、甘蔗汁、童便)。突然失聲,也是火的表現,要以降氣發音為先(適合用蘇子、貝母、桔梗、百部、竹瀝、天冬、麥冬、薄荷、元參、桑皮、梨汁、枇杷葉)。突然腹瀉,也是火的表現,要以利水泄熱為先(適合用茯苓、黃連、黃芩、滑石、白芍、葛根、木通、甘草)。全身發抖像失了魂一樣,也是火的表現,要以清熱鎮靜安神為先(適合用朱砂、黃芩、山梔、知母、牛黃、黃連、童便、石膏)。抽搐、痙攣、神智不清,也是火的表現,要以和肝清熱為先(適合用白芍、竹葉、元參、黃連、石膏、黃柏、知母、甘菊、生地、麥冬)。雖然症狀不同,但都有各自的治療方法。總而言之,治療火病絕對不能長期使用寒涼的藥物,會嚴重損傷脾胃,導致無法救治,所以用藥要根據病情變化來調整,用藥的精髓在於人能否靈活運用。

《脈經》說:火脈呈現洪大而數快的現象,如果是虛證則脈浮。《脈訣》說:骨骼痿弱勞損,脈搏數快而虛弱,發熱且脈澀小,必定會喪命,加上發汗和咳嗽,就不是藥物可以治療的了。朱丹溪說:脈搏實大而且數快,是有實熱。《正傳》說:脈浮而洪大且數快,是虛火。脈沉而且實大,是實火。洪數脈出現在左寸部位,是心火。左寸有,則是肺火。左關部位,是肝火。右關部位,是脾火。兩尺部位是腎經命門的火。男子兩尺脈洪大,必定會遺精,是陰火旺盛。

繆仲淳說:火,是陽氣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