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金鰲

《沈氏尊生書》~ 卷十七 (12)

回本書目錄

卷十七 (12)

1. 卷十七

乃肝之熱,寅卯時尤甚,其症必兼四肢滿悶,便難,轉筋,多怒多驚,筋疲,

不能起於床(宜柴胡飲子)。如按至皮膚之下,肌肉之上,輕手乃得,微按至皮毛之下,

則熱,少加力按之,則全不熱,是熱在血脈也,乃心之熱,日中尤甚,其症必兼煩心,

心痛,掌中熱而啘(宜導赤湯)。如輕手按不熱,重按至筋骨亦不熱,在不輕不重間,

此熱在肌肉也,乃脾之熱,夜尤重,其症必兼怠惰嗜臥,四肢不收,無氣以動,

宜分虛實(虛宜補中益氣湯,實宜瀉黃散)。如輕按不熱,重按至骨,其熱炙手,

乃腎之熱,亥子時尤甚,其症必兼骨蘇蘇然如蟲蝕,其骨因熱不任,

亦不能起於床(宜滋腎丸)。如輕手乃得,略按全無,此熱在皮毛也,乃肺之熱,

日西尤甚,宜分輕重(輕者瀉白散,重者涼膈散)。是五臟之熱所宜審也。

且火動則熱壅,其見於三焦者又各不同。如熱在上焦,因咳而為肺萎,或口舌生瘡,

眼目赤腫,頭項腫痛(宜涼膈散加減、涼膈散、清心湯)。如熱在中焦,大便堅結,

或胸膈煩躁,飲食不美(宜四順清涼飲、桃仁承氣湯)。如熱在下焦,尿血淋閉,

或小便赤澀,大便秘結(宜立效散、防風當歸飲子)。是三焦之熱所宜審也。

然而火之虛實又宜辨,如遇發熱,脈沉實而大者為實,浮而虛數者為虛也。

火之燥濕又宜辨,燥火疼而不腫,濕火腫而不疼;又燥火筋縮而疼,濕火腫脹而疼;

又燥火口渴便閉,濕火口不渴而大便滑也。痰與火又宜辨,如病之有形者總是痰,

紅腫結核,或疼或不疼是也;病之無形者總是火,但疼不腫是也。火變病又宜辨,

如睡覺忽腰背重滯,轉側不便;如隆冬薄衣不冷,非關壯盛;如平時筋不縮,

偶直足一曲即縮;如食時有涕無痰,不食時有痰無涕;如弱症左側睡,心左墜一響,

右側睡,心有墜一響;如心中滴滴噹噹若有響聲;如頭眩耳鳴目暈。皆火之變幻也。

治火之藥又宜辨,如心火(宜黃連、生地、麥冬、木通)。小腸火(宜赤苓、木通)。

肝火(宜柴胡、黃芩)。膽火(宜連翹、龍膽草)。脾火(宜白芍、生地)。胃火(宜石膏、

葛根、大黃。肺火(宜山梔、黃芩、桑皮、石膏)。大腸火(宜大黃、黃芩)。

腎火(宜黃柏、知母)。膀胱火(宜黃柏、滑石)。三焦火(上宜山梔,中宜地骨皮)。

心包絡(宜麥冬、丹皮)。燥火(宜生地、當歸、麥冬)。濕火(宜蒼朮、木通、茯苓、

豬苓)。實火(宜大黃、芒硝)。實火熱甚(宜黃連、黃柏、黃芩、山梔,如欲下之,

宜加大黃)。虛火(宜薑皮、竹葉、麥冬、童便、甘草、生薑)。虛火宜補(宜人參、

黃芪、白朮、炙草、生薑)。鬱火(宜青黛)。鬱火重按烙手,輕按不覺,

白話文:

這是肝臟的熱,在寅時(凌晨3-5點)和卯時(早上5-7點)尤其嚴重。症狀通常會伴隨四肢脹滿悶痛、排便困難、抽筋、容易發怒和驚嚇、筋骨疲勞無力,以至於無法下床(適合服用柴胡飲子)。如果輕輕按壓皮膚下、肌肉上可以感覺到熱,輕微按壓至皮毛下則熱感明顯,再稍微用力按壓反而感覺不到熱,這表示熱在血脈中,是心臟的熱,在中午時分尤其嚴重。症狀通常會伴隨心煩、心痛、手掌發熱且會呃逆(適合服用導赤湯)。如果輕輕按壓感覺不到熱,用力按壓至筋骨也感覺不到熱,熱感在不輕不重之間,這表示熱在肌肉中,是脾臟的熱,晚上尤其嚴重。症狀通常會伴隨疲倦懶散嗜睡、四肢無力、提不起勁,適合區分虛實來治療(虛證適合服用補中益氣湯,實證適合服用瀉黃散)。如果輕輕按壓感覺不到熱,用力按壓至骨頭時,熱感燙手,這表示是腎臟的熱,在亥時(晚上9-11點)和子時(晚上11點-凌晨1點)尤其嚴重。症狀通常會伴隨骨頭痠痛如同蟲蛀一般,骨頭因為熱而無法承受,也因此無法下床(適合服用滋腎丸)。如果輕輕按壓可以感覺到熱,稍微用力按壓就感覺不到,這表示熱在皮毛,是肺臟的熱,在傍晚時分尤其嚴重,適合區分輕重程度來治療(輕微者適合服用瀉白散,嚴重者適合服用涼膈散)。這些是五臟之熱,需要仔細辨別。

此外,火動則熱壅,表現在三焦的症狀也各不相同。如果熱在上焦,會因為咳嗽而導致肺萎縮,或口舌生瘡、眼睛紅腫、頭部和頸部腫痛(適合服用涼膈散加減、涼膈散、清心湯)。如果熱在中焦,會導致大便乾燥堅硬,或胸膈煩躁、食慾不振(適合服用四順清涼飲、桃仁承氣湯)。如果熱在下焦,會出現尿血、小便淋漓不盡、小便赤澀、大便秘結(適合服用立效散、防風當歸飲子)。這些是三焦之熱,也需要仔細辨別。

然而,火的虛實也需要辨別,如果遇到發熱,脈象沉實而有力是實熱,脈象浮虛而數是虛熱。火的燥濕也需要辨別,燥火會疼痛而不腫脹,濕火會腫脹而不疼痛;燥火會導致筋脈收縮而疼痛,濕火會導致腫脹而疼痛;燥火會口渴大便閉塞,濕火會不口渴而大便滑瀉。痰和火也需要辨別,有形的病症都是痰,像是紅腫結塊,可能疼痛也可能不痛;無形的病症都是火,只有疼痛而沒有腫脹。火的變化也需要辨別,像是睡覺時突然腰背沉重遲滯、翻身困難;寒冬時穿著單薄衣服也不覺得冷,這不是因為身體強壯;平時筋脈不會收縮,偶爾伸直腳卻突然收縮;吃飯時有鼻涕但沒有痰,不吃飯時有痰但沒有鼻涕;虛弱時左側睡,會感覺到心臟往左下墜一下,右側睡,會感覺到心臟往右下墜一下;心中滴滴答答好像有響聲;頭暈耳鳴眼睛昏花。這些都是火的變化所產生的。

治療火的藥物也需要辨別,心火適合使用黃連、生地、麥冬、木通;小腸火適合使用赤苓、木通;肝火適合使用柴胡、黃芩;膽火適合使用連翹、龍膽草;脾火適合使用白芍、生地;胃火適合使用石膏、葛根、大黃;肺火適合使用山梔、黃芩、桑皮、石膏;大腸火適合使用大黃、黃芩;腎火適合使用黃柏、知母;膀胱火適合使用黃柏、滑石;三焦火,上焦適合使用山梔,中焦適合使用地骨皮;心包絡適合使用麥冬、丹皮;燥火適合使用生地、當歸、麥冬;濕火適合使用蒼朮、木通、茯苓、豬苓;實火適合使用大黃、芒硝;實火熱勢很盛適合使用黃連、黃柏、黃芩、山梔,如果想要攻下,則要加大黃的用量;虛火適合使用薑皮、竹葉、麥冬、童便、甘草、生薑;虛火適合補養,適合使用人參、黃芪、白朮、炙甘草、生薑;鬱火適合使用青黛;鬱火如果重按時感覺很燙手,輕按時卻感覺不到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