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金鰲

《沈氏尊生書》~ 卷十六 (6)

回本書目錄

卷十六 (6)

1. 卷十六

其色亦黃(宜清,氣化痰丸、清熱導痰湯)。五曰鬱痰,

即火痰鬱於心,肺間,久則凝滯胸膈,稠粘難咯,多毛焦,

咽,乾,口燥,咳嗽喘促,色白如活骨(宜節齋化痰丸)。六曰氣痰,七情鬱結,

痰滯咽喉,形如敗絮,,或如梅核,咯不出咽不下,

胸膈痞悶(宜清火豁,痰丸)。七曰食痰,飲食不消,或挾瘀血,

遂成,窠囊,以至痞滿不通(宜黃瓜蔞丸)。八曰酒痰,因飲酒不消,或酒後多飲茶水,

但行酒,次日,即吐,飲食不美,嘔吐酸水等症(宜瑞竹堂化痰丸)。

,九曰驚痰,因驚痰結成塊在胸腹,發則跳動,

,痛不可忍,或成癲癇,

在婦人多有此症(宜妙應,丸)。以上如風寒濕火等痰,

雖與五臟所發者或

,有相似,然內因與外因畢竟有別。此外,又

,有相火咳血痰(宜滋陰清化丸)。

胃熱鬱結臭痰(宜清,胃湯加減用)。鬱氣凝聚成塊痰(宜清氣化痰丸)。

脾氣,不運柔痰(宜參朮健脾丸)。

骨節空處結核痰(宜滾痰,丸)。風氣發湧所生白沫潮痰(宜生鐵落湯)。

鬱火凝,結,久成痰毒(宜先服舟車神佑丸,次服尋痰湯)。

勞損,所生,如雞蛋白痰,

即俗所謂白血(宜金匱腎氣丸,加消痰藥)。心膽被驚,神不守舍,或痰迷心竅,

,妄言妄見(宜壽星丸)。風痰注痛,或在腰腳,或在手臂(宜躑躅花丸)。

上膈風熱痰實(宜桔梗蘆散)。頑痰,壅遏胸膈,久而不化(宜青綠丸)。胸胃中有痰,

頭痛不欲食(宜礬吐法)。痰血凝聚,致成結胸(宜紫芝丸)。陰虛火動生痰,

不堪用燥劑(宜五味天冬丸)。中脘氣滯,痰涎煩悶,頭目不清(宜三仙丸)。種種不一,

總由氣血陰陽,升降怫逆而成。雖然同焉是物,稠粘者為痰,清稀者即為飲。飲有八:

一曰留飲,水停心下,背冷如手掌大,或短氣而渴,四肢歷節痛,脅痛引缺盆,

咳嗽轉甚,脈沉是也,久則骨節蹉跌,恐致癲癇也(宜導痰湯)。二曰痰飲,水走腸中,

轆轆有聲是也(宜苓桂朮甘湯)。三曰癖飲,水癖在兩脅下,動搖有聲是也(宜十棗湯)、

三花神佑丸)。四曰溢飲,水流四肢,當汗不汗,身體疼重是也(宜大青龍湯)。

五曰懸飲,飲後水流脅下,咳唾引痛是也(宜十棗湯)。六曰伏飲,膈滿嘔吐,

喘咳寒熱,瓷出,惡寒,腰背痛,身瞤惕是也(宜倍朮丸)。七曰支飲,咳逆,倚息,

短氣,不得臥,形如腫是也(宜五苓散)。八曰流飲,飲水流行,

遍體俱注無定在是也(宜三花神佑丸)。此外又有飲食胃寒,或飲茶過多,

致成五飲及酒癖(宜薑桂丸)。或患支飲,時苦冒眩(宜澤瀉湯)。飲癖,嘔酸嘈雜,

脅痛食減(宜蒼朮丸)。冷飲過度,遂令脾胃氣弱,不能消化,飲食入胃,皆變成冷水,

白話文:

卷十六

痰的顏色也可能是黃色的(這類痰適合用清熱的方式治療,可使用氣化痰丸或清熱導痰湯)。

第五種是「鬱痰」,指的是火熱之氣鬱積在心臟和肺部之間,時間久了會凝結阻塞在胸腔和橫膈膜,變得濃稠黏膩難以咳出。患者常常會有毛髮枯焦、喉嚨乾燥、口乾舌燥、咳嗽氣喘,咳出的痰呈現白色像活骨一樣的狀態(這類痰適合用節齋化痰丸)。

第六種是「氣痰」,是因為情緒鬱悶不舒暢,導致痰液滯留在咽喉,形狀像破棉絮,或是像梅核一樣卡在喉嚨,既咳不出來也吞不下去,並且感到胸悶不舒服(這類痰適合用清火豁痰丸)。

第七種是「食痰」,是因為飲食消化不良,或者夾雜著瘀血,久而久之形成囊腫,導致胸腹脹滿不通暢(這類痰適合用黃瓜蔞丸)。

第八種是「酒痰」,是因為飲酒過多無法消化,或者酒後又喝大量茶水,導致酒氣無法排出,隔天就會嘔吐,食慾不佳,還會吐酸水等症狀(這類痰適合用瑞竹堂化痰丸)。

第九種是「驚痰」,是因為受到驚嚇導致痰液在胸腹部結成塊狀,發作時會跳動,疼痛難忍,甚至可能引發癲癇,這種情況在婦女身上比較常見(這類痰適合用妙應丸)。

以上這些,像風寒濕火等原因造成的痰,雖然和五臟本身所生的痰在症狀上有些相似,但內在原因和外在原因還是有區別的。

此外,還有相火引起的咳血痰(這類痰適合用滋陰清化丸)。胃部有熱鬱積產生的臭痰(這類痰適合用清胃湯加減方)。氣鬱積結成的塊狀痰(這類痰適合用清氣化痰丸)。脾氣虛弱,無法運化產生的柔痰(這類痰適合用參朮健脾丸)。骨頭關節空隙處結成的核狀痰(這類痰適合用滾痰丸)。風邪引起的白沫潮痰(這類痰適合用生鐵落湯)。鬱積的火熱凝結,久而久之形成的痰毒(這類痰適合先服用舟車神佑丸,再服用尋痰湯)。勞累過度,產生的像雞蛋白一樣的痰,也就是俗稱的白血(這類痰適合用金匱腎氣丸,再加一些化痰藥)。因為心膽受到驚嚇,精神渙散,或者痰液阻塞心竅,導致胡言亂語、產生幻覺(這類痰適合用壽星丸)。風痰侵入引起腰腳或手臂疼痛(這類痰適合用躑躅花丸)。上胸膈積熱產生的實痰(這類痰適合用桔梗蘆散)。頑固的痰液,阻塞在胸膈,久久不能化解(這類痰適合用青綠丸)。胸胃有痰,導致頭痛不想吃飯(這類情況適合用礬吐法)。痰和血凝聚在一起,導致結胸(這類情況適合用紫芝丸)。陰虛火旺產生的痰,不適合使用燥烈的藥物(這類痰適合用五味天冬丸)。中焦氣機阻滯,導致痰涎多、煩悶、頭暈不清(這類痰適合用三仙丸)。

各種各樣的痰,都是因為氣血陰陽失調,升降逆亂造成的。雖然都叫做「痰」,但濃稠黏膩的稱作「痰」,清稀的則稱作「飲」。

飲有八種:第一種是「留飲」,指的是水液停留在心下,背部感覺冰冷像手掌大小,或者感到氣短口渴,四肢關節疼痛,肋骨疼痛牽引到鎖骨處,咳嗽加重,脈象沉細。時間久了會導致關節錯位,甚至可能引起癲癇(這類飲適合用導痰湯)。

第二種是「痰飲」,指的是水液在腸道中流動,發出轆轆聲響(這類飲適合用苓桂朮甘湯)。

第三種是「癖飲」,指的是水液停留在兩脅下,晃動時會發出聲響(這類飲適合用十棗湯或三花神佑丸)。

第四種是「溢飲」,指的是水液流注四肢,應該出汗卻沒有出汗,身體感到沉重疼痛(這類飲適合用大青龍湯)。

第五種是「懸飲」,指的是喝水後,水液流到肋骨下方,咳嗽時會牽引疼痛(這類飲適合用十棗湯)。

第六種是「伏飲」,指的是胸膈脹滿嘔吐,氣喘咳嗽、忽冷忽熱、嘔吐、怕冷、腰背疼痛、身體抽搐(這類飲適合用倍朮丸)。

第七種是「支飲」,指的是咳嗽氣逆,必須靠坐著才能呼吸,感到氣短,無法平躺,身體像浮腫一樣(這類飲適合用五苓散)。

第八種是「流飲」,指的是水液在全身流動,沒有固定的位置(這類飲適合用三花神佑丸)。

此外,還有因為飲食過於寒冷,或喝茶過多,導致的五種飲,以及因為嗜酒引起的酒癖(這類情況適合用薑桂丸)。或者患有支飲,時常感到頭暈目眩(這類情況適合用澤瀉湯)。飲癖導致嘔吐酸水,胸脅疼痛,食慾不振(這類情況適合用蒼朮丸)。過量飲用冷飲,會導致脾胃虛弱,無法消化食物,吃進去的東西都會變成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