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氏尊生書》~ 卷十五 (22)
卷十五 (22)
1. 卷十五
槐花等),傷胃分則安胃養胃(宜胃苓湯、香砂枳朮丸、保和丸),固各有所主矣。
而要法則必先祛暑邪兼滲濕(宜茹苓湯、勝濕湯),雖病在氣血,亦必兼理脾胃為主,
經云安谷則昌,絕谷則亡,此之謂也。至於痢久則傷腎,則以腎為胃關,開竅於二陰,
病既或由心肺而及胃,以注於二經,或專由胃以及大小腸而注於二經,
總未有不傷腎者,故治必當補腎(宜熟地炭、丹皮、沉香、山藥、遠志、黃柏),
使命門之火旺,有以生土,將飲食自進,垢滯自化矣。此各經致痢之原,
不可不別而治也。若但拘痢無止法一言,概行攻伐,必愈損血耗氣,或又拘初則行、
久則澀之語,每至固澀之後,壅滯氣血,變為腫脹喘急(宜木香調氣湯、蘇子降氣湯),
非不審其經以治其根而及其流之過哉。總之,痢之由於氣者,必疏通之。由於血者,
必調和之。由於飲食痰涎者必推盪之。以至由氣血而傷及脾胃,
必培補中宮(宜歸脾湯、六君子湯)。由氣血與脾胃而傷腎,必峻補元陽(如附、桂、
五味、補骨脂、赤石脂、禹餘糧等,俱可選用。此治痢之大凡也。然而病之由來不一,
更變無窮,固不得不求其詳也。試條舉之:或發痢冒暑而成,自汗發熱面垢,嘔渴,
腹痛,小便不通,此暑濕積滯皆有之(宜香茹飲、五苓散,藿香正氣散中加木香、
黃連、香茹)。或初發時即裡急後重,所下無多,才起腹又痛,
此濕熱凝滯之故(宜藿香正氣散加木香、黃連、枳殼,或檀香、乳香、冰片、麝香)。
或裡急,登圊反不出,則由於氣滯(宜蘇子降氣湯、木香化滯湯,重者承氣湯)。
或裡急而頻見汗衣,則為氣脫(宜理中湯,補中益氣湯去當歸加肉果)。
或後重而至圊稍減,則為火迫(宜治痢方中加黃連為主)。或後重而至圊不減,
則為虛滑(宜真臟湯)。或後重而到圊轉甚,則為下陷(宜治痢方中加升麻舉之,
甘草緩之)。或腹中疼痛不止,則由肺邪鬱在大腸(宜桔梗、蘇子為君,白芍、甘草、
陳皮、木香、當歸以佐之;惡寒加乾薑,惡熱加黃連,虛弱用建中湯。一方,枳殼、
黃連等分,槐花一兩拌炒,去槐花,用二味,煎好入乳香、沒藥各八分,
為治腹痛神妙之品)。或大孔痛,宜分寒熱為治(熱治於下,宜芩、連、槐花、木香、
檳榔;挾寒,理中湯,外以炒鹽熨之)。或痢已止,但虛坐努責不得解,
則由血虛(宜四物湯去川芎,加紅花、陳皮、甘草)。或老人深患痢呃逆,
最宜小心(宜黃柏末,米飲丸,參、苓、米湯下)。或胎前作痢,
不可輕用傷胎藥(宜芩、連、白芍、炙草、橘紅、枳殼、紅曲、蓮肉,略用升麻亦可,
未滿七月,勿用滑石。或產後作痢,積滯雖多,腹痛雖極,
白話文:
槐花等藥物,若損傷到胃部,則應以安胃養胃為主(適合使用胃苓湯、香砂枳朮丸、保和丸),各自有其主要功效。
而治療的要點,必須先祛除暑邪並兼顧排除體內濕氣(適合使用茹苓湯、勝濕湯)。即使疾病的根源在於氣血,也必須以調理脾胃為主。
正如經典所說:「胃氣強盛則身體康健,胃氣衰竭則身體死亡」,就是這個道理。至於痢疾日久則會損傷腎臟,因為腎臟是胃的關聯,其開竅在二陰(指大小便),疾病可能由心肺影響到胃,然後波及二陰;也可能直接由胃影響到大小腸,再波及二陰。總之,沒有不傷及腎臟的,因此治療必須補腎(適合使用熟地炭、丹皮、沉香、山藥、遠志、黃柏),使腎陽旺盛,才能夠生養脾胃,讓飲食能夠正常消化吸收,體內的污垢自然就能夠消解。這就是各個經絡導致痢疾的原因,必須區分清楚才能有效治療。如果只拘泥於「痢疾不止就要止瀉」的說法,一味地使用攻伐的藥物,必定會更加損傷氣血。或者拘泥於「初發時就通暢、久病就澀滯」的說法,每次在止澀之後,反而會導致氣血壅塞,轉為腫脹、喘息等症狀(適合使用木香調氣湯、蘇子降氣湯),這都是沒有審慎地辨別病因,治療其表面現象而忽略其根本原因所造成的過錯。總而言之,痢疾如果是因為氣機不暢所致,必須疏通氣機。如果是因為血分的問題,必須調和氣血。如果是因為飲食或痰涎積滯所致,必須推蕩積滯。如果是由氣血問題進而損傷到脾胃,必須補益中焦脾胃(適合使用歸脾湯、六君子湯)。如果是由氣血和脾胃問題進而損傷到腎臟,必須峻補元陽(如附子、桂枝、五味子、補骨脂、赤石脂、禹餘糧等,都可以選用)。這就是治療痢疾的大體原則。然而,疾病的起因各不相同,變化無窮,因此必須詳細了解病情。以下列舉一些常見情況:
有些痢疾是因冒暑而發病,伴有自汗、發熱、面色污垢、嘔吐、口渴、腹痛、小便不暢等症狀,這是暑濕積滯所致(適合使用香茹飲、五苓散,或在藿香正氣散中加入木香、黃連、香薷)。有些在初發病時就出現裡急後重,但排泄物不多,剛起身腹痛又發作,這是濕熱凝滯所致(適合使用藿香正氣散加入木香、黃連、枳殼,或使用檀香、乳香、冰片、麝香)。有些出現裡急,想上廁所卻排不出來,這是因為氣滯(適合使用蘇子降氣湯、木香化滯湯,嚴重者使用承氣湯)。有些出現裡急,頻頻出汗,這是因為氣脫(適合使用理中湯,或補中益氣湯去掉當歸加入肉豆蔻)。有些出現後重,排便後稍有減輕,這是因為火熱迫使(適合在治療痢疾的方劑中加入黃連為主)。有些出現後重,排便後沒有減輕,這是因為虛滑(適合使用真臟湯)。有些出現後重,排便後反而加重,這是因為氣機下陷(適合在治療痢疾的方劑中加入升麻以升提,甘草以緩解)。有些腹痛不止,這是因為肺邪鬱結在大腸(適合用桔梗、蘇子為主藥,白芍、甘草、陳皮、木香、當歸為輔藥;怕冷加乾薑,怕熱加黃連,虛弱者用建中湯。另一個方子:枳殼、黃連等份,槐花一兩拌炒,去掉槐花,用枳殼、黃連二味煎好,再加入乳香、沒藥各八分,是治療腹痛的良方)。有些出現肛門疼痛,需要辨別寒熱來治療(屬於熱的,用黃芩、黃連、槐花、木香、檳榔;屬於寒的,用理中湯,並用炒熱的鹽袋熱敷)。有些痢疾已經停止,但仍虛弱地坐在那裡使勁卻無法排便,這是因為血虛(適合使用四物湯去掉川芎,加入紅花、陳皮、甘草)。有些年紀大的患者罹患痢疾又出現呃逆,需要特別小心(適合使用黃柏末,用米湯做成藥丸,用人參、茯苓、米湯送服)。有些孕婦在懷孕期間患上痢疾,不可輕易使用傷胎的藥物(適合使用黃芩、黃連、白芍、炙甘草、橘紅、枳殼、紅麴、蓮肉,略用升麻也可以,懷孕未滿七個月,不要使用滑石。有些產婦產後患上痢疾,即使體內積滯很多,腹痛劇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