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氏尊生書》~ 卷十五 (2)
卷十五 (2)
1. 卷十五
陰症也。或納涼廣廈,起居不節,汗出煩躁,面垢,背微惡寒,手足微厥,
甚則灑然毛聳,腠理開則灑灑然寒,閉則蒸蒸熱悶,此心包之火不勝時火,
故反微惡寒也,倘坐臥陰涼,表虛不任風寒,若誤以外感作治,必害(宜清暑益氣湯)。
或涼亭水閣,密樹濃陰,過受涼快,為寒所襲,頭疼,惡寒發熱,肢體拘急,
是感寒之類,脈必弦緊(宜消暑十全散)。或脾氣虛弱,汗多惡寒(宜十味香茹飲)。
或過傷飲食生冷,泄瀉嘔吐霍亂者(宜六和湯、藿香正氣散)。此概治傷暑之法也。
而其所及之症,有吐利,腹痛氣逆,發熱,頭疼煩渴,肢冷疼,前板齒寒,無汗,
脈虛或遲或伏,昏悶者(宜香茹飲)。有身熱小便不利者(宜益元散)。有吐瀉寒熱,
喘咳痞滿,體腫倦臥,便赤者(宜六和湯)。有發熱嘔血者(宜黃連二錢,酒煎服)。
有暑天身熱頭疼燥渴者(宜麥冬湯)。有暑天發渴者(宜生津丸)。以上皆傷暑之屬,
所當分別而治之者也。中暑者,動而得者也,陽症也。或遠行勞役,大熱而渴,
陽氣內伏,熱合於腎,為水不勝火,發熱煩渴,氣息喘促,日晡病減,
此脾胃大虛也(宜補中益氣湯去升麻,加五味子、麥冬、黃連、黃柏、澤瀉)。
或農夫田野,及慣於役力之人,過受燔灼,頭角額痛,發熱,大渴引飲,
脈洪大(宜地漿水煎蒼朮白虎湯)。或年老及虛汗之人,不宜用寒涼,
宜稍加溫藥行之(宜竹葉石膏湯少加熟附子)。或平昔陰虛多火,
不可用溫藥(宜白虎加人參竹葉湯)。凡以中暑皆太陽經分之症,甚或卒倒不省人事,
切忌香茹等溫散之品,說既中熱,複以辛溫傷其氣,如火益熱矣,故香茹只可治傷暑,
不可治中暑,此概言中暑之法也。而其所及之症,有夏月勞苦,卒然昏暈,
甚而苦死者,少與冷水即死,亦禁臥冷地、濕地,急移其人於陰處,再以熱土放臍上,
拔開作竅,令人尿其中,以生薑或蒜搗汁和童便或熱湯送下,外用布蘸立蘇,
後徐用藥(宜麥冬湯、人參白虎湯),此急救法也。又有煩渴口燥悶亂者,
先以布蘸熱水熨臍中氣海,或掬土放臍,令人更溺之,俟蘇,以米湯徐灌之,
然後隨症調治(宜六和湯、清暑益氣湯隨症加減)。凡中暑者必傷氣(宜清暑益氣湯,
傷暑亦可用)。以上皆中暑之症所當分別而治者也。,夫傷暑、中暑,
皆暑病之重且大者,故傷暑則暑熱之邪傷在肉分,中暑則暑熱之邪傷及臟腑。
而又有尋常感受暑氣,致腹痛水瀉者,乃胃與大腸感邪之故,或惡心嘔吐者,
乃胃口有痰飲,而又感邪之故,此皆名胃暑,是暑病之輕且小者(宜黃連香茹散、
清暑十全飲、解暑三百湯治之),亦當分別而治。然則暑病亦有無汗脈弦細者,
白話文:
卷十五
陰虛體質的人,可能是因為在寬敞涼爽的房子裡納涼,生活作息不規律,導致出汗後感到煩躁,臉色污垢,背部稍微怕冷,手腳有些冰冷。嚴重時會起雞皮疙瘩,皮膚毛孔打開時會感到陣陣寒冷,毛孔閉合時會感到悶熱。這是因為心包的火氣無法勝過盛夏的火熱,所以反而會稍微怕冷。如果這時還在陰涼處休息,身體虛弱就無法抵禦風寒,如果誤認為是外感風寒來治療,必定會造成傷害(應該用清暑益氣湯)。
又或者在涼亭水榭,密樹濃蔭的地方,過度貪圖涼快,被寒氣侵襲,會出現頭痛、怕冷發熱、四肢僵硬等症狀,這屬於感受寒邪,脈象必定是弦緊的(應該用消暑十全散)。或者因為脾氣虛弱,導致出汗多而怕冷(應該用十味香茹飲)。或者因為過量食用生冷食物,導致腹瀉、嘔吐、霍亂等症狀(應該用六和湯、藿香正氣散)。以上是治療暑傷的一般方法。
而暑傷所引起的症狀,有嘔吐、腹瀉、腹痛、氣逆、發熱、頭痛、口渴、肢體冰冷疼痛、前牙發冷、無汗、脈象虛弱或遲緩或不明顯、昏迷等(應該用香茹飲)。有發熱小便不暢的(應該用益元散)。有嘔吐、腹瀉、忽冷忽熱、喘咳、胸悶腹脹、身體腫脹、疲倦臥床、小便發紅等(應該用六和湯)。有發熱嘔血的(應該用黃連二錢,用酒煎服)。有夏天身體發熱、頭痛、口乾舌燥的(應該用麥冬湯)。有夏天感到口渴的(應該用生津丸)。以上都屬於暑傷的範疇,應該仔細辨別後對症治療。
中暑,是因活動而引起的,屬於陽症。可能是因為遠行勞累,天氣炎熱而感到口渴,導致陽氣內伏,熱氣與腎結合,出現陰虛不能制約陽熱的情況,導致發熱、煩渴、氣喘、下午症狀減輕。這是因為脾胃太過虛弱(應該用補中益氣湯,去掉升麻,加上五味子、麥冬、黃連、黃柏、澤瀉)。
或者農民在田野勞作,或是經常做體力活的人,過度受到烈日曝曬,導致頭部額頭疼痛、發熱、口渴想喝水、脈象洪大(應該用地漿水煎蒼朮白虎湯)。或者年老體弱、容易出虛汗的人,不宜使用寒涼藥物,應該稍微加些溫性藥物來調養(應該用竹葉石膏湯,少量加上熟附子)。或者平時陰虛火旺的人,不可以使用溫性藥物(應該用白虎加人參竹葉湯)。
凡是中暑,都屬於太陽經的問題,嚴重時甚至會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切忌使用香茹等溫散的藥物。如果已經中暑,又用辛溫藥來損傷其氣,就像火上加油。所以香茹只能治療暑傷,不可以治療中暑。以上概括說明了治療中暑的方法。
而中暑所引起的症狀,有夏天勞累,突然昏倒,甚至嚴重到死亡,如果立刻喝冷水反而會死亡,也不可以躺在冰冷潮濕的地面,要趕緊把人移到陰涼的地方,然後把熱土敷在肚臍上,挖開讓其通氣,讓人在上面排尿,再用生薑或蒜搗碎取汁,和童便或熱湯一起服下。外用布蘸立蘇,之後再慢慢用藥(應該用麥冬湯、人參白虎湯),這是急救方法。
還有煩躁口渴、昏悶不安的,先用布蘸熱水熨肚臍周圍的氣海穴,或者把土敷在肚臍上,讓人在上面排尿,等到甦醒後,用米湯慢慢餵食,然後根據症狀調整治療(應該用六和湯、清暑益氣湯,根據症狀加減藥物)。凡是中暑必定會傷氣(應該用清暑益氣湯,暑傷也可以用)。以上都是中暑的症狀,應該仔細辨別後對症治療。
暑傷和中暑都是暑病中比較嚴重的情況。暑傷是暑熱的邪氣侵犯到肌肉,中暑則是暑熱的邪氣侵犯到臟腑。還有一些常見的感受暑氣,導致腹痛、腹瀉的,是因為胃和大腸感受了邪氣。或者出現噁心嘔吐的,是因為胃裡有痰飲,又感受了邪氣。這些都叫做胃暑,是暑病中比較輕微的情況(應該用黃連香茹散、清暑十全飲、解暑三百湯來治療),也應該仔細辨別後對症治療。
然而,暑病也有無汗、脈象細弱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