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金鰲

《沈氏尊生書》~ 卷十四 (13)

回本書目錄

卷十四 (13)

1. 卷十四

好飲茶成癖積,或喜吃乾茶葉而成積,面黃,胸膈或空或脹,無常也(宜薑黃、

吳茱萸、蒼朮、白朮、炮薑、川椒,方用星朮丸、磨積丸)。七曰果菜積,

多食果菜成積,不時瀉利,腹中若有傀儡也(宜丁香、麝香、肉桂,方用妙應丹、

桂香丸、平胃散加丁、麝。八曰水積,飲湯水成積,胸脅引痛,

瀝洛有聲也(宜牽牛子、甘遂、茯苓、豬苓,方用五苓散、十棗湯、破積導飲丸)。

九曰肉積,食肉過多成積,腹多膨脹,泄瀉疼痛也(宜查肉、阿魏、硇砂、硝石,

方用阿魏丸、小阿魏丸、三棱煎丸)。十曰魚鱉蟹積,食此過多成積,腹中疼痛,

胸中滿悶,或吐或瀉也(宜紫蘇、陳皮、木香、薑汁,方用妙應丸、遇仙丹)。

十一曰蛋積,食蛋不消成積,即噯敗卵氣,作酸堅痛也宜(白蔻仁、橘紅、豆豉、

薑汁,方用妙應丸)。十二曰狗肉積,食狗多而成積,滿腹中覺熱脹悶也(宜杏仁、

山楂,方用三棱煎丸)。十三曰蟲積,飲食積聚,變化生蟲,時嘔清水苦水,

常在腹中咬痛也(宜雄黃、白@、檳榔、雷丸、蕪荑、榧子、使君子肉,方用妙應丸、

溫白丸)。十四曰血積,瘀血成積,或因打撲,或因墮跌,瘀血畜於脾腹,

面黃糞黑也(宜三棱、蓬朮、五靈脂、紅花、延胡索、桃仁、丹參、大黃,

方用桃仁承氣湯、三棱煎)。十五曰痰積,痰涎凝聚成積,結在胸膈,吐咯不出,

咽門至胃脘窄狹如線,疼痛,目眩頭旋,腹中累累有塊也(宜青礞石、海粉、南星、

半夏、瓦楞子,方用竹瀝化痰丸、竹瀝達痰丸、開氣消痰湯)。十六曰瘧積,

瘧疾不善調理而成積,經汗吐下日久,榮衛虧損,邪氣伏藏脅腹,結為癥癖,堅痛,

名為瘧母也(宜常山、鱉甲、三棱、蓬朮、草果,方用於將軍丸、鱉甲丸、消癖丸)。

十七曰寒積,感傷寒冷成積,腹中疼痛,必以手重按,或將物頂住稍可,

口吐清水也(宜乾薑、柴胡、丁香、肉桂、附子,方用附子理中湯、沈氏棉子丸)。

十八曰熱積,傷熱成積,或吐或瀉,頭暈腹痛,心中煩躁也(宜黃芩、黃連、黃柏、

石膏,方用清心湯、地骨皮散)。共十八條,病皆由積,勿論其塊之有無也,

且諸積之成,莫不由痰食死血,固夫人而知之矣。庸詎知痰食死血,乃成積之質,

而非成積之本乎。說使痰伏其位,食化其液,血順其經,病何自作而積何自生。

夫惟氣鬱而濕滯,濕鬱而熱生,熱鬱而痰結,痰鬱而血凝,血鬱而食不化,

食鬱而積成,此六者,實相因致病,古人所以云六鬱為諸積之本也,故當積之未也,

必先有以解其鬱,而使當升者升,當降者降,當變化者變化,

不致傳化失常(宜入門六鬱湯、越鞠保和丸、加味越鞠丸),斯氣血衝和,而百疾不作。

白話文:

卷十四

有些人喜歡喝茶成癮,或喜歡吃乾燥的茶葉而導致積食,臉色發黃,胸部或感到空虛或脹滿,情況不固定(適合用薑黃、吳茱萸、蒼朮、白朮、炮薑、川椒等藥材,可選用星朮丸、磨積丸等方劑)。

七、果菜積:吃太多水果蔬菜導致積食,會不定時拉肚子,肚子裡感覺好像有東西在動(適合用丁香、麝香、肉桂等藥材,可選用妙應丹、桂香丸、平胃散加丁香、麝香等方劑)。

八、水積:喝太多湯水導致積食,胸部和肋部會牽引著疼痛,肚子裡有水流動的聲音(適合用牽牛子、甘遂、茯苓、豬苓等藥材,可選用五苓散、十棗湯、破積導飲丸等方劑)。

九、肉積:吃太多肉導致積食,肚子會脹得很厲害,會拉肚子且疼痛(適合用查肉、阿魏、硇砂、硝石等藥材,可選用阿魏丸、小阿魏丸、三棱煎丸等方劑)。

十、魚鱉蟹積:吃太多魚、鱉、螃蟹導致積食,肚子裡會疼痛,胸口悶悶的,可能會嘔吐或拉肚子(適合用紫蘇、陳皮、木香、薑汁等藥材,可選用妙應丸、遇仙丹等方劑)。

十一、蛋積:吃雞蛋消化不良導致積食,會打出腐敗的雞蛋氣味,感到酸痛(適合用白蔻仁、橘紅、豆豉、薑汁等藥材,可選用妙應丸等方劑)。

十二、狗肉積:吃太多狗肉導致積食,肚子裡感到發熱、脹悶(適合用杏仁、山楂等藥材,可選用三棱煎丸等方劑)。

十三、蟲積:飲食積聚後變化產生蟲,時常嘔吐清水或苦水,肚子裡常常有咬痛感(適合用雄黃、白礬、檳榔、雷丸、蕪荑、榧子、使君子肉等藥材,可選用妙應丸、溫白丸等方劑)。

十四、血積:瘀血形成積食,可能是因為跌打損傷,導致瘀血積在脾腹,臉色發黃,大便發黑(適合用三棱、蓬朮、五靈脂、紅花、延胡索、桃仁、丹參、大黃等藥材,可選用桃仁承氣湯、三棱煎等方劑)。

十五、痰積:痰液凝聚成積食,結在胸部,想吐卻吐不出來,從咽喉到胃的地方狹窄得像一條線,感到疼痛,頭暈眼花,肚子裡摸起來有塊狀物(適合用青礞石、海粉、南星、半夏、瓦楞子等藥材,可選用竹瀝化痰丸、竹瀝達痰丸、開氣消痰湯等方劑)。

十六、瘧積:瘧疾沒有好好調理而形成積食,經過出汗、嘔吐、瀉下等治療後,時間久了,身體的營養和防禦能力都虛弱了,邪氣潛藏在肋部和腹部,結成硬塊,按壓會感到疼痛,這稱為瘧母(適合用常山、鱉甲、三棱、蓬朮、草果等藥材,可選用將軍丸、鱉甲丸、消癖丸等方劑)。

十七、寒積:感受寒冷導致積食,肚子會疼痛,必須用力按壓或用東西頂住才會稍微舒服,會吐清水(適合用乾薑、柴胡、丁香、肉桂、附子等藥材,可選用附子理中湯、沈氏棉子丸等方劑)。

十八、熱積:因為受熱而導致積食,可能會嘔吐或拉肚子,頭暈肚子痛,心煩意亂(適合用黃芩、黃連、黃柏、石膏等藥材,可選用清心湯、地骨皮散等方劑)。

總共有以上十八種積食,這些疾病都是由積食引起的,不論是否有摸到硬塊。各種積食的形成,多半是因為痰、食物殘渣、瘀血等,這是大家都能理解的。但要知道,痰、食物殘渣、瘀血,只是形成積食的物質,而不是積食的根本原因。如果能使痰順其位,食物消化成液體,血順其經脈運行,疾病又從何而來,積食又如何產生呢?其實是因為氣鬱結而導致濕氣停滯,濕氣鬱結又產生熱,熱鬱結又形成痰,痰鬱結又凝成血瘀,血鬱結又使食物難以消化,食物鬱結就形成積食。這六種情況相互影響,導致疾病的發生,所以古人說,六鬱是各種積食的根本原因。因此,當積食還沒形成的時候,必須先解除鬱結,使該上升的上升,該下降的下降,該變化的變化,才不會傳遞變化失常(適合用入門六鬱湯、越鞠保和丸、加味越鞠丸等方劑),這樣氣血才能調和,各種疾病也就不會發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