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金鰲

《沈氏尊生書》~ 卷二十六 (1)

回本書目錄

卷二十六 (1)

1. 卷二十六

按《銅人圖》:項旁缺盆之上曰肩。肩下臂上通名曰臑,俗謂之膊。

臑下臂上接處曰肘,肘即臂節。肘下手上名曰臂,臂有二骨。臂下手上接處曰腕。

又云:掌後為腕。腕之下曰手,手有掌有指。五指各有名:一曰大指。二曰食指,

又曰鹽指。三曰長指,又曰中指。四曰無名指。五曰小指。上部肩至手曰肢,

下部胯至足亦曰肢,兩手兩足因曰四肢。此自肩至手之部位名目也。試言其病:

肩前屬大腸經,故肩前痛為大腸經病,說B肩端兩骨及前臑,皆大腸脈所貫,

白話文:

根據《銅人圖》:脖子旁邊,鎖骨上方稱為肩膀。肩膀下方,手臂上方的部位統稱為臑,民間俗稱膊。

臑下方,手臂上方交接處稱為肘,肘就是手臂的關節。肘下方,手掌上面的部分稱為臂,臂上有兩根骨頭。臂下方,手掌上方交接處稱為腕。

另外記載:手掌後方也稱為腕。腕下方稱為手,手有手掌和手指。五個手指各有名字:第一個叫大拇指,第二個叫食指,又叫鹽指,第三個叫長指,又叫中指,第四個叫無名指,第五個叫小指。從肩膀到手的部位叫做肢,從胯骨到腳的部位也叫做肢,因此兩隻手兩隻腳就稱為四肢。

這是從肩膀到手的部位名稱及說明。現在來說說它們的疾病:

肩膀前方屬於大腸經,因此肩膀前方疼痛是大腸經的疾病,說明肩膀兩側骨頭和肩膀前方的臑,都是大腸經脈所貫穿的部位。

風熱乘肺,肺氣鬱甚,肺先病,當瀉風通肺氣(宜防風、羌活、升麻、柴胡、蔻仁、

白話文:

風邪入侵肺部,導致肺氣鬱結嚴重。由於肺部先發病,因此應當祛除風邪,疏通肺氣。(可以使用防風、羌活、升麻、柴胡、蔻仁等藥物。)

陳皮、桑皮、貝母)。若面白氣虛,必兼補(宜加人參、黃芪)。肩後屬小腸經,

故肩後痛為小腸經病,以小腸中感受風熱,氣鬱不行,故致此(宜羌活、防風、

白話文:

陳皮、桑皮和貝母。如果面色蒼白、氣虛,一定要兼顧補虛(可以加入人參、黃芪)。肩胛骨後面屬於小腸經。

藁本、木通、蔓荊子)。若心血虛,必養血(宜當歸、熟地)。又有腎氣逆上而痛者,

白話文:

藁本、木通、蔓荊子)。如果心血不足,一定要滋養血液(適宜當歸、熟地)。還有腎氣逆行產生疼痛的,

必補腎壯陽氣(宜杞子、山萸、牛膝、補骨脂)。挾痰飲者豁之(宜導痰湯)。

白話文:

必須補腎壯陽氣(宜用杞子、山茱萸、牛膝、補骨脂)。如果有痰飲,則疏通它(宜用導痰湯)。

當肩背一片冷痛,有熱也,消之(宜三棱、蓬朮、枳實、檳榔)。

至於臂則為六經分布之處,故其為病,須即病處分別之。試以兩手直伸,

白話文:

當肩膀和背部一片冰冷疼痛時,如果有熱存在,就要消除它。建議使用三棱、蓬朮、枳實和檳榔等藥材。

其臂貼身垂下,大指居前,小指居後,若前廉痛屬陽明(宜升麻、白芷、葛根),

後廉痛屬太陽(宜羌活、藁本),外廉痛屬少陽(宜柴胡、黃芩),

白話文:

手臂貼著身體自然下垂,拇指在前,小指在後,如果手臂前側疼痛,屬於陽明經的問題(適合使用升麻、白芷、葛根等藥材)。

內廉痛屬厥陰(宜柴胡、青皮),內前廉痛屬太陰(宜升麻、白芷、蔥白),

白話文:

嘴脣內側痛若屬厥陰經絡(宜用柴胡、青皮治療),嘴脣內前側痛若屬太陰經絡(宜用升麻、白芷、蔥白治療)。

內後廉痛屬少陰(宜獨活、細辛),此六經分配之處,先不可不辨。其所以痛者,

雖不外風寒濕熱,而要惟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固有由來也。若其痛而果係風寒,

白話文:

內側腹股溝處疼痛屬於少陰經(可以使用獨活、細辛治療)。這是六經分佈的位置,一開始就必須分清楚。之所以會疼痛,

則從風寒治之(宜蠲痹湯)。若由血不榮筋,瘦弱臂痛,則兼養血(宜蠲痹四物湯)。

若由血燥筋攣,遇寒則劇,肝氣虛弱,風寒客經絡,脈緊細,

白話文:

如果風寒導致的疼痛,則採用祛風散寒的療法(建議使用蠲痹湯)。

如果因血虛不榮筋絡,導致瘦弱及手臂疼痛,則兼顧養血(建議使用蠲痹四物湯)。

必從肝治(宜加味逍遙散為主,參用舒筋湯)。

白話文:

必須從肝臟方面著手治療(建議以加味逍遙散為主,並參考舒筋湯)。

亦有怒動肝火而臂痛者(宜小柴胡湯加川芎、當歸)。亦有腎水虧,筋骨失養,

以致痿痹者(宜六味丸)。若夫臂連肩背酸痛,兩手軟痹,

白話文:

也有人因為發怒而導致肝火旺盛,進而引起手臂疼痛(建議使用小柴胡湯加川芎、當歸)。也有人是因為腎水不足,筋骨失去滋養,

由痰飲流入四肢也(宜二陳湯、星香散合用)。偶提重物忽痛,傷筋也(宜劫勞湯,

白話文:

由痰液積聚流入四肢造成的(可用二陳湯和星香散合用)。偶爾提起重物突然疼痛,這是筋傷(可用劫勞湯)。

或八珍湯加官桂、丹皮、木瓜、薑黃、延胡、劉寄奴)。因搐臂筋痛,

傷於寒也(宜舒筋湯)。臂痛不能舉,或痛無定處,由脾虛邪氣相搏也,

白話文:

或在八珍湯中,再加入官桂、丹皮、木瓜、薑黃、延胡索、劉寄奴。由於手臂抽搐疼痛,

脈必沉細(宜補中益氣湯加威靈仙、桂枝、桑皮、薑黃)。臂酸痛,手軟麻,

白話文:

脈搏一定要沉細(適合使用補中益氣湯,並加威靈仙、桂枝、桑皮、薑黃)。手臂痠痛,手部無力麻痺。

有痰滯也(宜道痰湯加木香、片薑黃)。臂痛不能舉物,氣血凝滯也(宜舒筋湯)。

白話文:

如有痰液阻滯(宜服用痰湯,並加入木香、片薑黃)。手臂疼痛無法舉起物品,是氣血凝滯所致(宜服用舒筋湯)。

兩臂流注走痛,似覺酸冷,爬搔不著難忍,寒濕痰流注也(宜母丁香)。臂脛疼痛,

白話文:

古文:

兩臂流注走痛,似覺酸冷,爬搔不著難忍,寒濕痰流注也(宜母丁香)。臂脛疼痛,

兩隻手臂疼痛並四處遊走,感覺酸冷,瘙癢難耐,像是有東西在流動,是寒氣、濕氣和痰液在體內流注造成的(宜用母丁香治療)。手臂和脛骨疼痛,

至於年久不愈,血虛不能養筋,且有客邪留著也(宜虎脛骨酒、當歸酒)。

白話文:

至於長年無法痊癒,是氣血虛弱無法滋養筋骨,而且還有外邪滯留體內(建議服用虎脛骨酒或當歸酒)。

痛起肩膊連臂漸下入環跳髀膝,由絡虛也(宜防風根湯)。左指脹痛引肩,

由血虛風動,病在肝也(宜桑枝膏丸)。肩膊筋緩,連臂不舉而痛,

白話文:

疼痛從肩膀和手臂開始,逐漸向下蔓延到環跳穴、大腿和小腿,這是由於經絡虛損導致的(可以用防風根湯治療)。左手指腫脹疼痛,並牽引到肩膀,

陽明脈衰也(宜黃芪、白朮、防風根、當歸、片薑黃、桑枝)。如坐臥傷濕,

白話文:

陽明經脈衰弱(可用黃芪、白朮、防風根、當歸、姜黃片、桑枝)。如果是因為久坐久臥而受了濕,

或受寒而臂痛,為寒濕氣痛也(宜五積散)。手腫痛,或指掌連臂膊肘腕俱痛,

為手氣也(宜蠲痹湯)。臂忽發熱極痛,為風熱也(宜桑枝濃煎湯,多服)。臂發熱痛,

白話文:

手臂疼痛與外寒有關,屬於寒濕氣痛。 (可以使用五積散來治療。)

手臂腫脹疼痛,或手指、手掌、手臂、肘部和手腕都疼痛,

從裡徹外,為血衰也(宜秦艽地黃湯)。若夫手掌熱,則病屬心與心包;手熱赤癢,

白話文:

當從內部調理,因為是血氣衰敗(適合服用秦艽地黃湯)。如果手掌發熱,則疾病與心臟和心包有關;手部發熱發紅發癢,

兩掌皮厚皴裂,則病屬肝膽血燥(宜加味逍遙散加熟地、鉤藤)。手與足心腫,

白話文:

如果雙手手掌皮膚增厚、龜裂,可能是肝膽血熱引起的(可以使用加減逍遙散,加入熟地和鉤藤)。如果手腳心發腫,

病則屬風(宜花椒、鹽醋和敷)。手與足抽掣動搖,弄舌吐沫,其脈沉弱,

病則屬脾虛生風,不可遽作風火痰治(宜歸脾湯)。手與足麻木,

白話文:

若是因為風邪引起的病症,應該使用花椒和鹽醋混合後敷在患處。手和腳抽搐抖動,伴有舌頭不停活動並流口水,脈搏顯示沉弱,

這種情況屬於脾虛導致的風症,不可以立刻按照風火痰的治療方法來處理,應該使用歸脾湯。手和腳感到麻木,

病則屬脾肺氣虛(宜補中益氣湯加茯苓、半夏、桑枝,外煎桑枝葉湯洗)。

白話文:

如果生病的話,屬於脾肺功能虛弱,宜服用補中益氣湯加茯苓、半夏、桑枝,另外煎熬桑枝葉湯外洗。

手與足生紫斑白點,活B厚破裂,病則屬血虛而燥(宜二礬湯燻)。手與足忽如火燃,

白話文:

手上和腳上出現紫色或白色的斑點,斑點增厚並破裂,這是因為血虛而導致皮膚乾燥的症狀(可以使用二礬湯燻蒸治療)。手上和腳上突然有灼熱感,

起紫白黃泡,病則屬血熱,急針挑破,太乙膏貼之。若挑破又生,

血熱之極(宜脾實)。凡言手與足者,以種種皆手足俱有之病,

非必一時手足齊患此病也。論手而言足,亦連類及之。後足病源流,可與此參看也。

如以手指言之,大指屬肺,食指屬大腸,中指屬心包,無名指屬三焦,

小指內側屬心,外側屬小腸。凡五指經脈所到,邪氣盛則痛,正氣虛亦痛,

白話文:

如果出現紫、白、黃色的水泡,就代表病情屬於血熱,要趕緊用針挑破,再貼上太乙膏。如果挑破之後又重新長出來,就說明血熱到了極點,這時候要考慮脾臟是否虛弱。

說到手足,指的是所有手足都有的病症,不一定是同時發作在手腳上。提到手就聯想到腳,是一種類比推論。腳部的病源,也可以參考手部的病源來理解。

舉例來說,手指頭分別對應不同的臟腑:大拇指屬於肺,食指屬於大腸,中指屬於心包,無名指屬於三焦,小指內側屬於心,外側屬於小腸。 五指的經脈通往不同的部位,如果邪氣盛就會疼痛,正氣虛弱也會疼痛。

須分其經絡,察其虛實以治之(總治指痛,宜烏梅、魚鮓,打爛傅之)。其有手搐,

白話文:

必須分辨經絡病變,並且觀察虛實以進行治療(一般的疼痛,可以用烏梅和魚鮓搗爛敷貼)。如果出現手部抽搐,

內外發熱者,其肝心二經之火乎(宜瀉青赤湯,素弱者抑肝導赤湯)。有手搐,

目動口瞤面腫者,其胃中有風乎(宜胃風湯)。有手搐,臂肘筋痛者,

白話文:

如果同時出現內熱和外熱的症狀,可能是肝經和心經的火氣所致(宜服用瀉青赤湯,體質虛弱者服用抑肝導赤湯)。若同時出現手抽搐的症狀,

其傷於寒乎(宜舒經湯)。有手搐,覺衰弱或見弱症者,其元氣虛乎(宜續命煮散)。

白話文:

如果是因為受寒而受傷(建議使用舒經湯)。如果有手腳抽搐,感覺虛弱無力或出現虛症的症狀,則是元氣虛弱(建議使用續命煮散)。

有手搐,既愈,欲絕其根者,其非滋補不可乎(宜六味丸間服加味逍遙散)。總之,

搐則有止時,若非筋攣為常病,無刻不拘急,但患搐者,皆不可以艾灼,或發表,

以腠理開,邪愈易入也。夫搐雖非痛病所屬,以其在手,故由手痛而連及。雖然,

肩病、手病、臂病,不憚瑣屑言之。而臑肘腕從略者,非略也,臑肘腕病,

每與肩臂手相牽連,言此即可知彼耳。〔手掌候胃〕《靈樞》曰:掌中熱者,

腹中熱,掌中寒者腹中寒。《銅人圖》曰:胃中寒,則手魚際之絡多青;胃中熱,

則手魚際之絡赤;其暴黑者,久留痹也;其有赤有黑有青者,寒熱氣也。

白話文:

手抽搐好了之後,想要徹底根治,就必須滋補身體。可以服用六味丸,間歇服用加味逍遙散。總之,抽搐總會有停止的時候,除非是筋攣這種常年發病,每時每刻都緊繃的病症。患抽搐的人,都不可以用艾灸或發汗的方法治療,因為這樣會讓毛孔打開,邪氣更容易入侵。雖然抽搐不屬於痛症,但因為發生在手上,所以會由手痛而蔓延開來。肩部、手部、手臂的疾病,不論多麼瑣碎,都要重視。而肩肘腕的病症,雖然看似省略,但其實並非如此,因為肩肘腕的病症,常常和肩臂手互相牽連,只要知道其中一個,就能推知其他。手掌可以反映胃部的狀況。《靈樞》說:手掌熱的人,腹部也熱;手掌冷的人,腹部也冷。《銅人圖》說:胃寒,則手掌魚際的脈絡多發青;胃熱,則手掌魚際的脈絡發紅;如果突然變黑,則是長期積累的痺症;如果同時出現紅色、黑色、青色,就是寒熱交雜。

又曰︰大指本節後白肉際,名曰魚,以其形似魚也,有穴名魚際。《回春》曰:

傷寒手心熱者,邪在裡也;手背熱者,邪在表也。手足溫者,陽症也;手足冷者,

陰症也。〔肩臑等病原由症治〕《內經》曰︰人有四肢熱,逢風寒如灸於火者,

是人陰氣虛,陽氣盛。四肢者,陽也。兩陽相得,而陰氣虛少,少水不能滅盛火,

而獨陽不能生長也。逢風而加灸於火者,是人當內爍也。又曰:四肢懈墮者,

脾精之不行也。《靈樞》曰:胃不實,則諸脈虛。諸脈虛,則筋脈懈墮。筋脈懈墮,

則行陰用力,氣不能複,故為嚲。嚲,謂手足嚲曳也。又曰:肺心有邪,

白話文:

拇指第一關節後方的白色肉際,稱為魚際,因為形狀像魚。書中記載,傷寒患者手心發熱,代表邪氣在體內;手背發熱,代表邪氣在體表。手腳溫暖,屬於陽證;手腳冰冷,屬於陰證。《內經》提到,有些人四肢發熱,遇風寒就好像被火炙烤一樣,這是因為體內陰氣虛弱,陽氣旺盛,而四肢屬於陽,兩者互相作用,導致陰氣虛少,如同水不足以滅火,陽氣也無法生長,遇到風寒就會更熱,就像被火炙烤一樣。四肢無力下垂,則是脾精運行不暢。《靈樞》記載,胃氣不足,則全身脈絡虛弱,脈絡虛弱,就會導致筋脈鬆弛下垂。筋脈鬆弛,就會導致行動時無法用力,氣力無法恢復,因此出現手腳無力下垂的情況。肺和心臟有邪氣,...

氣流於兩肘。《保命》曰:脾實則四肢不舉,此謂膏粱之疾,其治宜調胃承氣湯。

白話文:

氣血運行到兩個肘部。《保命》一書說:脾氣實滯就會導致四肢不能舉起,這個稱為富貴病,治療應使用承氣湯來調和胃氣。

若脾虛,則四肢不用。說B牌病不能與胃行其津液,其治宜十全大補湯。

又曰︰手屈而不伸者,病在筋;伸而不屈者,病在骨。《直指》曰:酒家之癖,

多為項腫臂痛。說B熱在上焦,不能清利,故醞釀日久,生痰聚飲,流走項臂,

不腫則痛耳。《集要》曰:忽患手腳胸背腰胯,隱痛不可忍,連筋骨牽引釣痛,

坐臥不寧,時時走易不定,疑是風症,或癰疽,皆非也,乃痰涎伏在心膈上下,

變為此疾。《資生》曰:兩肩頭冷疼,尤不可忽,屢見將中風人,臂骨脫臼,

不與肩相連接,多有治不愈者。要之,才覺肩上冷疼,必先灸肩髃等穴,

白話文:

脾胃虛弱,就會導致四肢無力。脾胃不和,就不能正常運化水液,治療應該使用十全大補湯。

手彎曲不能伸直,是筋的問題;伸直不能彎曲,是骨頭的問題。酒喝多了容易導致脖子腫痛,手臂疼痛。這是因為熱氣停留在上焦,無法正常疏泄,時間久了就會產生痰液,流向脖子和手臂,不腫就痛。

突然出現手腳、胸背、腰胯隱隱作痛,牽連筋骨,坐立不安,時而疼痛部位移動,疑似風症或癰疽,但都不是,實際上是痰濕停留在心膈上下,轉化成這種疾病。

兩肩頭發冷疼痛,不可輕忽,很多中風患者,手臂骨脫臼,無法與肩膀相連,往往難以治癒。一旦感覺肩膀發冷疼痛,必須先灸肩髃等穴位。

毋使至於此極也。《入門》曰:留飲之症,四肢歷節痛,氣短脈沉,

久則令人骨節蹉跌,宜導痰湯加減用之。扁鵲曰:病人爪甲白者不治,爪甲青者死,

手足爪甲下肉黑者八日死,手掌腫無紋者死。肩者,手足三陽交會之所。

白話文:

不要讓病情發展到如此嚴重的地步。《入門》中說:留飲的症狀,會出現四肢關節疼痛、呼吸短促、脈象沉細,時間長了就會導致骨骼關節軟弱無力,應該服用導痰湯加減治療。扁鵲說:病人指甲發白的,是治不好的;指甲發青的,是會死的;手腳指甲下肉發黑的,八天內會死;手掌腫脹沒有紋路的,也會死。肩膀是手足三陽經脈交匯的地方。

為風熱蘊結,或負重傷損,則生肩疽(宜仙方活命飲加柴胡、桔梗,烏金散)。

白話文:

由於風邪熱氣積聚,或負重受傷導致,就會長出肩部的膿瘍(此時適合用宜仙方中的活命飲,並添加柴胡、桔梗、烏金散)。

其惡血留結內外,榮衛不通,則兩肩生疔疽,五日腫大,口禁寒戰,十二日可刺,

不治,二十日死(宜四聖旋疔散、追疔奪命湯)。陳乾疽,亦生兩肩,

及兩大臂連𩨹骨,十四日痛不止,不可動,五十日身熱不赤,六十日可刺,

白話文:

若是有惡血停留在體內,導致經脈不通暢,就會在兩肩長出疔瘡,五天內腫大,伴隨口禁寒戰,十二天後可以針刺治療。如果不治療,二十天後就會死亡(可以使用四聖旋疔散、追疔奪命湯)。陳乾疽也長在兩肩,延伸到兩臂,甚至連到肩胛骨,十四天後疼痛難忍,無法動彈,五十天後全身發熱但沒有發紅,六十天後可以針刺治療。

刺無血則死(宜仙方活命飲、飛龍奪命丹)。庇癰,則生於肩及臑,色赤黑,

白話文:

如果針灸沒有出血,就會死亡(宜仙方的活命飲和飛龍奪命丹)。

如果按壓癰腫,它就會生長在肩部和肋骨下,呈現赤黑色。

令人汗出至足,不害五臟,宜急治(宜化毒丹、肝邪)。鎖骨疽者,生肩前陷中,

白話文:

如果出汗到腳底,不會損傷五臟,需要緊急治療(建議使用化毒丹或治療肝邪的藥物)。鎖骨疽,出現在肩前凹陷處,

故又名缺盆疽,屬胃、三焦兩經之病(宜紫金丹、奪命丹,症退或潰後,

白話文:

因此又稱為缺盆瘡,是屬於胃經和三焦經的疾病。(適合使用紫金丹和奪命丹,症狀消退或潰爛後,

宜十全大補湯)。若瘡口不合者兇,太陽鬱怒所結。疽生肩膊後骨上,

曰上搭(宜仙方活命飲加羌活、桔梗、柴胡,潰後宜人參養榮湯)。

白話文:

如果適合使用十全大補湯的情況,應當服用十全大補湯。如果傷口不合,通常是因為太陽經氣鬱結所致。癰疽生在肩胛骨附近,

稱為上搭,這種情況應當使用仙方活命飲加上羌活、桔梗、柴胡,而在癰疽潰破後則應當使用人參養榮湯。

心與心包風熱所侵,毒生肩膊下隙內,曰夾肢癰,治宜分壯盛(宜一粒金丹下之)、

白話文:

當心臟和心包受到風熱侵襲時,毒素會生長在肩部下方空隙內,稱為夾肢癰。在治療上,需要根據患者的體質狀況進行分級,如果是體質強壯者,建議服用一粒金丹以幫助排毒。

老弱(宜人參養榮湯)。其有兩臂肘起,在接骨下,引手至小骨上發癰者,

此處連大小筋骨,舉動不便,垂手墜痛,膿深徹骨,或致傷筋拳縮,

白話文:

對於體質虛弱的人(適合服用人參養榮湯)。如果手肘上方、靠近接骨處,伸出手臂到小骨上長了腫瘡,

治宜緩慢其筋脈(宜白芷升麻湯)。亦有臑臂表裡俱赤,惟肘節處差小者,

白話文:

治療應緩和筋脈(建議使用白芷升麻湯)。也有些人的手肘和手臂內外都紅,只有肘關節處較小。

名藕包(宜內消散,塗油泥膏)。又有肘之內生癰,由心肺包絡鬱火(宜仙方活命飲、

白話文:

藕包 (適合內服,外敷油泥膏)。還有肘部內側生出的癰,是由心肺經絡鬱積熱火導致(可以使用仙方活命飲)。

紫金丹、勝金丹,引經用黃連、升麻、柴胡)。肘之外生癰,

由胃大小腸積熱鬱毒者(宜芩連消毒飲、紫金丹)。此肘內外二症,

白話文:

紫金丹、勝金丹這類藥物,在引經藥中使用黃連、升麻、柴胡。肘部之外生長了癰腫。

皆當別老弱壯盛為治(壯盛宜牡蠣大黃湯下之,老弱宜千金內托散補之)。

白話文:

治療中風時,應區分患者的年齡和體質。壯盛者應服用牡蠣大黃湯瀉下,年老體弱者宜服用千金內託散補益。

又有臂內生毒為魚肚(宜神效托裡散)。臂上節生毒,腫連肩髃,

名臂風毒者(宜仙方活命飲加羌活、獨活、桂枝、桔梗)。此臂間二症,

壯盛者亦宜下(宜內疏黃連湯)。虛而漫腫無頭,服敗毒藥不動者,

白話文:

如果手臂內側生瘡,像魚肚一樣,可以用神效托裡散。手臂上節生瘡,腫脹連到肩關節,叫做臂風毒,可以用仙方活命飲加羌活、獨活、桂枝、桔梗。這兩種手臂上的病症,身體強壯的人也可以用內疏黃連湯。如果身體虛弱,腫脹漫無邊際,沒有頭緒,服用敗毒藥沒有效果,

亦宜補(宜十全大補湯加桂枝、桔梗)。至若毒發於腋下及臂,或兩手掌中,

白話文:

也應該給予補益藥物(例如十全大補湯加上肉桂枝和桔梗)。至於體內毒素在腋下和手臂,或兩手掌心中發作,

憎寒壯熱,咽乾飲多,嘔吐煩心,脈洪大數盛者,乃內疚疽也,七八日可汗,

失汗者死(宜初服內托榮衛湯汗之,繼服扁鵲散之)。腕癰者,

白話文:

患者感到非常冷且發高燒,咽喉乾燥且喝水很多,有嘔吐症狀並感到心煩,脈搏洪大且跳動迅速,這是體內有疽病的徵兆,在七八天內可以發汗治療。

如果應該出汗而沒有出汗的會有生命危險(應當在初期服用內託榮衛湯來發汗,接著服用扁鵲散)。(如果是)手腕部的膿腫,

屬手三陰經風熱毒也,生手屈之處,琚B腫疼痛(宜玉樞丹少加蟾酥塗)。兩手背生癰,

白話文:

這種病屬於手三陰經的風熱毒,長在手部彎曲的地方,腫脹疼痛(可以用玉樞丹少加點蟾酥塗抹)。雙手手背長了癰。

名手發背,漫腫無頭,三陽經風熱鬱滯也(宜仙方活命飲加芩、連、山梔、桔梗、

升麻,寒加桂枝,熱加薑黃)。兩手心發毒,名穿掌,又名穿窟天蛇。偏於掌邊,

名穿邊天蛇,心包絡經積熱也(宜仙方活命飲加桂枝、薑黃)。此二症,

壯實者宜酌表裡汗下之(有表症宜紫金丹汗之,有裡症宜一粒金丹下之)。

白話文:

手背上突然出現無頭的腫塊,應該是三陽經風熱鬱結所致,可以服用仙方活命飲,加入黃芩、黃連、山梔、桔梗、升麻,如果體質偏寒可以加桂枝,偏熱可以加薑黃。雙手心出現毒瘡,稱為穿掌或穿窟天蛇,如果長在手掌邊緣,則稱為穿邊天蛇,是心包絡經積熱造成的,可以服用仙方活命飲,加入桂枝、薑黃。這兩種病症,體質強壯的人可以根據情況選擇表裡汗下法治療,如果表症明顯,可用紫金丹發汗,如果裡症明顯,可用一粒金丹下瀉。

老弱及既潰後,宜用參芪補托之(宜黃芪木香散、十全大補湯)。若乃風熱積毒,

白話文:

對於年老體弱或久病初癒的人,宜用人參、黃芪等補氣藥物調理。(例如:黃芪木香散、十全大補湯)。如果是因為風熱導致的積毒,

結於大腸經分,致虎口發毒,琚B赤腫痛,則名合谷疽,又名臂蟹毒,

又名手丫刺(宜仙方活命飲加桂枝、薑黃、升麻、桔梗)。治之汗下補三法,

酌同前例。至如毒之生於手指者,有五種︰一曰大指疽,專生大指頭上,

初則小點如粟,頗覺癢痛,漸大如豆如桃如李,或青或紫,乍黃黑,或癢或麻或木,

或徹心大痛,此專由肺經積熱也,急發汗(宜烏金散,紫金丹)。

白話文:

如果毒气积聚在大肠经的分支,导致虎口部位出现毒疮,红肿疼痛,就叫做合谷疽,也叫臂蟹毒,还有人称之为手丫刺,可以用宜仙方活命饮加上桂枝、薑黃、升麻、桔梗来治疗。治疗方法主要有汗下、补三法,具体方法可以参考前面的例子。如果毒气产生在手指上,则有五种情况:第一种叫做大指疽,只发生在大拇指上,刚开始只是一个小点,像米粒一样,会感觉到痒痛,慢慢地会长大,像豆子、桃子、李子一样大小,颜色可能是青色、紫色,有时也会变成黄色或者黑色,或者痒、麻、木,或者疼痛彻骨,这是由于肺经积热引起的,需要尽快用发汗的方法治疗,可以用乌金散、紫金丹。

壯實者急下(宜五利大黃湯)。此固大症,故人或患此,指色黑者,其指已死,

白話文:

身體強壯的人,急需瀉下(可以使用五利大黃湯)。這是一種嚴重的疾病,所以如果有人患此病,手指顏色變黑,說明手指已經壞死了。

宜截去之,不然黑至臂不治。若攻心痛,嘔吐不食及牙縫出血者死。一名天蛇頭,

除大指外,不拘四指指頭上生毒,琚B赤腫痛,既膿,裂開如蛇頭狀,故名,

白話文:

應該要切除,不然黑色蔓延到手臂就無法治癒了。如果毒素侵襲心臟導致劇烈疼痛,出現嘔吐不能進食以及牙縫出血的情況,就會死亡。又名為天蛇頭。

除了大拇指外,不限於其他四指指尖上生出的毒瘡,初時紅腫疼痛,化膿後破裂開來形狀如同蛇頭,因此得名。

此則由心包絡積熱也(宜芩連消毒飲、仙方活命飲加羌活、柴胡、桔梗)。如既裂,

白話文:

這是由心包絡積聚熱氣導致的(建議使用芩連消毒飲、仙方活命飲,並加入羌活、柴胡、桔梗)。如果已經裂開,

急塗藥瘡口內(宜蛇頭瘡方)。一曰代指,不拘何指指頭,先腫琚B熱掣痛,

然後於爪中間結膿潰破,甚者爪甲俱脫。說B爪者,筋之餘,筋賴血養,血熱甚,

注於指端,故成此症。俗謂之貢爪,病同大指疽,然無蘊毒,故不青黑,亦不殺人。

丹溪以烏梅入醋研浸患處,立效。《入門》以蒲公英摘取白汁多塗立差。

白話文:

如果急著塗藥在瘡口上,適合用蛇頭瘡的方子。有的時候是代指,不論哪個手指頭,一開始會腫脹發熱,疼痛難忍,然後指甲中間會化膿潰爛,嚴重的話指甲會脫落。所謂指甲,是筋的末端,筋需要血液滋養,血液過熱就會流到指尖,所以才會出現這種病症。俗稱貢爪,和拇指上的疽病類似,但沒有毒素積聚,所以不會發黑,也不會致命。丹溪先生用烏梅加醋研磨浸泡患處,效果很好。《入門》一書中用蒲公英的白色汁液塗抹,也能很快治癒。

《綱目》以生雞子開一孔,將指浸之,浸三個即愈。《醫鑑》以忍冬藤、

白話文:

《本草綱目》中記載:在生雞蛋上開一個小孔,將手指浸入其中,浸泡三次即可治癒指頭破裂。而《醫學鑑》中則記載:以忍冬藤、

蒲公英濃煎湯浸,極妙。此皆治代指之法,以代指為小症,不必服藥也。一曰鰍肚,

生手指根節,或中節上,亦琚B熱,亦腫痛,亦釀膿,亦潰爛,較大指疽則輕,

白話文:

將蒲公英濃煎後浸泡,效果非常好。這些都是治療手指長瘡的方法,因為這種情況是小毛病,不需要吃藥。有一種叫做鰍肚的病症,

生長在手指的根部關節,或是中間的關節上,也會發熱,也會腫痛,也會化膿,也會潰爛,但相比大拇指長瘡要輕一些。

比代指則重,此則全由風熱毒也(宜清熱消毒飲)。一曰發指,俗謂之丫指,

白話文:

如果症狀比手指代脈更嚴重,通常是由於風、熱和毒素引起的(此時應服用清熱消毒飲)。一種情況是手指發炎,俗稱為「丫指」。

生兩指中間相連處,其疼痛往往徹骨難當,亦由風熱毒結聚也(宜清熱消毒飲,

外塗拔毒散)。夫自肩至手指,腫毒之多如此,安可不詳求治法哉。

白話文:

生在兩個手指中間相連的地方,那種疼痛常常是非常難忍的,也是因為風熱毒素聚集所致(應該使用清熱消毒飲來治療, 在外面塗上拔毒散)。從肩膀到手指,腫毒這麼多,怎麼能不詳細尋求治療方法呢。

乃若冬月胃受烈風寒冰,手足皸裂,血出作痛(宜黃蠟膏、豬腦酒)。雖非腫毒一例,

白話文:

倘若在冬季,胃部受寒風或冰雪侵襲,導致手腳乾裂、出血疼痛,應使用黃蠟膏或豬腦酒來治療。雖然這種情況不屬於典型的腫毒,

然既在手,故類及焉,以見治法之不可略也(是書所及遍身外症方論,

雖多採前人醫籍,然大半則以《瘍科選粹》為主。

〔一切瘡瘍總論〕陳文治曰︰凡初發壅腫,未見膿者,其名有三,曰癤,曰癰,

曰疽。癤初起,浮赤無根腳,微軟皮薄,先出清水,後破膿。初生紅腫突起,

無頭根,闊三四寸,發熱惡寒,抽掣疼痛,四五日後按之微軟,其名曰癰。

然初時毒氣浮淺,或汗或下,早治即散。膿成,另法治。一等皮色不變,但微腫,

肌肉內痛,夜尤甚,發熱惡寒,此熱毒極深,其名為疽,能傷筋脈骨髓。

白話文:

既然已經在手上,所以類似的病症也要用同樣的方法治療,由此可見治療方法不可輕視。這本書中所提及的所有外症方論,雖然大部分都參考了前人的醫書,但主要的依據還是《瘍科選粹》。

在《瘍科選粹》的「一切瘡瘍總論」中,陳文治說:所有剛開始出現的腫脹,還沒看到膿的,名字有三個,分別叫癤、癰、疽。癤剛開始時,浮腫發紅,沒有根基,摸起來有點軟,皮膚薄,會先流出清水,然後才會破潰流膿。癰剛開始是紅腫突起,沒有頭根,寬度約三四寸,發熱怕冷,抽搐疼痛,四五天後按壓起來會比較軟。但如果剛開始毒氣淺表,能透過出汗或腹瀉排出,早點治療就能消散。膿形成後,就需要用其他方法治療。还有一種叫做疽,皮膚顏色沒有變化,只是輕微腫脹,肌肉内部疼痛,晚上尤其嚴重,發熱怕冷,這是熱毒非常深,能傷筋脈骨髓。

初生一白粒如粟米,覺癢,亦痛,其痛應心,此疽之始兆也。大法,琚B高腫痛,

白話文:

一開始會出現一粒像小米一樣大小的白斑,感覺發癢和疼痛,疼痛會傳到心臟,這是疽病的早期徵兆。嚴重的發病情況下,會出現腫痛、紅腫和劇烈疼痛。

脈浮者,邪在表。琚B痛發熱,拘急頭痛,或煩躁咽乾,亦邪在表。俱宜散。

腫硬痛深脈沉者,邪在內,宜下。煩躁飲冷琚B痛,脈數者,邪在上,宜清。

外無琚B腫,內便調和者,邪在經絡,宜調和榮衛。惡寒而不潰者,氣實兼寒邪也,

宜宣補。琚B痛發熱,汗多便秘譫語者,陽結症,宜下。腫痛不作膿者,邪氣凝結,

宜解。不作膿,但熱不潰者,氣血虛,宜補托。不作膿,或不潰,或不飲者,

陽氣虛,宜扶陽。治瘡之法,大要先明托裡、疏通、和榮衛三法。托裡者,

治其外之內也。潔古云︰其脈浮大,當先托裡,恐邪氣入於內。說B以脈浮數,

白話文:

脈搏浮在表面的,表示病邪在體表。發熱、疼痛、肌肉緊繃、頭痛,或煩躁、口渴,這些都是病邪在體表的表现,應該用散邪的方法治療。

腫脹、硬痛、深部疼痛,脉象沉的,表示病邪在体内,应该用下邪的方法治疗。烦躁、口渴、想要喝冷饮、疼痛,脉搏快速的,表示病邪在上焦,应该用清热的方法治疗。

外觀沒有腫脹,內裡排泄正常,表示病邪在經絡,應該用調和榮衛的方法治療。怕冷但沒有化膿,表示體質偏實且有寒邪,應該用宣補的方法治療。疼痛發熱、出汗多、便秘、神志不清,是陽結症,应该用下邪的方法治疗。腫痛不化膿,表示病邪凝聚,应该用解毒的方法治疗。不化膿,只是发热不溃,表示气血虚弱,应该用补托的方法治疗。不化膿,或不溃,或不饮水,表示阳气虚弱,应该用扶阳的方法治疗。治疗疮疡,最重要的要掌握托里、疏通、和荣卫三法。托里,就是治疗外表的内在因素。古人說:如果脉搏浮大,就要先托里,以免病邪入侵体内。根据脉搏浮数的情况,……

琚B腫形症外顯,恐邪氣竭而內攻,故必先托裡,宜內托複煎散。疏通者,

冶其內之外也。潔古云:若脈沉遲,當先疏其內,以絕其原。說B以其脈沉實,

白話文:

珠寶般的腫塊外形症狀明顯,恐怕邪氣深入而向內攻擊,所以必須先固本培元,適合使用內託復煎散。疏通是爲了處理內在的問題。潔古說:如果脈象沉遲,應當先疏通內部,以切斷病源。因爲脈象沉實,

發熱煩躁,外無琚B腫赤痛,邪氣已深入於內,故必疏通,用內疏黃連湯。和榮衛者,

白話文:

病人發燒煩躁,表面沒有紅腫疼痛的症狀,但邪氣已經深入體內,所以必須疏通。用黃連湯來內疏,以調和營衛。

治其中也。潔古云:有在內外之中者,邪氣遏於經絡,故發癰腫。說B以外無琚B赤,

內臟宣通,知其在經,當和榮衛,故曰治其中,用當歸黃芪湯。用此三法,

雖未必無變,要使邪氣峻減而易痊耳。然托裡用溫劑,疏通用涼劑,設或反投,

助邪不淺,輕則危,重則死,不可不慎也。夫癰疽膿熟自潰,或針烙而潰,

毒氣已泄,即稟賦厚,不免氣血亦虧,宜排膿內補。或膿出反痛,氣血虛也,

宜補托定痛。若毒未盡,慎勿生肌收斂,以致複腫。或肉赤不斂,血虛有熱也。

肉黯不斂,陽氣虛寒也。肉死不潰,脾氣虛弱也。肉白不斂,陽氣大虛也。

膿多不斂,氣血俱虛也。他如不思斂食,胃氣虛也。飲食不化,脾氣虛也。

白話文:

治療癰腫的重點在於調和內外,潔古先生說:癰腫的病因是邪氣阻塞經絡,導致內外皆受影響。因此治療方法要以疏通內臟、調和營衛為主,所以才說「治其中」,並使用當歸黃芪湯。這三種方法雖不一定能完全避免變化,但可以減輕邪氣,促進痊癒。然而,使用溫劑托裡,用涼劑疏通,如果方法用反了,就會助長邪氣,輕則危重,重則死亡,不可不慎。癰疽膿腫成熟後會自行潰破,或用針灸灼烙使之潰破,毒氣排出後,即使體質較好,也會導致氣血虧損,因此需要排膿並內補。如果膿出後反而疼痛,則是氣血虛弱,需要補氣托裡止痛。若毒氣未盡,不可急於生肌收斂,以免再次腫起。如果肉色發紅卻不能癒合,是血虛有熱;肉色黯淡不能癒合,是陽氣虛寒;肉色發黑不能潰破,是脾氣虛弱;肉色發白不能癒合,是陽氣大虛;膿液過多不能癒合,是氣血俱虛。其他情況,如不想吃東西,是胃氣虛弱;飲食難以消化,是脾氣虛弱。

膿少色赤,血虛也。亦有為穢氣所觸者,乳香沒藥和解之。有為風寒所逼者,

白話文:

膿液少且顏色發紅,表示血虛。也有可能是因為接觸了穢氣,可以使用乳香和沒藥來解毒。另外還有可能是因為風寒侵襲所致,

桂枝防風溫散之。若瘀肉已腐,膿不止,腫痛不已,定有筋隔住,致內膿不得出,

必針挑引出之,如畏痛延挨,多致不起。若寒邪凝滯,氣血不能榮衛,致肉白膿少,

白話文:

桂枝和防風能溫暖並散去風寒。如果肌肉已經腐壞,膿液持續流出,腫脹和疼痛沒有減緩,一定是因為筋膜阻隔導致膿液無法排出,

必須用針挑開引流,如果因為害怕疼痛而拖延,大多會導致病情加重。如果寒邪凝結阻滯,氣血無法正常運行,導致肌肉呈現白色且膿液很少,

瘡口不合者,最要避風,用艾湯日洗。丹溪云:諸經之瘡,惟肝膽二經氣多血少,

白話文:

瘡口難以癒合的處理方法:

最重要的就是避免風吹,可以用艾草水每天清洗。明朝著名醫家丹溪子說:各種經絡上的瘡口,只有肝膽二經的氣比較多而血比較少。

肌肉難長,理宜預防,若用驅毒利藥,伐其陰血,禍不旋踵。斯言宜切記之。

若膿已出盡,正趨吉避兇之時,風入即為破傷風,水入即為破傷濕,倉卒不知其因,

害人最速,宜先摻聖效散,毋使風濕攻搏而已。然瘡或再合生膿,

仍用通和藥次第治之,不可造次失手。若膿出肉腐,急貼撥毒膏,內補氣血,

秋冬微加風寒藥。若膿雖潰,根腳反赤,暈開展,或大痛,毒未退也,

總以補氣血為主,解毒藥佐之。若破後不潰,瘡口堅硬者,風也。蠹肉不腐者,

熱毒結也。若瘡口易收而皮嫩薄者,不可便去撥毒膏藥。若脈緊數,膿未成,

白話文:

肌肉難以生長,應該事先預防。如果使用驅毒利藥,傷害陰血,後果不堪設想。這句話要牢牢記住。

如果膿液已經排乾淨,正在朝著痊癒的方向發展,這時如果風吹進去就會變成破傷風,水進入就會變成破傷濕,如果沒有及時察覺原因,後果非常嚴重,必須立刻使用聖效散,避免風濕侵襲。如果傷口再次癒合並生出膿液,就需要使用通和藥物逐漸治療,不可操之過急。如果膿液排出後肉體腐爛,就需要快速貼上撥毒膏,同時內服補氣血藥物,秋冬時節還要稍微添加一些溫暖藥物。如果膿液雖然排出來,但傷口周圍仍然發紅,並且擴散,或者疼痛劇烈,說明毒素尚未完全清除,治療時應該以補氣血為主,輔以解毒藥物。如果傷口破裂後沒有潰爛,而且傷口硬邦邦的,就是風邪入侵。如果腐爛的肉體沒有癒合,就是熱毒積聚。如果傷口容易癒合,但皮膚又薄又嫩,就不要急於去掉撥毒膏藥。如果脈象緊數,膿液尚未形成,……

但數膿已成。手按大熱有膿,不熱無膿,外硬未膿,軟𩊅已膿。手足指梢乳上,

宜令膿熟大潰,方可開之。若潰後發熱頭痛,脈緊而浮,虛而兼表邪也。潰後將斂,

遍身作癢,脈浮,用消風托裡之藥。若膿潰後,脈澀遲緩易愈,有胃氣也;

脈沉細而直,裡虛欲變症也;洪滑粗散,難治,正虛邪實也。若壯實人患瘡,

皆腫高色赤,易腐潰,膿稠易斂,怯弱人多不起發,不腐難潰,膿清不斂,

如不審察,一概尅伐,虛虛之禍不免。若瘡瘍皆由胃氣不調而生,其潰由胃氣腐化,

其斂由胃氣榮養。丹溪云:治瘡瘍,當助胃壯氣,使根本堅固。誠哉是言也。

白話文:

如果已經形成膿腫,用手按下去,熱的地方就有膿,不熱的地方就沒有膿,外硬的還沒有化膿,軟軟的已經化膿了。手腳指尖和乳房上的膿腫,應該讓膿液完全成熟,潰爛開來才可處理。如果潰爛後發熱頭痛,脈搏緊而浮,代表身體虛弱,還有外邪入侵。潰爛後將要癒合,全身發癢,脈搏浮,就要用消風托裡藥物治療。如果膿腫潰爛後,脈搏澀而緩慢,容易癒合,代表有胃氣;脈搏沉細而直,代表內虛將要轉變成其他病症;脈搏洪滑粗散,難以治療,代表正氣虛弱,邪氣旺盛。如果身體強壯的人患瘡瘍,都會腫脹高聳,顏色發紅,容易腐爛潰爛,膿液稠厚,容易癒合;而身體虛弱的人,瘡瘍多半無法發作,不容易腐爛潰爛,膿液清稀,不容易癒合。如果沒有仔細觀察,一律用峻猛的藥物治療,就會導致虛虛之禍。瘡瘍都是因為胃氣失調而生,潰爛是由於胃氣腐化,癒合是由於胃氣滋養。丹溪先生說,治療瘡瘍,應該幫助胃氣,壯實元氣,讓根本堅固。這句話真是至理名言。

(此總論皆就原文而改竄之)。〔癰疽惡侯〕薛立齋曰:瘡瘍之症,有五善,有七惡,

五善見三則瘥,七惡見四則危。如大渴發熱,泄瀉淋閉者,

邪火內淫也(宜竹葉黃芪湯。虛宜八珍湯加黃芪、山萸、麥冬、五味,不應,

佐以加減八味丸料,煎服)。如膿血既瀉,腫痛尤甚,膿色敗臭者,

胃氣虛而火盛也(宜人參黃芪湯,不應,佐以十全大補湯加麥冬、五味子)。

如目視不正,黑睛緊小,白睛青赤,瞳子上視者,

肝腎陰虛而目系急也(宜六味丸料加山梔、麥冬、五味,不應,八珍湯加山梔、

白話文:

這篇文章主要講述瘡瘍病症的預後判斷,其中分為五善和七惡兩種情況,五善出現三種則病情會好轉,七惡出現四種則病情危急。文中列舉了三種情況:第一種是患者出現大渴發熱、泄瀉淋閉等症狀,說明邪火內淫,可以用竹葉黃芪湯治療;第二種是患者膿血瀉出,腫痛加劇,膿色敗臭,說明胃氣虛而火盛,可以用人參黃芪湯治療;第三種是患者目視不正、黑睛緊小、白睛青赤、瞳子上視等症狀,說明肝腎陰虛而目系急,可以用六味丸料加山梔、麥冬、五味治療。

麥冬、五味)。如喘粗氣短,恍惚嗜臥者,脾肺虛火也(宜六君子湯加薑、棗,不應,

補中益氣湯加麥冬、五味)。如肩背不便,四肢沉重者,

白話文:

麥冬、五味子)。如果喘氣粗短,精神恍惚愛睡覺的人,是脾肺虛火所致(應該加入薑、棗的六君子湯,如果不見效,

脾腎虧損也(宜補中益氣湯加山萸、山藥、五味,不應,十全大補湯加山萸、山藥、

白話文:

脾和腎虛弱(建議使用補中益氣湯,加上山茱萸、山藥和五味子,如果效果不好,可以使用十全大補湯加上山茱萸和山藥)

五味)。如不能下食,服藥而嘔,食不知味者,胃氣虛弱也(宜六君子湯加木香、

白話文:

當五種基本味道都有異常的表現時,例如不能吃東西、服用藥物後嘔吐、吃東西沒有味道,這些都是胃氣虛弱的表現(適合使用六君子湯加木香)。

砂仁,不應,急加附子)。如聲嘶色敗,唇鼻青赤,面目四肢浮腫者,

白話文:

砂仁(不應該使用),緊急加上附子)。如果聲嘶色敗,脣鼻青赤,面目和四肢浮腫的人,

脾肺俱虛也(宜補中益氣湯加薑、棗,不應,六君子湯加炮薑,更不應,

十全大補湯加炮薑、附子)。如腹痛泄瀉,咳逆昏憒者,陽氣虛,

白話文:

脾肺都虛弱(應使用補中益氣湯加上薑和棗,如果無效,則使用六君子湯加上炮製的薑,若仍無效,

則使用十全大補湯加上炮製的薑和附子)。如果伴有腹痛腹瀉,咳嗽且精神昏昏的症狀,這是因為體內的陽氣虛弱。

寒氣內淫之惡症也(宜先服托裡溫中湯,後用六君子湯加附子,或加薑、桂)。

而致伏熱在心。亦有氣虛脾氣不正而嘔吐者,丹溪則謂初發當作毒氣上攻,

白話文:

寒氣造成的嚴重疾病。另外參考《精要論》,嘔逆的症狀,是因為一開始沒有服下內託散的藥物, 此七惡之治法也。此外又有潰後發熱惡寒作渴,或怔忡驚悸,寤寐不寧,牙關緊閉,

或頭目赤痛,自汗盜汗,寒戰咬牙,手撒身熱,脈洪大,按之如無,或又身熱惡衣,

欲投於水,其脈浮大,按之微細,衣厚乃寒,此血氣虛竭,傳變之惡症也。

手足逆冷,肚腹疼痛,泄利腸鳴,飲食不入,吃呃嘔吐,此陽氣虛,

寒氣所乘之惡症也。又考《精要論》,嘔逆之症,乃因初發時,不曾服內托散,

潰後當作陰虛火逆,分先後而治,老年宜用參芪白朮膏峻補,佐使之藥,

白話文:

潰瘍後應當視為陰虛火旺的病症,根據先後順序進行治療。老年人宜使用參芪白朮膏進行大補,佐以其他輔助藥物。

隨時隨症加減。河間則謂瘡瘍嘔者,濕氣浸於胃也,宜倍加白朮。可見病之所見者,

雖內之所因者各異,惟在人之體察耳。如有汗而不惡寒,或無汗而惡寒,口禁作冷,

腰背反張,勁項強勁,此血氣虛極,變痓之惡症也(宜急用參、芪、歸、朮、

附子以救之,或有可生者)。如心火刑尅肺金(宜人參平肺散)。

陰火上炎傷肺(宜六味丸料加五味子)。潰後發熱作渴,膿出愈多,

由真氣虛而邪氣實,皆為惡候耳。然則臟腑無虧,氣血充實,起居如常,

其善豈止於五。若稟賦薄,毒氣盛,誤藥受傷,症變不一,其惡豈止於七。

醫者但察其症之變,而酌量治之,斯得矣,奚必以善惡候之數目拘之哉。

治肩臑肘臂腕手病方二十六

白話文:

治療疾病時,要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隨時調整藥方。河間先生說,瘡瘍患者嘔吐,是因為濕氣浸入胃部,應該增加白朮的用量。可見,雖然病人的症狀相同,但內在原因可能不同,需要醫生仔細觀察和判斷。如果患者出汗但不畏寒,或不出汗但畏寒,口渴想喝冷飲,腰背僵硬,脖子僵硬,這是血氣虛弱,陽氣不足的惡症,應該立即服用人參、黃芪、當歸、白朮、附子等藥物來救治,還有可能生還。如果心火過旺灼傷肺金,應該服用人參平肺散。如果陰火上炎灼傷肺,應該服用六味丸加五味子。潰瘍癒合後發熱口渴,膿液流出越多,說明正氣虛弱而邪氣盛,都是凶兆。然而,如果臟腑沒有損傷,氣血充盈,日常生活正常,病情就會很快好轉。相反,如果體質虛弱,毒氣盛,誤服藥物或受傷,症狀變化多端,病情就會更加嚴重。

醫生只需要觀察病情變化,根據情況調整治療方案就可以了,不一定要拘泥於吉凶兆的數量。

以下列出治療肩、肘、臂、腕、手部疾病的二十六個方劑。

導痰湯 〔痰飲〕南星 半夏 赤苓 枳實 甘草 橘紅

白話文:

導痰湯(適用於痰飲證)

  • 南星
  • 半夏
  • 赤苓
  • 枳實
  • 甘草
  • 橘紅

蠲痹湯〔風寒〕當歸 赤芍 黃芪 薑黃 羌活,

甘草 薄荷 桂枝

白話文:

蠲痹湯,用於風寒症,包含的藥材有:當歸、赤芍、黃芪、薑黃、羌活、甘草、薄荷和桂枝。

蠲痹四物湯〔血衰〕當歸 赤芍川芎 熟地 黃芪 羌活 甘草 白芍 僵蠶

白話文:

蠲痹四物湯(適用於血瘀)

配方:

  • 當歸
  • 赤芍
  • 川芎
  • 熟地
  • 黃芪
  • 羌活
  • 甘草
  • 白芍
  • 殭蠶

加味逍遙散 〔血燥〕茯苓 白朮白芍 當歸 柴胡 甘草 以上逍遙散。

加山梔、丹皮。

舒筋湯〔又〕薑黃二錢 赤芍當歸 海桐皮 白朮各錢半 羌活 甘草各一錢

沉香二分

小柴胡湯〔肝火〕柴胡 黃芩人參 半夏 甘草

六味丸 〔腎虧〕 熟地 山藥 山萸 丹皮 茯苓 澤瀉

二陳湯〔痰注〕茯苓 陳皮 半夏 甘草星香散 〔又〕劫勞湯〔負重〕人

白話文:

加味逍遙散用於血燥,由茯苓、白朮、白芍、當歸、柴胡、甘草組成,在此基礎上再加上山梔、丹皮。舒筋湯又名薑黃湯,由薑黃、赤芍、當歸、海桐皮、白朮、羌活、甘草、沉香組成。小柴胡湯用於肝火,由柴胡、黃芩、人參、半夏、甘草組成。六味丸用於腎虧,由熟地、山藥、山萸、丹皮、茯苓、澤瀉組成。二陳湯用於痰注,由茯苓、陳皮、半夏、甘草組成。星香散又名劫勞湯,用於負重,由人參組成。

參 黃芪 當歸 白芍 熟地 炙草 阿膠 紫菀 薑黃八珍湯〔又〕人參 茯

白話文:

參黃芪當歸白芍熟地炙草阿膠紫菀薑黃八珍湯

成分:黨參、黃芪、當歸、白芍、熟地黃、炙甘草、阿膠、紫菀、薑黃

(又一種人參茯苓

成分:人參、茯苓

苓 白朮甘草 川芎 當歸 白芍 生地補中益氣湯〔脾虛〕人參 黃芪當歸

白朮 柴胡 升麻 陳皮 甘草五積散〔寒濕〕茯苓 白芷 半夏 當歸 川

白話文:

苓(茯苓)、白朮、甘草、川芎、當歸、白芍、生地補中益氣湯:人參、黃芪、當歸、白朮、柴胡、升麻、陳皮、甘草。 五積散:茯苓、白芷、半夏、當歸、川芎。

芎 甘草 肉桂 白芍 枳殼麻黃 陳皮 桔梗 厚朴 乾薑 蒼朮 薑黃

白話文:

  • 芎:川芎,活血化瘀
  • 甘草:補氣益中,調和諸藥
  • 肉桂:溫經通脈,散寒止痛
  • 白芍:養血柔肝,緩急止痛
  • 枳殼:破氣消積,理氣止痛
  • 麻黃:發汗解表,宣肺平喘
  • 陳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
  • 桔梗:宣肺利咽,祛痰散結
  • 厚朴:燥濕健脾,行氣止嘔
  • 乾薑:溫中散寒,回陽救逆
  • 蒼朮:燥濕健脾,利水消腫
  • 薑黃:行氣止痛,活血化瘀

秦艽地黃湯〔臂熱〕秦艽 丹皮茯苓 白朮 鉤藤 甘草 生地 柴胡

白話文:

秦艽地黃湯(適用於手臂發熱)

成分:

  • 秦艽
  • 丹皮
  • 茯苓
  • 白朮
  • 鉤藤
  • 甘草
  • 生地黃
  • 柴胡

二礬湯 〔斑點〕 白礬 皂礬各四兩 孩兒茶五錢 柏葉八兩 水煎濃,

白話文:

二礬湯(治療斑點)

  • 白礬:4 兩
  • 皁礬:4 兩
  • 孩兒茶:5 錢
  • 柏葉:8 兩

將所有藥材一起煎煮,取濃汁服用。

先用桐油搽患處,以桐油紙蘸點煙燻患處,再以湯洗之。

當歸酒〔年久〕當歸一味,浸酒常飲效。

虎脛骨酒〔又〕虎脛骨搗碎炙黃新白芍各二兩 羚羊角屑一兩 酒浸七日,

秋冬倍之。每日空腹飲一杯。

白話文:

先用桐油塗抹患處,再用浸過桐油的紙沾取香煙熏患處,最後用熱水清洗。

當歸酒:用當歸浸泡酒,長期飲用有效。

虎脛骨酒:將虎脛骨搗碎,用文火烤至黃色,加入等量的白芍,以及一兩羚羊角粉,浸泡在酒中七天,秋冬季節的用量可以增加一倍。每天空腹喝一杯。

天仙藤散〔痰注〕天仙藤 白芷梢 白朮 羌活各三錢 片薑黃六錢 半夏五錢

每末五錢,加薑五片,煎服。

防風根湯〔絡虛〕防風根 於朮當歸 薑黃 生黃芪 桑枝

白話文:

天仙藤散(化痰散)

成分:

  • 天仙藤 3 錢
  • 白芷梢 3 錢
  • 白朮 3 錢
  • 羌活 3 錢
  • 片薑黃 6 錢
  • 半夏 5 錢

桑枝膏丸〔肝病〕製首烏 杞子歸身 三角胡麻 菊花炭 柏子仁 刺蒺藜桑枝

膏丸。

白話文:

桑枝膏丸(治療肝病)

材料:

  • 首烏
  • 枸杞子
  • 當歸
  • 黑芝麻
  • 菊花炭(燒焦的菊花)
  • 栢子仁
  • 刺蒺藜
  • 桑枝

歸脾湯〔脾虛〕人參 黃芪 當歸 白朮 茯神 棗仁 遠志 木香 甘草圓眼

薑 棗

白話文:

歸脾湯(補益脾氣)

組成:

  • 人參
  • 黃芪
  • 當歸
  • 白朮
  • 茯神
  • 棗仁
  • 遠志
  • 木香
  • 甘草

防風牛蒡湯〔血熱〕防風 山梔石膏 黃芩 蒼朮 木通 甘草 牛蒡子

白話文:

防風牛蒡湯(適用於血熱)

成分:

  • 防風
  • 山梔子
  • 石膏
  • 黃芩
  • 蒼朮
  • 木通
  • 甘草
  • 牛蒡子

瀉青赤湯〔心肝火〕龍膽草 青黛 羌活 防風 山梔 生地 黃芩 黃連木通

甘草 加大黃亦可。

白話文:

瀉青赤湯(治療心肝火旺)

龍膽草、青黛、羌活、防風、山梔、生地黃、黃芩、黃連、木通。

抑肝導赤湯〔素弱〕鉤藤 當歸白朮 茯苓 木通 柴胡 川芎 羌活 防風 山

梔 生地 生草 炙草

白話文:

抑肝導赤湯(適用於體質虛弱者)

枸杞藤、當歸、白朮、茯苓、木通、柴胡、川芎、羌活、防風、山茱萸

胃風湯 〔胃風〕 白芷 葛根 藁本 黃柏 麻黃 升麻 蒼朮 當歸 柴胡羌活

白話文:

胃風湯

治療胃部風寒

組成:

  • 白芷
  • 葛根
  • 藁本
  • 黃柏
  • 麻黃
  • 升麻
  • 蒼朮
  • 當歸
  • 柴胡
  • 羌活

草蔻 蔓荊子 薑 棗

續命煮散 〔虛搐〕獨活 人參葛根 生地 遠志 防風 當歸 細辛 白芍 川

芎 半夏 甘草 荊芥 肉桂 汗多加牡蠣。

治肩臑肘臂腕手瘍方四十二

白話文:

草蔻、蔓荊子、薑、棗,加上獨活、人參、葛根、生地、遠志、防風、當歸、細辛、白芍、川芎、半夏、甘草、荊芥、肉桂,煎成湯藥。如果出汗太多,再加入牡蠣。這是治療肩、肘、臂、腕、手部皮膚病的第四十二個方子。

仙方活命飲〔肩疽〕 白芷 防風赤芍 甘草 歸尾 貝母 花粉 穿山甲炒黃 皂

白話文:

仙方活命飲治肩疽,使用白芷、防風、赤芍、甘草、歸尾、貝母、花粉,以及炒黃的穿山甲和皂角。

角刺各一錢 陳皮 金銀花各三錢乳香 沒藥各一錢二味另研 水、酒煎送二末。

白話文:

角刺 一錢 陳皮 三錢 金銀花 三錢 乳香 一錢 沒藥 一錢(另研成細粉)

以上藥材用清水和酒煎煮,加入研磨成細粉的乳香和沒藥,服用湯藥即可。

四聖旋疔散〔肩疔〕 巴豆五分僵蠶 輕粉 硇砂各二錢半 為末,醋調用。

此方專治疔瘡生於四肢,其勢微者,先以好醋調藥,塗疔疽上,以紙護之,

次服內托之藥,其疔自出矣。

白話文:

四聖旋疔散(治療肩部癤瘡)

  • 巴豆 5 分
  • 僵蠶 2 錢半
  • 輕粉 2 錢半
  • 硇砂 2 錢半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粉,用醋調和使用。

追疔奪命湯〔又〕蟬退四分 澤蘭五分 青皮 金線重樓各七分 防風 細辛各八

白話文:

追疔奪命湯

  • 蟬蛻:四分
  • 澤蘭:五分
  • 青皮:七分
  • 金線重樓:七分
  • 防風:八分
  • 細辛:八分

分 黃連 首烏 羌活 僵蠶 藕節各一錢 大便秘加大黃一錢,加薑、蔥。臨臥,

入酒一杯服,衣覆取汗。此方專治疔瘡。

白話文:

黃連、何首烏、羌活、僵蠶、藕節,各一錢。

大便乾燥時,加入大黃一錢,再加入薑和蔥。

在睡前服用。

飛龍奪命丹〔陳乾疽〕蟾酥三錢酒化 雄黃三錢 輕粉五分 乳香 沒藥銅綠各二錢

白話文:

麝香五分,研磨成細粉 麝香五分另研 冰片五分另研膽礬 寒水石 辰砂 血竭各一錢 蜈蚣一條去頭足酒

冰片五分,研磨成細粉 膽礬一錢 寒水石一錢 辰砂一錢 血竭一錢 蜈蚣一條,去除頭腳,用酒浸泡

炙黃 共為末,用蝸牛二十個和藥搗爛,入飛面為丸,每服一丸,勢重人壯二三丸,

白話文:

將薑黃烤焦後磨成粉末,再加入20個蝸牛搗碎,放入麵粉中製成丸子。體質較好的人服用一丸,體質較弱的人服用二至三丸。

以蔥白三個同藥嚼爛,好酒送下,於避風處,重衣說B定,約行五裡,再服熱酒數杯,

以助藥力,發熱大汗為妙。

白話文:

將三根蔥白和藥物一起嚼碎,用好酒吞服,然後到避風的地方,多穿些衣服保暖,大約走五里路,再喝幾杯熱酒來增強藥效,直到發汗為止。

化毒丹〔疽癰〕乳香 沒藥各五錢另研 巴豆四十九粒去皮心另研 草烏頭醋浸炮

白話文:

化毒丹(治療疽癰)

  • 乳香 5 錢,研成細粉
  • 沒藥 5 錢,研成細粉
  • 巴豆 49 粒,去皮去心,研成細粉
  • 草烏頭,醋浸炮製

製其醋候用 浮石醋淬七次醋候用各一兩 共為末,醋調,面糊丸,每服五七丸,

白話文:

製作醋候(中藥製劑):

用浮石醋淬七次。 取醋候和各一兩研成細末。 用醋調和成糊狀,搓成丸劑。 每次服用五到七粒。

食後冷酒下,忌熱飲,利二三次,或吐出惡物為效。

此方治一切腫毒,初覺一二日,咳逆煩悶,或咽喉閉塞,發熱惡寒者。

內消丸 〔又〕 青皮 陳皮各二兩牽牛八兩取頭末二兩 皂角去粗皮搗碎、

薄荷葉各八兩,二味共用水一斗煮揉汁。漫火熬膏,即膏和丸,每三十丸,

食後荊芥湯下。此方專治瘡腫初生,熱毒鬱滯,服之內消,大有神效。

紫金丹〔缺盆疽〕

奪命丹〔又〕蟾酥 輕粉各五分朱砂三錢 寒水石 活B礬 銅綠 麝香 乳香

沒藥各一錢 蝸牛三十一個,另研為丸,如乾加酒糊,每用一丸,

白話文:

飯後喝下冷酒,忌喝熱飲,如果排泄兩三次或吐出不好的東西,就表示藥效發揮了。這個方子可以治療各種腫毒,剛發病一兩天,出現咳嗽、逆氣、煩躁、咽喉閉塞、發熱怕冷等症狀。

內消丸的藥方:青皮、陳皮各二兩,牽牛八兩,取頭末二兩,皂角去粗皮搗碎,薄荷葉各八兩,兩味一起用一斗水煮取汁,用小火熬成膏,然後用膏藥和丸子,每三十丸一劑,飯後用荊芥湯送服。這個方子專治瘡腫剛開始時,熱毒鬱結的情況,服用後能夠內消腫毒,效果非常神奇。

紫金丹治療缺盆疽。

奪命丹的藥方:蟾酥、輕粉各五分,朱砂三錢,寒水石、白礬、銅綠、麝香、乳香、沒藥各一錢,蝸牛三十一個,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如太乾就加酒糊,每次服用一丸。

用蔥白三四根嚼爛吐手心包藥,熱酒送下,約行六七裡,汗出為效。重者再一二丸,

但此為少陰經劫藥,用者當量輕重。

此方兼治一切大腫毒,央B與飛龍奪命丹相等。

十全大補湯〔又〕人參 黃芪當歸 白朮 白芍 熟地 茯苓 川芎 肉桂 炙

草 薑 棗

人參養榮湯〔又〕人參 黃芪當歸 肉桂 白朮 陳皮 炙草各一錢 遠志肉五

分 白芍一錢半 熟地 茯苓 五味子各八分

一粒金丹〔夾支癰〕沉香 乳香木香各五分 巴霜錢半 上為末,照分數和勻,

白話文:

將三四根蔥白嚼爛,吐出來後用手心包住,再用熱酒送下,然後行走約六到七里,隨著汗水流出來就會見效。若情況嚴重,則再服用一兩丸。

這個方劑是針對少陰經的解毒藥,使用者應根據自身的輕重來決定用量。

這個方劑還能治療各種大腫毒,與央B和飛龍奪命丹的效用相當。

十全大補湯的配方是:人參、黃芪、當歸、白朮、白芍、熟地、茯苓、川芎、肉桂、炙草、生薑和棗。

人參養榮湯的配方包括:人參、黃芪、當歸、肉桂、白朮、陳皮、炙草各一錢,遠志肉五分,白芍一錢半,熟地、茯苓和五味子各八分。

一粒金丹(夾支癰)的配方是:沉香、乳香與木香各五分,巴霜錢半,將它們磨成粉,按照比例混合均勻。

黑棗肉丸,芡子大,每服一丸,量人虛實,先呷水一口即行一次。胃氣實者,

只可三四口,後用水一口送下一丸,行數次,以米飲補之即止。

白話文:

黑棗肉丸,大約像芡實那麼大,每次服用一丸。根據個人的體質虛實,先喝一口水,立刻服下一丸。對於胃氣實盛的人,

白芷升麻湯〔臂癰〕 白芷一錢半升麻 桔梗各一錢 酒黃芩四錢 生黃芩三錢

紅花 炙草各五分 水二酒一煎。

白話文:

白芷升麻湯(腋下膿腫)

  • 白芷 1.5 錢
  • 升麻 1 錢
  • 桔梗 1 錢
  • 酒黃芩 4 錢
  • 生黃芩 3 錢

內消散 〔藕包〕皂角刺七個 桃仁四十九粒 炒黃穿山甲 炒羚羊角 大黃各一

白話文:

內服藥:

  • 藕包
  • 皁角刺 7 顆
  • 桃仁 49 粒(炒黃)
  • 穿山甲(炒黃)
  • 羚羊角
  • 大黃,各 1 份

錢俱為末 金銀花 花粉 厚朴各一錢乳香一錢為末 水一鐘,先將金銀花、角刺、

厚朴、花粉、桃仁五味,煎六分,調送四味末服。

此方未成膿即消,已膿從大便出。

油泥膏〔又〕塘泥一倍 桐油三倍和勻,以鵝翎時時掃塗,勿令乾。

白話文:

將金銀花、花粉、厚朴各一錢,乳香一錢研磨成粉末。用一鐘水,先將金銀花、角刺、厚朴、花粉、桃仁五味煎煮至六分,再加入磨好的粉末,服用。此方能使未化膿的腫塊消散,已化膿的膿液則會隨大便排出。另取塘泥一倍,桐油三倍混合均勻,用鵝毛筆時時塗抹在患處,避免乾燥。

勝金丹〔肘癰〕 製白砒 麝香各五分 蟾酥一錢 雄黃 辰砂 乳香 沒藥血竭

白話文:

勝金丹(肘部膿腫)

製法:

  • 白砒霜 0.5 分
  • 麝香 0.5 分
  • 蟾酥 1 錢
  • 雄黃 適量
  • 辰砂 適量
  • 乳香 適量
  • 沒藥 適量
  • 血竭 適量

各錢半 炮全蠍 炙天龍去頭足 炒穿山甲各三錢 炒僵蠶五錢 上研末,秤勻,

每三錢,砂糖調蔥頭酒下取汗。

白話文:

各半錢:

  • 全蠍炮製
  • 炙天龍,去除頭和足
  • 炒穿山甲

各三錢:

  • 炒僵蠶

以上研磨成細末,秤量均勻。

芩連消毒飲 〔又〕黃芩 黃連柴胡 羌活 防風 荊芥 白芷 川芎 連翹 桔梗

白話文:

芩連消毒飲

組成:

  • 黃芩
  • 黃連
  • 柴胡
  • 羌活
  • 防風
  • 荊芥
  • 白芷
  • 川芎
  • 連翹
  • 桔梗

枳殼 射干 甘草 大黃 牛蒡子等分,惟桔梗加倍。

白話文:

枳殼、射干、甘草、大黃、牛蒡子等分量,只有桔梗是其他藥材的兩倍量。

牡蠣大黃湯〔肘癰〕煨大黃 牡蠣 木香各錢半 水煎,春夏露一宿,

冬月乾暖處一宿,雞鳴時溫服,得利活即勿服。

白話文:

將大黃、牡蠣、木香各一錢半,用水煎煮。春夏兩季煮好後放在室外一夜,冬季則放在室內乾暖處一夜,待雞叫時溫熱服用。如果已經通便就不要再繼續服用。

千金內托散〔又〕金銀花 人參黃芪 當歸 赤芍 川芎 花粉 白芷 桂皮 桔梗

白話文:

千金內託散(又名金銀花散)

成分:

  • 金銀花
  • 人參
  • 黃芪
  • 當歸
  • 赤芍
  • 川芎
  • 花粉
  • 白芷
  • 桂皮
  • 桔梗

防風 甘草各一錢,水煎,入酒半盞服,日三帖。服後瘡口有黑血出,或遍身汗出,

藥之央B也。

神效托裡散〔魚肚〕黃芪鹽水炙忍冬藤 當歸各五錢 粉草二錢 酒煎服,渣敷患處。

內疏黃連湯〔臂毒〕黃連 白芍當歸 檳榔 木香 黃芩 山梔 薄荷 桔梗 甘

草各一錢 連翹 大黃各錢半 薑、水煎,量人虛實用。

此方兼治一切瘡瘍,發熱而嘔,便結脈洪實。

內托榮衛湯〔內疚疽〕黃芪 紅花 連翹 蒼朮 酒歸身 柴胡 羌活 防風 黃

芩 人參 炙甘草各一錢 桂枝七分《醫學綱目》此方,用黃芪、桂枝各五錢,蒼朮、

白話文:

防風和甘草各一錢,用水煎煮,加入半盞酒服用,一天服三次。服用後,瘡口會流出黑血,或者全身出汗,這是藥物在起作用的表現。

神效托裡散,用魚肚、黃芪、鹽水炙過的忍冬藤、當歸各五錢,粉草二錢,加酒煎煮服用,藥渣敷在患處。

內疏黃連湯,用黃連、白芍、當歸、檳榔、木香、黃芩、山梔、薄荷、桔梗、甘草各一錢,連翹和大黃各半錢,加上薑,用水煎煮,根據患者虛實狀況服用。

這個方子可以治療各種瘡瘍,以及發熱嘔吐、便秘、脈象洪實等症狀。

內托榮衛湯,用黃芪、紅花、連翹、蒼朮、酒歸身、柴胡、羌活、防風、黃芩、人參、炙甘草各一錢,桂枝七分。此方中黃芪和桂枝的用量,可以改為各五錢,蒼朮的用量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調整。

紅花各三錢,防風、羌活、黃芩、當歸冬錢半,為末服。

此方專治風濕熱鬱於手足少陽,而致血脈凝逆,元氣消弱,面色赤腫微黯,

時多忿怒,瘡色赤黯,腫硬奮然高起,脈洪緩而弦,用此發汗,以通榮衛,

則邪氣去矣。

黃連解毒湯〔又〕炒黃柏 黃芩黃連 山梔各錢半

此方專治瘡瘍琚B腫,煩躁飲冷,脈洪數,發狂言。

白話文:

紅花三錢,防風、羌活、黃芩、當歸各半錢,磨成粉末服用。

這個方子專門治療風濕熱邪氣鬱結在手足少陽經,導致血脈運行不暢,元氣衰弱,面色發紅且略帶暗沉,經常感到憤怒,瘡瘍顏色紅暗,腫起堅硬,脈象洪大緩慢而弦急。使用這個方子發汗,可以疏通經絡,讓邪氣排出體外。

黃連、炒黃柏、黃芩、山梔各半錢。

這個方子專門治療瘡瘍腫痛,煩躁不安,喜歡喝冷飲,脈象洪大而數,甚至出現精神錯亂,胡言亂語。

玉樞丹〔腕癰〕五倍子洗淨打碎三兩 山茨菇去皮淨末二兩 麝香三錢另研千金子霜

白話文:

治療腕部癰腫的「玉樞丹」

材料:

  • 五倍子(洗淨打碎):3 兩
  • 山茨菇(去皮研末):2 兩
  • 麝香(研成粉末):3 錢
  • 千金子霜(另研)

紅牙大戟去蘆焙乾為末各一兩糯米濃飲丸,每料作四十錠,此藥能應諸病,各有神效。

若瘡疽用東流水磨塗並服,須端午日合。一方有全蠍、雄黃、朱砂各一兩,

白話文:

將紅牙大戟草去掉蘆頭,烘乾後研磨成細粉,再與一兩糯米濃縮液混合製成丸子。每份藥丸製作四十粒。這種藥丸能治療各種疾病,具有不同的神奇功效。

名神仙追毒丸。此玉樞丹,即紫金錠也。

白話文:

名字叫作神仙追毒丸。這個玉樞丹,也就是紫金錠。

黃芪木香散〔手癰〕

烏金散〔大指疽〕牙皂四分 製人信 麝香 蟾酥各五分 發灰 蛇殼煅蜂房煅各一

錢 蟬退 血竭 乳香 僵蠶炒去絲各二錢 穿山甲炙 朱砂 雄黃各二錢半 全蠍三

錢湯泡七次 天龍去頭足四錢川烏尖 沒藥各錢半 各為末,稱準和勻,每服三錢,

砂糖調蔥頭酒送下取汗。

此方能治一切無名腫毒。

白話文:

黃芪木香散用於治療手癰,烏金散則針對大拇指的疽。配方包括牙皂、人信、麝香、蟾酥、發灰、蛇殼煅、蜂房煅、蟬退、血竭、乳香、僵蠶、穿山甲、朱砂、雄黃、全蠍、天龍、川烏尖、沒藥等藥材,需要將它們研磨成粉末,混合均勻,每次服用三錢,用砂糖調和蔥頭酒送服,以達到發汗的效果。此方可以治療各種無名腫毒。

五利大黃湯〔又〕大黃根 黃芩升麻各錢二分 黑山梔 芒硝各一錢 水煎稍熱服。

白話文:

五利大黃湯

【組成】

  • 大黃根:6 克
  • 黃芩:6 克
  • 升麻:6 克
  • 黑山梔:3 克
  • 芒硝:3 克

【用法】 煎湯,稍熱服用。

此方專治瘡疽初發,年壯氣盛,大小便秘,宜服此藥。

蛇頭瘡方〔蛇頭〕雄黃 蜈蚣全蠍各一錢 共為末,瘡口開,入藥在內,

以小油抹帛拴住,如乾,小油搽潤。

清熱消毒飲〔鰍肚〕黃連 山梔連翹 當歸各一錢 川芎 白芍 生地各錢半

炙甘草八分 金銀花二錢

此方專治癰疽發於陽,腫痛發熱作渴。

撥毒散〔丫指〕乳香 泥蜂窩多在壁縫間 為末,醋調塗,乾以醋潤,痛立止。

黃蠟膏〔皸裂〕清油五錢煎沸,入黃蠟一塊煎熔,入胡粉、五倍子末各少部B,

熬紫色,先以湯洗患處,敷藥,以紙貼之。豬腦酒 〔又〕豬腦子研爛,

入熱酒中,或洗或塗皆可。以兔腦生塗之更妙。

白話文:

這個藥方專門治療瘡疽剛發病時的情況,適用於年輕力壯、氣血旺盛,並且大小便不順暢的人。

蛇頭瘡方要用雄黃、蜈蚣、全蠍各一錢,研成粉末,塗在瘡口上。如果瘡口已經打開,就把藥粉放進去,再用少許油浸濕布條,綁在瘡口上。如果布條乾了,就再用油潤濕。

清熱消毒飲要用黃連、山梔、連翹、當歸各一錢,川芎、白芍、生地各半錢,炙甘草八分,金銀花二錢。這個藥方專門治療癰疽長在陽氣旺盛的地方,並且伴隨腫痛、發熱、口渴的症状。

撥毒散要用乳香和泥蜂窩,研成粉末,用醋調和後塗抹在患處,乾了就再用醋潤濕,疼痛馬上就會止住。

黃蠟膏要用清油五錢煎沸,加入一塊黃蠟,煎到熔化,再加入少量胡粉和五倍子末,熬到變成紫色。先用熱水洗患處,再敷上藥,用紙貼住。

豬腦酒可以用豬腦研磨成糊狀,加入熱酒,可以洗也可以塗抹。用兔腦生塗效果更好。

聖效散 〔預防風濕〕 黃柏炒黑穿山甲炒黃各一兩 檳榔 木香 雞內金各五錢

白話文:

聖效散 (預防風濕)

  • 炒黑黃柏:1 兩
  • 炒黃穿山甲:1 兩
  • 檳榔:5 錢
  • 木香:5 錢
  • 雞內金:5 錢

每用末少部B搽瘡口,日五七次方見效。此方治潰瘍毒已盡,先以蛇床子湯洗,用 此。

白話文:

每次將藥末少許塗抹到患處,每天使用五到七次,才能見效。這個方子用於治療潰瘍,毒素已清除。先用蛇牀子湯清洗,然後使用此藥。

撥毒膏〔外貼〕麻子肉 銅青各一兩同研 大薊汁一碗 豆油春夏三兩秋冬四兩

白話文:

將一斤松香放入水中煮沸,過濾後去除雜質。 松香一斤水煮濾淨 先將油煎滾,入松香熔化,下大薊汁,沸水盡,下水缸內,

先將油煎至滾燙,然後加入松香融化。

將大薊汁倒入,繼續煮沸至水全部蒸發。

最後將混合物倒入水缸中。

如絞糖法,入萆麻、銅青,攪勻,以器盛之,如用,重湯煮化攤貼。

此方能呼膿長肉。

竹葉黃芪湯〔邪火〕生地 黃芪各二錢 當歸 川芎 甘草 白芍 黃芩花粉

人參 竹葉各一錢 熟石膏錢半麥冬二錢 薑三

此方治癰疽大渴發熱,小便如淋。

八珍湯〔又〕人參 茯苓 白朮炙草 川芎 當歸 白芍 地黃

白話文:

先把油燒到滾燙,然後加入松香,讓它融化。接著倒入大薊汁,繼續煮沸直到水分完全蒸發。最後把混合物倒入水缸裡。

另外,可以像絞糖一樣,加入萆麻和銅青,攪拌均勻,用器皿裝起來。要使用時,用熱水煮化,然後塗抹在患處。

這個藥方可以引出膿液,促進肉芽生長。

竹葉黃芪湯用於治療邪火,用生地黃和黃芪各兩錢,當歸、川芎、甘草、白芍、黃芩花粉各一錢,人參和竹葉各一錢,熟石膏半錢,麥冬兩錢,薑三片。

這個藥方用於治療癰疽,伴隨口渴發熱,小便像淋一樣。

八珍湯用人參、茯苓、白朮、炙草、川芎、當歸、白芍、地黃。

加減八味丸〔又〕熟地八兩 山萸 山藥各四兩 丹皮 茯苓 澤瀉各三兩肉桂

白話文:

加減八味丸

藥材:

  • 熟地黃:8 兩
  • 山茱萸:4 兩
  • 山藥:4 兩
  • 丹皮:3 兩
  • 茯苓:3 兩
  • 澤瀉:3 兩
  • 肉桂:1 兩

五味各一兩

人參黃芪湯〔胃虛〕黃芪一錢炒黃柏四分 當歸 升麻 人參 麥冬 陳皮 白

朮 蒼朮各五分

六味丸〔陰虛〕熟地 山藥 山萸 丹皮 茯苓 澤瀉

六君子湯〔虛火〕人參 茯苓白朮 炙草 陳皮 半夏

補中益氣湯〔又〕

托裡溫中湯〔陽虛〕附子 羌活各四錢 乾薑炒三錢 炙甘草二錢 丁香沉香

木香 茴香 陳皮 益智仁各一錢

此方治膿潰,元氣虛寒,或過服尅伐,致胃氣脫陷,腸鳴腹痛,便泄神昏,

此寒變內陷,為七惡之症,緩則不治。

白話文:

五種味道各取一兩,用人參和黃芪熬湯,適合胃虛的人。黃芪一錢炒黃,黃柏四分,加上當歸、升麻、人參、麥冬、陳皮、白朮、蒼朮各五分。

六味丸適合陰虛的人,用熟地、山藥、山萸、丹皮、茯苓、澤瀉製成。

六君子湯適合虛火的人,用人參、茯苓、白朮、炙草、陳皮、半夏熬湯。

補中益氣湯則另外有方。

托裡溫中湯適合陽虛的人,用附子、羌活各四錢,乾薑炒三錢,炙甘草二錢,丁香、沉香、木香、茴香、陳皮、益智仁各一錢。

這個方子用來治療膿瘡潰爛,元氣虛寒,或是過度服用寒涼藥物導致胃氣下陷,出現腸鳴腹痛、腹瀉、神志昏迷等症狀。這是寒邪入侵內臟,屬於七惡之症,拖延不治會很危險。

人參平肺散〔火尅金〕人參 陳皮 桑皮 甘草 地骨皮 茯苓各一錢 炒知母

白話文:

用於清肺平喘的「人參平肺散」:

  • 人參:1 錢
  • 陳皮:1 錢
  • 桑皮:1 錢
  • 甘草:1 錢
  • 地骨皮:1 錢
  • 茯苓:1 錢
  • 炒知母:適量

七分 五味子杵炒 天冬 青皮各四分

此方專治心火尅肺,為癰為痿,咳嗽喘嘔,痰涎壅盛,胸膈痞滿,咽嗌不利。

附錄瘡瘍外治雜方

白話文:

這份藥方專門治療因心火過旺影響肺部所導致的疾病,包括肺部發炎虛弱、咳嗽伴有氣喘和嘔吐、痰多壅塞、胸部和膈肌之間的空間感到脹滿不適、咽喉有異物感或吞嚥不順。

附錄:用於外部創傷治療的各種藥方。

乳香定痛散 乳香 沒藥各五錢 寒水石一兩 冰片一錢 研末,搽患處,

痛即止。此治潰爛後痛。

白話文:

乳香定痛散

材料:

  • 乳香:5 錢
  • 沒藥:5 錢
  • 寒水石:1 兩
  • 冰片:1 錢

製作方法:

將所有材料研磨成粉末。

用法:

將粉末塗抹在疼痛部位。

追毒散 全蠍五錢 五靈脂 川烏頭炮 炮薑各一兩 研細末,少部B摻瘡口。

名追毒錠子。

此方治一切惡瘡,膿水不快者。

白話文:

對於深入的傷口,用紙條蘸取藥物塞入;外部貼上膏藥。如果是惡性或重症,用蒸餅浸透藥物,搓成細長條狀,放入傷口深處。 深者紙捻蘸藥紝之,外貼膏藥,惡症重症,以蒸餅浸透,丸作長細條子,紅入瘡口,

翠霞散 滑石一兩 銅綠五錢 輕粉二錢 冰片 麝香各三分 粉霜二分半 研末紝瘡

口,以膏貼之。

此方治一切惡瘡,去毒生肌。

白話文:

翠霞散

成分如下:

  • 滑石:一兩
  • 銅綠:五錢
  • 輕粉:二錢
  • 冰片:三分
  • 麝香:三分
  • 粉霜:二分半

以上藥材磨成細粉,用於塗抹瘡口。

搜膿散 白芷一兩 川芎二兩 白芍三兩 輕粉三錢 研末摻,瘡口深者纖之。

此方能治年深不斂惡瘡。

白話文:

搜膿散

白芷 1 兩 川芎 2 兩 白芍 3 兩 輕粉 3 錢

將所有藥材研成細末,敷在傷口上。如果傷口較深,可以使用纖維填塞。

桃花散 白芨 白斂 黃柏 黃連乳香另研 麝香 黃丹洗淨炒 等分,

研末摻瘡上,二三日即生肌平滿。

此方專能生肌。

白話文:

桃花散、白芨、白斂、黃柏、黃連乳香另磨細、麝香、黃丹洗淨、炒好,以上藥材各取等量

萬應針頭丸 麝香二錢 血竭如蠟一塊者 輕粉 蟾酥辣者 硇砂各三錢 冰片一錢

白話文:

萬應針頭丸

材料:

  • 麝香:二錢
  • 血竭(如蠟塊般):一塊
  • 輕粉:三錢
  • 蟾酥(帶辣味):三錢
  • 硇砂:三錢
  • 冰片:一錢

蜈蚣一對全用 煉蜜丸。如瘡有頭者,針挑見血,以黍米大藥放瘡口,

用紙花周圍津濕貼之,立愈。

此方治一切惡瘡,生於腦背,毒大欲死者,一粒即愈。

針頭散 乳香 蟾酥各一錢 研勻,入乳和如泥,磁盒收貯。如用,

以津調一些點腫處,以膏貼之,毒自消,即發亦輕。

此方專治瘡瘍,琚B腫木硬。

白話文:

蜈蚣一對全部拿來煉成蜜丸。如果瘡有頭的,用針挑破流血,再放一粒黍米大小的藥在瘡口,用紙花沾濕貼在周圍,馬上就能治好。這個方子可以治各種惡瘡,即使是長在腦背上、毒性很大快要死的人,吃一粒就能治好。針頭散用乳香、蟾酥各一錢研磨均匀,加入乳汁和成泥狀,裝進磁盒保存。使用时,用唾液调和一些,涂在肿痛的地方,再贴上膏藥,毒性就会慢慢消失,即使發炎也會減輕。這個方子专门治疗疮瘍,尤其是腫脹得像木頭一樣硬的。

去腐散 麻蟲 指甲 輕粉 飛面各五分 蟾酥少部B 津調丸,麻子大,

每三四丸入毒內,以膏貼。

此方能去敗生新,神效。

白話文:

用於去除腐肉和軟組織潰瘍的藥膏:

  • 雄黃、水銀各五分
  • 蟾酥(少量)
  • 用唾液調成麻子大小的丸子

替針丸 白丁香 硇砂 沒藥 乳香各一錢 糯米四十粒,用礦灰拳大一塊,

白話文:

替針丸:

  • 白丁香 一錢
  • 硇砂 一錢
  • 沒藥 一錢
  • 乳香 一錢

做法:

  • 將糯米四十粒用礦灰包裹,拳頭般大小,放入鍋中炒至發黃。
  • 將炒好的糯米研磨成粉,與白丁香、硇砂、沒藥、乳香等藥物混合均勻。

放碗內,入井水,待熱氣將息,以米排灰中,良久,米如水晶狀,取出候用。

上各另研末和勻,將灰內糯米研爛作丸,綠豆大,如不敷,量取飯粒研和,

白話文:

把東西放在碗裡,加入井水,等到熱氣散去,把米放入灰中,過一陣子後,米會變得像水晶一樣,這時候把米取出備用。

上面提到的各種材料要分別研磨成粉末並混合均勻,然後用灰中的糯米把它們揉成丸子,丸子的大小像綠豆一樣,如果材料不夠,可以適量取些飯粒來一起揉和。

以一粒粘瘡頭上,以小膏貼,使水移動,其膿自潰。透膿散 已出蛾大蠶繭一個,

燒存性,酒服。若多用一個,則毒多生一孔,切記。此治瘡毒無頭者。

白話文:

取一粒黏瘡頭敷在上面,再用小膏藥貼住,使水腫液移動,膿液自然會潰爛排出。透膿散已排出一個像蠶繭一樣大的蛾蛹。

消蝕散 活B白礬一兩 活B綠礬 雄黃乳香 遠志肉 胭脂各一錢 蜜水研膏,

敷惡肉上,麻油調亦可。

此方能消惡肉淫蟲朽骨。

白話文:

取白礬一兩、綠礬、雄黃、乳香、遠志肉、胭脂各一錢,用蜜水研磨成膏狀,敷在腐爛的肉上,也可以用麻油調和後塗抹。此方能消滅腐肉、蟲害以及腐骨。

雄黃散 雄黃末一錢,巴豆一個不去皮,共研如泥,再入乳香、沒藥各少部B,

再研細,點上惡肉自去。此膏藥內入雄黃、巴豆少部B,不傷好肉,止去惡肉,

白話文:

雄黃散:

  • 雄黃粉末 一錢
  • 巴豆一個(不去皮)
  • 乳香、沒藥 少量(研成細末)

將上述所有材料研磨成泥狀。

諸癰瘡有惡肉者,皆可去。諸般敗毒散 大黃四兩銼細,先以當歸一兩切,

白話文:

所有帶有惡性組織的癰瘡,都可以去除。

製作各種化解毒素的藥粉:

  • 大黃四兩,切成細末。
  • 先用當歸一兩切碎,

用酒二碗煎八分,將大黃片拌一宿,曬乾為末聽用。每服時以白芷一錢,連翹六錢,

酒煎八分,露一宿,調服大黃三錢,其毒盡從大便中出,出後以粥湯止之。

上部毒飽肚服,下部毒空心服,用連酒和丸服亦可。

白話文:

使用兩碗酒煎煮至剩下八分量,將大黃片浸泡一夜後,晾乾研磨成粉末備用。每次服用時用一錢的白芷和六錢的連翹,用酒煎煮至八分量,露天放置一夜後,調和服用三錢的大黃,這樣毒素會隨著大便排出體外,排出後可用粥湯來止住。

如果是上半身的毒素應在飯後服用,下半身的毒素則要在空腹時服用,也可以用連翹和酒混合製成藥丸來服用。

金箍膏 鳳仙花子 大黃 五倍子各十兩為細末 人中白兩半如無以皮硝代 陳小粉三

年者十三兩 共入鐵鍋內炒至黃焦色,米醋調,腫毒初起,圍之。

白話文:

金箍膏配方:

  • 鳳仙花種子 10 兩,研成細末
  • 大黃 10 兩,研成細末
  • 五倍子 10 兩,研成細末
  • 人中白 2.5 兩 (如果沒有,可以用皮硝代替)
  • 陳小粉 3 兩

圍藥方 五倍子炒焦黑 陳小粉炒黃黑各五斤 龜板燒 白芨 白斂 朴硝 榆樹皮

各十二兩 白芷稍 大黃 南星 黃柏半夏各八兩 黃連 牙皂 萆麻子各四兩醋調,

白話文:

中藥配方:

  • 五倍子:炒焦,變為黑色,5 斤
  • 陳小粉:炒成黃黑色,5 斤
  • 龜板:燒製成灰
  • 白芨
  • 白斂
  • 朴硝
  • 榆樹皮

瓦盆內慢火熬成膏。此方專治一切癰疽、發背、便毒、吹乳、橫痃及風濕疼痛,

白話文:

將藥材放入陶土鍋中,用小火慢慢熬煮成膏狀。這個藥方專門治療各種皮膚潰瘍、化膿、毒瘡、乳腺炎、橫膈膜痙攣以及風濕疼痛。

小兒熱毒火丹、無名腫毒,初起者圍之即散,已成者圍之即生頭出膿,定痛散毒,

白話文:

對於小孩身上的熱毒火丹和無名腫毒,在早期圍繞患處推拿就能將它化散掉,如果已經形成,圍繞患處推拿就能讓腫毒化膿,緩解疼痛並消散毒素。

真聖藥也。每用加白蜜、豬膽、醋三味,和勻圍腫處,中留一孔,綿紙貼之,

如紙乾以抿子刷上

白話文:

這真是聖藥。每次使用時,加入白蜜、豬膽汁、醋這三種材料,混合均勻後敷在腫脹的地方,中間留一個孔,然後用綿紙貼上。

如果綿紙乾了,就用抿子(小刷子)再刷上藥物。

頸項強痛,肝腎膀胱病也。三經感受風寒濕邪,則項強(風熱勝宜加味小柴胡湯,

白話文:

脖子僵硬疼痛,是肝臟、腎臟和膀胱的問題。三條經絡感染了風寒濕氣,就會導致脖子僵硬(如果風熱嚴重,可以加味小柴胡湯)。

濕勝宜加味逍遙散)。內托散,肝火旺,亦筋燥強急(宜首鳥湯)。而其所屬諸病,

白話文:

濕氣過盛時,宜加入中藥逍遙散。如果內部堵塞氣機不通,肝火旺盛,導致筋脈乾燥、強直(適合用首烏湯)。至於由此引起的各種疾病,

有項下卒腫堅硬者,由於肝腎之病,昆布海藻海帶必用。外則於風熱濕三者參之。

白話文:

如果人有頸部以下腫大且堅硬的症狀,通常是肝腎疾病所致,一定要使用昆布、海藻、海帶等藥物。在治療過程中,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同時考慮風、熱、濕這三種因素的影響。

有常慣項痛者(宜六味丸間服和氣飲)。有感冒項強或痛者(宜驅邪湯)。

白話文:

經常出現脖子痛的人(適合服用六味丸,搭配和氣飲)。因感冒而導致脖子僵硬或疼痛的人(適合服用驅邪湯)。

有痰盛項痛者(宜治風豁痰湯)。有濕盛項痛者(宜加味勝濕湯)。有項筋急,

白話文:

  • 有痰液過多,頸部疼痛的(宜使用「治風豁痰湯」)。
  • 有濕氣過盛,頸部疼痛的(宜在「加味勝濕湯」中加入其它藥材)。
  • 頸部肌肉僵硬的,

不得轉側者(宜木瓜煎)。有腎氣上攻,項筋連背痛不可轉側者(宜椒附散)。

白話文:

如果不能翻身側臥(可用木瓜煎湯喝)。如果有腎氣上沖,造成頸部筋肉連接處疼痛,不能翻身側臥(可用椒附散)。

有腮項相連腫痛,發熱便閉者(宜防風通聖散)。有項面腫,眾人一般者,

白話文:

如果有脖子兩側和下巴連接處腫痛,並且伴有發熱和便祕的情況,適合使用防風通聖散。有脖子和臉部腫脹,大家通常會遇到的,

是疫癘(宜普濟消毒飲)。有腦後腫者,恐是疽(宜黃連救苦湯)。若兼堅腫木硬,

白話文:

如果遇到瘟疫流行,可以使用普濟消毒飲。

如果有腦後腫脹,可能是疽瘡,可以使用黃連救苦湯。

如果還伴有堅硬的腫塊,

口燥舌乾,惡心,煩渴,便秘(宜石決明湯)。有頸項腫痛,寒熱頭眩者,

白話文:

  • 口乾舌燥,噁心,口渴,大便不通(宜服用石決明湯)。
  • 有頸部和頭部腫痛,感覺冷熱交替,頭暈目眩的人,

是氣毒(宜加味藿香散)。有頸項結核浮腫,先寒後熱者,

此風寒所搏(宜防風解毒湯)。有頸項結核堅腫,色紅漸熱者,

是熱毒(宜連翹消毒飲)。有項強不能回顧,動則腦痛,脈弦數實者,

是痰熱客太陽經(宜二陳湯加酒炒黃芩、羌活、紅花)。有傷寒後,項前後腫硬,

白話文:

如果出現頸部腫脹,伴隨氣毒,宜用加味藿香散。若頸部腫脹,先感到寒冷後發熱,是風寒所致,宜用防風解毒湯。如果頸部腫脹堅硬,顏色發紅,逐漸變熱,是熱毒,宜用連翹消毒飲。若頸部僵硬無法回頭,活動時頭疼,脈搏弦數有力,是痰熱阻礙太陽經,宜用二陳湯加酒炒黃芩、羌活、紅花。若傷寒後,頸部前後腫脹堅硬,...

作痛身熱者(宜柴胡葛根湯)。有傷寒後項腫痛,卻不紅,身不熱者(宜牛蒡甘桔湯)。

白話文:

出現疼痛和發熱的症狀(可以使用柴胡葛根湯)。患有傷寒後後頸部腫痛,但沒有發紅,身體也不發熱(可以使用牛蒡甘桔湯)。

有項強卒口噤,背反張,成敢蘵病者(宜烏藥順氣散加羌活、獨活、木瓜)。

白話文:

一位強壯的士兵,嘴巴緊閉,背部無法伸展,出現痙攣的症狀。(建議使用烏藥順氣散,並添加羌活、獨活、木瓜。)

以上皆項強之病。而又有項軟者,天柱骨倒也(宜健骨散、生筋散)。小兒久患疳疾,

白話文:

以上提到的症狀都是頸部肌肉強直的疾病。還有一種是頸部肌肉鬆軟的,是由於天柱骨歪倒造成的(適宜服用健骨散、生筋散)。如果小兒長時間患有疳疾,

體虛不食,及諸病後,往往患此,俗醫謂之五軟(宜天柱元、五加皮散)。

白話文:

當身體虛弱不想進食、或各種疾病之後,常會出現這種情況。一般人稱之為「五軟」(可用天柱元和五加皮散來調理)。

頸項之為地雖小,其病亦如此之多,可忽視哉。〔頸項部位症治〕《靈樞》曰:

前曰頸,後曰項。又曰:缺盆之中,任脈也,名曰天突。一次任脈側之動脈,

足陽明也,名曰人迎。二次手陽明之脈,名曰扶突。三次手太陽之脈,名曰天窗。

四次足少陽之脈,名曰天容。五次手少陽之脈,名曰天牖。六次足太陽之脈,

名曰天柱。七次項中央督脈,名曰風府(風府,穴名也,在腦後)。《資生》曰:

《內經》云,巨陽者,諸陽之屬也,其脈連於風府,說B為諸陽主氣也,

然則固傷寒之所自起也。北人皆以毛裹之,南人怯弱者,亦以帛護其項,

故風府宜護也。《本草單方》曰:風襲項強,不得顧視者,穿地作坑煅赤,

白話文:

脖子雖然小,但疾病卻很多,怎麼能忽視呢?《靈樞》說:脖子前面叫頸,後面叫項。還有:鎖骨中間是任脈,叫做天突;任脈旁邊的動脈,是足陽明,叫做人迎;手陽明脈,叫做扶突;手太陽脈,叫做天窗;足少陽脈,叫做天容;手少陽脈,叫做天牖;足太陽脈,叫做天柱;脖子正中央的督脈,叫做風府(風府是穴位,在後腦勺)。《資生》說:《內經》中提到巨陽是所有陽脈的總匯,它的脈絡連接到風府,說明它是所有陽氣的主氣,因此它是傷寒的發病根源。北方人用毛皮裹脖子,南方人體弱的也用布保護脖子,所以風府要好好保護。 《本草單方》說:風吹襲脖子導致脖子僵硬,不能轉頭看東西,可以用土挖坑燒紅,再用紅土敷在脖子,可以治癒。

以水灑之,令濕,舖生桃葉於內,臥席上,以項著坑上,蒸至汗出,良久,即瘥。

白話文:

用熱水灑濕蓆子,攤上新鮮桃葉。患者躺臥在蓆子上,頸部搭在枕頭上,用熱氣蒸到出汗,過一會兒,疼痛就會消失。

或以大豆一升蒸變色,囊裹枕之,亦愈也。

頸項瘡瘍,最重者莫如對口瘡,生頸後腦下,緣督脈陽盛,火毒上炎所致。

若琚B赤腫痛者可治。如根腳大,精神憒,便屬惡候,宜量其虛實。

虛弱者汗之(宜勝金丹)。壯實者下之(宜一粒金丹)。

白話文:

可以用一升大豆蒸到變色,裝在布袋裡枕著,也能治好。

脖子上的瘡瘍,最嚴重的就是對口瘡,長在脖子後腦勺下方,是因為督脈陽氣過盛,火毒上炎引起的。

如果瘡瘍紅腫疼痛,就可以治療。如果根基深,精神萎靡,就是不好的預兆,需要根據患者虛實狀況來治療。

虛弱的人可以用汗法治療(適合服用勝金丹)。體壯的人可以用下法治療(適合服用一粒金丹)。

或用內托內消法(宜托裡消毒散、仙方活命飲)。氣血虛者,尤宜補托(宜托裡散)。

白話文:

採用內治法(內服消毒散、仙方活命飲)治療。身體虛弱氣血不足的人,更適合用託裡法(內服託裡散)治療。

外用圍藥圍住,勿令毒走泄。如漸腫至肩上,或毒邪壅盛,鮮血瀑湧,或毒攻心腹,

膨脹譫語,或潰後風入發搐,皆死不治。其次百脈疽,腫起環頸項,琚B赤作痛,

身灼熱,不能食,上氣咳嗽,其發引耳,其原由有所大驚恐也,十五日可刺,

導引見血,否則八十日死(宜神效托裡散)。其次夭疽,生頸上,腫大而色赤黑,

不急治,則熱毒前傷任脈,下侵洲液,內入肝肺,十餘日死(宜仙方活命飲)。

白話文:

使用外敷藥物包覆患處,避免毒素流散。如果腫脹逐漸擴展至肩膀,或是毒素過度聚集,導致鮮血大量流出,或者毒素攻擊心腹,造成腹部脹滿和神智錯亂,或者傷口癒合後風邪入侵引發抽搐,這些情況都代表病情危重,無法治療。

其次,百脈疽,即患處從頸部開始出現圓環狀腫脹,紅腫疼痛,身體感到熱,無法正常進食,有喘息和咳嗽現象,傷口發炎可能影響到耳朵。這通常是因大驚恐所引起,一般來說在15天內可以透過針灸或導引治療,引出血液,否則預期80天內死亡(適用神效託裡散)。

再者,夭疽,是在頸部生長的腫塊,腫大且顏色為紅黑色,如果不立即治療,可能會傷及任脈,進一步影響腸胃液,並進入肝肺等器官,預計在十餘日內死亡(適用仙方活命飲)。

其次夾疽,生喉兩旁,由心肝脾三經火熱上攻也。若潰內者死不治(宜琥珀犀角膏、

足指)。其次猛疽,生嗌中,又名喉癰,由任脈及心小腸積熱,

白話文:

其次是夾疽,發生在喉嚨兩側,是心、肝、脾三經的火熱上攻所引起的。如果腫脹潰爛朝裡面發展,則無法治癒。(適合用琥珀犀角膏治療)

憂憤所致(宜琥珀犀角膏、黃連消毒飲)。壯實人先用下法以泄毒(宜一粒金丹)。

白話文:

由憂鬱憤怒引起(宜用琥珀犀角膏或黃連消毒飲治療)。體格強壯的人,先用瀉下法排毒(宜用一粒金丹)。

若過時不治,穿爛咽喉者死,膿不泄而塞咽亦立死。其次頸癰,

三焦鬱火研發也(宜仙方活命飲加元參、桔梗)。虛弱人或先汗之(宜奪命丹),

壯實人或先下之(宜一粒金丹),老弱人必用補之(宜人參養榮湯),

神勞多怒者必當消解之(宜八珍湯加柴胡、香附),

費心過度者急培補之(宜補中益氣湯)。更有婦人鬱怒恚憤,頸項腫後,月水不通,

小便如淋,則又關於血分矣,宜先調之(宜椒紅丸)。俟經行腫消,

補之(宜六君子湯加柴胡、枳殼)。以上皆頸項瘡瘍發之於暫者也。

白話文:

如果超過時間不治療,潰爛穿透咽喉的人會死,膿液不排出堵塞咽喉也會立刻死亡。其次是頸部癰腫,

是由三焦鬱熱引起的(適合用仙方活命飲加上元參、桔梗)。體質虛弱的人可能先出汗(適合用奪命丹),

體質強壯的人可能先瀉下(適合用一粒金丹),年老體弱的人必須用補藥(適合用人參養榮湯),

精神勞累、容易生氣的人必須要消解鬱結(適合用八珍湯加上柴胡、香附),

操心過度的人要緊急補充元氣(適合用補中益氣湯)。還有婦女因為鬱悶、生氣、憤怒,導致頸項腫脹,月經不通,

小便像淋漓不斷,這就涉及到血分了,應該先調理血分(適合用椒紅丸)。等月經來潮腫塊消退後,

再補氣血(適合用六君子湯加上柴胡、枳殼)。以上都是頸項瘡瘍暫時發生的情況。

其有累月經年,久而不愈者,則曰痰核,曰瘰癧,曰馬刀,曰癭瘤。痰核者,

濕痰流聚成塊,不紅不痛,不作膿,推動軟滑,多生頸項(宜專消痰核仙方、

白話文:

如果有長達數月或數年的病狀,久久不能痊癒的,就稱為痰核,或者是瘰癧,也有時稱為馬刀,或者是癭瘤。痰核這種情況,指的是濕痰凝聚成塊,不紅也不痛,不會化膿,摸起來可以推動,質地柔滑,大多出現在脖子上(適合使用專門消除痰核的仙方)。

海帶丸、消核丸)。亦有生手臂肩背者,雖覺微痛,但腫不紅(宜二陳湯加防風、

酒芩、連翹、川芎、角刺、蒼朮。亦有胸中胃脘至咽門,窄狹如線疼痛,

白話文:

海帶丸、消核丸)。也有長在手臂和肩膀背部的腫瘤,雖然感到微痛,但沒有腫脹和發紅(建議服用二陳湯,並加入防風。

及手足俱有核如胡桃者(宜開氣消痰湯)。亦有咽喉結核腫痛,頸項不得回轉,

白話文:

還有手腳長滿核狀腫塊,大小如胡桃(宜服用開氣消痰湯)。也有些人出現咽喉淋巴結腫痛,頸部無法迴轉。

兩腋下塊如石硬者(宜消解散)。亦有風痰鬱結而成核者(宜消風化痰湯)。

白話文:

兩邊腋下長出硬得像石頭一樣的腫塊,應該消散化解。

也有些腫塊是因風邪和痰液鬱結形成的,應該服用消風化痰湯。

亦有酒怒氣發,腫痛潰膿,痰核生於腋下,久不能瘥者(宜內托白斂散)。

亦有生於耳後連項下,三五成簇,不紅不腫,不作膿者(宜含化丹)。

白話文:

也有因爲飲酒後憤怒導致氣鬱發作,出現腫痛並且潰爛流膿,腋下長出痰核,長時間無法痊癒的情況(適合使用內服的白斂散)。

還有發生在耳後並連同頸部下方,三五個聚在一起,不紅不腫,也不化膿的情況(適合使用含化丹)。

亦有項後少陽經中疙瘩,赤硬腫痛者(宜山藥膏)。亦有痰核紅腫寒熱,

白話文:

另外,項後的少陽經脈上長有疙瘩,發紅發硬、腫脹疼痛的(適合用山藥膏)。另外還有痰核,發紅腫脹伴有寒熱感,

狀如瘰癧者(宜石灰火煅為末,白果肉同搗貼)。亦有枕後生痰,正則為腦,

側則為痹者(宜輕虛白浮石,燒存性,入輕粉少部B,研,麻油調塗,勿令手按,

即漲,或加焙黃牛糞尤妙)。總之,痰核一症,生在上體多兼風熱,

白話文:

如果長了像瘰癧一樣的腫塊,可以用石灰火煅成粉末,再與白果肉一起搗碎貼在患處。另外,有些人枕頭後面會長出痰核,正中間是腦部的問題,旁邊則是風濕痹症。這種情況可以用輕虛白浮石燒成灰,加入少量輕粉,研磨成粉末,用麻油調和塗抹在患處,不要用手按壓,否則會腫脹。也可以加入焙黃牛糞效果更佳。總之,痰核這個病症,如果長在頭部,大多是風熱引起的。

生在下體多兼濕熱(宜加味小胃丹、竹瀝達痰丸)。瘰癧者,《內經》通謂之結核,

白話文:

生長在下體部位的多半兼有濕熱(建議添加胃丹和竹瀝達痰丸)。瘰癧(頸部淋巴結腫大)在《內經》中,一般稱為結核病。

如大豆,如銀杏,連屬者是也,多起於耳後。其原由怒火風熱血燥;

或肝腎二經精血虧損,虛火內動;或恚怒氣逆憂思過度,風熱之邪,內搏於肝,

肝主筋,肝受病則筋縮,累累如貫珠也。故此症專屬於肝,兼屬膽與三焦,

以肝為雷火,而膽、三焦皆有相火以為助也。雖然,瘰癧者其總名,而就形分類,

則各有指名可按焉。排行成列,或繞遍項,或二三,或六七,或赤或白,或沉或浮,

初如豆,久似梅,甚如雞卵,此名蟠蛇癧,憂思勞力,則疼痛赤腫,

白話文:

就像大豆、銀杏一樣,連成一串的,就是瘰癧。瘰癧多發於耳後。

它的形成原因有以下幾種:

  • 怒火風熱,血氣燥熱。
  • 肝腎兩經精血虧損,虛火內動。
  • 憤怒、憂思過度,導致肝氣鬱結,風熱之邪入侵肝臟。

肝臟主導筋脈,肝臟生病則筋脈收縮,呈現一粒粒如珠子般串聯在一起的狀態,所以瘰癧主要屬於肝臟疾病,也牽連到膽囊和三焦。

肝臟如同雷火,而膽囊和三焦都有相火輔助。

雖然瘰癧是一個統稱,但根據外觀的不同,還有其他的名稱:

  • 排成一列,或繞著頸部一圈,或兩三顆,或五六七顆,或紅色或白色,或沉或浮。
  • 剛開始像豆子一樣小,時間久了就變成梅子大小,甚至像雞蛋一樣大,這種就叫做蟠蛇癧。
  • 憂思勞累時,瘰癧會疼痛紅腫。

早治為急(宜梔子清肝湯、連翹散堅湯)。頸項間止生一個者,名單窠癧,

白話文:

要及早治療(建議使用梔子清肝湯、連翹散堅湯)。如果頸部只長了一個(腫塊),就叫做「單窠癧」。

最為難治(宜小犀角丸)。外起一胞,中裹十數核塊者,名蓮子癧,手推能動,

白話文:

最難治療(適合使用小犀角丸)。外部形成一個突起的腫塊,裡麪包裹著十多塊核塊,這種情況稱為「蓮子癧」,用手推動能活動。

尚可用藥(宜內消丸、琥珀散),若堅硬如石,必發熱躁渴,死不治。

白話文:

還可以用藥治療(應該使用內消丸、琥珀散),如果腫塊堅硬如石頭,並且一定伴有發熱、煩躁、口渴的症狀,那就是不治之症了。

初則單生頸項左右,後則重疊而起,名重台癧,亦死症,且害人甚速。形似燕窩者,

白話文:

一開始只生長在脖子兩側,後來會重疊堆積而起,稱為「重臺癧」,這是致死的症狀,而且會迅速傳染給他人。它的形狀像燕窩。

名燕窩癧,亦死症,初生在項,破後流注四肢,遍體結毒。如梅李狀,不療自破,

孔竅相穿,寒熱疼痛,膿汁淋漓,名流注癧,又名千歲瘡,

白話文:

這種病名叫燕窩癧,也是一種會致命的病症,最開始長在脖子上,破了之後會蔓延到四肢,全身都會形成像梅李一樣的毒瘤。如果不治療會自然破開,各個洞口相互連通,會感到冷熱交錯並且疼痛,膿水不斷流出,這病也叫做流注癧,還被稱作千歲瘡。

婦人多患之(宜化氣調經湯、夏活B草散)。而治之之法,當細覆其原由形症以用藥。

白話文:

女人常有的疾病(可以使用化氣調經湯、夏活血散來治療)。而治療的方法,應該仔細查明病因和其症狀,再用藥。

如脈沉數實,琚B赤腫痛,由邪氣之實,急當泄之(宜消毒化堅湯)。如脈浮數,

白話文:

如果脈象沉穩有力,肚臍周圍紅腫疼痛,這是由於邪氣旺盛所致,應立即瀉去(建議使用消毒化堅湯)。如果脈象浮動有力,

憎寒壯熱,拘急腫痛,由邪氣在表,急當表散(宜荊防敗毒散加減)。如由於大怒,

白話文:

怕冷並且發高燒,肢體僵硬且腫痛,是邪氣在表所致,應立即發散表邪(可用荊防敗毒散加減治療)。如果這種情況是由於大怒,

肝邪橫逆,急疏肝行氣(宜小柴胡湯加青皮、青木香、桃仁、紅花)。如由氣血虛,

腫硬不潰,急補氣養(血宜益氣養勞湯)。如由氣血虛,潰後不能收斂,

白話文:

如果肝的功能失調而影響其他臟腑,需要急著疏肝理氣(適合使用小柴胡湯加上青皮、青木香、桃仁、紅花)。如果是由於氣血不足,

導致腫塊堅硬且不化膿,應該趕緊補氣養血(適合使用益氣養勞湯)。如果是由於氣血不足,在化膿後無法癒合,

急當調補(宜先服益氣養榮湯,次服十全大補湯加香附、貝母、遠志)。

白話文:

緊急需要調補氣血(建議先服用益氣養榮湯,然後再服用加入香附、貝母、遠志的十全大補湯)。

如由虛勞而致,急須補益(宜先服補中益氣湯,次服益氣養榮湯)。如脈數實,不消,

或不斂,急當下之(宜羌活連翹湯)。如腫痛發寒熱,大便秘結,

當先下後托(宜先服羌活寒變,次服仙方活命飲)。如耳下核塊腫痛,發寒作熱,

白話文:

如果是因为虚弱导致的,就要尽快补益,可以先服用补中益气汤,再服用益气养荣汤。如果脉搏跳动得很快,而且不消失,或者不收敛,就要尽快泻下,可以服用羌活连翘汤。如果肿痛伴随着发寒发热,大便不通,就要先泻下再托里,可以先服用羌活寒变汤,再服用仙方活命饮。如果耳下有核块肿痛,发寒发热,

急發表(宜荊防敗毒散)。表症退,急消毒(宜散腫潰堅湯)。如腫硬久不消,

白話文:

緊急發散表邪(建議使用荊防敗毒散)。表症消退後,立即清熱解毒(建議使用散腫潰堅湯)。如果腫脹堅硬久不消退,

亦不作膿,服敗毒散堅藥不應,急灸肘尖肩尖,再服藥(宜益氣養榮湯)。如由血虛,

脈大無力,潰後發熱煩躁,急當補陰(宜便毒)。總之,初覺憎寒壯熱,

咽項強急,腫結疼痛者,急為消散(宜羌活連翹湯,又時服消癧丸)。

外以棱針刺出血,以撥毒湯令洗,一日內時刺時洗,至五六次,

白話文:

如果傷口不化膿,服用敗毒散堅藥也沒效果,就趕快灸肘尖和肩尖,然後再服用益氣養榮湯。如果是因為血虛,脈搏大而無力,傷口潰爛後發熱煩躁,就要趕快補陰,服用便毒湯。總之,剛開始感到怕冷、發熱、咽喉僵硬、腫塊疼痛,就要趕快消散,服用羌活連翹湯,並經常服用消癧丸。在外部用棱針刺出血,用撥毒湯清洗,一天內反覆刺血和清洗,大約五六次。

刺時放蟾酥少部B於針處,上以膏貼(宜琥珀膏,更貼內消膏),自然消散。

白話文:

針灸時在針刺處放進少量的蟾酥粉末,然後用藥膏貼在上面(建議使用琥珀膏,後續再貼上內消膏),就會自然消散。

若己潰不愈,然後用補益藥(宜益氣養榮湯,或八物湯加柴胡、地骨皮、夏活B草、

白話文:

如果潰瘍久治不癒,可以服用補益藥物(例如益氣養榮湯或八物湯加入柴胡、地骨皮、夏活等藥材)。

香附、貝母),多服取效。此先後之法,其用藥大概,不可紊亂。

推之凡屬瘡瘍皆然,不獨瘰癧已也。馬刀者,亦屬三焦肝膽浸淫於陽明太陽,

流注於胸脅掖下,堅硬如石,形長如蛤者是也,不論已破未破,年近年遠,

總宜以夏活B草濃煎,食遠溫服,虛弱人熬膏服,並塗患處,以此草生血,

乃治馬刀瘰癧聖藥也。久服恐嫌尅伐,常以十全大補湯加香附、貝母、遠志,

白話文:

香附和貝母,多服能見效。這個前後用藥的順序,藥性大概就是這樣,不可顛倒。

推而廣之,凡是瘡瘍都一樣,不只是瘰癧。馬刀也是三焦、肝膽浸淫於陽明太陽,流注於胸脅腋下,堅硬如石,形狀長如蛤蜊,無論是已經破了還是還沒破,時間久遠或不久,都應該用夏枯草濃煎,飯後溫服,體虛的人可以熬膏服用,並塗抹患處,因為夏枯草能生血,是治療馬刀瘰癧的聖藥。久服可能會損傷身體,可以常服用十全大補湯,再加入香附、貝母、遠志。

相間而服。而其方藥,又不可不詳求以備急用(宜連翹散堅湯、消腫湯、

白話文:

輪流交替服用。至於藥方,不可以不詳細查明,以便應急備用(宜用連翹散堅湯、消腫湯)。

散腫潰堅湯、海藻潰堅丸、貓頭丸、補中勝毒餅)。

白話文:

  • 散腫潰堅湯:治療腫瘤和結節的湯劑。
  • 海藻潰堅丸:治療腫瘤和結節的藥丸,主要成分是海藻。
  • 貓頭丸:治療腫瘤和結節的藥丸,主要成分是貓頭(一種鳥類)。
  • 補中勝毒餅:治療腫瘤和結節的中醫製劑,具有補氣健脾、清熱解毒的作用。

如此則症雖險惡亦不患無法以治之也。癭瘤者,氣血凝滯,年數深遠,

漸長漸大之症。何謂癭?其皮寬,有似櫻桃,故名癭,亦名癭氣,又名影袋。

白話文:

如此就能夠即使病徵雖然危險惡劣,也不怕沒有辦法治療了。甲狀腺腫或腫瘤,是因為氣血瘀滯,隨著時間久遠,逐漸長大的病狀。什麼是甲狀腺腫?它的皮膚寬鬆,形狀像櫻桃,所以稱為甲狀腺腫,也叫做癭氣,又叫做影袋。

何謂瘤?其皮急,有似石榴,故名瘤,亦名瘤贅。是癭瘤本異症也。其症皆隸五臟,

白話文:

什麼是瘤?它的皮膚緊繃,像石榴一樣,所以稱為「瘤」,也叫「瘤贅」。「癭」和「瘤」原本是不同的疾病。這些症狀都屬於五臟六腑的疾病。

其原皆由肝火。說B人怒動肝邪,血涸筋攣,又或外邪搏擊,故成此二症。

惟憂恚耗傷心肺,故癭多著頸項及肩。惟有所勞欲,邪乘經氣之虛而住留,

故瘤隨處皆有。陳文治曰︰自筋腫起,按之如筋聚之狀,而或有赤薄B,名曰筋瘤,

屬於肝也(宜六味丸,或四物湯加山梔、木瓜)。自肌肉腫起,久而有赤薄B,

或皮色俱赤,名曰血瘤,屬於心也(宜四物湯加茯苓、遠志)。自肌肉腫起,

按之實軟,名曰肉瘤,屬於脾也(宜歸脾湯、補中益氣湯)。自皮膚腫起,按之浮軟,

名曰氣瘤,屬於肺也(宜補中益氣湯)。自骨腫起,按之堅硬,名曰骨瘤,

屬於腎也(宜六味丸、補中益氣湯)。而《三因方》又於骨肉血三瘤之外,

白話文:

這些病症的根本原因都源於肝火。比如,生氣會導致肝氣鬱結,造成血液不足、筋脈攣縮,或者受到外邪侵襲,就會形成這兩種病症。

但是,憂慮和憤怒會損害心肺,所以癭瘤大多長在頸項和肩膀。如果過度勞累或縱慾,邪氣趁著經脈虛弱而停留,所以瘤子就會長在身體各處。

陳文治說,從筋腫開始,按壓起來就像筋絡聚集的樣子,並且可能出現紅色或薄薄的皮,這種叫做筋瘤,屬於肝病,可以用六味丸或四物湯加山梔、木瓜來治療。

從肌肉腫開始,時間久了就會出現紅色或薄薄的皮,或者整片皮膚都變紅,這種叫做血瘤,屬於心病,可以用四物湯加茯苓、遠志來治療。

從肌肉腫開始,按壓起來感覺堅實柔軟,這種叫做肉瘤,屬於脾病,可以用歸脾湯或補中益氣湯來治療。

從皮膚腫開始,按壓起來感覺浮軟,這種叫做氣瘤,屬於肺病,可以用補中益氣湯來治療。

從骨頭腫開始,按壓起來感覺堅硬,這種叫做骨瘤,屬於腎病,可以用六味丸或補中益氣湯來治療。

而《三因方》除了骨瘤、肉瘤、血瘤之外,還…

增膿瘤(宜海藻丸)、石瘤(宜神效開結散,一並散)、脂瘤(宜治脂瘤方)。

白話文:

膿腫:可以使用海藻丸治療。 結石:可以使用神效開結散,幫助結石排出。 脂肪瘤:可以使用治脂瘤方治療。

謂瘤名有六,其初起皆作梅李狀,皮嫩而光,漸如杯卵,不可決潰,肉瘤尤不可破,

破則殺人。惟脂瘤粉紅色,全是痰結,宜用針決去脂粉。或有如茄垂下,根甚小者,

用藥點其蒂(五灰膏),俟茄落,即以生指膏貼之自愈,須防其出血,如血出,

白話文:

意思是說,瘤的名字有六種,它們剛開始的時候都像梅子或李子一樣,皮膚光滑細嫩,漸漸地就會像杯子裡的雞蛋一樣。瘤不能被割破,尤其是肉瘤絕對不能破,破了就會致命。只有脂肪瘤是粉紅色的,全是痰結,可以用針刺破,將脂肪排出。

有些瘤像茄子一樣垂下來,根部很小,可以用藥物點在它的蒂上(五灰膏),等到茄狀的瘤掉了,就用生指膏貼在上面,它就會自己癒合。要注意防止出血,如果出血就……。

急以藥止之(宜止血藥、桃花散)。《三因》之言,亦病日深變生多種之謂也,

白話文:

立即用藥物止血(宜用止血藥物,如桃花散)。《三因》中提到的,也指疾病會隨著時間推移而惡化,產生各種變化。

且不但此也。有手背生瘤,或如雞距,或如羊角,向明照之,如桃膠,

曰膠瘤者(宜以排針十字刺破,按出黃膿如膠者二三匙,立平)。

白話文:

而且不只是這樣。有人手背上長了腫瘤,有的像雞爪,有的像羊角,對著光看,像桃膠一樣,

這種被稱為膠瘤的(應該用排針按照十字方向刺破,擠出像膠一樣的黃色膿液二三茶匙,馬上就會平復)。

有生於面曰粉瘤者(宜海藻浸酒飲)。有翻花瘤者(宜馬齒莧一斤,燒灰研細,

白話文:

如果長在臉上的腫瘤稱為粉瘤(可用海藻浸泡在酒裡飲用)。如果長出翻花的腫瘤(可用馬齒莧一斤,燒成灰後研磨成粉末)。

豬脂調服)。薛立齋曰:筋脈呈露曰筋癭(宜玉壺散、破結散)。

赤脈交絡曰血癭(宜化癭丹、四物湯合用)。皮色不變曰肉癭(宜人參化癭丹)。

白話文:

豬油煎化調服。薛立齋說:筋脈顯露在外稱作筋癭,宜服用玉壺散、破結散。

隨憂愁消長曰氣癭(宜白頭翁丸、消癭散、海帶丸)。堅硬不可移曰石癭(宜破結散)。

白話文:

隨著憂愁的增減而變化的腫塊叫做氣癭(可以使用白頭翁丸、消癭散、海帶丸來治療)。堅硬且無法移動的腫塊叫做石癭(可以使用破結散來治療)。

《三因》言五癭之名亦同,謂皆不可決破,破則膿血崩潰,多致夭枉(如破,

宜桃花散、止血藥)。其言是也。然西北方依山聚澗之民,食溪谷之水,

受冷毒之氣,其間婦女,往往生結囊如癭,皮色不變,不痛不癢,餘前游宣化府,

曾立方治數婦人,皆得效,此方書所未及者(宜沈氏癭囊丸),故特志之。

〔痰核症治〕丹溪曰:結核在皮裡膜外,多是濕痰流注,作核不散,

間其平日好食何物,吐下後,用藥散核。《入門》曰:遍身有核,多是痰注,

白話文:

《三因》書中說五種癭瘤名稱相同,都不可切開,切開就會膿血噴出,大多導致夭折(如果切開,應該用桃花散、止血藥)。這句話是對的。然而西北方依山聚澗的居民,吃溪谷的水,受寒毒之氣,當地的婦女往往生出像癭瘤一樣的結囊,皮膚顏色沒變化,不痛不癢。我以前去宣化府,曾經用藥方治療好幾個婦女,都治好了,這是書上沒有記載的(可以用沈氏癭囊丸),所以特別寫下來。

〔痰核症治〕丹溪說:結核在皮膚和肌肉之間,大多是濕痰流注,形成結核不散,平常喜歡吃什麼食物,吐瀉後,用藥散結核。《入門》說:全身長結核,大多是痰注,

宜竹瀝達痰丸。〔瘰癧症治〕《外台秘要》曰:肝腎虛熱則生癧。《病機》云:

白話文:

適宜用竹瀝達痰丸。〔治療瘰癧症〕《外臺祕要》中說:肝腎虛熱就會產生瘰癧。《病機》中說:

瘰癧不係膏粱丹熱之變,因虛勞氣鬱所致,宜補形氣,調經脈,其瘡自愈,

不得妄汗妄下,致有虛虛之禍。陳文治曰:初覺憎寒壯熱,咽項強痛,或寒熱琚B痛,

白話文:

瘰癧不是因爲營養過剩或體內熱毒變化造成的,而是由於體虛和氣鬱導致的,應該補充身體元氣,調理經脈,這樣瘡疾自然會痊癒。

不能隨便發汗或瀉下,以免造成虛弱過度的禍患。陳文治說:剛開始會感覺怕冷且高熱,咽喉頸部強痛,或者伴隨着寒熱和疼痛。

乃肝火風熱而氣病也,便用梔子清肝湯、柴胡清肝湯以清肝火,

白話文:

這是由肝臟發出的熱氣和風邪引起的疾病,所以使用梔子清肝湯和柴胡清肝湯來清除肝火。

加味四物湯以養肝血。若手推可動而軟滑者,屬痰也,以化痰為主,

用二陳湯加防風、桔梗、黃芩、竹瀝。見於少陽之分者,柴胡通經湯。

白話文:

使用加味四物湯來滋養肝血。如果用手推會移動且質地柔滑的情況,屬於痰症,治療應以化痰為主,

可以使用二陳湯加上防風、桔梗、黃芩、竹瀝。如果是出現在少陽部位的症狀,則使用柴胡通經湯。

見於陽明之分者,升麻調經湯。若寒熱止而核不消,乃肝經火燥而血病也,

白話文:

在陽明經辨證中,使用升麻調經湯。如果寒熱症狀消失,但腫塊不消退,則是肝經火氣旺盛導致的血病。

用加味逍遙散以清肝火,六味丸以生腎水。或初用牡蠣大黃湯,疏下二三次,

或服內消丸,外貼琥珀膏,內外兼治,必使消散。如此用藥,卒不可退,

其人面色痿黃,患處腫高稍軟,皮膚壯熱,膿已成也,宜以針刺核中,外貼琥珀膏,

仍服托裡之劑,三日後,取去核中稠膿,膿盡,又取核外薄膜,

白話文:

先用加味逍遙散清肝火,再用六味丸滋補腎水。如果一開始就用牡蠣大黃湯瀉火,疏通腸胃,可以連續用兩三次。

也可以服用內消丸,並在外敷琥珀膏,內外兼治,一定能消散腫塊。這樣用藥,不能停止。

如果病人的面色萎黃,患處腫脹且稍微軟,皮膚發熱,膿液已經形成,就應該用針刺穿膿核,在外敷琥珀膏,同時服用內服藥物來治療。三天後,取出膿核中的膿液,膿液排乾淨後,再取出膿核外圍的薄膜。

先破初起之核以絕其源,餘核不消盡,如前法,次用龍珠膏、金寶膏除去其根,

白話文:

首先突破初期牛痘的表皮,以切斷其根源。其餘的牛痘如果尚未消盡,可採用前述的方法。接下來再使用龍珠膏或金寶膏,去除其根部。

而服除風熱之藥,自是可愈。若已成瘻,則用蒜餅子灸法,瘡口貼琥珀膏。

白話文:

服用驅逐風熱的藥物即可痊癒。如果已經化膿,可以使用蒜頭餅貼敷灸烤的方式,再用琥珀膏貼在傷口上。

先哲立法不一,而必效散、立應散、瓜蔞散大有奇效。又曰:男子患此,最怕咳嗽,

白話文:

古人制定治療方法不盡相同,但效散、立應散、瓜蔞散等都具有顯著療效。另外說:男性患上這種病,最怕咳嗽。

潮熱。女子患此,亦忌經閉,潮熱。但以玉燭散和血通經,服之自消。經久閉者,

白話文:

潮熱。女性患上這種疾病,也要注意經期閉塞,潮熱。只要服用玉燭散調經活血,服後自會消失。經期長時間閉塞的,

用加味逍遙散、清肝益榮湯。丹溪曰:治瘰癧,以必效散與瓜蔞散相間而服,

白話文:

使用加味逍遙散和清肝益榮湯。丹溪(朱丹溪,元代醫家)說:治療瘰癧,可以用必效散和瓜蔞散交替服用。

效驗如神。然必效、立應二散,非王道藥之劑,服後宜酌量調治。

〔馬刀症治〕《入門》曰:生胸脅腋下,堅硬如石,形如馬刀蛤者,曰馬刀。又曰:

患馬刀者,取立應散一錢,濃煎木通湯調下,臨臥服,毒從小便出,

如粉片血塊是也。未效,再服。斑貓性毒,濟以烏尖,或沖上麻悶,

嚼蔥白茶清下以解之。如尿澀,益無散或五苓散,燈心煎湯調下。宣毒後,

白話文:

這藥方效果如同神靈一般,但必須要服用「效驗如神散」和「立應散」兩種散劑,這些藥物並不是正統的藥方,服藥後應謹慎調整治療方案。

【馬刀症治療】《入門》書中記載:生長在胸脅腋下,堅硬如石,形狀像馬刀蛤的病症,稱為馬刀症。

患有馬刀症者,取立應散一錢,用濃煎的木通湯調服,臨睡前服用,毒素會從小便排出,

如同粉末狀血塊一般。如果沒有效果,可以再服一次。因為斑貓毒性,可以用烏尖解毒,或用麻悶解毒,

也可以嚼蔥白、用茶水清解毒素。如果尿液澀滯,可以服用益無散或五苓散,用燈心煎湯調服。毒素宣洩後,

…(以下省略)

繼服薄荷丹解其風熱。〔癭瘤症治〕《入門》曰:癭瘤初起,通用十六味流氣飲,

白話文:

接下來服用薄荷丹來解除風熱之症。〔癭瘤症的治療〕《入門》中說:癭瘤剛開始出現的時候,一般使用十六味流氣飲。

久服蠟礬丸,外敷南星膏。瘍科書曰:此疾宜補脾肺,滋心腎,令木得水而敷華,

白話文:

長期服用蠟礬丸,並外敷南星膏。醫書中記載:這種疾病宜補脾肺,滋腎水,滋潤心神,使肝木得到滋養而茂盛。

筋得血而滋潤,多有可生。〔對口瘡治法〕瘍科書曰:治對口瘡,用鮮白茄蒂七枚,

秤若乾重,又用鮮首烏秤同茄蒂重,水鐘半煎服,一服出膿,一服收口。如無鮮者,

收取乾者亦可。此為輕劑,不可以治重病耳。

治頸項病方二十二

加味小柴胡湯〔風熱〕柴胡 黃芩 人參 甘草 川芎 白朮 當歸 黃芪 黃柏

知母各一錢 半夏五分 水煎,食前服,痛甚加黃連。

加味逍遙散〔濕勝〕 白芍 白朮各一錢 麥冬 茯苓 生地各六分 甘草桔梗

各二分 當歸 地骨皮各八分 山梔黃柏各三分

此方兼治外症,潮熱虛甚者。

白話文:

筋需要血液滋養才能健康,多補充血液,才能促進筋絡生長。治療對口瘡的方法,瘍科書上記載:用新鮮白茄蒂七枚,重量相當於乾白茄蒂的重量,再用新鮮首烏,重量也與白茄蒂相同,用半鐘水煎服,一劑藥就能使膿液排出,一劑藥就能使傷口癒合。如果沒有新鮮的,用乾的也可以。這個藥方屬於輕劑,不能治療重病。

治療頸項疾病的二十二個方劑:

加味小柴胡湯(適用於風熱):柴胡、黃芩、人參、甘草、川芎、白朮、當歸、黃芪、黃柏、知母各一錢,半夏五分,水煎服,飯前服用,疼痛加重者可加入黃連。

加味逍遙散(適用於濕勝):白芍、白朮各一錢,麥冬、茯苓、生地各六分,甘草、桔梗各二分,當歸、地骨皮各八分,山梔、黃柏各三分。這個方劑也適用於治療外症,潮熱虛弱症狀嚴重者。

首烏湯〔肝虛〕首烏五錢 牛膝三錢 萆薢 澤瀉 甘草各一錢

白話文:

首烏湯(治療肝虛)

  • 何首烏:5 錢
  • 牛膝:3 錢
  • 萆薢:1 錢
  • 澤瀉:1 錢
  • 甘草:1 錢

六味丸〔常痛〕熟地 山萸 山藥 丹皮 茯苓 澤瀉

驅邪湯〔感冒〕升麻 桂枝 杏仁 甘草 羌活 防風 獨活 川芎 藁本葛根 柴

胡 白芷 生薑

白話文:

六味丸:主要成分包括熟地、山茱萸、山藥、牡丹皮、茯苓、澤瀉。

驅邪湯:主要成分包括升麻、桂枝、杏仁、甘草、羌活、防風、獨活、川芎、藁本、葛根、柴胡、白芷、生薑。

治風豁痰湯〔痰盛〕黃芩 紅花茯苓 獨活 葛根 半夏 羌活 陳皮 甘草

防風 白芷 柴胡 升麻 生薑

白話文:

治風豁痰湯(適用於痰液過多)

組成:

  • 黃芩
  • 紅花
  • 茯苓
  • 獨活
  • 葛根
  • 半夏
  • 羌活
  • 陳皮
  • 甘草

加味勝濕湯〔濕盛〕羌活 獨活藁本 防風 川芎 蒼朮 甘草 荊芥 黃柏 蔓

白話文:

加味勝濕湯(濕氣過盛)

材料:

  • 羌活
  • 獨活
  • 藁本
  • 防風
  • 川芎
  • 蒼朮
  • 甘草
  • 荊芥
  • 黃柏
  • 蔓荊子

荊子

木瓜煎〔筋急〕木瓜一個去瓤,沒藥一兩研細,納木瓜中,兩半緊紮,

飯上蒸三四次,研爛,地黃汁、酒下三匙。

椒附散〔筋痛〕附子一個六錢以上者炮研每用二錢 川椒二十粒 薑七片水煎去渣,

入鹽少部bo

白話文:

木瓜一個去籽,加入研磨成粉的沒藥一兩,兩半緊緊包紮起來,用飯蒸三次,然後研磨成泥狀,再加入地黃汁和酒,每次服用三匙,可以治療筋急。

附子一個,重量六錢以上者,炮製研磨,每次使用二錢,川椒二十粒,薑七片,水煎去渣,加入少許鹽,可以治療筋痛。

防風通聖散〔項腫〕防風 白芍薄荷 川芎 山梔 桔梗 黃芩 白朮 荊芥 當

白話文:

防風通聖散(治療腫脹)

成分:

  • 防風
  • 白芍
  • 薄荷
  • 川芎
  • 山梔
  • 桔梗
  • 黃芩
  • 白朮
  • 荊芥

歸 麻黃 連翹 滑石 石膏 甘草芒硝 酒大黃

普濟消毒飲 〔疫癘〕黃連 黃芩陳皮 元參 柴胡 甘草 桔梗 連翹 升麻

僵蠶 大黃 牛蒡子

白話文:

將以下的藥材進行配伍:麻黃、連翹、滑石、石膏、甘草、芒硝、酒製大黃。

這是普濟消毒飲的配方,用於治療疫病:黃連、黃芩、陳皮、玄參、柴胡、甘草、桔梗、連翹、升麻、僵蠶、大黃、牛蒡子。

黃連救苦湯〔腦後腫〕黃連 葛根 升麻 柴胡 甘草節 赤芍 川芎 連翹 歸尾

桔梗 黃芩 羌活 防風 忍冬藤 水、酒煎。

白話文:

黃連救苦湯(治療後腦腫脹)

成分:

  • 黃連
  • 葛根
  • 升麻
  • 柴胡
  • 甘草節
  • 赤芍藥
  • 川芎
  • 連翹
  • 歸尾

石決明湯〔又〕生石決明 僵蠶防風 穿山甲 連翹 羌活各一錢 乳香甘草 忍冬

藤 黃連 歸尾 大黃 花粉各八分 酒水煎,空心服,行過三次,方進飲食。

白話文:

石決明湯(又稱)

生石決明、僵蠶、防風、穿山甲、連翹、羌活各一錢 乳香、甘草、忍冬

加味藿香散〔氣毒〕藿香 甘草桔梗 青皮 陳皮 柴胡 紫蘇 半夏 白朮

白話文:

加味藿香散(用於治療由氣滯痰濕引起的疾病)

組成:

  • 藿香
  • 甘草
  • 桔梗
  • 青皮
  • 陳皮
  • 柴胡
  • 紫蘇
  • 半夏
  • 白朮

白芷 茯苓 厚朴 川芎 香附 夏活B草

防風解毒湯〔結核〕防風 荊芥桔梗 連翹 甘草 石膏 薄荷 枳殼 川芎 蒼

朮 燈心 牛蒡子 酒知母

連翹消毒飲〔熱毒〕連翹 陳皮桔梗 元參 黃芩 赤荷 當歸 山梔 葛根 射干

花粉 紅花 甘草 便秘加大黃。

白話文:

白芷、茯苓、厚朴、川芎、香附、夏枯草用於治療結核,防風解毒湯則以防風、荊芥、桔梗、連翹、甘草、石膏、薄荷、枳殼、川芎、蒼朮、燈心、牛蒡子、酒知母等藥材組成。連翹消毒飲則用於治療熱毒,以連翹、陳皮、桔梗、元參、黃芩、赤芍、當歸、山梔、葛根、射干、花粉、紅花、甘草等藥材組成,便秘者可再加入大黃。

柴胡葛根湯〔傷寒〕柴胡 葛根花粉 桔梗 連翹 黃芩 石膏 升麻 甘草

牛蒡子

白話文:

柴胡葛根湯(傷寒)

成分:

  • 柴胡
  • 葛根
  • 花粉
  • 桔梗
  • 連翹
  • 黃芩
  • 石膏
  • 升麻
  • 甘草

牛蒡甘桔湯〔不紅〕桔梗 陳皮黃連 花粉 川芎 赤芍 甘草 蘇木 牛蒡子

白話文:

牛蒡甘桔湯(不加紅花)

成分:

  • 桔梗
  • 陳皮
  • 黃連
  • 花粉
  • 川芎
  • 赤芍
  • 甘草
  • 蘇木
  • 牛蒡子

健骨散〔項軟〕僵蠶炒為末,每五分或一錢,酒泡薄荷下,日三服。

生筋散〔又〕木鱉子三個 萆麻子三十粒 俱去殼,研勻,先抱病人頭起,

摩項中令熱,作片貼之。

白話文:

健骨散:適用於頸部柔軟無力的情況,使用炒制後的殭蠶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分或一錢,用酒浸泡薄荷後一起服用,每日三次。

生筋散:使用三個木鱉子和三十粒萆麻子,都需要去殼後研磨均勻,先扶起病人的頭部,在頸部中間按摩至發熱,然後貼上藥膏。

天柱元〔又〕蛇含石一大塊醋煅七次 鬱金末少部B 研細,入麝香少部B,飯丸,

白話文:

天柱元(藥材):一大塊 蛇含石:研成細末,少量 鬱金:研成細末,少量 將它們混勻,加入少量麝香 用飯粒做成藥丸

荊芥、薑湯下。五加皮散〔又〕五加皮一味,為末,酒調塗項骨上,乾則易。

治頸項瘡瘍方八十六

勝金丹〔對口〕製白砒 麝香各五分 蟾酥一錢 雄黃 辰砂 乳香 沒藥血竭各

錢半 全蠍炮 天龍去頭足炙 炙穿山甲各三錢 僵蠶炒五錢 每末二錢,

沙糖調蔥頭酒下。

一粒金丹〔又〕沉香 乳香 木香各五分 巴霜一錢半 各為末,照分數和勻,

黑棗肉丸,芡子大,每服一丸,量人虛實,先呷水一口行一次,

胃氣實只可呷三四口,後用水一口送下,行後米飲止之。

托裡消毒散〔又〕人參 鹽黃芪酒當歸 炒白芍 川芎 焦朮 茯苓各一錢金銀花

白話文:

治頸項瘡瘍方八十六:用荊芥和薑湯服用。五加皮研末,用酒調和塗抹在頸項骨上,乾了就再塗。勝金丹方:白砒、麝香各五分,蟾酥一錢,雄黃、辰砂、乳香、沒藥、血竭各半錢,全蠍炮、天龍(去頭足炙)、炙穿山甲各三錢,僵蠶炒五錢,研末,每次服用二錢,用沙糖和蔥頭酒調服。一粒金丹方:沉香、乳香、木香各五分,巴霜一錢半,研末,按照比例混合,用黑棗肉丸成芡子大小,每次服用一丸,根據病人虛實,先喝一口水,然後服用藥丸,如果胃氣實,只喝三到四口,最後再喝一口水送服藥丸,服用完後喝米湯。托裡消毒散方:人參、鹽黃芪、酒當歸、炒白芍、川芎、焦朮、茯苓各一錢,金銀花…

白芷各七錢 炙草 連翹各五分加減法載在前。

仙方活命飲〔又〕穿山甲 白芷赤芍 甘草 歸尾 花粉 貝母 角刺各一錢 金

銀花 陳皮各三錢 乳香 沒藥各一錢二味另研末 水、酒煎好,送下二末。

托裡散〔又〕人參 炒黃芪各二錢 焦朮 陳皮 當歸 熟地 茯苓 白芍各一

錢半

神效托裡散〔百脈疽〕黃芪鹽水炙 忍冬葉 當歸各五錢 粉草二錢 酒煎服,

渣敷患處。此方兼治癰疽、發背、腸癰,乃托裡消毒之良劑。

白話文:

白芷各七錢,炙草、連翹各五分,加減法已在前面記載。

仙方活命飲:穿山甲、白芷、赤芍、甘草、歸尾、花粉、貝母、角刺各一錢,金銀花、陳皮各三錢,乳香、沒藥各一錢二味另研成粉末,用水、酒煎好,將粉末送服下去。

托裡散:人參、炒黃芪各二錢,焦朮、陳皮、當歸、熟地、茯苓、白芍各一錢半。

神效托裡散(適用於百脈疽):黃芪用鹽水炙,忍冬葉、當歸各五錢,粉草二錢,酒煎服,藥渣敷在患處。此方還可以治療癰疽、發背、腸癰,是托裡消毒的良藥。

琥珀犀角膏〔夾疽〕琥珀 生犀角各一錢 辰砂 人參 茯神 棗仁各二錢冰片二

白話文:

琥珀犀角膏(用於治療夾疽)

  • 琥珀:1 錢
  • 生犀角:1 錢
  • 辰砂:2 錢
  • 人參:2 錢
  • 茯神:2 錢
  • 棗仁:2 錢
  • 冰片:2 分

分半另研 上各另研,和勻,煉蜜調成膏,每服一彈子大,麥冬湯化開,十五服。

白話文:

將以上各味藥材分別研磨成細粉。

接著將所有細粉混合均勻,用蜂蜜調成膏狀。

每次服用一彈丸大小的藥膏,用麥冬湯化開服用。

一共服用 15 劑。

凡瘡瘍潰後不宜用。

黃連消毒飲〔猛疽〕黃連 山梔當歸 連翹各一錢 川芎 白芍炒 生地各錢半 炙

草八分 金銀花二錢 亦名清熱消毒飲。

此方兼治一切癰疽發於陽,腫痛發熱作渴。

奪命丹〔頸癰〕蟾酥 輕粉各五分 朱砂三錢 寒水石 活B礬 銅綠各一錢蝸牛三十

一個,另研如泥,和為丸,綠豆大,每用一丸,生蔥白三四根嚼爛,吐手心,

包藥在內,酒下,約行六七裡,汗出為效。重者再服一二丸。

此方主諸般大腫毒,然劫劑也,用當酌輕重陰陽之分。

人參養榮湯〔又〕 白芍三兩 人參 白朮 甘草 黃芪 陳皮 肉桂各一兩茯苓

白話文:

凡是瘡瘍潰破之後不適宜使用。

黃連消毒飲:黃連、山梔、當歸、連翹各用一錢,川芎、白芍炒過、生地各用一錢半,炙甘草用八分,金銀花用二錢,也叫做清熱消毒飲。

這個藥方可以治療所有因陽氣引發的癰疽,症狀包括腫痛發熱以及口渴。

奪命丹:用於頸部癰腫,成分有蟾酥、輕粉各五分,硃砂三錢,寒水石、活白礬、銅綠各一錢,蝸牛三十個,另外研磨成泥狀,混合製成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一丸,先將三四根蔥白嚼爛,吐在手心,將藥丸包在其中,用酒送服,大約走六七里的路程後會出汗,即爲見效。病情嚴重的可以再服用一到兩丸。

這個藥方主要用於各種嚴重的腫毒,但是屬於急救藥物,使用時應當考慮病情的輕重及陰陽的區分。

人參養榮湯:白芍用三兩,人參、白朮、甘草、黃芪、陳皮、肉桂各用一兩,茯苓用適量。

熟地 五味子各七錢 遠志五錢 每貼取末三錢,薑水煎,空心溫服效。

虛甚者煉蜜丸,可常服。遺精加龍骨。咳嗽加阿膠麥冬。挾火加知母、黃柏。

八珍湯〔又〕人參 茯苓 白朮甘草 川芎 當歸 白芍 熟地

補中益氣湯〔又〕人參 黃芪當歸 白朮 升麻 柴胡 陳皮 甘草

椒紅丸〔又〕

六君子湯〔又〕人參 茯苓 白朮 炙草 半夏 陳皮

專消痰核仙方〔痰核〕枳殼十四個破開去子 大黃五錢生研細 斑貓十四個去頭足

翅 每用枳殼兩片,對合,入斑貓一個,又將大黃末分十四份,第一份,

白話文:

熟地、五味子各七錢,遠志五錢,每次取三錢,用薑水煎煮,空腹溫熱服用。體虛者可以煉成蜜丸,常服。遺精者加龍骨。咳嗽者加阿膠、麥冬。有內熱者加知母、黃柏。

八珍湯:人參、茯苓、白朮、甘草、川芎、當歸、白芍、熟地。

補中益氣湯:人參、黃芪、當歸、白朮、升麻、柴胡、陳皮、甘草。

椒紅丸:

六君子湯:人參、茯苓、白朮、炙草、半夏、陳皮。

專消痰核仙方:枳殼十四個去核破開,大黃五錢研成細末,斑貓十四個去頭足和翅,每次用枳殼兩片,合在一起,放入斑貓一個,再將大黃末分成十四份,每次取一份...

入枳殼兩片內,線紮緊,再將夏活B草六兩舖大鍋底,將枳殼排放在內,入水六宮碗,

煮乾水,取枳殼切片曬,或烘焙,去大黃、斑貓,再將萆麻子六十三粒,炒去油,

打爛入藥,米糊丸,早晚各用開水送下七丸,服至痰核消去大半,即止不服,

調養半月,自然平安而愈。

此方兼治瘰癧,真仙方也。

海帶丸 〔又〕海帶 青皮 陳皮貝母等分 蜜丸,彈子大,食後含化。

甚者加昆布。

消核丸〔又〕鹽水炒橘紅 赤苓酒煨大黃 連翹各一兩 酒黃芩 山梔各八錢 半

夏麯 酒元參 牡蠣童便淬另研 花粉 桔梗 瓜蔞仁各七錢 僵蠶六錢 甘草節四錢

湯浸蒸餅丸,白湯下八九十丸。

白話文:

將兩片枳殼用線綁緊,然後在一個大鍋底部鋪上六兩夏枯草,將綁好的枳殼放在草上,倒入六碗水,煮至水乾,取出枳殼切片曬乾或烘乾,去除大黃和斑貓。接著將六十三粒萆麻子炒去油,打碎後加入藥材,製成米糊丸,每天早晚各用開水送服七丸,直到痰核消去大半即可停止服用。調養半個月,自然就會痊癒。此方也可用於治療瘰癧,是真正有效的仙方。

另外,海帶丸是由海帶、青皮、陳皮、貝母等份混合製成的蜜丸,大小如彈珠,飯後含化服用。病情嚴重者可加入昆布。

消核丸則是由鹽水炒橘紅、赤苓酒煨大黃、連翹各一兩,酒黃芩、山梔各八錢,半夏麯、酒元參、牡蠣童便淬另研、花粉、桔梗、瓜蔞仁各七錢,僵蠶六錢,甘草節四錢等藥材製成。將藥材用湯浸泡後蒸成餅狀,再做成丸狀,每次服用八九十丸,用白湯送服。

二陳湯 〔又〕 茯苓 陳皮 半夏甘草開氣消痰湯〔又〕便香附 桔便僵

白話文:

二陳湯:茯苓、陳皮、半夏、甘草組成,具有開通氣機、化痰利濕的作用。

半夏甘草開氣消痰湯 :半夏、甘草組成,具有化痰消食、開通氣機的作用。

香附 :具有理氣、活血、止痛的作用。

:具有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

蠶各一錢 黃芩 陳皮 枳殼各七分 檳榔 前胡 半夏 枳實 羌活 荊芥 射干

威靈仙各五分 甘草四分 木香三分 薑三片

白話文:

蠶蛹 1 錢 黃芩、陳皮、枳殼 各 7 分 檳榔、前胡、半夏、枳實、羌活、荊芥、射干

消解散〔又〕南星 半夏各一錢陳皮 枳實 桔梗 柴胡 前胡 黃連 連翹

白話文:

消解散

組成:

  • 南星 1 錢
  • 半夏 1 錢
  • 陳皮 適量
  • 枳實 適量
  • 桔梗 適量
  • 柴胡 適量
  • 前胡 適量
  • 黃連 適量
  • 連翹 適量

赤芍 防風 獨活 蘇子 蓬朮 木通白附子 甘草 蔓荊子各五分 薑 燈心

白話文:

赤芍藥、防風、獨活、蘇子、蓬朮、木通、白附子、甘草、蔓荊子 各五克 薑、燈心

消風化痰湯〔又〕 白附子 木通各一錢 南星 半夏 赤芍 連翹 天麻僵蠶

天冬 桔梗 金銀花 蒼耳子各七分白芷 防風 羌活 皂角各五分 全蠍 陳皮

各四分 甘草二分 薑五片

內托白斂散〔又〕赤芍 當歸連翹各一錢 酒黃芩 白芷 白斂 瓜蔞仁各八

白話文:

消風化痰湯由白附子、木通各一錢,南星、半夏、赤芍、連翹、天麻、僵蠶各七分,白芷、防風、羌活、皂角各五分,全蠍、陳皮各四分,甘草二分,薑五片组成。內托白斂散則由赤芍、當歸、連翹各一錢,酒黃芩、白芷、白斂、瓜蔞仁各八分组成。

分 川芎 天花粉 乳香各七分 防風桔梗 柴胡各五分 白蒺藜 生草各四分

白話文:

川芎、天花粉、乳香各 2.45 公克 防風、桔梗、柴胡各 1.75 公克 白蒺藜、生草各 1.4 公克

含化丹 〔又〕酒蒸大黃 僵蠶青黛 膽星等分 蜜丸,食後含化。

山藥膏〔又〕生山藥一塊 萆麻子三個 各去皮,研勻攤貼,如神。

白話文:

含化丹:酒蒸大黃、僵蠶、青黛、膽星等量,製成蜜丸,飯後含服。

山藥膏:生山藥一塊、萆麻子三粒,各自去皮後研磨均勻,敷貼使用,效果極佳。

加味小胃丹〔又〕南星 半夏各二兩半俱用白礬皂角薑汁水煮十五次 桃仁杏仁俱

白話文:

加味小胃丹使用半夏、南星各二兩半,用白礬、皂角、薑汁水煮十五次,並加入桃仁、杏仁。

用白礬皂角水泡 紅花 陳皮 白朮白芥子 枳實礬水泡半日炒 蒼朮米泔白礬皂角水

白話文:

用白礬皁角水浸泡:

  • 紅花
  • 陳皮
  • 白朮
  • 白芥子
  • 枳實:用礬水浸泡半天後炒乾
  • 蒼朮:用米漿水、白礬和皁角水浸泡

浸一宿炒各二兩 薑汁、竹瀝煮神麯丸。

此方兼治中風痰痞積,眩暈,喉痹,淡薑湯下。癱瘓不語,濃薑湯下。痞塊、頭風、

頭痛,臨臥、食後服,神效。

竹瀝達痰丸〔又〕大黃 黃芩各八兩 沉香五錢 人參 白朮 茯苓 陳皮甘草

白話文:

將藥材浸泡一整晚,然後炒至每種藥材兩兩,用薑汁和竹瀝煮成神麯丸。此方可治療中風、痰濕積聚、頭昏眼花、喉嚨阻塞等症狀,可以用淡薑湯送服。若出現癱瘓不語的症狀,則用濃薑湯送服。對於痞塊、頭風、頭痛等問題,可在睡前或飯後服用,療效顯著。

另外,還有一種叫做「竹瀝達痰丸」的藥方,配方包括大黃、黃芩各八兩,沉香五錢,人參、白朮、茯苓、陳皮、甘草各適量。

半夏各三兩 礞石焰硝煅過一兩 以竹瀝、薑汁和如稀糊,磁器內曬乾,又研細,

白話文:

半夏:三兩

石膏(礞石):一兩(煅燒過)

用竹瀝、薑汁將它們和成糊狀,放入瓷器容器中曬乾,再研磨成細粉。

又以竹瀝、薑汁和曬,共三次,再研,仍以竹瀝、薑汁和丸,每服百丸,米湯下。

此方治有痰而氣弱者,能搜逐積痰從大便出,不損元氣,孕婦忌用。

梔子清肝湯〔瘰癧〕 山梔 柴胡丹皮各一錢 茯苓 川芎 白芍 當歸 牛蒡

子各七分 甘草五分

此方專治三焦及膽經血虛,肝火風熱,草貝母或癢,或頸項胸乳等處作痛,

或寒熱晡甚,自汗口苦,或目唇搐動等症。

白話文:

將竹瀝和薑汁混合,曬乾三次後研磨成粉,再用竹瀝和薑汁將粉末製成丸藥,每次服用一百丸,用米湯送服。此方適合痰多氣虛的人,能清除積痰,使之從大便排出,不傷元氣,孕婦禁止服用。

梔子清肝湯專治三焦和膽經血虛,肝火風熱導致的症狀,如瘰癧,或皮膚發癢,或頸項、胸乳等處疼痛,或寒熱交替,午後加重,自汗口苦,或眼唇抽動等。方中包含山梔子、柴胡、丹皮各一錢,茯苓、川芎、白芍、當歸、牛蒡子各七分,甘草五分。

東垣連翹散堅湯〔又〕柴胡錢二分 龍膽草酒炒四次 土瓜根酒炒各一錢黃芩酒炒

白話文:

東垣連翹散堅湯(又名柴胡散堅湯)

柴胡:二分 龍膽草(用酒炒四次):一分 土瓜根(用酒炒):一分 黃芩(用酒炒):一分

七次七分 生黃芩 歸尾 廣皮三棱酒炒 連翹 白芍各五分 炙草三分黃連酒炒二

白話文:

生黃芩、歸尾、廣皮、三棱(炒過酒)、連翹、白芍各 5 錢;炙草 3 錢;炒過酒的黃連 2 錢。

次 製蒼朮各二分 水煎,食後臥下,足高頭低乘熱每含一口,作十數次咽下,

務使藥氣上留,仍以十倍煉蜜作丸服。此方治凡耳下至缺盆肩上生瘡,堅硬如石,

動之無根,名曰馬刀,屬少陽經,已破未破,並皆治之,及頸項瘰癧。

白話文:

將蒼朮各取兩分,用水煎煮,飯後躺下,抬高雙腳,低頭,趁藥湯熱時,每次含一口,反覆十多次後再吞下,

務必讓藥氣停留在口腔,接著用十倍量的煉蜜將藥液製成丸劑服用。此方治療耳下至鎖骨肩上生瘡,堅硬如石,

觸碰時感覺無根,俗稱馬刀,屬於少陽經,無論瘡瘍已破或未破,都能治療,也適用於頸項淋巴結腫大。

小犀角丸〔又〕犀角 黑牽牛半生半炒 青皮 陳皮各一兩 連翹五錢 用皂角二條,

白話文:

小犀角丸(又稱犀角丸)

配方: 犀角 黑牽牛(半生、半炒) 青皮 陳皮(各一兩) 連翹(五錢)

製法: 使用兩條皁角水煎服。

去皮弦子泡捶,以布絞汁一碗,又用鮮薄荷二斤,打汁同熬膏為丸,每食後,

連翹煎湯服三十丸,間以薄荷湯服。

此方常服能除根,諸癧並治,應效如神。

內消丸〔又〕青皮 陳皮各二兩牽牛八兩取頭末二兩 皂角去粗皮搗碎,

薄荷葉各八兩,二味共用水一斗煮揉汁,去渣,慢火熬膏為丸,每三十丸,

食後荊芥湯下。此方治瘡腫初生,及瘰癧結核,熱毒鬱滯,服之內消,大有神效。

琥珀散〔又〕 白丑頭末 滑石僵蠶 黃芩各一兩 木通 連翹各七錢 枳殼 赤

芍 柴胡各五分 斑貓去足翅炒三錢甘草三錢 琥珀二錢 銼作六帖,水煎服。

白話文:

將弦子去皮後浸泡捶打,用布絞出汁液一碗,再將鮮薄荷兩斤打汁,與弦子汁一起熬成膏狀,做成丸藥。每餐後服用三十丸,間隔服用薄荷湯。經常服用此方可以根治各種瘡癧,療效如同神明。

內消丸由青皮、陳皮各兩兩,牽牛八兩取頭末兩兩,皂角去粗皮搗碎,薄荷葉各八兩,將所有藥材用一斗水煮,揉出汁液,去渣,慢火熬成膏狀,做成丸藥,每服三十丸,餐後用荊芥湯送服。此方可治瘡腫初生、瘰癧結核等症,對於熱毒鬱滯引起的疾病,服用後可以內消,效果十分顯著。

琥珀散由白丑頭末、滑石、僵蠶、黃芩各一兩,木通、連翹各七錢,枳殼、赤芍、柴胡各五分,斑貓去足翅炒三錢,甘草三錢,琥珀二錢,將所有藥材銼成六帖,水煎服用。

化氣調經湯〔又〕廣皮二兩 酒香附 羌活 白芷各一兩 牡蠣 花粉 角刺 甘

草各五錢 每末二錢,酒下,日二服。

此方兼治流注。

夏活B草散〔又〕夏活B草末六錢甘草末一錢 每二錢,茶清下。又方,

取一兩煎服,虛者多服益妙,兼服十全大補湯加香附、遠志、貝母。

此方治瘰癧馬刀,退寒熱之聖藥也。

白話文:

化氣調經湯:這個方子由廣皮二兩、酒香附、羌活、白芷各一兩,牡蠣、花粉、角刺、甘草各五錢組成,每次用二錢,搭配酒服用,日服兩次。這個方子也能兼治流注問題。

夏活B草散:這個方子由夏活B草末六錢和甘草末一錢組成,每次用兩錢,開水沖服。此外,還有另外一個方子,可以拿一兩煎服,虛弱的人可以多服用,效果會很好,可以和十全大補湯一起服用,加入香附、遠志及貝母。這個方子主要用來治療瘰癧和馬刀病,是退寒熱的良藥。

消毒化堅湯〔又〕炙草 龍膽草薄荷各四分 黃芩五分 花粉 白芍 元參各六分

白話文:

消毒化堅湯(又名):

  • 炙甘草 4 分
  • 龍膽草 4 分
  • 薄荷 4 分
  • 黃芩 5 分
  • 花粉 6 分
  • 白芍 6 分
  • 元參 6 分

牛蒡子 昆布 羌活 升麻各七分黃芪 當歸 柴胡 桔梗各一錢 連翹錢半陳皮八分

加薑二片,或加甘草節、知母、貝母、海藻更佳。

荊防敗毒散〔又〕羌活 獨活柴胡 前胡 人參 赤茯苓 桔梗 枳殼麩炒 荊

芥 防風各一錢 甘草五分

小柴胡湯〔又〕柴胡 黃芩 人參 半夏 甘草

益氣養榮湯〔又〕人參 茯苓貝母 陳皮 川芎 當歸 香附 鹽黃芪酒熟地 炒

白芍各一錢 炙草 桔梗各五分炒白朮二錢 熱服。不拘軟硬赤白,或潰而不斂,

皆可服。

十全大補湯〔又〕

羌活連翹湯〔又〕羌活 連翹防風 柴胡 夏活B草 昆布 枳殼 黃芩川芎 甘草

白話文:

牛蒡子、昆布、羌活、升麻各七分,黃芪、當歸、柴胡、桔梗各一錢,連翹一錢半,陳皮八分,加薑二片,或加甘草節、知母、貝母、海藻更佳。

荊防敗毒散:羌活、獨活、柴胡、前胡、人參、赤茯苓、桔梗、枳殼(麩炒)、荊芥、防風各一錢,甘草五分。

小柴胡湯:柴胡、黃芩、人參、半夏、甘草。

益氣養榮湯:人參、茯苓、貝母、陳皮、川芎、當歸、香附、鹽黃芪(酒熟)、炒白芍各一錢,炙草、桔梗各五分,炒白朮二錢,熱服。不拘軟硬赤白,或潰而不斂,皆可服。

十全大補湯:

羌活連翹湯:羌活、連翹、防風、柴胡、夏枯草、昆布、枳殼、黃芩、川芎、甘草。

薄荷 牛蒡子 金銀花

散腫潰堅湯〔又〕黃芩一錢酒洗半生半炒 龍膽草酒洗六分 花粉酒洗 酒黃柏 酒

知母 苦桔梗 昆布 海藻各七分柴胡六分 炙甘草 三棱酒炒 蓬朮酒炒連翹各五分

葛根 白芍 歸尾各四分 酒黃連 升麻各三分 銼作一帖,水浸半日煎,

食後去枕低頭而臥,每一口作十次咽下,另搗一料蜜丸,每百丸,以二煎藥湯送下。

當歸補血湯〔又〕黃芪一兩 酒拌當歸三錢 作一服煎。

消癧丸〔又〕

琥珀膏〔又〕琥珀一兩 木通肉桂 當歸 白芷 防風 松脂 朱砂各八錢 木鱉

白話文:

薄荷、牛蒡子、金銀花。

散腫潰堅湯:黃芩一錢(用酒洗淨,半生半炒)、龍膽草(用酒洗淨,六分)、花粉(用酒洗淨)、酒黃柏、酒知母、苦桔梗、昆布、海藻各七分、柴胡六分、炙甘草、三棱(用酒炒)、蓬朮(用酒炒)、連翹各五分、葛根、白芍、歸尾各四分、酒黃連、升麻各三分。將所有藥材切碎,做成一帖,用水浸泡半日後煎煮。飯後去枕頭,低頭臥床,每一口藥液要咽下十次。另外,用藥材搗成蜜丸,每百丸用二煎藥湯送服。

當歸補血湯:黃芪一兩、用酒拌好的當歸三錢,煎煮服用。

消癧丸:琥珀、木通、肉桂、當歸、白芷、防風、松脂、朱砂各八錢、木鱉……

子肉五錢 丁香 木香各三錢 將珀、桂、朱、二香各為極細末,和勻,

其餘以麻油一斤半,煎藥至黑色,去渣,照油實數,每油一斤,下淘淨炒黃丹八兩,

膏成,稍溫,下琥珀等末。

內消膏〔又〕

消腫湯〔馬刀〕連翹二錢 黃芩柴胡各錢二分 花粉 黃芪各一錢 歸梢甘草各

七分 牛蒡子 黃連各五分 紅花二分

白話文:

取子肉五錢、丁香、木香各三錢,將琥珀、桂皮、朱砂、二香研成極細末,混合均勻。

再用麻油一斤半煎藥,直至藥液呈黑色,濾去藥渣。按油的重量,每斤油加入淘淨並炒至黃色的黃丹八兩,熬製成膏狀。稍溫後,加入之前研磨好的琥珀等藥末。

另外,消腫湯的藥方為:馬刀、連翹二錢,黃芩、柴胡各二分,花粉、黃芪各一錢,歸梢、甘草各七分,牛蒡子、黃連各五分,紅花二分。

海藻潰堅丸〔又〕神麯四錢 半夏二錢 海藻 昆布 龍膽草 蛤粉 通草貝母

真松夢茶 活B礬各三錢 蜜丸,每三十丸,臨臥白湯下,或含化,或酒調末二錢服,

俱可。

白話文:

海藻潰堅丸(又稱)神麴四錢、半夏二錢、海藻、昆布、龍膽草、蛤殼粉、通草、貝母

此方治瘰癧馬刀,堅硬形瘦,潮熱不食,兼治一切癭氣。忌甘草、魚、雞、豬肉、

五辛、生冷。

白話文:

此方用於治療瘰癧(頸部淋巴結腫大),形狀堅硬,消瘦,潮熱,沒有食慾,同時也能治療各種癭氣(脖子或腋下出現的腫塊)。忌食甘草、魚、雞、豬肉。

貓頭丸〔又〕貓頭骨一個炙 蝙蝠一個以朱砂末三錢入肚內瓦上炙焦 南星白礬各

白話文:

貓頭丸:

材料:

  • 貓頭骨一個,炙烤後使用
  • 蝙蝠一個,將三錢硃砂末放入其腹中,後封口炙烤至焦

中藥:

  • 南星
  • 白礬

一兩 黃蠟化丸,臨臥,米飲下三十丸。

此方治瘰癧馬刀,不拘已破未破,俱效。

補中勝毒餅〔又〕黃芪一錢 人參三分 甘草五分 以上三味調氣補中 生地 熟

地 白芍 當歸各三分以上四味和血生血涼血惟白芍兼能益氣之虛 連翹一錢升麻 柴

胡 防風各五分 陳皮三分 上研細末,湯浸蒸餅調捏作餅子,曬乾,研米粞大,

每三錢,白湯下。

六味丸〔癭瘤〕地黃 山藥 山萸 丹皮 茯苓 澤瀉

四物湯〔又〕川芎 當歸 白芍地黃

歸脾湯〔又〕人參 黃芪 當歸白朮 茯神 棗仁 遠志 龍眼 木香 甘草 薑

白話文:

服用黃蠟製成的丸藥,每次睡前用米湯送服三十顆。這個方子可以治療瘰癧和馬刀瘡,無論是否已經潰破,都有效。

另外,補中勝毒餅的配方是:黃芪一錢、人參三分、甘草五分、生地、熟地、白芍、當歸各三分、連翹一錢、升麻、柴胡、防風各五分、陳皮三分,將所有藥材研成細末,用湯浸泡蒸餅,捏成餅狀,曬乾,研磨成米粒大小,每次服用三錢,用白湯送服。

六味丸則用地黃、山藥、山萸肉、丹皮、茯苓、澤瀉等藥材製作。

四物湯的配方是:川芎、當歸、白芍、生地黃。

歸脾湯則由人參、黃芪、當歸、白朮、茯神、棗仁、遠志、龍眼肉、木香、甘草、生薑、大棗等藥材組成。

海藻丸〔又〕海藻 川芎 當歸官桂 白芷 細辛 藿香 白斂 昆布 活B礬各一

兩 海蛤 松夢茶各七錢半 蜜丸。

此方通治癭瘤。

神效開結散〔又〕沉香二錢 木香三錢 陳皮四錢 真珠四十九粒煅 豬黶肉子生

豬項下如棗大微扁色紅者四十九個瓦上焙乾 每末二錢,臥時,冷酒調和,徐徐咽下,

輕者三五服效,重者一料全愈。

一井散〔又〕雄黃 粉霜 硇砂各二錢 輕粉 乳香 沒藥各一錢 土黃三錢 麝

白話文:

海藻丸由海藻、川芎、當歸、官桂、白芷、細辛、藿香、白斂、昆布、明礬各一份,海蛤、松夢茶各七錢半,製成蜜丸。此方可治療癭瘤。

神效開結散由沉香二錢、木香三錢、陳皮四錢、珍珠四十九粒煅燒、豬項下如棗大微扁色紅的肉子四十九個瓦上焙乾,每服二錢,臥時用冷酒調和,徐徐咽下,輕者三五服有效,重者一料全愈。

一井散由雄黃、粉霜、硇砂各二錢、輕粉、乳香、沒藥各一錢、土黃三錢、麝香製成。

香少部B 研細末,津調塗瘤頂,以濕紙說B之,後小黃膏塗四圍,間日一度上藥。

白話文:

研磨少量的香附為細粉,用唾液調和後塗抹在腫瘤頂部,用濕紙覆蓋住。之後,再在腫瘤周圍塗上小黃膏。隔天塗抹一次藥物。

土黃乃造作所成,方用信石二兩、木鱉仁二錢、去油巴豆五錢、硇砂二錢,各研為末,

和勻,以石腦酒和成一塊,油紙包裹,埋於地坑四十九日,取出,劈作小塊,

磁器裝聽用。

白話文:

將以下成分製成土黃:用砒石二兩、木鱉子仁二錢、去掉油的巴豆五錢、硇砂二錢,各自研磨成粉末,

混合均勻後,用石腦酒調和成一團,用油紙包好,埋在地洞裡四十九天,取出後,切成小塊,

放入瓷器中備用。

小黃膏〔又〕黃柏 黃芩 大黃等分,研末,水調為糊,塗一井散四圍,

亦間日一度。涼肌退腫。

治脂瘤方〔又〕用針決去脂粉自愈。

白話文:

小黃膏:(配方)黃柏、黃芩、大黃等分,將藥材研磨成細粉,使用水調和成糊狀。用法:塗抹在傷口周圍,每塗一處(井)就散開塗抹在四週。

五灰膏〔又〕棗柴灰 桑柴灰荊芥灰 蕎麥桿子灰 桐子殼灰各五兩 以沸湯各淋

白話文:

五灰膏

材料:

  • 大棗柴灰 5 兩
  • 桑柴灰 5 兩
  • 荊芥灰 5 兩
  • 蕎麥秸稈灰 5 兩
  • 桐子殼灰 5 兩

製作方法:

使用沸騰的熱水淋過上述所有灰類,攪拌均勻。

汁一碗,共五碗,澄清,入斑貓四十枚,穿山甲五片,煎二碗,磁器裝,

用時入新出窯石灰一兩,乳香、冰片少部B,調成膏敷瘤上。如稠,加清水,稀稀用之,

神效。

點瘤贅神效。

止血藥〔又〕陳京墨煅 百草霜等分,掞血處,以手按之。

桃花散〔又〕石灰十兩炒紅,入麻油半盞,大黃一兩,煎汁半盞內,和勻,

慢火炒如桃花色,磁器收聽用,神效。

此方能止百般出血,不但癭瘤已也。

白話文:

取汁一碗,共五碗,將其澄清後,加入斑貓四十枚、穿山甲五片,煎煮至剩下兩碗,裝入磁器中。使用時加入新出窯的石灰一兩,乳香、冰片少許,調製成膏狀敷於瘤上。如果膏體過稠,可以加清水稀釋。此法效果神奇,能有效治療瘤贅。

止血藥方:將陳京墨煅燒,與百草霜等量混合,敷於出血處,用手按壓止血。

桃花散:將石灰十兩炒至紅色,加入麻油半盞,大黃一兩,煎煮至剩半盞,混合均勻,慢火炒至桃花色,裝入磁器中備用,效果神奇。此方能止百般出血,不僅對癭瘤有效,其他出血症狀也能治癒。

玉壺散〔又〕海藻洗 海帶冼昆布洗 雷丸各一兩 青鹽 廣皮各五錢陳火酒丸,

含化。

白話文:

玉壺散(另有成份:)

海藻 1 兩 昆布 1 兩 雷丸 1 兩 青鹽 5 錢 廣皮 5 錢 陳火酒丸

破結散〔又〕神麯四錢 海藻昆布 龍膽草 蛤粉 通草 貝母 活B礬松夢茶各三

白話文:

破結散

另外還有:

  • 神麴 四錢
  • 海藻
  • 昆布
  • 龍膽草
  • 蛤粉
  • 通草
  • 貝母
  • 活血礬
  • 松夢茶 各三錢

錢 半夏二錢 蜜丸,蔥白湯下三十丸,或酒下末二錢亦可。此即海藻散堅丸也。

白話文:

錢半夏兩錢,用蜜丸成丸,用蔥白湯送服三十丸,或者可以用酒將兩錢藥末送服。這就是海藻散堅丸。

有人生癭大如茄子,潮熱形瘦,百治不效,得此方去松夢代真桑寄生一倍,服三五日,

其癭自消。

白話文:

有患者身上長了一個像茄子一樣大的癭,潮熱、消瘦,用過各種方法治療都沒有效果。後來得到了這個方子:松夢、代真、桑寄生(用量為前兩者的兩倍)。服用三到五天,

化癭丹〔又〕海帶 海藻 海蛤昆布以上俱洗淨焙 澤瀉炒 連翹各五錢豬靨 羊

白話文:

化癭丹

配製:

  • 海帶、海藻、海蛤、昆布:各洗淨後烘乾
  • 澤瀉:炒至焦黃
  • 連翹:五錢(約15克)
  • 豬靨:五錢(約15克)
  • 羊:三錢(約9克)

靨各十枚 蜜丸,芡子大,臥時含化一二丸,須忌油膩面酒。

人參化癭丹〔又〕海帶 海藻海蛤 昆布四味俱焙 澤瀉炒 連翹各一兩豬靨

白話文:

每種製成蜜丸,大小如芡實,睡前含化一到兩丸,需忌食油膩及麪食酒類。

人參化癭丹的另一配方包括:海帶、海藻、海蛤、昆布這四味藥均需烘焙乾燥,澤瀉需炒過,連翹各用一兩,再加上豬靨。

羊靨各十枚切片焙 人參八錢 蜜丸,含化。一說豬羊靨即豬羊外腎,乃囊中之卵,

存參。

白話文:

羊的頰肉各十片,切成薄片並烘烤。人參八錢,製作成蜜丸,含在口中慢慢化開。有人認為豬羊靨就是豬羊的外腎,也就是囊中的卵。

白頭翁丸〔又〕 白頭翁五錢 昆布一錢 通草 海藻各七分 連翹 元參各八分

桂心三分 白斂六分 蜜丸,酒下。

白話文:

白頭翁丸

  • 白頭翁:5 錢
  • 昆布:1 錢
  • 通草、海藻:各 7 分
  • 連翹、元參:各 8 分

消癭散〔又〕海馬酒炙 海帶海藻 海紅蛤煅 海螵蛸 昆布 石燕各一兩為末,

茶清下。

服此方須兼服含化丸。

白話文:

消癭散

[其他配方]

  1. 海馬酒:將海馬用火烤炙至乾。
  2. 海帶、海藻:曬乾後研成細末。
  3. 海紅蛤:煅燒成粉末。
  4. 海螵蛸:曬乾後研成細末。
  5. 昆布:曬乾後研成細末。
  6. 石燕:曬乾後研成細末。

以上各味藥材各取一兩,研成細末。

含化丸〔又〕海蛤煅 海藻 海帶 昆布 訶子 瓦楞子煅 文蛤即花蛤有斑者

白話文:

含化丸(又名):

  • 海蛤(煅燒)
  • 海藻
  • 海帶
  • 昆布
  • 訶子
  • 瓦楞子(煅燒)
  • 文蛤(有斑紋的花蛤)

五靈脂各一兩 豬靨子十四個焙乾另研 蜜丸,含化。

沈氏癭囊丸〔又〕雄黃五錢另研青木香四錢另研 海南檳榔切片曬研 昆布洗淡焙

白話文:

五靈脂各一百公克,豬苓十四個,烘乾後研磨成粉,與蜂蜜混合製成丸藥,含在口中使其慢慢溶解。

沈氏癭囊丸的配方還有:雄黃十五公克,單獨研磨;青木香十二公克,單獨研磨;海南檳榔切片後曬乾研磨;昆布清洗後淡鹼水浸泡再烘乾研磨。

研 海蛤煅研 白斂酒炒研 半夏麯薑汁炒研各八錢 肉桂心 白芥子各二錢半每服二

白話文:

研磨海蛤,煅燒後再研磨。 炒白斂後研磨。 用薑汁炒半夏,然後研磨。以上各八錢。 肉桂心和白芥子各二錢半。 每次服用二錢。

錢,食後,酒調下。忌大葷麵食。此餘自製方也。

梔子清肝湯〔氣病〕山梔 柴胡丹皮各一錢 茯苓 川芎 當歸 白芍 牛蒡子各

七分 甘草五分 水煎服。

柴胡清肝湯〔又〕柴胡 山梔各錢半 人參 黃芩 川芎各一錢 連翹 桔梗各

八分 甘草五分

加味四物湯〔又〕

白話文:

飯後服用,用酒送服。忌食油膩麵食。這是我自己配的藥方。

梔子清肝湯(用於氣病):山梔、柴胡、丹皮各一錢,茯苓、川芎、當歸、白芍、牛蒡子各七分,甘草五分,水煎服。

柴胡清肝湯(另一種):柴胡、山梔各錢半,人參、黃芩、川芎各一錢,連翹、桔梗各八分,甘草五分。

加味四物湯(另一種):

柴胡通經湯〔少陽〕柴胡 歸尾連翹 生草 三棱 黃芩 牛蒡子 桔梗各二分

白話文:

柴胡疏利經脈湯(少陽症)

成分:

  • 柴胡 2 分
  • 歸尾(枸杞子根皮)2 分
  • 連翹 2 分
  • 生草(生薑)2 分
  • 三棱 2 分
  • 黃芩 2 分
  • 牛蒡子 2 分
  • 桔梗 2 分

黃連五分 紅花少部B 食後,稍熱服。

此攻裡內消之劑。

升麻調經湯〔陽明〕升麻八分酒龍膽草 葛根各四分 酒黃芩 酒廣茂酒三棱

炙草各五分 歸尾 白芍各三分酒黃柏二分 酒知母一錢

加味逍遙散〔血病〕 白芍 白朮各一錢 茯苓 麥冬 生地各六分 甘草桔梗

各二分 當歸 地骨皮各八分 山梔黃柏各三分

牡蠣大黃湯〔疏利〕牡蠣 木香大黃煨各錢半 水煎,春夏露一宿,

冬月於暖處一宿,雞鳴時服,得利勿服。金寶膏〔外貼〕桑柴灰五碗,

先以草紙一層,皮紙二層,墊箕底,放灰於上,以滾水十碗淋取汁,聽用。

白話文:

黃連五分,紅花少許,飯後服用,略微溫熱即可。此藥方可攻除內裡積滯,消散病邪。

升麻調經湯(適用於陽明經證)由升麻八分、酒龍膽草、葛根各四分、酒黃芩、酒廣茂、酒三棱、炙草各五分、歸尾、白芍各三分、酒黃柏二分、酒知母一錢組成。

加味逍遙散(適用於血病)由白芍、白朮各一錢、茯苓、麥冬、生地各六分、甘草、桔梗各二分、當歸、地骨皮各八分、山梔、黃柏各三分組成。

牡蠣大黃湯(適用於疏利積滯)由牡蠣、木香、大黃各煨半錢,水煎服,春夏露置一夜,冬月置於暖處一夜,雞鳴時服用,若已見效則停服。

金寶膏(外用貼敷)由桑柴灰五碗,先用草紙一層、皮紙二層墊於箕底,將灰放在上面,以滾水十碗淋取汁液,待涼後使用。

穿山甲二兩,信一錢另研,辰砂一字,粉霜錢半,麝香五分,杏仁七枚,同信末研,

塗穿山甲上。將灰汁澄清煎滾,下甲末,煎至半下麝,次下粉霜,乾至九分,

下辰砂,候成膏,下石灰炒研細一兩,以成塊為度,磁瓶收,不可見風。

每取傅核上,再傅即去舊藥並靨,即效。

白話文:

取穿山甲二兩,信石一錢另研磨成粉,辰砂一字,粉霜半錢,麝香五分,杏仁七枚,將這些藥材與信石粉一同研磨成粉,塗抹在穿山甲上。將灰汁澄清後煎煮沸騰,放入穿山甲粉,煎煮至藥汁剩下半碗時,加入麝香,接著加入粉霜,繼續煎煮至藥汁剩下十分之一時,加入辰砂,待藥膏形成後,加入石灰炒研成細粉一兩,以成塊狀為止,放入磁瓶密封保存,避免接觸風。每次取藥膏塗抹於患處,塗抹之前要先將舊藥膏和瘡痂去除,效果顯著。

龍珠膏〔又〕龍牙草五兩 棘棗根五錢 海藻二錢半 蘇木五錢 用水二十碗,

白話文:

龍珠膏

材料:

  • 龍牙草:5 兩
  • 棘棗根:5 錢
  • 海藻:2.5 錢
  • 蘇木:5 錢

做法:

使用 20 碗水,將上述材料煮製。

煎十二碗,去渣,又用桑柴灰、炒石灰、桑耳草灰各碗半,先以草紙二層,

皮紙二層,放箕底,放灰於上,以前所煎水熱淋,取汁十碗,澄清煎成膏,

入白丁香、石膏、輕粉各五錢,麝香一錢,攪勻,收磁瓶內,每敷藥一日一換,

並去靨再上新藥,即消而愈。根小者只敷根上。

白話文:

將藥材煎煮成十二碗,濾去藥渣。另外,準備桑柴灰、炒石灰、桑耳草灰各半碗,先用兩層草紙,再用兩層皮紙鋪在箕底,將灰放在上面,然後用之前煎好的藥水熱淋,取汁十碗,澄清後煎成膏狀。加入白丁香、石膏、輕粉各五錢,麝香一錢,充分攪拌均勻,裝入瓷瓶內,每天敷藥一次,換藥時先將舊藥去除,再塗抹新藥,如此便可消腫痊癒。如果病灶部位較小,只需敷在患處即可。

必效散〔總治瘰癧〕南硼砂二錢半 輕粉一錢 麝香五分 巴豆去皮心膜五粒斑貓

白話文:

必效散(治療瘰癧)

  • 南硼砂:二錢半
  • 輕粉(氧化汞):一錢
  • 麝香:五分
  • 巴豆(去皮去膜):五粒
  • 班貓(未詳)

去頭足翅糯米炒米黃色去米四十個白檳榔一個 研極細,以雞子三個,去黃,

留清調藥,仍入殼內,以濕紙數重糊口,飯上蒸熟,取出曬乾,再研細,壯者一錢,

白話文:

將其頭、足、翅膀去掉後,用糯米炒至米呈黃色,然後取出糯米四十粒、白檳榔一個,一起研磨成極細粉末。使用三個雞蛋,去掉蛋黃,留下蛋白來調和藥粉,再將混合物裝回蛋殼內,用幾層濕紙密封蛋殼口,放在飯上蒸熟,取出後晾乾,再次研磨成細粉,體質健壯的人服用量為一錢。

弱者五分,炒生薑煎陳酒,五更調服。如覺小腹痛,即用益元散一服,其毒從大便出,

白話文:

虛弱體質的人,炒生薑後用陳年酒煎煮,在凌晨五點時服下。如果感到小腹疼痛,立即服用一服益元散,毒素會通過大便排出。

孕婦忌用。繆仲淳曰:此治瘰癧,氣血無虧癧核不去者,服之大有神效。雖有斑貓,

然已炒熟,且有巴豆製之,弱者先服益氣養榮湯數帖,壯者服後用益氣養榮湯,

屢試屢驗。

立應散〔又〕連翹 赤芍 川芎當歸 甘草 滑石各五錢 黃芩三錢

白話文:

孕妇禁用。缪仲淳说:此药治疗瘰癧,气血不虚而瘰癧核不消者,服用效果奇佳。虽然含有斑猫,但已经炒熟,而且加入了巴豆制剂,体虚者先服用益气养荣汤几帖,体壮者服用后也用益气养荣汤,屡试屡验。

立应散配方:连翘、赤芍、川芎、当归、甘草、滑石各五钱,黄芩三钱。

斑貓懦米炒三錢 川烏尖七個 土蜂房蜜水洗飯上蒸曬乾 白牽牛各二錢半 每末一錢

白話文:

斑貓糯米炒三錢 川烏尖七個 土蜂窩蜜水清洗,包裹飯粒蒸熟曬乾 白牽牛各二錢半 每次服用一錢

,濃煎木通湯調下,毒從小便出,未效再服,繼以宣熱丹解其風熱。若宣導癰疽惡毒,

去黃芩。

白話文:

用濃濃的中藥木通湯引導藥物發揮作用,讓毒素從小便排出體外。如果效果不佳,可以再服用一次。接著再用宣熱丹化解其中的風熱。如果宣導出惡毒的癰疽,

宣熱丹〔又〕何首烏 薄荷 皂角 連翹 三棱 荊芥 蔓荊子各一兩 共作末,

白話文:

宣熱丹

成分:

  • 何首烏 一兩
  • 薄荷 一兩
  • 皁角 一兩
  • 連翹 一兩
  • 三棱 一兩
  • 荊芥 一兩
  • 蔓荊子 一兩

製作方法:

將以上七味藥材研磨成細末。

用熱醋浸淡豆豉二兩半,搗膏丸。每三十丸,熟水下,日一服。

解瘰癧風熱之毒自小便出。宣毒之後,病雖愈,常宜服之。

瓜蔞散〔又〕瓜蔞仁 青皮各一錢 石膏二錢 甘草 沒藥 歸尾 角刺金銀花各五

分 青橘葉取汁二匙水、酒煎,空心服。

玉燭散〔又〕酒大黃 當歸 白芍 熟地 甘草 芒硝 黃芩 川芎 等分,

每末三錢,薑湯下,七八日見效。

白話文:

取淡豆豉二兩半,用熱醋浸泡,搗成膏狀,製成丸藥,每服三十丸,用溫水送服,每天服用一次。此方可解瘰癧風熱毒,從小服用即可。毒素消除後,即使病癒,也宜常服此藥。

另一方為瓜蔞散,取瓜蔞仁、青皮各一錢,石膏二錢,甘草、沒藥、歸尾、角刺、金銀花各五分,青橘葉取汁二匙,以水酒煎服,空腹服用。

玉燭散,取酒大黃、當歸、白芍、熟地、甘草、芒硝、黃芩、川芎等分,每服三錢,用薑湯送服,約七八日見效。

清肝益榮湯〔又〕山梔 當歸茯苓 木瓜各一錢 柴胡 川芎 炒白芍各七分 白

白話文:

清肝益榮湯

組成:

  • 山梔子 一錢
  • 當歸 一錢
  • 茯苓 一錢
  • 木瓜 一錢
  • 柴胡 七分
  • 川芎 七分
  • 炒白芍 七分

朮二錢 炙草五分 龍膽草八分熟地錢半 薑、水煎服。此方治肝膽小腸經風熱,

血燥筋攣,結核,或耳項胸乳脅肋作痛。

薄荷丹〔又〕即宣熱丹。

白話文:

這處方使用於治療肝膽和小腸經絡中的風熱症候,以及血液乾燥導致的肌肉緊繃、結節,或是耳朵、脖子、胸部、乳房、脅部疼痛的情況。處方包含的藥材有白朮二錢、炙甘草五分、龍膽草八分、熟地一錢五分,服用時與薑一同用水煎煮後服用。另外,薄荷丹也就是宣熱丹。

十六味流氣飲〔癭瘤〕人參 黃芪 當歸各一錢 川芎 肉桂 厚朴 白芷甘草 防風

白話文:

十六味流氣飲(適用於癭瘤)

  • 人參:一錢
  • 黃芪:一錢
  • 當歸:一錢
  • 川芎:一錢
  • 肉桂:一錢
  • 厚朴:一錢
  • 白芷:一錢
  • 甘草:一錢
  • 防風:一錢

檳榔 烏藥 白芍 枳殼 木香各五分 桔梗三分 紫蘇葉一錢半 水煎,食後服。

白話文:

檳榔、烏藥、白芍、枳殼、木香各 5 分。 桔梗 3 分。 紫蘇葉 1.5 錢。 用水煎煮,飯後服用。

若由忿怒者,加青皮一錢。

此方乃通行十二經藥,病在一經者不用。

蠟礬丸〔又〕黃蠟二兩 入明礬末四兩 眾手和勻作丸,每三十丸,酒水任下,

日二服。此方專治癰疽發背,瘰癧瘻瘡,一切惡瘡,衛護內膜,驅解諸毒,

自然內消。如因藥毒發疽,非此莫治。內疽腸癰尤妙。

南星膏 〔又〕南星大者一枚 細研,入醋調膏,先將小針刺腫處,令氣通,

卻以膏攤紙上,如瘤大小貼之,覺癢則頻貼取效。

此方治頭面瘤大如拳,小如栗,或軟或硬,不癢不痛,宜用此藥,切不可用針灸。

附錄頸項瘡瘍雜方

白話文:

如果病人是因為生氣導致的病症,就加一錢青皮。這個方子可以通達十二條經脈,如果病症只在一條經脈上,就不需要使用這個方子。

蠟礬丸:將二兩黃蠟和四兩明礬末混合在一起,搓成丸子,每服三十丸,用酒或水送服,一天服用兩次。這個方子專門治療癰疽發背、瘰癧瘻瘡、各種惡瘡,可以保護內膜,驅除毒素,自然消退。如果病症是因為藥物中毒導致的,只有這個方子才能治癒。對於內疽腸癰尤其有效。

南星膏:取一枚較大的南星,研磨成粉末,用醋調成膏狀,先用小針刺破腫塊,讓氣流通暢,然後用紙包裹膏藥,大小與腫塊相同,貼在患處,感覺癢就頻繁貼敷,直到見效。

這個方子可以治療頭面部腫瘤,大小不一,或軟或硬,不癢不痛,適用於這種病症,千萬不要用針灸治療。

附錄頸項瘡瘍雜方

生肌乾膿散 黃連 貝母 降香燒存性 白芨 海螵蛸 五倍子炒黑 芸香各五錢

白話文:

生肌散,用於治療乾膿傷口:

  • 黃連:5錢
  • 貝母:5錢
  • 降香(燒存性):5錢
  • 白芨:5錢
  • 海螵蛸:5錢
  • 五倍子(炒黑):5錢
  • 芸香:5錢

輕粉五分 共研末,先將藥水洗患處,次掞此末,外貼膏。

此方專治瘰癧馬刀,膿汁不乾。

丹溪方 牡蠣四兩 甘草二兩 每末一錢,食後茶下,日二服,半月除根,

其效如神。

此方專治瘰癧初發,頭項腫硬未破者。

活B瘤方 砒 硇砂 黃丹 雄黃 輕粉各一錢 朱砂 乳香 沒藥各八分 螌蝥三十

白話文:

將五分的輕粉研磨成粉末,首先用藥水清洗患處,然後撒上這些粉末,外敷貼在上面。

這個方子專治瘰癧馬刀,針對膿汁不乾的情況。

丹溪方:牡蠣四兩、甘草二兩,每次服用一錢,飯後用茶送服,每天兩次,半個月內可以根治,效果非常好。

這個方子專治瘰癧初期發作,特別是頭部和頸部腫硬但尚未破裂的情況。

活B瘤方:砒霜、硇砂、黃丹、雄黃各一錢,硃砂、乳香、沒藥各八分,還有三十隻螳螂。

個生用 糯米粥丸,棋子大,曬乾,先灸破瘤頂,以藥餅說B上,用黃柏末水調敷之,

數日自落。

白話文:

患者使用糯米粥搓成棋子大小的丸子,曬乾後,先用艾灸刺破腫瘤頂部,然後將藥餅敷在上面,再用黃柏粉末調水敷於患處。

縮瘤法 甘草膏用筆蘸塗瘤之四圍,乾則又塗,凡三次之後,以大戟、芫花、

白話文:

縮瘤法:

用筆蘸取甘草膏塗抹腫瘤周圍。幹了之後,再次塗抹。重複三次後,使用大戟、芫花、

甘遂末等分,醋調,另以筆妝點其中,不得近甘草,如是而漸漸收小,

中點悉如舊法,自然焦縮。係瘤法 芫花根淨洗帶濕,不得犯鐵器,

於木石器內搗取汁,用線一條浸一宿,取出係瘤,經宿即落。如未落,再換一二次。

落後以龍骨、訶子末敷瘡口自合,用之屢效。如無,根泡濃汁浸線亦妙。

白話文:

將甘遂末研磨成細粉,用醋調和,再用毛筆沾取甘遂粉末,一點一點地塗抹在瘤上,要注意不能靠近甘草。這樣持續塗抹,瘤會慢慢縮小。

中間的治療方法則沿用舊法,瘤會自然乾枯收縮。這是治療瘤的方法之一。

將芫花根洗淨,保持濕潤,切記不可碰觸鐵器,用木質或石質的工具搗碎取汁,用一條線浸泡在汁液中過夜,取出後用線綁在瘤上,經過一夜後,瘤就會掉落。如果瘤沒有掉落,可以再換一條線浸泡一次或兩次。

瘤掉落後,用龍骨和訶子的粉末敷在傷口上,傷口會自動癒合。這種方法屢試不爽。如果沒有龍骨和訶子,也可以用芫花根泡濃汁浸泡線,效果也很好。

化瘤膏 白斂一兩 大黃 川芎 赤芍 當歸 黃連 黃芩 白礬各五錢 吳萸二錢半

白話文:

化瘤膏

成分:

  • 白蘚一兩
  • 大黃五錢
  • 川芎五錢
  • 赤芍五錢
  • 當歸五錢
  • 黃連五錢
  • 黃芩五錢
  • 白礬五錢
  • 吳萸二錢半

雞子黃調勻,攤帛貼之。

此方專治肉中腫起,生瘤漸大。

腋胠脅肋痛,氣血食痰病也。凡人肩下曰膊,膊下曰臑,臑對腋,腋下為胠,

胠下為脅,脅後為肋,肋下為季肋,即俗謂之肋梢,季肋之下則為腰,部分如此。

然腋胠脅肋之病,雖其故皆由氣血食痰,而其位實屬於肝,故四者之病,

已詳於肝經門中,玆不必重贅,玆但即四者之地所患瘡瘍備列之。馬刀,本發腋下,

堅而不潰,其症治亦已詳頸項篇中,不複贅。而腋下所發,有與馬刀相似,

雖堅而色赤,為米疽者,治之用砭石,欲細而長,疏疏砭之,外塗豕膏,

白話文:

將雞蛋黃調勻,塗在布上,貼在患處。

這個方法專門治療肉中腫起,長出瘤子逐漸變大的情況。

腋窩、肩膀、肋骨疼痛,都是氣血、飲食積痰引起的疾病。一般人肩膀下方稱為膊,膊下方稱為臑,臑對著腋窩,腋窩下方為胠,胠下方為脅,脅後方為肋,肋下方為季肋,也就是俗稱的肋梢,季肋下方就是腰,部位就是這樣。

雖然腋窩、肩膀、肋骨的疾病,原因都是氣血、飲食積痰,但實際上這些部位都屬於肝臟,所以這四個部位的疾病,在肝經篇章中已經詳細說明,這裡就不再贅述。這裡只是針對這四個部位所生的瘡瘍,列舉出來。馬刀瘡,原本發生在腋窩,堅硬不潰爛,治療方法在頸項篇章中已經詳細說明,這裡不再贅述。而腋窩下發生的瘡瘍,有的跟馬刀瘡很像,雖然堅硬但顏色發紅,屬於米疽,治療用砭石,要細而長,疏疏地用砭石刮治,外塗豬油。

內仍服藥(宜紫金錠、內消丸)。內疚疽,亦發腋下,已詳肩臂篇中,不複贅。

惟脅下生疽名曰發脅,由肝與心包火盛,虛而有熱所致,

白話文:

裡面仍然要服用藥物(適合使用紫金錠、內消丸)。脅下長瘍稱為發脅,這是由於肝和心包火氣旺盛,虛熱所導致的。

但不可過用陽藥(宜柴胡清肝湯、神效瓜蔞散)。即至潰後,亦惟清熱托裡,

白話文:

不要過度使用熱性的藥物(建議使用柴胡清肝湯、神效瓜蔞散)。即使已經潰爛,也只要清熱固定藥物在體內即可。

兼滋腎水(宜清熱消毒飲去金銀花,多加熟地)。若自脅下至臍上,

及膝下兩旁一二寸發癰,填硬難膿,且難穴,穴後難斂,

須先用暖內藥(宜排膿內補十宣散),

白話文:

這個方子主要用來滋補腎水,如果想要清熱消毒,可以用金銀花,並增加熟地。

如果病人的疼痛從腋窩到肚臍上方,以及膝蓋下方兩側各一到兩寸處出現瘡瘍,摸起來堅硬難以化膿,而且不容易穿刺,穿刺後也不容易癒合,

就需要先用溫熱的內服藥物,可以服用排膿內補的十宣散。

外用熱藥貼令和軟(宜千金不易比天助陽補精膏及寒瘡熱膏)。若急切破之,

白話文:

外部使用熱敷藥物時,要貼敷牢固,這樣藥效才能深入,此時不宜使用千金不易比天助陽補精膏和寒瘡熱膏。如果需要緊急破開膿腫,

必至膿出不止,故須緩破,使膿一湧而出,易於收拾也,

虛弱人仍用大補之劑(宜十全大補湯)。又有脅下瘡如牛眼狀者,

往往膿血出而不止(宜以鹽少部B入牛耳,取其垢敷瘡口,即瘥)。又有自脅抵腰,

白話文:

一定要等到膿液排出不停的情況,所以必須慢慢切開,讓膿液一次性完全流出,這樣比較容易處理。

對於體虛的人仍然應該使用強效的補藥(適合使用十全大補湯)。另外,有時在腋下會長出像牛眼形狀的瘡,

這種情況常常會有膿血不停地流出(應該稍微用點鹽擦入牛耳中,取得其中的污垢敷在瘡口上,就會痊癒)。還有的時候,從腋下直到腰部,

!古代中醫正在為病人治療

從腋下直到腰部出現了病狀。

腫赤如霞,名丹毒者(宜榆白皮末,雞子白和塗)。甚至遍身青紫,

白話文:

腫脹發紅像霞一樣,這種病叫丹毒(可以用榆樹白皮粉末和雞蛋清混合塗抹)。嚴重時,全身出現青紫色。

當急砭出惡血(宜羚羊角燒灰,雞子白和塗,不應,服紫金丹、勝金丹汗之)。

肋上發癰,則曰發肋,初起腫盛,十數日不攻穴,即大如杯如碗,痛徹內腸,

左患應右,右患應左,急以針刺出膿血,

白話文:

應該立即用砭石放出瘀血(可以使用燒成灰的羚羊角,加上雞蛋清混合塗敷,如果沒有效果,就服用紫金丹或勝金丹來發汗)。

如果肋骨部位長了膿包,這就被稱作肋部發炎,剛開始時腫脹明顯,十多天如果不進行治療,腫脹會大得像杯子或碗一樣,疼痛感會傳到內臟,

左邊有病右邊會有反應,右邊有病左邊會有反應,應該立即用針刺破排出膿血。

否則毒必內攻而多死也(宜清心內固金粉散)。若處荒僻,一時不得方藥,

白話文:

有一個簡單的方法,可以讓毒素不會向內侵犯,不損傷臟腑,也不會傳染其他惡性疾病(可以使用宜黃礬丸和牛膠飲)。 則有簡便之法,可使毒不內攻,不侵臟腑,不傳惡症(宜黃礬丸、牛膠飲),

不可不知也。〔發肋論症〕劉涓子曰:發肋及兩肩肘頭,名曰夾熒疽,九日可刺。

赤白膿相間,多出可治。全無赤白者不治。二十日之久,若仍不穴者,死不治。

治腋胠脅肋瘡瘍方十六

紫金錠〔米疽〕五倍子三兩 山茨菇二兩 千金子 大戟各一兩 麝香三錢各藥製

法,詳肩臂篇,服法亦詳在前。糯米飲丸。

內消丸〔又〕青皮 陳皮各二兩牽牛八兩取頭末二兩 皂角去皮打碎、

薄荷葉各八兩,二味熬膏作丸,每三十丸,食後荊芥湯下。

柴胡清肝湯〔發脅〕柴胡 山梔各錢半 川芎 黃芩 人參各一錢 桔梗連翹各八

分 甘草五分 食後,溫服。

白話文:

「發肋論症」中記載,肋骨和兩肩肘頭出現的病症,叫做夾熒疽,九天內可以針刺治療。膿液呈赤白相間,且分泌量多,則可治癒;若完全沒有赤白膿液,則難以治療。若病症持續二十天,仍未進行針灸治療,則死亡率極高。

針對腋窩、脅肋部位的瘡瘍,以下列出十六個治療方劑:

紫金錠(米疽):五倍子三兩,山茨菇二兩,千金子、大戟各一兩,麝香三錢。詳細製法請參照肩臂篇,服用方法亦詳述於前文。可搭配糯米飲丸服用。

內消丸:青皮、陳皮各二兩,牽牛八兩(取頭末二兩),皂角(去皮打碎)、薄荷葉各八兩。將後兩味熬膏製成丸藥,每次服用三十丸,飯後用荊芥湯送服。

柴胡清肝湯(發脅):柴胡、山梔各錢半,川芎、黃芩、人參各一錢,桔梗、連翹各八分,甘草五分。飯後溫服。

神效瓜蔞散〔又〕 當歸五錢 生甘草五錢 乳香 沒藥各一錢 瓜蔞一個子多者

妙 水酒煎。一方有穿山甲、貝母。一方以各末入瓜蔞內,重綿紙封之,

微火煅存性為末,每二錢,酒下。

清熱消毒飲〔又〕黃連 山梔連翹 當歸各一錢 川芎 白芍 生地各錢半 炙

草八分 金銀花二錢

排膿內補十宣散〔脅癰〕酒當歸人參各八分 鹽水拌炒黃芪 防風 桔梗各一錢

川芎 肉桂各三分 白芷 甘草各五分 薑厚朴六分 水煎,或為末,木香酒下。

此方宜於元氣虛弱,風寒鬱滯,不能潰散之人。若熱毒壅滯,氣血虛弱,

又當用托裡消毒散、參芪托裡散。丹溪謂夏月不宜用此方,潰瘍亦不宜用,

白話文:

神效瓜蔞散用當歸、甘草、乳香、沒藥和瓜蔞,以水酒煎煮。另有一方加入穿山甲、貝母,或將藥材研磨成粉末裝入瓜蔞中,用紙封好,微火煅燒至藥性存留,每次服用二錢,以酒送服。

清熱消毒飲則用黃連、山梔、連翹、當歸、川芎、白芍、生地、炙草、金銀花,按照比例煎煮。

排膿內補十宣散用酒當歸、人參、鹽水拌炒的黃芪、防風、桔梗、川芎、肉桂、白芷、甘草、薑厚朴,以水煎煮或研磨成粉末,用木香酒送服。此方適合元氣虛弱、風寒鬱滯、無法潰散的人。若熱毒壅滯、氣血虛弱,則應使用托裡消毒散或參芪托裡散。丹溪認為此方不適合夏季使用,潰瘍也不宜使用。

只冬月腫瘍,及些小癰疽可用耳。

托裡消毒散〔又〕人參 鹽黃芪酒當歸 炒白芍 炒白朮 川芎 茯苓各一錢 金

銀花 白芷各七分 炙草 連翹各五分

參芪托裡散〔又〕人參 黃芪當歸 川芎 麥冬 芍藥 黃柏 知母 柴胡 甘

草 金銀花

白話文:

冬天出現腫瘤,或是一些小的膿包,可以用耳托裡消毒散或參芪托裡散來治療。

寒瘡熱膏〔又〕歸梢一兩 杏仁百粒去皮尖 黃丹六兩飛炒 麻油一斤 肥嫩柳枝

白話文:

寒瘡熱膏

材料:

  • 歸梢 1 兩
  • 杏仁 100 顆(去皮和尖端)
  • 黃丹 6 兩(炒過)
  • 麻油 1 斤
  • 肥嫩柳枝(不詳)

做法:

  1. 將歸梢、杏仁、黃丹研磨成粉末。
  2. 在鍋中加熱麻油,將粉末加入並攪拌,直到變成膏狀。
  3. 加入肥嫩柳枝,繼續攪拌,直到膏狀完全形成。

一兩 肥嫩桃枝三兩半俱切寸部B 先熬油,下二枝,半焦,以綿裹歸梢、杏仁,

白話文:

  • 一兩 肥嫩桃枝,三兩半切成一寸長;
  • 先用油熬煎,放入兩枝桃枝,煎至半焦;
  • 將棉花包裹歸尾和杏仁。

同熬至二枝焦黑,去渣極淨,再煎沸入黃丹,熬滴水不散為度。其熱瘡寒膏同藥,

只歸梢用全當歸,二枝分量倒轉即是。

十全大補湯〔又〕人參 茯苓白朮 炙草 川芎 當歸 白芍 熟地 黃芪 肉

桂 薑 棗

紫金丹〔丹毒〕

勝金丹〔又〕製白砒 麝香各五分 蟾酥一錢 雄黃 辰砂 乳香 沒藥血竭各錢半

全蠍炮 天龍去頭足炙 穿山甲炙各三錢 炒薑蠶五錢 各研末秤準,每服三錢,

砂糖調蔥頭酒送下。

白話文:

將所有的藥材一起煎煮直到兩種藥材變為焦黑色,然後去除藥渣非常乾淨,再次將藥汁煮沸後加入黃丹,持續熬煮直到藥汁滴入水中不會散開為止。對於熱性瘡症所使用的寒性藥膏,製作方法與前述相同。

在使用全當歸時,只需要當歸的尾端部分,如果是要使用兩種藥材,則比例與前述相反。

十全大補湯的成分包括:人參、茯苓、白朮、炙甘草、川芎、當歸、白芍、熟地、黃芪、肉桂、生薑、大棗。

紫金丹用於治療丹毒。

勝金丹的成分包括:製備好的白砒、麝香各五分,蟾酥一錢,雄黃、辰砂、乳香、沒藥、血竭各錢半,全蠍炒過、天龍去頭尾烤乾、穿山甲烤乾各三錢,炒薑蠶五錢,各自研磨成粉末後稱量準確,每次服用三錢,用砂糖調和以蔥頭酒送服。

千金不易比天助陽補精膏〔外貼〕香油一斤四兩,甘草二兩,遠志、牛膝、

白話文:

千金不易比天助陽補精膏(外用)

材料:

  • 香油:一斤四兩
  • 甘草:二兩
  • 遠志:適量
  • 牛膝:適量

做法:

  1. 將香油和甘草放入鍋中加熱。
  2. 加入遠志和牛膝,繼續加熱至沸騰。
  3. 將混合物倒入容器中冷卻。
  4. 膏狀物形成後,即可外用。

虎頸骨酥炙、川斷、熟地焙、肉蓯蓉、蛇床子、天冬、生地、菟絲子各一兩,

白話文:

虎頸骨(酥炙後)、川斷、熟地(焙過後)、肉蓯蓉、蛇牀子、天冬、生地、菟絲子,各一兩。

肉豆蔻面煨、川楝子去核、杏仁去皮尖、谷精草各一兩,紫梢花去草、大附子、

白話文:

肉豆蔻粉、川楝子去核、杏仁去皮尖、谷精草各 60 克,紫梢花去草、大附子、

官桂各四錢,入藥油內煎黑色,去渣,下飛過黃丹八兩,透明松香四兩,

用柳條不住手攪,不散為度,再下雄黃、硫黃、龍骨、赤石脂各二錢,再沸,

白話文:

用官桂和各四錢的桂枝,放入藥油中煎煮至黑色,去除渣滓。加入八兩已經飛過的黃丹和四兩透明的松香。

又下沉香、木香、蟾酥、沒藥、母丁香、陽起石煅、阿芙蓉為末,再沸,即住火,

白話文:

另外將沉香、木香、蟾酥、沒藥、母丁香、煅燒過的陽起石和阿芙蓉磨成細末,再次煮沸,然後立即熄火。

將茶匙挑藥,滴水不散為度,又下黃蠟五錢,將此膏收貯磁瓶,密封口,入水五日,

去火氣,然後用紅絹攤勻,重七錢,貼六十日方換,其效如神,不可盡述。

白話文:

用藥茶匙挑起藥物,直到滴水不會散開的程度,然後加入五錢黃蠟,將這個藥膏收存於瓷瓶中,密封瓶口,放入水中浸泡五天,

去除火氣之後,再用紅絹攤開使之均勻,重量爲七錢,貼敷六十天後才更換,其效果非常神奇,無法完全描述。

清心內固金粉散〔發肋〕辰砂另研 茯苓 人參 甘草各三錢 綠豆四兩雄黃 麝香

冰片各一錢各另研 朴硝另研蔻仁各五錢 每一錢半,蜜湯調下。

白話文:

清心內固金粉散(治療肋部病症)

用於研磨的辰砂 茯苓、人參、甘草,各取三錢 綠豆四兩 研磨後的雄黃 麝香

黃礬丸〔總治〕明礬一兩生研黃蠟五錢 以蠟熔化,入礬末,乘熱為丸,每服十丸,

白話文:

黃礬丸(通用治療方):

  • 明礬:1 兩,研磨成粉。
  • 黃蠟:5 錢,加熱融化。

將磨好的明礬粉加入融化的黃蠟中,趁熱製成丸劑。每次服用 10 顆。

漸加至二十丸,酒下。又名蠟礬丸。此方治癰疽初起,未破內消,已破自合。

如服金石藥毒而發者,加礬末一兩,但須日服百粒,方能禦毒,不致內攻,最能止痛,

不動臟腑。有人遍身生瘡如蛇頭,服此即效。

牛膠飲〔又〕牛皮膠明者四兩水一碗,重湯煮化,加酒中,飲之至醉,

不飲即用白湯。此方治癰疽,能使毒不內攻,不傳惡症,此有益無損之物。法宜酒煮,

但恐氣味難嘗,不若銼碎為丸,以酒送下,亦權變之法。

白話文:

逐漸增加至二十個丸劑,以酒送服。這個方子又稱為蠟礬丸。此方適用於癰疽剛開始時,未破裂而內部自行消散,或者已經破裂後可以自行癒合的情況。

如果服用金石藥物中毒而導致癰疽發作,則需在藥方中加入一兩的礬粉,但必須每日服用一百個丸劑,纔能夠抵抗毒素,防止其向內部侵襲,並能有效止痛,且不會對五臟六腑造成影響。

有時候全身長出像蛇頭一樣的瘡疹,服用此方後即可見效。

牛膠飲或牛皮膠明者四兩,用水一碗,加熱後煮化,再加入酒中,飲至微醺,如果不喝,可以用白湯代替。

這個方子適用於治療癰疽,能夠阻止毒素向內部侵襲,不導致惡性轉變,是對人有益無害的物品。一般來說,最好使用酒來煮,但可能會因味道難以接受,不如將藥材切碎做成丸劑,以酒送服,這是臨時變通的方法。